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

雷家是唯一一個在山西境內被誅殺九族的,動手的又是禁軍,意義上就與尋常官軍不同。

說出去有些過於冷血,但崇禎知道,戰爭不是兒戲,如今山西這個情況,唯有徹底根除雷家,才能讓方家及更多的人得到免死。

用雷家的慘像來震懾羣小,讓他們明白繼續與朝廷作對的下場,才能真正讓地方上得到靖平。

果然,昭告天下以後,大明境內各地都是風聲鶴唳,不少勢力小的賊匪都是主動投誠,尋求減免,以免陷入雷老大那種境地。

山東境內早年就被山東軍清剿得差不多,但他們一直對各地盤根錯節的豪強沒什麼辦法,畢竟這些人於理上還是大明子民,沒到發兵剿滅的地步。

山西之事傳到山東以後,豪強們便也是坐不住了,一個個小會議開起來。

如今這個勢頭不對,地方上一旦平靜下來,沒有什麼大的亂子,這種事就遲早要蔓延到他們這裡來。

可恨就恨在流賊和建奴不爭氣,從兩個方向一起輪番攻打,居然還叫崇禎緩過氣兒來,給逐個擊破了。

指望他們是不可能了,如今山西已定,山東也承平多年,土匪、山賊們的山大王當不成了,他們的土皇帝自然也快做不下去。

常人都說皇權不下鄉,但皇權強勢之時,即便是一里一境,也都是遠遠的對京師不敢有絲毫違逆。

崇禎皇帝率領禁軍繼續前進,此時,潼關方向也傳來了最新的軍報。

軍報有些簡略,只是幾句話概括了大致軍情。

堵胤錫率領五省聯軍進發潼關以後,和李自成前後鏖戰了幾個月,朝廷不斷增派兵馬和物資,李自成也三番五次的派大軍援助,至今依舊沒個結果。

不過沒多久,東廠的密奏也跟了上來。

相較之下,這份報告就顯得十分詳細,幾乎把如今陝西、河南的戰事都理順得差不多。

河南方面,現在彰德、開封、歸德三府都已經被張世澤率領的京軍拿下,包括葉雲林、王文耀在內的很多僞順軍將,墳頭草都幾米高了。

不久之前,李自成爲挽回大順在河南的頹勢,派郝搖旗、張能二將分率十萬大順軍前去增援。

不過號稱得興師動衆,那是流賊的一貫風格,實際這兩位到底是帶着多少人馬進入河南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只知道戰果,起先張世澤小敗一陣,不得已退守開封。

但是很快,牟文綬奉堵胤錫檄令率山東軍援剿河南,在陳州擊潰郝搖旗後與張世澤兵分兩路,夾攻張能。

三月底,該部大順軍在退往鄭州途中遭遇山東軍伏擊,慌忙竄逃,一頭扎入張世澤埋伏已久的包圍圈內。

最終,該部賊軍被全殲在鄭州以西五里山地之中,遠近震動。

郝搖旗聽聞張能所部被官軍全殲的消息之後,戰意全無,覺河南事已不可爲,但因怕李自成怪罪,不敢退回山西,所以前往宜陽觀望形勢。

殲滅張能以後,張世澤趁勢拿下鄭州,餘的新鄭、禹州等處也均是傳檄而定,歸於大明。

與此同時,張世澤率山東軍一路南下,在汝寧八戰八捷,四月中旬收復汝寧全境,並於本月初西進,前往南陽府。

潼關一帶,邸報上說戰事依舊吃緊,但據廠衛密奏所言,倒是有了些動搖。

......

“砰砰砰——”

碧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雜質,空氣中都流淌着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芳香,但蒼穹之下的通關卻是被煙霧所籠罩。

連綿不斷的巨響聲,顫動着潼關本是無懈可擊的城防。

密密麻麻身穿紅黑色相間甲冑的大明士卒如潮水一般的涌向大順軍建立的潼關防線。?

城上城下,已然是成了官軍和流賊的埋骨之地,城頭和城下,雙方兵卒屍體層層疊疊的累積起來,使得高聳的潼關城牆都顯得低矮了不少。

由於明軍是有備而來,誓要拿下潼關,所以此時不僅遠遠有車炮營立在山巒之上,對城中的順軍進行火力壓制。

大軍衝鋒的時候,火槍隊也在隨隊向前進發。

來到三五百步距離的時候,火槍手們分散開來,站成幾列,對城頭進行更密集的輪番連射。

在火槍手前面,則是一望無際的進攻大軍。

最前排兵士推着無數盾車,這些盾車是新制產品,寬有一人多,高在一人左右。

盾車爲硬木所制,厚達一寸,約三十多毫米,可以良好的防護弓箭,就是一般的弩箭也無法擊穿,可以給後面的兵士以極大的保護。?

此外,盾車外圍又加裝了一層鐵皮,基本免疫所有箭矢和射槍的襲擊,即便是面對火器,也能在一定距離下有效防禦。

現在的明軍,吸取了攻城戰時兵士成爲活靶子的教訓,像是堵胤錫手下的五省攻堅主力,早就完成了裝備的更新換代。

當然,全國方面還有待時日。

在盾靠右處,又新設一個類似城頭垛口的圓弧凹陷,當敵方射箭時,己方可以躲避,當自己要射擊時,則可以將火銃或弓箭架在木垛上面。

這玩意還是崇禎根據多年與韃虜作戰時經驗總結出來的。

建奴作戰時,主要攻城器械就是這種盾車,只不過他們沒有用來射擊的木垛,這是加強改良版。

在建奴看來,自己的騎射天下無敵,要什麼木垛?

堵胤錫的戰法也很簡單,大隊衝鋒,後方火力壓制,一旦上了城,那就是以命搏命的白刃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實際上,強攻也沒什麼其它的法子,最多就是用器械減少兵卒傷亡。

此時已經快步入火器大時代,面對一些精良的西式火槍,任何盾牌掩護都沒有什麼防護作用。

面對敵人的弓箭手普通盾牌還行,但從攻城時從腦袋上面射下來的彈丸,誰不害怕??

途中有個盾車遮掩一下,不說實際的保護,那種心理安慰更是無與倫比。

順軍遠遠在城牆上看着,都是驚訝不已。

明軍的盾車兩邊都有小輪,看他們推、拉、擡、扛,靈活多變,都是輕鬆不已,防護力又強,自己手裡這火銃和弓箭,拿着還有什麼用處。

很多順卒是赤民出身,他們也知道,便是民間最輕的獨輪車,重量也超過一百斤,明軍使用的盾車也肯定有幾百斤。

不過盾車雖包裹着一層鐵皮,但畢竟主料還是木材。

精良的火槍,在百步左右射擊,足可以打穿這樣的硬木,那個時候,明軍就算躲在盾車後,仍然是死路一條。?

不過此時順軍中裝備的火槍,大部分都是‘起義’過程中自明軍之手繳獲,這些衛所粗製濫造的玩意兒,當初害了明軍,現在又把自己給坑了。

就憑這些東西,明軍盾車衝到城下,自己也實難對他們造成什麼傷害。

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完結感言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
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完結感言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