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

“你說流賊怎麼消停了這麼多天?”

“是啊,誰說不是呢。”另外一個剛剛走上城頭的乙兵士拿起自己的長槍,說道:“誰知道這闖賊又打着什麼賊心,還是警惕點兒好!難道你忘了上次甕城是怎麼陷落的了?”

丙兵士聽見甲和乙的話,湊了幾步過來,但眼神卻一直停留在對面闖軍鋪天蓋地的營盤上:“說的也是,這闖賊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周將軍不也說了嗎,還是小心點兒好!”

幾個人正在閒聊着,卻忽然聽見身後和周圍的城牆上一陣鬨鬧,這時候甲兵士一臉懵逼的指着前面營盤,“哎哎哎,你們看,那邊兒怎麼回事啊?”

“閃開,讓我看看。”丁把總趕緊走過來。

無數官兵紛紛登上城樓觀望,聽他們對話也是雜七雜八,衆說紛紜,許多幫助搬運物資和檑木滾石守城的百姓聚在下面打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家中躲避了幾個月的婦女和孩子們聽到東京起初還以爲是闖軍破城了,小心翼翼的開門開窗看着這一幕,但後來發現不是破城,卻也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不多時,城頭傳來一陣歡呼聲,一個標兵幾乎是手足並用的從上面滾爬下來,“闖軍退了,闖軍退了!”

“闖軍退了,闖軍退了!!!”

百姓們聞言都是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這話,但是城頭上越來越多的官兵已經興奮地互相擁抱歡呼起來,有的人已經將手中刀槍扔到城下,火銃兵甚至開始向天鳴銃以示慶賀。

“砰砰砰——”

“這是真的嗎,闖軍退了!?”一個老頭舉着顫顫巍巍的問道。

一個站在旁邊的漢子用力的點了點頭,說道:“老伯,闖賊退了,朝廷勝了,咱們沒事了!”

“好啊,太好了!”

聽到消息的鎮府那邊已經開始張燈結綵,無數兵丁忙裡忙外,周遇吉、白廣恩和最後來支援的宣鎮總兵高傑都是哈哈大笑帶着一衆家丁登城。

這幾個月的時候,由於緊張和各種因素,闖軍攻城的場面雖然很壯觀,但他們許多人卻並沒有心思去留意。

眼下闖軍終於退了,各人的心情也便是跟着放鬆下來,看着眼前這個場面,周遇吉本來擔憂李自成故技重施的心也總算是放了下來。

闖軍的營盤一直覆蓋到天地邊,這次是全部都一齊動起來拆營,在煙塵之下,造成的視覺影響也是極其震撼的。

外圍,有不少騎在馬上的闖軍老營馬隊手拿刀槍在呼喝着什麼,許多衣着破爛的流民和精銳老營混在一起,形成一條條洪流,雜亂的向西安方向退去。

很多人都明白,李自成這次是真的放棄了,闖軍是真的退了,起碼在今年是不會再回來了,自己勝利了。

“將軍,要不要末將帶騎兵讓他喝一壺!”高傑哈哈大笑,抱拳喊道。

白廣恩聞言看了高傑一眼,欲言又止,到最後卻是一句話都沒說出來,不過其餘將領請求出戰的倒也是不少。

想了想,周遇吉點點頭道:“可以,不過高總兵要記住,不要戀戰,撿了好處就回來!”

“得令,兒郎們,跟着本鎮下城了!”

在百姓們的歡呼聲之中,關閉了半年之久的寧武關厚重城門被打開,吊橋被兵士開閘升起,緊跟着高傑便是揮着鋼刀帶領一隊騎兵嘩啦啦衝出城。

周遇吉之所以會讓高傑出城,那是因爲多日以來的並肩作戰讓他對高傑十分了解,深知此人雖然有些意氣用事,但並不是個莽夫。

高傑的宣鎮騎兵出城之後避重就輕,沒有直接去尋闖軍馬隊,反而直奔最北側正在拔營的流民,衝進去便是一陣雞飛狗跳。

但是很快,負責殿後的制將軍李過發現了這支在屁股後面作亂的騎兵,便是親自帶着闖軍馬隊迎擊過來。

兩支騎兵轟然撞到一起,一時間倒也是殺的難解難分,但高傑畢竟是偷襲,帶的兵力較少,而且他也記着周遇吉的話,見好就收,並不打算戀戰,與李過虛晃幾招便是回身帶着騎兵一溜煙的跑了。

“制將軍,追不追?”聽一名馬隊隊官的問話,李過朝地上啐了一口,轉身下令道:“這麼點兒人,老子就不信他敢再來,不追了!”

“制將軍,官兵又來了,直奔着北側江裡翻的流民營去了!”

然而李過說完這話還沒多久,卻見這高傑壓根不是逃跑,脫身之後又衝進北側江裡翻的流民營之中,高傑本人更是已經用風馳電掣的速度一刀把江裡翻砍死。

李過被耍了一道,正是恨的咬牙切齒,當即便要下令追擊,卻見高傑又帶着騎兵挑起首級在大笑之中一溜煙的奔寧武關去了。

在關上,周遇吉和白廣恩已經帶着步弓手和火銃手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接應。

高傑帶着騎兵得勝回城,許多人的刀尖槍尖上大都挑着一到兩名流賊的首級,高傑除了馬背上掛着三個,手裡更是提着一員大將的腦袋在炫耀。

“末將不辱使命,帶着江裡翻的腦袋,爲我大明賀,爲皇帝陛下賀!”高傑的臉沾上了不少已經略微凝稠的血跡,但他卻毫不在意,當着衆人的面,把首級雙手奉上。

“高總兵勇猛!”

周遇吉也有些意外,這江裡翻在流賊之中還算勇猛,在攻城之中幾次都逃得性命,殺了不少官兵將士,沒想到卻被高傑在幾炷香的功夫就給斬於馬下。

周遇吉將高傑扶起來,轉身大喝道:

“各部速速驗功,將此捷馳馬報往京師!”

......

良鄉之戰、固關之戰以及寧武鏖戰,標誌着李自成所謂百萬大軍的北伐徹底落空,尤其是南路軍以及劉芳亮的灰飛煙滅,更是讓大順受到重創。

李自成退兵之後,大明朝廷也便是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至於能苟延殘喘到什麼時候,這種事兒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良鄉之戰以後,大順軍退出京畿一帶,朝廷官軍則趁勢收復並鞏固了京師一帶,陳奇瑜指揮的固關之戰同樣重要。

此戰之後,大順軍損失一員重要將領,北伐南路軍全軍覆沒,短期之內,在固關以東再也沒了任何能與朝廷對抗的成建制兵馬。

許多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明朝在崇禎十七年滅亡是不可能了,那在年初‘改朝換代’的口號至今也是蕩然無存。

在今年,朝廷對陣建奴與流賊接連獲得三次大捷。

大順軍全面潰退之時,朝廷攜大捷之威趁勢收復真定、保定與順德府一帶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話說回來,大順軍雖然遭受重創,但李自此的本部軍和陝西內部卻十分穩定,大順軍若是固守潼關,朝廷一時也無從討伐。

保定和固關一帶,就連所謂大順制將軍,身爲南路軍統帥的劉芳亮都被董琦陣斬。

此人是李自成手下大將,在大順賊軍中的地位比起阿巴泰在建奴中的地位更高,大約在固關之戰半月以後,成批次的流賊首級被運抵京師。

崇禎皇帝大喜,在朝會之上盛讚陳奇瑜與董琦二人,並且降旨,讓戶部尚書倪元璐負責陣亡兵士的統計及其家人的安撫工作。

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
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