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君臣坦誠

明明分別才半年多,可今日君臣相見卻恍如隔世。

彼此的眉眼似乎都有些陌生了,不復曾經的模樣。

趙煦的精氣神明顯比半年前弱了許多,二十多歲的年紀,看起來卻像個佝僂滄桑的老人。

他的鬢邊已現斑斑白髮,眼裡不再有光彩,黃袍鬆鬆垮垮地套在身上,整個人彷彿被抽走了大半生機。

趙孝騫此刻心中既酸楚又震驚。

他不知道,短短半年時光,怎會讓一個人徹底變了樣。

這還是當初剛親政時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嗎?

趙煦看着趙孝騫不敢置信的模樣,坦然笑了笑:“朕如今的模樣,你沒想到吧?”

趙孝騫嘆道:“官家,何至於此……”

趙煦垂下眼瞼,淡淡地道:“你不是朕,不知朕的苦處。”

趙孝騫默然,他其實明白,只是不便說出口。

趙煦卻突然展顏一笑,依舊如當年般親密地握住他的手,將他牽到殿內椅子邊,按着他的肩膀讓他坐下。

鄭春和親自端着托盤奉茶,趙孝騫淺啜一口,仍是自家的茶水味道,不過茶葉的葉片大小和炒制的火候比世面上的更精細一些。

趙煦也品了一口茶,擱下茶盞上下打量趙孝騫。

“子安也瘦了些,戍邊的日子想必很苦吧?朕聽說你受了重傷,如今可好了些?”

趙孝騫急忙道:“已經好多了,約莫再過一兩個月便可痊癒。”

趙煦搖搖頭:“身體不是小事,你看看朕便知道。”

轉臉望向鄭春和,趙煦沉聲道:“召太醫進殿,給子安把脈。”

說着趙煦又笑了笑,道:“宮裡的太醫比外面那些大夫強一些,讓他把把脈,也好教朕放心。”

趙孝騫臉上帶着笑,心卻漸漸沉了下去。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過度解讀,此刻趙煦突然召太醫把脈,究竟是真的關心他的身體,還是對他傷勢仍有猜疑?

畢竟當初受傷之後,趙孝騫堅持放下軍務,非要回真定城養傷,那段日子他確實把兵權放下了,若不是鍾承這些人安插進軍中,令趙孝騫不爽了,他恐怕不會回析津府大營重掌兵權。

趙煦心中存疑的,大約便是趙孝騫的傷勢是否真的那麼嚴重。

心中黯然一嘆。

好像……真的回不到從前了。

太醫很快進殿,手指搭在趙孝騫的脈搏上把了很久。

半晌之後,太醫起身朝趙煦行禮:“殿下的傷勢確實頗重,幸好調養得當,內傷已見好,約莫一兩個月後可以痊癒,按照殿下目前服用的方子繼續喝亦可,臣另外再開一道溫補的方子亦可。”

趙煦當即道:“還是另開一副方子吧,傷勢既然見好,藥方也該適當調整,方子開好後,將藥材一併送到楚王府。”

太醫遵旨退下。

趙孝騫起身朝趙煦行了一禮:“臣謝官家隆恩。”

趙煦臉上閃過一絲不自在之色,隨即笑道:“你我兄弟,不必客氣。子安身子金貴,爲大宋社稷鞠躬盡瘁,是謂我大宋之英雄,卻被遼人深恨之,日後切不可輕身犯險,讓朕擔心焦慮。”

趙孝騫笑了笑,然後試探着問道:“官家的身體……”

趙煦的笑容很快斂了起來,嘆道:“朕的身體,你也看到了。身邊的人都說朕不過是一點小疾纏身,多多調養便見好,呵!總拿這些鬼話糊弄朕,朕自己的身體,難道自己不知麼?”

趙孝騫忍不住道:“官家,他們的話並非糊弄,而是希望官家保持好心情,好的心情對調養身體是有好處的,比藥管用。”

趙煦苦笑:“心情好不好,如今對朕的身體還有影響嗎?”

