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

看着倒在地上這韃子眼中畏懼和求饒的目光,後世對很多事都選擇性困難的崇禎皇帝,這次卻並沒有任何遲疑。

揮出手中專門爲自己製造的寶劍,直將它插到這韃子心口深處,看着“噗噗”流出來的鮮血,不知爲何,崇禎皇帝心中的害怕之情全然退散,竟是有些奇怪的感覺到快意。

崇禎轉頭看了一眼,見不少明軍將士正在收集戰場上韃子和那些頑抗關寧軍的首級,也是抽出寶劍,放到了這已經斷氣韃子的脖頸之間。

許多明軍將士經過這場持續了接近一天一夜的大戰之後,愜意的軟到了地上,還倖存着的他們互相抱在一起,既是在歡慶這場劃時代大捷的到來,又是爲戰死兄弟的哀悼之舉。

經此一戰,崇禎只覺心中快美難言,往日盤旋心底的那種悶氣全然不見,而經過這次戰鬥,他也對自己的身手充滿了極大的信心。

後世常說這韃子如何如何強悍,可是自己如今卻實打實的斬殺了一個,自己親自帶領的軍隊,目前爲止還從沒打輸過。

其餘明軍各部也是一樣,都在說這場勝利實在不可置信。

此戰當中,號稱天下第一強軍的關寧軍和號稱野戰無敵的韃子聯手都被自己擊敗,那還有什麼可怕的。

李遵祖、張世澤也比崇禎好不到哪去,雖然崇禎只殺了一個人,可他們卻都是到處砍殺,渾身上下都沾滿了鮮血。

他們全身虛脫的或躺或坐在地上,只是呼呼喘氣,同時齜牙咧嘴地呼痛。

不比崇禎,他身上幾乎沒什麼傷勢,李遵祖由於衝的太靠前,身上傷勢不輕,張世澤和吳啓華、李世遙等人同樣都是人人帶傷。

先前以命搏命的時候還不覺得什麼,此時戰事大致結束,各人才感覺到身上的痛楚,不過這個時候的痛苦,哪裡能蓋過獲得大勝的喜悅。

“打勝了,我們打勝了。”

“韃子敗退了,多爾袞都跑了......”

衆人相互而視,大眼瞪小眼的看了半天,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最後更是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搏命一擊,看似不可能,最後竟成功了。

好半天,張世澤一屁股爬起來,李遵祖等人也是緊跟着爬了起來,他們聚在一起互相討論着什麼。

在此之前,那些隨軍的太醫院醫士早已各處忙活,優先爲重傷員和這些統兵將校包紮好傷口,現下人人又是精神振奮,活蹦亂跳的請戰追殺殲敵。

韃子兵被自己打敗了,是到了盤點收穫的時候了。

舉起手中尚在滴血的韃子頭顱,崇禎皇帝見到所有人都朝自己看過來,男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滿足,但野心卻也極度膨脹。

這是第一次殺人,但這次殺人自己不需要揹負任何罪名,自己甚至會因此受到三軍敬服,自己是天子,殺人又怎麼會有罪。

畢竟,這天下所有的一切都是朕的。

щшш☢тт kán☢c o

吳又可的衣衫上沾染了一些鮮血,見崇禎皇帝站在這裡,趕緊上前說道:“皇上,此戰我軍折損相當嚴重,李氏家丁三百人傷亡過半,山東軍、通州等處兵馬亦是如此,唯有禁軍傷亡較少,只有不到四成。”

本來崇禎是在醞釀着什麼,想再來一波激情澎湃的演講,被吳又可這麼一打斷倒一下子忘得差不多。

當下也沒了演講的心思,走下來點點頭。

其實這個傷亡情況,是在崇禎皇帝的意料之內,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藉着這個機會,也好將那些剩下的老兵們提上來,徵募一些新兵,按新的規矩和編制訓練。

可以預料,今日來參加會戰的這些各地兵馬,回去以後都將脫胎換骨,對自己這個大明的皇帝也將會更加忠心和信服。

吳又可的整理結果很快,這更體現出了他的辦事能力,沒等崇禎想起來統計這回事,他就已經將結果上報過來。

“你辦的不錯,這次太醫院出了不少力,朕心甚慰,自你主掌太醫院以來,雖說變動頻頻,但卻使太醫院更加有用,此戰你當記上一功。”

