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

牟文綬並不知道,自己這一戰,不僅打出了官軍的威風,更難能可貴的是,官軍從西羅城一路打到臨榆縣之間的,幾乎沒怎麼遇到抵抗,聲勢更足。

就像一六四四年大順軍北上時那樣,一路上紛至沓來的都是屈膝投降,這也側面嚴整了傳聞的可靠性,在崇禎帶領下的大明朝,威名已然是開始重新顯露。

很多人面對如今的朝廷大軍,就像曾經面對大順軍那樣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無力。

大順軍靠的是人數,崇禎靠的是他那御駕親征連戰連捷的戰績,靠的是各支官軍對自己這個皇帝的真誠信服。

就算桀驁如那宣鎮高傑,見了崇禎,一樣口服心服的像只綿羊,全然見不到半分不敬之色。

這,就是人稱的天威。

從萬曆末年開始,朝廷大軍征剿就已經少有這種不打仗就見對方紛紛投降的情況了。

當然,這些人投降朝廷的說法,那可比歷史上歸附順賊和韃清好聽多了,最常用的一種說法,就是棄暗投明。

崇禎覺得這話還挺押韻,棄暗投(大)明。

畢竟崇禎是正統的大明天子,這是包括關外的韃子小皇帝福臨在內,所有人都比不上的優勢。

跪在地上的關寧兵們,有不少就是吳三桂用家人逼迫來爲他賣命的本地人。

牟文綬也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處置了韓能幾人以後,並沒有爲難這些人,只是命人將他們看押起來,等待後方大軍來到之後發落。

崇禎皇帝來到以後,站到這些人前面,就這麼看着他們,直看到這些曾爲賣國賊吳三桂的人面紅耳赤,纔是上前扶起其中一個青壯。

這個動作,不僅讓那些降兵意想不到,更是引起了周圍官軍的連鎖反應。

張世澤下意識的抽刀,周圍官軍也是紛紛放下手中活計,不少人帶着刀槍圍過來,警惕的看着這些降兵。

崇禎皇帝打掉了張世澤的刀,又扶起一箇中年男子,說道:“朕知道你們都是被迫的,都是被那吳三桂給逼的,所以朕不怪你們,朕怪自己。”

“朕怪自己,就連保護自己子民的能力都沒有,讓你們妻離子散,讓你們數次對朝廷失望,最終不得不選擇對朕拔刀相向。”

這話說出來,那個青壯已然是從最初的不可置信變成泣不成聲,那中年男人也是慌忙跪在地上,高呼皇上萬歲。

霎地,周圍降兵都是跪成一片。

牟文綬看着眼前這一幕,也是暗自吩咐身後的周世錫和親兵們放下刀,靜靜看着眼前發生的一切。

“朕在這裡向你們保證,只要山海關握在朕的手裡,朕就能徹底將那些韃虜擋在關外,朕會讓這大明,一步步強盛起來。”

“朕不一定讓你們都能全家團聚,但是朕一定會盡力而爲,你們每個人,都是大明的子民,都是朕的子民,都是朕的兒女。”

“朕有一個夢想,就是能見到大明四海昇平,萬國來朝的那一天!這一切都需要大家和朕共同去完成,你們願意爲了朕,和那吳三桂決一死戰嗎?”

這些降兵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內中漸漸生出了嗡嗡的議論聲,突然間,爆發出猛烈的歡呼聲。

“願意,我們願意!”

“我們都願意跟着皇上,救出家人,奪回山海關!”

“奪回山海關!”

看着眼前這些人的吶喊,崇禎皇帝道是民心可用,轉頭吩咐道:

“英國公,將各地歸附的人全都編入一營,就叫撼山營,發給他們刀槍和盔甲,編入正兵。”

後頭牟文綬顯然有話說,張世澤卻制止他,抱拳上前說道:“陛下天恩浩蕩,安民如子,臣知道怎麼做了!”

兵不血刃拿下了臨榆,山海關近在咫尺,衆人都沉浸在一片喜悅當中,唯獨山東軍顯得格格不入。

山東總兵牟文綬向來面貌剛強,給山東軍全體將士也是一個嚴格長官的形象,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不像曾是個讀書人的樣子。

但他在夜晚回到自己空蕩蕩營內,看着飯桌旁空蕩蕩的另一副碗筷的時候,終於還是沒有忍住,站在原地默默擦起了眼角。

牟文綬走到桌邊,先是倒了一杯酒,撒在地上,輕聲自語說道:“二弟,你就此去吧,哥哥已經宰了那個賊人替你報仇,若見了三弟,替大哥問聲好。”

“你這一死,哥哥身上又有頑疾,怕是我牟家就此絕了後,不過哥哥也不悔,爲大明戰死,那是爲將的本分。”

“只是...”

說到這裡,牟文綬眼淚又是止不住的往外流,低着頭恨恨道:“只是,爹和娘心心念唸的孫子,此後怕是抱不到了...你替哥哥我跟他們說一聲對不住。”

“我牟家絕後,是我這做兒子的無能...”

“我牟文綬無顏面對父母兄弟,自此以後,也將再無牽掛,定當窮盡此生,爲了皇上和大明浴血奮戰,不死不休!”

牟文綬的眼睛再也流不出眼淚,但卻變得血紅,緊緊攥住拳頭。

聽到他最後一句話,本來想找他說話的張世澤停步在帳外,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嘆了口氣轉頭離開。

......

臨榆和撫寧衛頗有些相似的地方,地方衙門很快又被崇禎親自立了起來,招募不少當地老實百姓當差巡街,又留下了一部分兵馬守衛,這才繼續開始進軍。

臨榆再往前,就到了山海關東羅城,在東羅城守衛的吳軍已經都跑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個原屬朝廷的千總在負荊請罪。

崇禎皇帝原諒了這個千總,但是撤銷了他身上的一切軍職,連同那些無用的衛所兵一樣,都被趕回家種地。

一路上,在各鄉鎮屯堡的邊緣起了不少好大的莊園,這些莊園都是有名有戶,周吳鄭王是家家有財有勢。

按照慣例,朝廷大軍到了哪裡,就要將這些佔據地方土地的財主們搞掉,收回土地,將這些財富取用於民。

這些財主們早就聽說了永平府城豪紳們的下場,都知道皇帝親自來,自己無論如何做都是螳臂當車。

他們根本沒有半分和朝廷作對的心思,等到牟文綬率領山東兵過來的時候,卻見到和東羅城毫無二致的景象。

這些莊門都被打開,財主家的老弱和頭面人物都是綁着自己和妻女跪在路邊,玩起了負荊請罪這一套,就連敢擡頭多看一眼的都沒有。

他們應該是聽說了那千總被皇帝原諒的事,這些財主主動將家產樣表奉交,任憑朝廷取用,這倒是讓崇禎有些驚訝。

他們這樣做,自己倒不好再趕盡殺絕,畢竟也算是主動伏罪了。

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
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