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1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

臨海村,團練秘密校場,趙興正帶着源業平、程爽檢閱新招募的火槍隊。

趙興遞上去的降魔變經過三個月時間,在朝廷顯示出罕見的高效率下,終於完成了定型工作。但定型好的火槍需要進行操練,在京城完成這活兒,實在不合適。因爲遼國錦州軍曾遇到過這種武器襲擊,朝廷擔心自己在京城一操練,遼人知道了,認定錦州事件是朝廷私下搞得,那麼朝廷就說不清了。

要在朝廷之外實驗這種秘密武器,也是件頭疼事,誰能保證這武器不泄露呢?樞密院遍天下一找——只能是趙興了,第一他與章有關係,章留下的樞密院官員全力推薦趙興,認爲在趙興那裡秘密操作此事,保密問題可以無須擔心;第二:密州天高皇帝遠,遼人的使節也找不到那裡,所以泄密問題不用擔心;第三:原本這火器就是從海外找到的版本,而密州本來就靠海,離事件發生地錦州不遠,即使遼人發現這種火器,也可以找理由解釋。

最重要的是:朝廷現在的硫磺幾乎都從日本輸入,而趙興這幾年也在開發亞洲硝石儲量最大琉球羣島,並假以倭人的名義向大宋輸入純度極高、質量上佳的硫磺硝石。密州恰好使與日本的通商口岸,在密州訓練,不擔心火藥的供給與運輸問題……

種種情況加在一起,朝廷終於決定:新式火槍隊委託密州訓練秘密組建,先檢驗一下火槍的實戰效果。再由朝廷決定下一步行動。

遺憾的是,歷史地慣性是如此巨大,趙興盡力按最優方案設計他的火槍,交到朝廷密探手裡的本就是他進過反覆驗證的東西,但朝廷發下來的火槍樣本卻依舊是用竹竿做槍筒——完全與百年後的突火槍一模一樣。

這種突火槍在宋代士兵口中有個綽號,叫“暴雨梨花槍”,說它噴出的火焰宛若梨花盛開,焰流像暴雨一樣衝敵人噴去……後來,現代人又把宋代人“代表”了,他們在傳說中。又爲它前面加了個姓名,叫“楊家(暴雨梨花)槍”,意思是:這玩意是楊家將的獨門絕世必殺技。

現在,趙興已經知道“楊家將”是一段小說。大宋朝壓根沒有天波楊府,他正琢磨着給這套絕世槍法起個更好的名字——不能還把它叫做“楊家槍”。

難道要叫做“趙家槍”?

兵部派來的那位職方司官員也是熟人,就上次拿走趙興火槍地那人——孫琮孫子樞,他站在一個隱蔽的角落,身後跟着一羣樞密院官員,聚精會神地觀察着這支軍隊的訓練。見到趙興出現。孫琮隱蔽地打了個手勢,示意趙興把他忽視掉,只管去做自己的事。趙興微微一點頭。轉身走向操練地隊伍。

這竹竿突火槍只是個雛形。樞密院發下圖樣及一副樣本,而後要求密州團練自己的都作院完成複製,但火槍需要火藥卻由朝廷完全控制供給,如此一來,朝廷也擔心泄密問題……

然而,歷史的慣性雖大,趙興的執拗更強——銅火銃是幾百年前的技術。技術門檻並不高。在趙興的有意識引導下,密州都作院製作出地突火槍。又完全與趙興給孫琮的原始版本一樣,槍管從頭到尾採用青銅鑄造。

朝廷採用竹管制作槍管,是因爲竹管便宜,可以降低造價。再者,朝廷對火藥的提純度不夠,使用竹管火槍,恰好可以降低對火藥地要求。另外,竹管突火槍是一次性使用物品,類似現代綵球筒,將這種武器交給外軍操練,朝廷也能放心。

孫琮第一次見到趙興拿出來地版本時,心裡一驚,立刻強烈反對,因爲這槍與他拿回去的太像了,會令人產生不好的聯想。孫琮一堅持,趙興就妥協,他的妥協方案是:那根銅管繼續保持着竹節的形狀,竹節上的節環被他用銅箍裝飾,恰好用這些銅箍防止炸膛。

