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

站在門外的,是一羣頂盔貫甲的兵士。

爲首那人身姿挺拔,披掛着魚鱗細甲,頭頂金色玄武盔,正是奉旨平亂的英國公張世澤,他將滴血的刀收回鞘內,走進門環視一眼,怒聲道:

“鄭三俊呢,叫他出來!”

“這個雜碎,老子要親手剁了他喂狗!”

聽見這話,管家和幾個女子都是掩面哭泣,張世澤起初有些納悶,聞見空氣中傳來的一絲血腥味,這纔看見鄭三俊的屍體。

“這是怎麼回事?”

聽管家哆哆嗦嗦,將事情一五一十的說出來之後,張世澤也是面色沉重,臉上的怒色略有消散,想了半天,回頭向一名把總吩咐道:

“你帶着人看住鄭府,皇上新旨意下來之前,不能逃走或進去一人,否則,當心本督斬了你的頭祭旗!”

“其餘人,隨本督繼續平亂!”

把總渾身一顫,連忙抱拳喊道:

“卑職尊令!”

與此同時,無數哨騎自承天門而出,四散開來,他們手中高舉一紙詔令,迅速將來自宮中最新的旨意通告全城。

“皇上有旨,京城亂象,乃由京、團兩營、神武軍平定!只誅首惡,餘者從寬!”

“京城南北養濟院重開,五城粥廠施粥以賑濟災民,快去領粥吧!”

“內閣首輔魏藻德監斬,立即將廢康妃押至西菜市斬首示衆,不得有誤!”

“勳戚李氏於京城私動刀兵,有違大明祖制,經內閣裁定,改夷李氏十族,堆疊京觀,立即執行!”

承天門打開,無數京營兵士手持刀槍整齊的列隊而出,由各個軍官帶領分往各地平亂,京營兵和普通衛戍兵馬的區別很大。

首先,京營兵全部都穿着精細鐵甲,頭上帶着只有京軍才能配備的燕翅盔,手裡拿着的也是由兵仗局和軍器司新打製出來的鋒利兵器。

其次,京營經過幾個月的整改,事蹟早就不再是最初那個樣子。

京營兵起初大部分都是吃空餉,世人皆知,所謂的大明京營不過是個毫無戰鬥力的花架子,但現在看來,顯然不是這麼回事兒。

自從張世澤代替吳襄提督京營以來,京營便是日新月異的在變化。

空額首先被補齊,緊跟着朝廷將積欠的餉銀追補,又由英國公府牽頭,將所有的勳戚子弟裁撤,招募的本地軍戶入營。

除此之外,京營內還補充了相當一部分城外駐紮的團營精銳,當這些京營兵上街之後,形勢迅速得到改觀。

軍兵不是差役,他們的使命就是殺敵,更何況京營中大部分都是本地招募的,自家亂成這副模樣,沒有人會不擔心。

京營兵士們沒有絲毫的留手,不論流民還是地痞、無賴,但凡敢於頑抗的,都是當街斬殺。

“旦有抵抗者,格殺勿論!”

一隊京營兵士衝上街頭,三下五除二就將亂民擊潰,爲首那名把總曾在遼東戰場見過血,他上前一腳將流民踹倒,用佩刀割下尚在滴血的首級,大喝道:

“首惡在此,聖上有旨,餘者從寬,你等還不盡降!”

看這名把總和周圍京營兵身上的血跡,亂民們再無任何抵抗之心,都是趕緊扔下手中兵器,跪在地上祈求饒命。

根據崇禎皇帝的旨意,京城內南北兩所養濟院需要立即開始收濟流民,還有京城無處粥廠,也要立即開始施粥米賑濟災民。

這些東西廢棄已久,若是在平日來看,皇帝一張聖旨就像要重新開放顯然是異想天開,但這次的聖旨並沒有詳細說方法。

對下面的兵將來說,這種小小的餘地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新建伯王先通接到聖旨後稍微一想就明白崇禎皇帝是什麼意思,當即回身扯着嗓子吼道:

“本督不管你們用什麼方法,總之,要是一炷香之內籌不到平亂所需的糧米,你們還有本督,都要人頭落地!”

“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都懂了嗎?”