“子安,朕大約……陽壽將近了,你能回來見朕,朕真的很高興。”

趙孝騫惶恐起身:“官家不要說這些不吉的話,官家正是春秋鼎盛之年,未來至少還有四五十年陽壽,何必爲了這點小疾咒自己。”

趙煦搖搖頭,神情愈見蕭然,沉默地坐在趙孝騫的身旁,已然是“君王意氣盡”的遲暮之色。

良久,趙煦再次開口,語氣低沉道:“子安,你肯回京,朕真的很高興,朕沒看錯你,朕更高興於你是在乎兄弟情分的,爲了這情分,你寧願舍了燕雲兵權……”

趙孝騫眼皮一跳,這話等於直接把一些敏感的話題搬上臺面說了。

思忖良久,趙孝騫低聲道:“官家,臣一直沒有野心,臣受了官家所予兵權,只是因爲實在看不得那時大宋積弱的兵事,處處受遼人西夏人的欺辱。”

“臣造火藥,造燧發槍,都是爲了大宋,並未存半點私心,所有火器火藥的配方,臣都是馬上進獻官家,毫無保留,官家當知臣的忠心。”趙煦連連點頭,語氣已帶了幾分哽咽:“朕明白,朕一直都明白……子安若有二心,今日的大宋早就不是這般樣子了,這幾年在外領兵,子安若對朕有不臣之心,不知有多少機會率軍打回汴京。”

“今日子安卻孑然回京,只因朕的一封書信,足可見子安重情重義,對朕和大宋社稷的忠誠。”

“子安,朕不該對你猜忌,是朕錯了,……但朕還是要說一句,如若時光倒流回到當初,朕還是會選擇同樣的做法,朕可以對不起你,但不可對不起祖宗社稷,子安明白朕的苦衷嗎?”

趙孝騫點頭:“臣明白,官家是臣的兄長,但更是大宋皇帝,你不過是做了皇帝必須做的事,官家針對的其實不是我,而是任何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

趙煦仰天嘆了口氣,眼淚已順腮而落。

“子安知我,朕無憾矣。”

“放眼朝堂,朕只有你一個能信得過的人了,但你手握十萬兵權時,朕是信你不過的,任何人手握十萬兵權,朕都信不過。”

“是,臣明白。”

趙孝騫頓了頓,又道:“臣還有一事要向官家請罪。”

“你說。”

“鍾承等三十餘將領,被臣趕出了大營,令他們協防析津府廂軍了。此事臣未來得及稟奏,請官家恕罪。”

趙煦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只是淡淡地道:“子安這麼做,必然有你的道理,朕不追究。”

“謝官家隆恩,臣還是要解釋幾句,臣並非有意折官家和樞密院的面子,只是鍾承這些人入大營後,對將士動輒體罰打罵,又到處挑撥將士的關係,這樣的人若長久留在軍中,燕雲大軍必亂。”

“官家,那可是我大宋最精銳的王師,若是被他們糟踐了,將來何人肯爲大宋賣命,何人願抗擊外敵,遼國未滅,仍對我大宋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鍾承等人若不趕出去,這支精銳王師必從內部瓦解,從而令親者痛,仇者快。”

趙煦臉上又閃過一絲不自在之色。

鍾承等人的行爲,他當然比誰都清楚,根本就是他的授意。

此刻趙孝騫不軟不硬地說了幾句,聽着是解釋,實則更像是對他的告誡,告訴他自家人怎麼鬥都行,但切不可自毀長城,給外敵可乘之機。

有些生硬地避過了這個尷尬的話題,趙煦對鍾承等人的結局並不關心。

“此事便如此吧,朕會下旨樞密院,召回鍾承等三十餘將領,給他們在汴京禁軍裡尋個閒散官職便是,這樣的人確實不宜帶兵。”趙煦很隨意地道。

趙孝騫當初沒說錯,鍾承他們不過是上層爭鬥的工具而已,工具的結局是不會有人在意的。

如今趙孝騫回了汴京,趙煦最擔心的事已經解決,鍾承他們存在與否,命運如何,已不重要了。

趙煦深深地注視着趙孝騫,道:“子安,朕爲消你顧慮,賜你丹書鐵券,以子安這些年立下的蓋世之功,儘可受下,子孫後代好生保管。”

“朕還是那句話,你肯回京,便已證明了你的忠心,朕不會寒了你的心,日後子安的子孫後代與國休慼,世代富貴,你的王爵也是世襲罔替,子孫皆可繼承。”

趙孝騫垂頭道:“多謝官家厚恩,臣很感激。臣更感激官家終究不曾辜負宗親兄弟之情,在燕雲兵權這件事上處處留手,讓臣得以全身而退。”

趙煦笑了:“朕……確實不忍對你下狠手,你不僅是功臣,也是朕的兄弟,更重要的是,你並未露反跡,朕豈能不教而誅。”

說着趙煦突然神色黯淡下來,緩緩道:“朕自知時日無多,也想在死後留個好名聲,若是死前擅殺功臣,朕豈不是遺臭萬年?”