對於成本問題,趙興也有說法,他說:密州利用朝廷撥下來的那筆製作款,在當地購買了一些絲綢、茶葉、陶瓷,販到日本,直接換回上萬斤地銅回來。然後直接用銅製作火槍地槍桿,所以新制作出來的銅製突火槍,與朝廷樣本之間,成本差距並不大,還可以重複使用。

孫琮最後還是屈服了,因爲他地原槍樣本是從趙興這裡搞到的,若雙方鬧不愉快,事情真相曝光,不好受的是他。人們纔不會相信趙興不肯出頭纔將此功想讓的說法,只會指責他貪墨了趙興的功勞,倆人私下達成的協議,趙興若不肯承認,他說出來,人們只會懷疑他的人品。

今天,是新槍做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實彈操練,趙興在邁向隊前時,已經打定了主意:罷了,這玩意還叫“暴雨梨花槍”吧,至於今後是否還被叫做“楊家槍”,由別人去吧。

三通鼓過後,中軍列隊準備行操。趙興清了清嗓門,高聲說:“現在,我教給你們的是世界第一的絕世必殺技,一槍既出,中者必殺。這種武功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之必備手段。

這玩意不復雜,總共七招,一但學會,就是天下武功第一……好了,不多說了,聽着,第一招來了,它叫:端着。

喏,兩臂平伸,把這根管子槍口衝別人別衝自己,平端着槍管,這就是第一招:端着。第一招使罷,再來暴雨梨花槍之第二必殺招,名叫:敲着——敲啥,敲燧石火鐮,點着火繩……對了,接下來第三招就叫點着。將火繩點完,第二招完美結束。

第四招就叫伸着,要把槍口伸出去衝別人,記住,我再重複一遍:千萬別把槍口衝自己。但如果你非要衝自己我也不反對,請在私下裡時,記住,試之前請叫上都頭,拜託他在你死後把槍撿回來,那是朝廷財產。不能亂丟。

好吧,這會兒,火繩也燃完了,該進行到下一招了。下一招就叫噴着,用火槍裡噴着的焰流去噴射敵人……

這接下來兩招是連續動作,我連着講:銃裡的火藥噴完了,這時槍筒燙地抓不住,怎麼辦?一招名叫扔了——既然抓不住槍管,幹嘛要抓。扔了就是。扔完了之後,沒打上的敵人也衝過來了,所以最後一招名叫跑吧——調轉頭。撒鴨子往自己的軍陣跑。

這套暴雨梨花槍全套必殺技就算是演示完畢了。讓我們重複一邊它的七大必殺絕招。這可是家傳秘技,傳子不傳婿的那種,大家一定要好好珍藏,包你受用終生——來,跟着我複述一遍:端着、敲着、點着、伸着、噴着、扔了、跑吧詳細演示一遍七大必殺技,趙興跟着又解釋了一下爲什麼是七招,而不是別的數目——因爲天上有北斗七星。所以七招可以吸取北斗七星的力量。以天馬流星的奔勢。如七星墜地般轟擊敵人;它還能吸取日月之精華,藉助天上星辰的力量。增長自己的氣勢,打擊敵人地氣焰。以至於中槍者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這番鬼話演繹完畢,新近選入的火槍兵頓時氣勢高漲,他們個個都自覺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就像剛補過鈣一樣,自我感覺就是金甲神在世,深具毀天滅地的力量,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散發着神威……

趙興一揮手,第一排火槍兵出列,趴到掩體前,噼噼啪啪敲起了火鐮,點着火繩——暴雨梨花槍必殺七招如一演示一遍後,一陣爆竹聲大小的轟鳴,一團白色地煙霧將掩體罩起,煙霧中傳出了趙興重重的咳嗽聲,他一副煙熏火燎的樣子,活像一位新年離的竈君,黑頭灰臉的從煙霧中跳了出來,一邊劇烈咳嗽,一邊威嚴的看着他地士兵,嘴裡還咒罵着:“這配方誰配的,天啦,我那麼好的配方,往裡頭摻什麼芥末、砒霜?失敗呀!”