聽見這話,其餘的千總、把總們對視一眼,都從各自的眼神中看出背水一戰的感覺,紛紛抱拳大喝:

“懂了!”

“卑職等謹尊督令!”

提起糧米,新建伯王先通首先就想到文昌街。

這個年代的各行各業,實際上已經有了幾分資本的味道,一些運營手段和後世並沒有什麼分別。

就拿京城米店來說,除夫妻老婆店這種小米店不算,整個京城有頭有臉的大鋪子和商號基本都集中在文昌街。

換句話來說,這文昌街算得上是北京城的糧米一條街。

短短的一條街道,來回走上一遍就連一炷香的功夫都不到,可如今卻集中了近二十家大米店,這些同氣連枝的大鋪子壟斷了京城糧米交易,價格自然也是看他們的心情。

放在平時,這文昌街雖然價格黑心一點,但一向都是生意興隆,如今各地大災大亂不斷,就連京城天子腳下也不安穩。

很多人沒有飯吃,人心惶惶之下,自然都想着買一些米麪回家,好應付不時之需,所以長久以來,這文昌街更是變得人聲鼎沸起來。

這種年頭對商人來說就是機遇,除了毫無背景的小米店鋪子以外,沒人會直接賣出手中糧米,甚至提價售賣也成了傻子的舉動。

真正聰明的商戶,會說自己手中無米,一直將米麪囤積起來,觀望一段時間,伺機再放出去一小部分,緊跟着再繼續囤積,這樣能獲得最大利潤。

至於什麼朝廷存亡和百姓的安危,又有誰閒着沒事兒去管?

窮人越來越窮,但要是說皇家富裕,也不盡然,不算那些在外的藩王貴戚們,這身在紫禁城皇宮的朱家算得上是有史以來最窮的皇家。

朝廷不富裕,就連大部分地方的稅都收不上來,去年一整年的稅賦只有三百多萬兩,就連遼餉一項的開支都不夠。

說來可笑,崇禎皇帝隨手抄了幾個臣子和商戶的家,所得已經進千萬兩之巨。

在這其中,僅後世韃清八大皇商之一的翟堂一家,現銀就有六百餘萬兩,將田畝、字畫等一些其它東西摺合,總計還不知道要有多少。

周遇吉所部寧武軍在山西御闖的兵餉就是這麼來的,世態炎涼,直是讓人不敢相信。

身爲皇帝的崇禎比起平頭老百姓而言,根本算不上是過着多好的日子。

崇禎皇帝穿着有補丁的內衫,這是衆所周知的事,除此之外,每日餐食不過是三菜一湯,而母儀天下的周皇后居然親自下廚爲皇帝做御膳,宮中甚至沒幾件拿得出手的飾品。

這些空前絕後的奇聞,現如今全都在崇禎皇帝一個人身上發生了。

從另一方面來看,大戶之家和商戶、士子這些羣體卻藉着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而迅速的富裕殷實起來。

這種畸形的繁華不僅存在於京師,甚至江南大部分地方都是如此,然而這種情況卻被東林士子所津津樂道。

在文昌街,永昌號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號鋪,據說掌櫃背後的東家也是有深厚的背景,黑白兩道,五城兵馬司的差役還有城內青皮、地痞在平日都不敢來尋釁滋事。

就算是現在這種情況,官府衙門都保不住了,但文昌街依然沒怎麼亂,各色人等聚集於此,永昌號卻忙而不亂,相比城內其它地方,甚至算得上是井然有序。

“天哪,這還讓不讓人活了——”一些手中提着米袋的老百姓,看着剛剛新換出來的米價牌,都是氣憤不已:“昨天還是五兩三銀子一石的價碼,怎麼纔過去一天,又加了三分銀子了!”

“是啊,怎麼能漲的比小孩子翻臉還快,這不是坑人嗎!”說話的好像是個讀書人,文縐縐的。

“老子扛一天的包也不過是掙上三分銀子,他倒好,這價錢往上一竄,老子就一天白乾了!他孃的,不買了!”

一個臉色黝黑,看樣子力氣很大的漢子憤憤說完,轉頭便走。

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完結感言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一些相關通知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
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完結感言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一些相關通知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