君臣兄弟閒聊半晌,說的大多是國事,關於大宋未來對遼國的戰略,對西夏的態度,對吐蕃諸部的試探交鋒等等。

不知不覺,天色已漸暗,趙孝騫識趣地起身告辭。

趙煦似乎聊得意猶未盡,下意識地起身將他送出殿門外。

趙孝騫行禮告退,剛轉身欲走,趙煦卻突然叫住了他。

“子安,州橋的第一樓……朕突然很想吃那裡的灌湯包了。”

趙孝騫轉身,見趙煦正一臉期待地看着他。

此刻的趙煦不像是君臨天下的皇帝,更像一個討要糖果的天真孩子。

他眼裡的光芒,直到現在纔有了幾分當年的熟悉味道。

趙孝騫遲疑了一下,道:“官家的身體似乎……”

趙煦趕緊搖頭:“朕只是需要按時服藥,又不是絕食,該吃還是要吃的,第一樓的灌湯包,朕後來微服去了幾次,但不知爲何,總沒有以前的味道了,今日子安陪朕,興許味道不一樣呢。”

第64章 又見狄女第607章 六女齊聚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520章 今非昔比第244章 整整齊齊第748章 先揚後抑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3章 子夜變故第162章 兇名赫赫第791章 所圖甚大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276章 出京誘敵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418章 敵駐我擾第371章 苛政如虎第327章 庫房再罄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679章 告祭太廟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61章 驚天大案第760章 兇險奏對第508章 明正典刑第615章 薨逝別因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213章 重要棋子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181章 入鄉隨俗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719章 公主賀禮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686章 慷慨赴死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677章 盟書已成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14章 其志甚偉第80章 狄家有女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732章 孤家寡人第27章 新賬舊賬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16章 豈曰無鹽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344章 父子心眼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333章 成人之美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47章 政治紅利第266章 封賞定論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795章 送葬帝陵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448章 攻守之爭第52章 君子之澤第135章 啃老初衷第630章 廢后出家第96章 危急救駕(求首訂!!)第623章 劍指廢后第17章 家財散盡第264章 殺雞立威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249章 諫止者衆第528章 勾欄故事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235章 終戰休兵第403章 威脅震懾第70章 閒漢小乙第251章 都知劉單第299章 高擡貴手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282章 陌生老者第127章 時代變了第675章 河間之盟第122章 親家相遇第587章 祭祀拜神第209章 首戰雪恥(上)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494章 君臣相左第46章 罷官致仕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763章 禍水東引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452章 平章重事第30章 拿錢敬錢第714章 麟兒誕世第207章 如影潛伏第704章 夫妻夜話第63章 防身利器
第64章 又見狄女第607章 六女齊聚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520章 今非昔比第244章 整整齊齊第748章 先揚後抑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3章 子夜變故第162章 兇名赫赫第791章 所圖甚大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276章 出京誘敵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418章 敵駐我擾第371章 苛政如虎第327章 庫房再罄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679章 告祭太廟第246章 密奏二事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61章 驚天大案第760章 兇險奏對第508章 明正典刑第615章 薨逝別因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213章 重要棋子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181章 入鄉隨俗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719章 公主賀禮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686章 慷慨赴死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677章 盟書已成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14章 其志甚偉第80章 狄家有女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732章 孤家寡人第27章 新賬舊賬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16章 豈曰無鹽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344章 父子心眼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333章 成人之美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47章 政治紅利第266章 封賞定論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795章 送葬帝陵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448章 攻守之爭第52章 君子之澤第135章 啃老初衷第630章 廢后出家第96章 危急救駕(求首訂!!)第623章 劍指廢后第17章 家財散盡第264章 殺雞立威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249章 諫止者衆第528章 勾欄故事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235章 終戰休兵第403章 威脅震懾第70章 閒漢小乙第251章 都知劉單第299章 高擡貴手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282章 陌生老者第127章 時代變了第675章 河間之盟第122章 親家相遇第587章 祭祀拜神第209章 首戰雪恥(上)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494章 君臣相左第46章 罷官致仕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763章 禍水東引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452章 平章重事第30章 拿錢敬錢第714章 麟兒誕世第207章 如影潛伏第704章 夫妻夜話第63章 防身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