早期地突火槍也就是一個大號地噴火禮花,裡面摻的鐵砂子不是單獨裝配的,而是摻入火藥中,當作火藥配方的一個組分,這樣的火藥噴射力並不高,噴出的小鐵砂五六米之外就已經對人沒有傷害。看來,那位密探完全忘了提醒樞密院火藥顆粒化的問題,原先趙興獻上去地火藥配方已經改了不成樣子了。

或許,正是因爲工藝達不到要求,所以樞密院乾脆放棄了顆粒化,也因此,槍管變成了竹竿……

趙興咒罵完,正想揪住孫琮吼一吼,回頭一看,原來,當硝煙濃霧揚起地時候,樞密院官員害怕煙霧有毒,早跑的沒影了。

趙興找不着謾罵對象,火大了。好不容易忍着氣將火槍兵訓練了十來日,火槍炸膛事件又發生了數起。趙興忍無可忍,乾脆趁職方司密探不注意,將火藥配方重新換過來。而火槍兵也進行了調整,其中操作最熟練地一百人被當作火槍手進行訓練,淘汰下來的四百人則被當作專業裝填手,平時負責照顧火槍手的生活及後勤,戰時專業裝填。

最終,經過幾輪篩選,定型的火槍還是恢復了趙興心中的模樣,也就是早期的火繩槍:它有一個粗大的支棍支撐槍管,每個火槍兵配備五支火槍,由兩名裝填手輪番裝填,以保證火槍兵能持續不斷的射擊,保持火力密度。

這夥火槍兵的訓練是在極端隱秘的情況下進行了,在此期間還發生兩件事,一件是章因爲敬獻火槍的功勞,被朝廷重新啓用,可是章的官誥竟然在傳遞途中離奇失蹤。朝廷迫不得已,又給章發了新的任命,但接下來章的表現卻讓趙興懷疑——那官誥失蹤事件是由章自己做的手腳。

章先是堅決推遲了朝廷地任命——好吧,既然章的理由是要贍養父親,朝廷乾脆任命章在自己的家鄉蘇州擔任地方官。以便奉養他的父親,但章依然拒絕,他還是願以提舉宮觀的閒職做一個鄉野閒人。

樞密院派來的監控人員,其舉動也處處透露出蹊蹺,讓趙興不能不感慨章把持兵部多年,潛勢力難以想象的雄厚。那些樞密院官員除了第一次與孫琮一起出現過,而後再也沒去過訓練場。但他們向上峰傳遞的密報封封不落,每次總慷慨的將文稿塞給趙興先審閱。趙興有時把對方的報告改地面目全非,誰知,第二天。那位孫琮竟按趙興的改動謄錄一份,再讓趙興看過之後,當趙興的面將文稿裝入密函,封起來。在當面遞出。

於是,這段火槍的歷史被演繹爲:在火槍兵地試驗下,密州都作院工匠不斷改進火槍範本,最終十易其稿,發現目前的形狀最合用,於是定版……

這隊火槍兵是由新來的禁軍組成。它劃入密州團練的序列,卻從來沒有跟密州團練接觸過,一直處於封閉狀態。等到他們都能熟練操控手中的火槍了。又被當作禁軍調回京城,獨留下部分不合格的裝填手,而原本屬於密州都作院地火槍匠工則被抽走不少……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火槍兵訓練三五天後,趙興已經失去了調教火槍兵的興趣,他只隔三岔五的來訓練營逛一圈,自己則忙着各處春耕問題。

山東是個金銀儲量豐厚地大省。宋代國家財政70%以上地金銀出產在山東。宋代,山東金銀豐富到。農民在地裡翻地都能翻出金塊的程度。但每年因此產生的糾紛,也讓地方官操碎了心。

元二年這一年間,密州有記錄的因爲地裡發現黃金而產生的糾紛有137起——現代,類似的糾紛已經降低到每年一兩起。

關於密州黃金引起的糾紛,還牽扯到一件著名地公案,王安石當政時,認爲對地裡拾金產生地糾紛,應該適用於民間盜竊罪。而舊黨則認爲國家實行金銀管制,在自家田裡撿到金銀私自昧下,等同於偷盜國家財物,觸犯金銀管制令,應該適用於搶劫罪,也就是死罪判罰。

