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

崇禎二十年正月初八,京師外城永定門大街。

連日以來,由於清兵入寇而戒嚴多日的京師,在這一天終於傳下話來,說是朝廷在三屯營大捷,解除戒嚴,皇帝正在率領得勝之師還朝。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官軍取得什麼勝利都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的是,官軍這次大捷是將滿洲兵打出了關,這滿洲兵一旦出關,煩人的戒嚴就會解除了。

每當建奴入寇,或是京畿附近有什麼重大戰事的時候,朝廷就會下令戒嚴,以往的近三百年間京師戒嚴並沒有發生過多少次,但是在崇禎朝卻屢見不鮮。

崇禎一朝,建奴聲勢浩大的入寇就又有四次,這是第五次,前四次都是建奴搶夠了自己主動退出關,又一次甚至直逼近到京師城下。

戒嚴聽起來簡單,實行嚴格管理就行了,但影響卻是多方多面的。

戒嚴之後,各地來往的漕運、商旅都不能進入京師,京內的市集等商貿活動也要縮減到每日不到一個時辰,幾乎是發展停滯。

對於個王朝的都城來說,這種情況影響就更大了。

百姓們聽說建奴又入寇了,當即都是驚慌失措,畢竟這些滿洲兵可殺人不眨眼,據說幾處被攻破的城池都被屠戮一空,這樣的日子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是個頭。

本以爲這次還是如此,但卻沒想到,朝廷竟打了個漂漂亮亮的勝仗。

這天一大早,一騎自京師南永定門而入,手中高舉金黃色詔書,這騎兵臉上掛着笑容,邊策馬狂奔邊大聲呼喊:“大捷,我王師在三屯營重挫清虜,梟首七萬,今日大軍就將還朝!”

“大捷,大捷——”

路邊酒館之中,兩個漢子正喝得昏天黑地,其中一個聽到外頭馬蹄聲“得得”而過,他晃了晃暈乎乎的腦袋,問道:

“是不是俺聽錯了,官軍打贏了?”

“沒,俺,俺也聽見了。”另一個漢子搖搖頭,仔細想了想,又是說道:“官軍能打贏清虜,這不是開玩笑呢嗎!”

說着,他起身揪起茶館老闆,道:“你聽見了沒,方纔喊的什麼話,是官軍敗退了,還是打勝了?”

“大捷,大捷啊!”那老闆被一個壯漢揪住,另一個壯漢又在虎視眈眈,當下也是怕的大氣都不敢出,生怕這兩位爺砸了自己的攤子直接走人,好聲好氣的說道:

“這位爺沒說錯,現今京城都傳開了,皇上御駕親征,在三屯營擊退了清虜的圍攻,梟首七萬,那可是七萬清虜哪!”

爲給那老闆解圍,一名穩穩坐在東側的士子微微笑了笑,說道:

“可不是,據說這七萬顆清虜的腦袋,還要在西四牌樓等幾處堆疊成觀,若真的都是清虜腦袋,那可真是了不得!”

起初那漢子扭頭看了一眼,卻是且了一聲,道:“你們讀書人說的話沒一個可信的。”

那士子聞言搖搖頭,倒也不敢多說幾句甚麼,畢竟眼前這兩位仁兄五大三粗的,如今可喝得醉醺醺,若是一個不對付動起手來,自己怕要被揍得滿地找牙,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正在這是,只前方街角處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卻是英國公張世澤親自帶着大批城防軍官兵黑壓壓而來,他們趕到永定門下整齊列隊,一絲不苟,像是在等待着什麼人的歸來。

城防軍的身後,跟着順天府衙門和五城兵馬司的大隊差役,各街道的差頭們無論有假還是輪崗的,此時都是親自出馬領隊,將各京師大街小巷打理的滴水不漏。

一些廠衛番子也開始暗中隱藏在人羣中,觀察着每個人的一舉一動,將他們的長相和說過的話都記在心中。

見到街角處有三個貌美的單身女子,幾個番子聚在一起討論幾句,便是有一人匆匆而去,看方向,該是朝東廠某個分衙去了。

這個陣勢,就算傻子都猜得到,皇帝陛下要帶着朝廷大軍得勝還朝了,一傳十,十傳百的,很快永定門街道兩側就圍滿了各色人等。

無論挑擔的農夫,行腳的商旅,還是各處來京學習的士子、武者,亦或街邊各種鋪子的掌櫃、夥計,此時都停住了他們的腳步,聚攏在一起,等待着大明朝最尊貴的那個人。

不多時,站在永定門下列隊的城防軍兵士忽地整齊蹲在地上,就連門樓上的官兵都朝城外望去,張世澤上前幾步,抱拳喊道:

“臣張世澤,恭迎大明皇帝陛下,得勝還朝!”

“我等恭迎皇上得勝還朝!!”張世澤話音剛落,城防軍兵士便是同聲喊道。

在衆人好奇的目光中,一人騎在高頭大馬上,披掛着金光燦燦的盔甲首先映入眼簾,在他的身後,跟着一眼望不到邊官軍將士。

城防軍的兵士人人灰黑甲冑,由先鋒牛大壯率領歸來,看見他們衣甲和刀槍上凝固的血跡,周圍百姓也都是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不少士子眼神中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很顯然,改組之後的京師軍隊,不只禁軍可以出征作戰,就連城防軍都能上陣見血。

在城防軍身後,跟着新戚家軍和白杆軍的衆多將士,秦翼明、馬萬年、戚元輔、戚元弼等小將各自笑逐顏開,騎着大馬自永定門入城。

他們身後,則是各鎮制式衣甲的援剿官軍。

這些官軍已經在遵化更換了嶄新的衣甲和兵械,看起來與往日截然不同,再加上剛剛取得一場大勝,看起來更是血腥味十足。

漢陽總兵馬進忠,勳陽參將王光泰、王昌等軍將騎在坐騎上緩緩入永定門,也是滿臉的傲然之色。

崇禎皇帝騎在馬上,即使大腿兩側磨得生疼,也還是滿臉大笑着朝周圍百姓抱拳微笑,沒有絲毫皇帝架子,倒像是一個自下而上的統帥。

不多時,大軍行至城內西四牌樓,崇禎皇帝在衆人注目下緩緩下馬,站到臨時搭建的大臺子上,靜靜看着停下來的兵士們。

由於人數太多,後隊兵馬還停留在城外列隊,已經入城的兵馬則充滿了沿途大街小巷,周圍便圍滿了百姓,也算是官軍兵馬近距離和百姓接觸一番。

待衆人嗡嗡議論聲安靜下來,崇禎皇帝擡頭望天,渾厚的聲音響徹在街頭巷尾:

“朕,大明的皇帝朱由檢,於今日,崇禎二十年丁亥,以勝虜昭告天下:

我大明十萬將士在三屯營血戰一日,終是斬建虜首級七萬,大破虜軍!

此戰,我王師將領身先士卒,將士人敢當先,參將藺養成、總兵官楊御藩兩部血戰守城,阻敵近一日,堪爲首功!

我王師赫赫武功,國威初顯,賊虜不足爲懼也!

正惟此時,三王之亂,爲禍家國,然我朝廷恩威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跳梁者,雖多必戮!茲用佈告天下,昭示四方亂賊:

若放下兵器重歸於朝,朕對爾等既往不咎,只誅首惡!”

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四發章推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
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四發章推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