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說道:

“方正化,朕信得過你,讓御馬監負責坤寧宮、慈慶宮、暖閣的安全,安排的人手一定要是心腹。還有,你協助王承恩,儘快把大內排查一遍。”

將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崇禎皇帝躺在榻上閉目養神,心中實在是百感交集,這京師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更加複雜。

到底是誰,居然有這麼大的膽子,自己昨日朝會上才說完的話,還沒來得及動手,第二天早晨剛起來就遇到瘋子刺殺。

原本崇禎皇帝以爲這皇宮裡面應該是最安全的,那些大漢將軍和錦衣衛也該都是對自己忠心耿耿,但現在看來,自己實在是太幼稚了。

現實告訴崇禎,自己能相信的人實在是太少。

這皇宮看着森嚴,實則卻是四處漏風,隨隨便便一個叫不上姓名的瘋子就能跑到這裡來,而且追了這麼久都沒有一個人來救駕,要是誰動了幾十上百人來逼宮,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崇禎皇帝后世看過不少皇帝被軟禁那種悲慘的結局,自然不想親身體驗一遍。

回想起來,大明的英宗皇帝第二次登基很有意思,幾個大臣帶着走回皇宮就輕而易舉的登基了,滿朝上下全都是贊同附和,然後大明朝開始了文官一統天下的時代。

成化年間更是加重了這種局面,孝宗皇帝時期史書都說國舅貪張枉法壞事做絕暗無天日,但是李夢陽一個小小的郎中,竟然滿大街追着國舅打。

直到最後,這個被東林黨鼓吹成權傾朝野的國舅也不敢把他怎麼樣。

正德年間,武宗似乎想到了這一點,開始重用東廠、西廠、內務廠,合稱‘三廠一衛’,宦官、武將和勳戚勢力終於有點起色,結果正德莫名其妙的落水了,緊跟着就暴斃身亡。

正德皇帝落水之後回宮,但他的心腹都被關在皇宮外面,那可是當朝皇帝,愣是一個心腹的面都見不到。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讓人覺得背後陰風陣陣,梃擊、紅丸、移宮,這發生在前幾任皇帝身上的三大懸案,一個比一個蹊蹺。

現在崇禎皇帝經歷了這種事,聯合腦袋裡原本的記憶再想想,頓時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離自己最近的天啓皇帝,正是歷史上崇禎皇帝的哥哥,不也是正值壯年就無緣無故落水,最後服用了什麼“仙藥”暴斃身亡。

現在想想,當年的嘉靖和萬曆兩位皇帝死活不出宮也不是沒原因。

看來這大明朝的文官集團,已經到了異常猖獗的地步,自己昨日一時興起和他們攤牌,撕破臉皮,表明了不會再配合他們,緊跟着就有人動了殺心,而且前後謀劃和行動的時間,居然不到一天。

要不是自己先讓方正化把御馬監整改一遍,估摸着今天就會龍馭歸天,到時候這些東林黨象徵性的嚎哭幾嗓子,就可以擁立新君繼續他們主政的大業。

等到李自成打過來,他們就可以投降大順,李自成跑了之後他們又可以再投降關外的建奴,繼續保住自己在直隸一帶的家業,真真是好算計啊!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忽然說道:

“傳旨,立即召孝陵衛進京,朕要把這京城底朝天的翻一遍!”

孝陵衛,是大明皇帝口口相傳的秘密,就連那些文官都不知道,此刻的大明還有這樣一支天子親軍存在。

天啓皇帝落水後暴斃身亡,還沒來得及告訴崇禎皇帝這件事,不過就在昨日下午,崇禎皇帝在翻閱大明皇家典籍的時候,無意之間找到了這麼一卷密辛。

當時的崇禎皇帝欣喜異常,不斷讚歎,因爲這孝陵衛稱得上是大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高瞻遠矚,留給後代子孫們的一支王牌軍。

明孝陵始建於洪武九年,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馬皇后去世,就被朱元璋安葬於此,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又葬皇太子朱標於孝陵之東。

洪武三十一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病死,與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宮隨之正式啓用,孝陵規模異常宏大,直到永樂三年才全部竣工。

爲保衛孝陵,在朱元璋安葬馬皇后的一個月內,即設孝陵衛和神宮監長期駐守於此,孝陵衛內並設“經歷司”,用於編制駐軍。

起初,朱元璋挑選了五百名淮西精兵爲孝陵衛,後來則陸陸續添至一衛五千六百人。

這些精兵的選擇標準異常嚴苛,能騎馬揚鞭,飛速奔馳,還要騎馬跨過一道壕,越過一堵牆,並在馬上開弓射箭,三箭中兩箭者才爲合格。

孝陵衛精兵每五年進行調整考覈一次,“不能勝任者,可令其男兒承替,無男兒承替者,應侍祿回鄉養老。”

和末位淘汰制一樣,不能勝任的人,就可以令他們的兒子來繼續幫着守陵,如果沒兒子頂職的士兵,就可以領着俸祿回鄉養老去了。

這就如同後世工人領退休工資一樣,在此時卻是孝陵衛的專屬權利。

歷史上,崇禎皇帝一直不知道有這樣一支皇家親軍存在,孝陵衛的官兵兢兢業業的於此駐紮了二百六十多年,直到明朝滅亡才解散。

孝陵衛兵精器足,久經操訓,所有人都是歷朝皇帝在龍興之地鳳陽一帶精挑細選出來,主要以周、李兩姓爲主,忠誠問題毋庸置疑。

崇禎皇帝感到生命受到威脅,而且周圍的事態發生很大變化,所以直接動用了手中的王牌。

一名司禮監小太監奉旨火急火燎的出京直奔孝陵而去,而宮外的大臣們卻對此一無所知,直到午時他們才姍姍來遲。

大臣們說是來探望崇禎,但到了承天門卻發現原本站在門外的大漢將軍和錦衣衛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面色冷淡的京營兵士。

副將董琦將這些大臣攔在門外,黑着臉說道:

“皇上震怒,諸位大人,請回吧。”

看着朝臣們紛紛散去,董琦冷哼一聲,自語道:

“這個時候纔來,真是一幫憂君憂國的大丈夫!”

董琦打算去其它們巡視一圈,便揮手對千總說道:“要是待會兒有人膽敢強闖驚駕,直接抓到東廠!”

“卑職尊令!”

昨夜聚在柳泉居那些人又是集合起來,這次他們來到內閣首輔陳演的府中,所有人都是面面相抵。

陳演臉色並不好看,語氣不善的問道:

“諸位,那行刺陛下的監生,到底是誰安排下來的!?”

過了半晌都沒有人出聲,工部尚書薛鳳翔只好擺手說道:

“這事我可全然不知,據說那姓鄧的監生是龔大人的門生,昨日龔大人可並沒有去柳泉居,或許此事會與他有關?”

陳演聞言,有些氣急敗壞的說道:

“又是這個龔鼎孳,糊塗至極,他可知道自己這次捅了多大的簍子!”

“那監生已經被東廠的人抓到牢裡,若是承受不住刑訊,胡亂反咬一口,你我該如何是好?”

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完結感言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
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完結感言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