趙興比較傾向王安石的觀點,認爲無論如何,在自己田裡發現出產,罪不至死,然而,這時大宋官員地觀念是混亂的,因爲牽扯黨爭問題,有些官員乾脆對此類糾紛視而不見,當然,也有官員提倡嚴厲打擊,支持鄰里間相互舉報的。

由於上層官場對這一法律存在歧義,所以在實行中,每個縣都的情況都全憑地方官員做主。整個密州爲此亂成一鍋粥,趙興不得不奔波於密州所轄州縣四處滅火。

對密州團練內發生的此類糾紛,趙興採取了嚴苛的棍棒教育:凡來告發者亂棍打服,打到他不願再告爲止。經過趙興的教育,團練們再也不告狀了,他們發現,如果發現者私底下商量,達成彼此滿意的分贓協議,反是件最省心的事。上面的趙興、張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們不僅不捱打,反而各自分錢回家……

出了團練的範圍,趙興就管不住了,他還要聽從地方官員的要求,派出團練效用四處去抓捕,不幾天,牢城營裡塞滿了鬧糾紛的鄉民,令團練們滿的焦頭爛額。都在私下抱怨:“搞什麼搞,灑家少出一趟海,少多少錢?地方頻頻點集,上面的官員也不管管,多大事,私下了結不就算了!”

帶着一肚子怨氣幹活的密州團練是惹不得的,他們常常簡單粗暴地將金塊沒收,私下自己分了,罪犯們則一通亂棍打回去,結果,各地案件立刻少了下來……

春末,趙興終於閒下來了,僧佛印見趙興這裡再也搞不出狀況,他索要了趙興的批條,動身回杭州尋找雕刻師傅,雕刻他的大佛去了。僧佛印走後,趙興纔想起,原來安思達在他府上已經待了一個月了。

稍稍一瞭解,趙興發現安思達這段日子倒過得很悠閒,他每日領着三個侍從在鄉間閒逛,觀察這裡的風土人情。與鄉民聊天,偶爾出手當一回醫生,幫鄉民治治頭疼腦熱,在鄉間漸漸積累了一些小小威望。

趙興請出安思達,陪這位僧侶遊覽密州景色。首先遊覽的是馬踏湖,等飽覽了馬踏湖地風光後,趙興又領着他去自己的轄地膠西縣。

膠西縣現在正在熱火朝天的忙建設,春耕過後,林積從附近的縣僱來大批人手,忙着整理官衙。修建官舍,建學校、修公路、築城牆,乾的熱火朝天。他從王鞏那裡聽說趙興的學生擅長組織,倒是從趙興那裡調了不少人手。

林積看起來是個操心的命。他把所有工作一肩挑,趙興反而成了縣上的橡皮頭章,林積有佈告來了,他只管蓋章。具體的活都由林積帶着人操勞。

站在塵土飛揚的大道上,趙興不免暗示對方該分髒了:從密州市舶司那裡領來地那筆小金庫,雖然趙興並不十分在乎這樣數額的錢。但林積一個人收下,未免違反了官場潛規則。

“四萬貫啊,林大人。四萬貫夠幹很多事了”。趙興看着忙碌的工人,有意無意的提醒:“林大人,還缺錢嗎?”

林積也望着那羣工人慨嘆:“是呀,我本以爲錢多,可是細細一算,這錢遠遠不夠。光修善城牆,至少需要一萬六千貫。而修建地道路也需要這個數。還有官舍、官衙、驛所……膠西新建。處處都需要錢啊?趙大人看看,還能不能從別的地方挪點錢。暫調過來貼補一下,我已經把鹽場的一萬多貫貼進去了,可還不夠……”

正說着,路邊一個端土的百姓與同伴發生了衝撞,兩人爭吵幾句,打鬥起來,林積趕忙丟下趙興,帶着衙役過去看押。

安思達一直沒說話,等林積走後,他衝着林積的背影感慨說:“不愧是拾珠不昧林公濟,修建如此一座城池,五萬貫哪夠,至少也要十萬貫,林公濟竟然要用五萬貫建起一座城來,好魄力。”

趙興揚起了眉毛:“啥?拾珠不昧林公濟?安大師,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林積年青時進京趕考,途經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的一家客棧投宿。睡覺時在牀上揀到一個布囊,打開一看,裡面有數百顆珍珠。爲了穩妥,林積便把珍珠收藏於箱篋中。

第二天,林積問店主昨夜什麼人在這個房間住過,店主答:是潯陽商人周仲津。林積便交代店主:“此吾故人,如果他有回來找時,可以叫他到京師上癢貫道齋,尋問林積。千萬!千萬!不可誤事!”