聽了崇禎的話,吳又可的山羊鬍動了動,忙道:“回陛下,這與臣沒什麼他太大的關係,是那些醫師帶着醫士們到處救治傷員、病患,臣只是在後面做做統計謀劃的事。”

“陛下若一定要記功,還請爲太醫院前來的所有同僚全都記功。”

“言之有理,準了。”崇禎皇帝覺得盔甲上的血粘稠了比較難受,沒有多想,當下只是擺擺手點頭準可。

“謝皇上。”

“皇上,那多爾袞逃了,臣願率本部爲先鋒,追殲建虜,能多殺一個就多殺一個!”這時候,李遵祖收起刀上前興奮地說道。

不等崇禎說出什麼,胡國柱也帶着投降的三千餘關寧騎兵上前一併請戰,崇禎明白他們多半是爲了爭搶軍功,當時沒有說話。

不過緊接着又想了想,現在看來,這的確是件好事,現如今倒是不缺軍功,南賊北虜的,國內到處都是響馬土匪,就讓們去立功好了。

“這樣也好,不過切記不要戀戰,那多爾袞詭計不少,若遭伏平白折損我軍將士就不應該了。”

兩人對視一眼,紛紛說道:“陛下放心,末將都有分寸,定不會做那孤軍深入的蠢事。”

他們兩個離去不久,消停了沒多久的戰場上便又開始響起頻繁的銅鑼聲,靠在地上休息的李部兵士和關寧騎兵們都起身再度上馬。

在一陣人喊馬嘶當中,一萬餘騎在兩人的率領下朝山海關東門方向追擊而去。

戰後的戰場上,滿是自己曾經熟悉之人的屍體,因而傷心是免不了的,前幾日還在一起打鬧說笑之人,如今卻渾身冰冷的躺在地上,這如何不叫人唏噓感慨?

不過感慨過後,看着遍地的屍體,卻又如同看着遍地黃金一樣,明軍各部兵士們開始清掃戰場,將戰死己方將士的屍體和刀槍收集起來。

看着他們這個舉動,崇禎忽然有個想法,戰死之人不少都是面目全非,統計真實的姓名籍貫發下撫卹也難,倒不如弄個兵牌下發全軍。

這樣一來,每次戰後可以將戰死將士生前所用的兵牌收集起來,用以入冊撫卹,餘下那盔甲和刀槍則可以下發回家,讓他們的家人瞻仰或留作續用。

對於清軍的屍體,兵士們多是繁雜的扔到陷阱坑內,雖然很有想法將這些屍體扔了喂野狗,但爲了避免影響環境,崇禎皇帝最終還是下令將這些屍體全都燒掉了事。

至於吳軍的屍體,崇禎皇帝則是下令將其扔到大坑中用土掩埋,雖然曾與自己爲敵,但他們多都是身不由已,又在京中留有親舊,總不好將事情做的太絕。

戰死明軍各部將士的屍體,崇禎皇帝臨時決定,就在剛剛收復的山海關面衝關內方向,劃出一大塊荒地,作爲大明第一座烈士陵園,讓這些爲朝廷一統大業戰死的的英勇將士入土爲安。

他們的待遇也是最高級別,一人一坑,並且但凡能辨認出來的,都要在碑文上註明清楚何方人士,姓甚名誰,在右下角還要標註一行小字——“丁亥年七月于山海關收復戰中英勇戰死”。

還有一個小插曲,兩百多名缺胳膊少腿,因爲隨軍太醫院醫士救治及時而活下來的傷員們一同前來,請求帶着自己家人搬到陵園附近,一世守陵。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他們已經不能再打仗,所以都請求退軍,並且將發下來的盔甲兵器還給朝廷,繼續爲一統大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崇禎皇帝很意外,將他們打前幾人一一扶起身來,准許了他們的請求,但是讓他們留着自己的衣甲兵器。

崇禎皇帝的回答也很簡單,這些東西既然朝廷發給了他們,那就都是他們自己的,並且還因此增設了一個新的司署——“永平陵園留守司”。

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
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