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

數萬乃至近十萬的兵馬忽然抽調,就算再怎麼封鎖消息,偃旗息鼓,那動靜也還是掩蓋不住的,西安的大順軍早就頂着這邊的一舉一動,很快就得到了相關的消息。

西北大營的官軍人馬頻頻調動,顯然是有大事發生,但是大順內部只知道朝廷官軍近些時日調動頻繁,具體卻還不知道發生了何事。

倉促之間,李自成也害怕是官軍即將出關圍剿,便立刻召集衆將前往王殿議事。

“咚咚咚”幾聲鳴鑼之後,包括汝侯劉宗敏、澤侯田見秀、蘄侯谷英、亳侯李錦、義侯張鼐、綿侯袁宗第、淮侯劉國昌等人在內的大順將軍們紛紛走上大殿,當然了,他們之中少了一個磁候劉芳亮。

而所謂的永昌皇帝李自成,就像平日裡崇禎皇帝早朝時一般,已然是早早坐在簡陋粗糙的龍椅之上等待。

“大哥叫俺們何事,竟然這麼急躁!?”劉宗敏人還沒到位,大大咧咧的嗓門卻是先到了,看那模樣,顯然是因爲攪擾了好事而耿耿於懷。

田見秀有些不悅,“汝候!什麼大哥二弟的?在這個地方,你我都要稱皇上。”

“屁!”劉宗敏是個急性子,蹭蹭幾步快走過去,擡起胳膊就要給田見秀一下子,好在這一下子在最後關頭及時剎車,這纔沒有鬧出笑話。

“你小子翅膀硬了,長本事了,敢和本候頂嘴了!”

“哎哎哎,汝候殿下息怒,澤候他也是心急口快,畢竟皇上他老人家對打下京城,也是頗爲在意,咱們且先聽聽皇上怎麼說。”這時候,又是牛金星出來當和事佬。

劉宗敏眯着眼睛瞪了一眼牛金星,正巧這時候李自成在上頭輕輕咳了一聲,他這纔是冷哼一聲,帶着身後一衆軍將站了回去。

“孃的,能不能有點規矩,還當是在鄉下種田?”田見秀平日素來沉穩,在衆將之中威望不低,此刻其實是在爲李自成鳴不平。

“就是,他汝候哪裡還有點下屬的樣子,那是要和皇上平起平坐哩!”高一功看着劉宗敏和他身後的那些人,也是冷笑着說道。

劉國昌看了一眼劉宗敏,低聲說道:“小聲點,教汝候聽見了,以他那個性子,揍你一頓都是輕的,怕就連闖王都管不住!”

“那個牛金星和宋獻策二人狼狽爲奸,竟是用那歪門邪道之術糊弄皇上。”田見秀點點頭,嘆道:“若是李先生在就好了,白廣恩此賊真是該死,擄誰不好,非擄走了李先生!”

下面的人還在嗡嗡不斷的議論,李自成重咳兩聲,待沒了任何聲音後纔是正色道:“這段時間朝廷西北大營前前後後至少調動了近十萬兵馬,他陳奇瑜要幹什麼,還是說,那個昏君要幹什麼,爾等心裡可都有數了嗎?”

“哼!”劉宗敏自然當仁不讓的第一個說話,連動都沒動,站在原地扯脖子喊道:“大哥,還能有什麼,不就是陳奇瑜那個老不死又在耍甚麼陰謀詭計?”

“大哥把老營馬隊交給李過小兒統帶,至今也沒有什麼大用處,依俺看,莫不如將老營馬隊都交給俺,讓俺帶着二十萬大軍北上,攻破寧武,直接將那勞什子的西北大營給砸爛了,燒個乾乾淨淨,不就什麼事兒都沒了!”

“糊塗!”宋獻策出列說道:“汝候你糊塗,那寧武關易守難攻,去年我百萬大軍整整一年都未曾破動,你帶着二十萬人馬就行了?”

“那就東出!”劉宗敏絲毫不留情面,紅着眼喊道:“就按李先生所說之計東出,固關纔剛被朝廷攻下,料是沒有甚麼準備,俺帶二十萬大軍由固關東出,那皇帝小兒必定嚇得屁滾尿流,直接把陳奇瑜撤了也說不準!”

“莽夫之道。”田見秀呵呵一笑,站出幾步,行了一禮,恭敬說道:“啓奏皇上,臣前日接到大同密報,此番朝廷兵馬調動,並不是衝着我們來的,卻是奔着那塞外朵顏而去!”

“哦?消息來源可是準確?”李自成來了興趣,連忙問道。

“自是確鑿,給臣傳密報的是姜襄舊部,早就想投我大順,只是那白廣恩小賊彈壓,方纔至今未有動作。”田見秀輕輕笑了笑,斬釘截鐵說道:

“皇上,關內關於征討朵顏的事已經傳開了,據說是黃得功在塞外大破清虜,那昏君覺得可以一戰,便是聚攏兵馬準備收復朵顏三衛。”

“哈哈哈,這昏君自毀長城,真是天助我大順!”李自成跳下龍椅,眉飛色舞的自語道:“那麼這樣一來,陳奇瑜老兒近來調動兵馬不過是自保之舉,西北大營軍力不足,不足爲患,時機到了!”

說着,李自成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轉頭問道:“二位丞相,你們覺得此時聚攏兵馬再次北征如何?”

牛金星諂媚一笑,“皇上所言甚是,陳奇瑜麾下無兵無將,朝廷兵力不足,自是一舉破關而上再好不過的時機。”

“不可。”就在所有人都振奮不已,想要一舉北伐滅亡暴明的時候,宋獻策卻是神色緊急的伏跪在地,顫顫巍巍說道:“皇上,臣覺得此事疑點頗多。”

“去年就連白廣恩都能復叛,那內應在關內待這麼久了,還會不會對我朝死心塌地?此爲疑點之一;疑點之二,直到如今,諸位得到的消息全都是風聞,沒有任何親眼所見的確鑿證據,若輕舉妄動,一朝陷伏,便如良鄉之役那般,悔之晚矣。”

在這個關頭被人潑了盆涼水,任誰都會有些不悅,李自成臉色也是逐漸沉了下去。

“皇上息怒,右丞相昨夜占卜至深,想必今晨頭腦還有些不清醒,說的話,當不得真。”只知一昧阿諛奉承李自成的牛金星,這時候自然要笑着出來拉和。

“哼。”李自成冷哼一聲,本着寬大爲懷的心思說道:“那朕就放你一馬,這種話今後不可再說,否則,朕必嚴懲於你。”

“皇上,當真去不得,唯今之計,當靜觀其變啊!”宋獻策面色震驚,幾乎是哭嚎着說道。

他想不明白,此前一向知人善任、勇於納諫的李自成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這和那個剛愎自用的大明皇帝有何區別。

劉宗敏是左耳聽右耳冒,接收到宋獻策求救的目光以後也權當沒看見,在他心裡其實只是想打仗,纔不會去管什麼陰謀詭計,說實在的,劉宗敏委實也沒有那個腦回路。

田見秀可憐宋獻策,所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宋獻策見了田見秀的神情誤以爲有希望,便是不斷朝他擠眉弄眼,只是到最後,田見秀也沒有多說一個字。

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
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