次日臨行,林積仍不放心,他怕店主人忘了,又在住房內留言:“某年某月某日,尤川林積假館。”不久,周仲津發現丟了珍珠,急忙返回客棧尋找,聽了店主轉告林積地留言後,揭了房內林積的告示,立即趕赴京師找到了林積。而林積覈實情況後,如數送還珍珠。

此後,周仲津拿出一半的珍珠酬謝林積,林積堅決不受。周仲津感激不已,捐錢給佛寺,建生祠爲林積祈福。後人寫詩禮讚林積說:“林積還珠古未聞,利心不動道心存。暗施陰德天神助,一舉登科耀姓名。”

也就是說,“拾金不昧”這個成語地原型說得就是林積,最早這成語是“拾珠不昧”,後來演化成“拾金不昧”。

對這樣地人還能說啥,趙興原本以爲林積私下昧了該分給他的那筆錢,如今聽了安思達的介紹,他心裡只剩下欽佩了。等林積處理完路邊的糾紛,趕回趙興身邊時,趙興已經想好了對策,他說:“林大人,現在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竟有兩個辦法之多?”林積驚愕的揚起了眉:“趙兄不愧爲能吏,快說說,我已經把能想的法子都想到了,竟不知道還有兩個法子能籌到錢?”

趙興豎立一根指頭,說:“第一,預收稅款。現在雖然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但老百姓手裡還是有一點餘錢地;原先各縣衙都是秋後收稅,我們改成分季收稅——就如同對商人來言,把一年該納地稅分到每個季節。讓他們按季度交稅……”

林積打斷趙興的話,說:“不妥,你也說這是青黃不接地時候,老百姓手裡有幾個餘錢,還要熬過春荒,我等向百姓預收稅款,不妥不妥。”

那筆五萬貫的錢之所以花的那麼快,是因爲林積沒有招遣差役,他實際上是僱用差役進行勞動的,巨大的人力支出像海面吸水一樣。將府庫吸乾。而林積依舊一板一眼,在府庫裡預留下了一份備荒錢。在趙興看來,備荒錢根本沒必要留,因爲官府的錢都到了百姓手裡。官府沒錢了,府庫才空,但那些錢都在百姓手上,真要想徵稅,還是能徵出來的。

不過,林積不願意預徵稅。趙興也不再堅持,因爲他前一個主意只是鋪墊,真正的目的在第二招上:“既然這樣。那隻剩一個辦法了。我們背靠市舶司,雖然市舶司修建的庫房綿延十幾裡,但那些是針對藩商地,本地商人終究還要尋找店鋪展示貨物。與其他們東一團西一堆,自己找房間開店,不如由官府組織起來,修建一座專門的大型市場……

縣尊別急。我們不需要商人掏錢。也不需要百姓出差役,官府就在臨河的地面上劃出一片空地來。准許他們競價購買這片土地,然後自己建商鋪,以方便藩商前來看貨做交易。

商人們自然知道專門的市場地好處。雖然財大氣粗的商人喜歡自己購買土地,完全佔有店鋪的產權,但如果官府將他們集中在一起,他們也會喜歡這種人流量大、品種齊全的大型交易場所……然後,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宋代官員不缺商業意識,趙興約略一提點,林積那裡已經在盤算,沉默片刻,他回答:“王定國大人原跟我說過趙大人擅長營建,如今看來果然不假。倒是老夫多事了,這麼大的事竟然全部包攬上來,渾沒注意巧匠旁觀也。你能否給老夫給一份計劃,我看是否可行。”

這種建城計劃還用發愁嗎?現代玩慣了電子遊戲地人,都知道遊戲中那些建城計劃的步驟。趙興隨手撿起一個樹枝,按帝國時代、文明等遊戲中的順序,依次畫了磨坊(糧倉)、兵營、學校、市場等等地佈局,而後向林積介紹城市規劃。

