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爲了大明

“招兵啦,招兵啦,京營招兵啦!”

“陛下有旨,但凡能選進京營的,每日兩餐,包吃包住,先發兩個月的餉銀,還有從兵仗局撥出的新式衣甲下發給大夥,快來報名啊!”

“是啊,入選京營以後,就連你們的子女都將有個安穩的好去處,過這村兒可就沒這店啦,還在等什麼,趕快報名吧!”

北京城外的宣武校場外,整齊擺放着一整排小桌,小桌上坐着書吏,書吏們的身後則各自站着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漢將軍,小桌前又有不少京營將校在聲嘶力竭的喊話。

此情此景,倒是有些像後世某些拉人入坑的傳銷組織,不同的是,傳銷組織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在這宣武校場的每張小桌後面卻都拖家帶口的排着很多人。

“你們說,能不能選到俺們?”

“咱也在犯愁呢,看看,這後面全是人,名額到底有多少啊!”

聽到一名衣着破爛的流民問話,京營小校回道:

“放心吧,只要大夥滿足要求,都能選上!”

他們操着各地方言,排隊的同時,聽到這話都是興高采烈,有些坦胸露乳當衆喂孩子的女性,那性子比男人還烈。

就在兩日前,經過與內閣首輔魏藻德等人的計議,崇禎皇帝出臺了一整套的章程,首先,擁有充足糧草和銀兩、軍械支持的京營將陸續吸納各地來逃難的流民。

不過這是有明確要求的,例如進入京營者需要有至少一名家人,並且面相憨實,手有厚繭、方言濃重者優先考慮等等。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硬性要求都是給外人去看,實際招募的時候由於缺少兵員,張世澤不得不放低要求,基本上有家人的男子都能順利進入京營。

到現在今日已經招了兩百多名新兵,被剔除的只有幾人而已。

來京師避難的流民除了少部分有家有室,大部分還是妻離子散和家破人亡的,考慮到這個情況,崇禎皇帝在京營下增設兩‘團營’,欽命爲‘幼軍營’、‘甲子營’。

顧名思義,幼軍營的兵員不是首選戰鬥力,都是由那些進入京營百姓的兒女補充,平日也很少操訓。

幼軍營只是個好聽點的番號,根本不會設提督,就只是將這些孩子圈在一處院落之中,並且定量供給一日三餐。

除了保證最基本的需求以外,崇禎皇帝還會安排一些信得過的官吏去給他們上課,傳授忠於大明的思想,並且對流賊和韃清的的危害誇大其詞,畢竟有些事要從小就開始培養。

崇禎皇帝不需要孩子上戰場打仗,也不會對他們怎麼樣,之所以讓這些小屁孩參軍,主要還是想起到穩定人心的效果。

甲子營可就不同,兵員全都是京城各他們牢獄中的犯人,既有蒙冤受屈的,也有殺人放火罪大惡極的,這次幾千人都被放出來進入團營,提督董琦表示亞歷山大。

董琦雖然在京營中頗有威望,但是在這些殺人放火、到處作亂的市井之徒眼裡這並不算什麼,只有你的手段才能證明一切。

董琦以前就是市井裡走出來的,自然是深諳此道,所以在組建甲子營的當日便從大內向崇禎皇帝借了五十名人高馬大的大漢將軍,打算先來個殺雞儆猴。

崇禎皇帝意思表達的很明白,那就是隨你們去做,不說要把戰鬥力迅速提升上去,起碼能讓這些人爲朝廷所用,到了戰時不至於出亂子,那就是有功,這也是董琦敢這麼做的主要原因。

這些消息傳出來,羣臣震驚,百姓則是歡呼雷動。

羣臣震驚的是崇禎皇帝這麼大的事居然都不和他們提一提,據說事先只有內閣首輔魏藻德和王承恩、李若鏈這些廠衛才知道,這也太不拿他們當回事兒了。

震驚過後,羣臣們對皇帝在朝中堅定不移的狗腿子魏藻德更加痛恨,甚至有些人已經把魏藻德當成和嘉靖年間內閣首輔嚴嵩一樣的存在,咬牙切齒的要除之而後快。

崇禎皇帝偏偏就是要和羣臣作對,他們要除誰,這邊就讓廠衛保誰,而且是日夜不間斷的死死盯着,要是有誰稍微有點異動,廠衛絕對是第一個動手的。

言官御史們彈劾誰,崇禎皇帝就直接下旨將此人升官封賞,但凡在朝堂上說話稍微有點微詞的,一言不合就抄家殺頭,甚至有當堂被大漢將軍按着腦袋在蟠龍柱上撞成頭破血流的,你說氣人不氣人。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都是敢怒不敢言,據廠衛報告,這些臣子最近起碼在明面兒上老實得很,除了上朝基本連家都不出。

相比之下,城中百姓倒是愈發樂呵起來,當今天子真是千古少見的明君,做起事來乾淨利索,雷厲風行,大有當年剷除閹黨的風範。

......

景泰年間,兵部尚書于謙改革京營,選精銳十萬分十營團練,皆由一名都督總領,號稱“十團營”,憲宗年間增設‘十二團營’,由於正德初年十二團營僅選出六萬餘人,選鋒設‘兩官廳’。

後嘉靖年間,廢團營與兩官廳恢復三大營舊制,可以說有明一代,京營改革都是重中之重,很多皇帝都曾想過,除了于謙精選十團營以外,向來都是爛泥扶不上牆。

如今崇禎皇帝下旨恢復團營,但只設‘幼軍’、‘甲子’兩團營,而且沒有取消三大營舊制,招募的都是一些流民和罪犯,這又是開了一個先例。

這幾個月的時間崇禎皇帝廣開先例,做的事都是前輩不敢做或做不到的,有人說是病急亂投醫,也有人說皇帝已經瘋了,不過看在尋常百姓眼中,卻無一例外都是聖君之舉。

崇禎皇帝在北京進行京營的整改與招募,代州這邊卻是炮火連天,烽煙遍地。

討賊將軍、山西總兵、左都督周遇吉自二月二十一日與李自成接戰後,戰況異常焦灼,山西官軍由於得到朝廷後援而士氣大振,面對人數高於自己數倍的流賊卻不肯後退一步,士皆死戰。

歷史上本該在半月前就北上圍攻寧武的大順軍,如今卻卡在一個小小的代州難以寸進,而且已經陣亡兩員驍將,眼見是遭受重挫。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李自成與周遇吉已經在代州沿線鏖戰了整整二十幾天,代州城卻依然堅挺如初。

“兒郎們,狗官兵要不行了,殺啊!”

“闖王有令,活捉周遇吉者,賞萬金!”

無數身穿白色箭衣的大順兵卒聽到賞格後已經眼睛通紅,忽然後方又是一聲炮響,任憑城下屍橫遍野,大順兵也是舉起刀槍悍不畏死的蜂擁衝來。

城頭,早已見慣此情此景的周遇吉十分鎮靜,猛地舉刀大喝:

“衆將士,爲了皇上,爲了大明!!!”

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隨便說說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隨便說說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