趙興不知道,他又一次無意中改變了歷史,原本膠西縣是沒有城牆地,因爲膠西縣小,勞力不足,修建城牆花費巨大,所以終林積一任,只做了個城牆的基礎,後任官員沒有了經費,就廢棄了城牆修建。

沒有城牆的膠西縣像個美麗而裸露的少女,金兵南下時,順路殺到密州市舶司,他們搶劫完畢後,將膠西百姓屠殺殆盡,然後一把火將之焚燒,從此那裡成了一片廢墟……

趙興畫的城牆依舊是依據地形作出的波浪形城堡,旁人設計城池,都是唯恐它太小,容納不下縣裡所有的百姓,趙興去過歐洲,他知道,沒有防禦地城牆等於沒有城牆,所以他設計地膠西城池只涵蓋很小的範圍,將關鍵地縣衙、市場、兵營,學舍囊括進去後,只涵蓋了少部分民居,剩下的都甩在城外,獨立建成一個類似漢唐城下町的居民區。

城池小了,自然費的人工就少,還可以把城牆修的儘量高、儘量堅固。林積看罷趙興的圖,感覺到趙興省錢的設計意圖,他指着圖紙問:“爲什麼把市場包括進去?確不包括百姓的居住區。”

“糧食——”趙興解釋:“把市場包括進去,是因爲市場裡有糧食,遇到敵人圍城,商人們儲存的糧食可以讓我們安然度過圍城時的糧荒。”

“那麼,學舍呢?這學舍也無人居住,完全可以讓它設在城外。”

“就因爲它無人居住,所以纔要包在城裡,因爲空下來的校舍可在敵襲時,讓城外的百姓都避入城裡,暫在校舍安居——這些人也將是守城的力量。”

學舍甩在城外,到並不是因爲林積對學校有什麼歧視,這是因爲當時中國的建築格局都是這樣的,比如汴梁城的太學與國子監都在外城,圖的就是一個清靜的環境,認爲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可以不受物慾干擾,專心學習。

“寺廟呢?寺廟怎麼也留在城內,寺院一般不是在山林中嗎,這樣纔好修行呀!”

“寺宇廣大,既有類似學校的屯兵作用,也可以當作醫舍,在緊急時救助傷員傷病。”

林積再問幾個草圖上區域的功能與用途,而後毫無異議的說:“就照這樣,我膠西縣人少,建這樣一個小城,不大不小,恰好符合小縣的格局,離人,該怎麼分配人手,我聽你的。”

趙興身邊就是一位建築大師,他轉向安思達,說:“大師剛來的時候,曾對我說泉州城是你們興建的,當年的長安城也曾留下無數你們的傑作,這座小城就交給你們了。”

安思達點點頭,接過趙興手裡的樹枝,指點了一下城中的一片空地,說:“如果由我們來建,還需要在這裡添一座教堂,景教的教堂。”

趙興皺着眉頭:“這片空地是我留作集合軍隊,或祭雨的地方,平常沒有祭祀與操練的時候,我打算讓百姓到那裡遊玩散步……你把教堂往街裡擠擠,跟店鋪在一起,沒啥不方便吧,因爲我需要留個四四方方的大空地,當作城市廣場。”

安思達毫不猶豫的讓步:“這個地方是蓮花漏吧,我們就在蓮花漏旁邊建寺廟,今後蓮花漏就歸我們維護,如何?”

“甚好!”林積聽到省錢就喜歡,不等趙興反應,連忙表態。

“那麼,如何運作建城事宜呢?我們手裡只有……三萬貫吧,三萬貫能建好一個城嗎?”

“只要縣尊大人,只要籤判大人能在教堂落成後,親來我寺參加開光禱告儀式,剩下的不成問題”,安思達回答得很痛快。

“建築風格呢?”趙興繼續尋根問底:“這座城市的建築風格不會像泉州城吧,當然,如果它能像個小長安,充滿唐風唐韻,想必倭國,高麗、交趾商人一定喜歡進城交易。”

“籤判大人,我聽說你最近在搞石材建築,稱之爲混凝土,我可以給你建一座石頭造的,千年不壞的小唐城——我保證!”

“成交”,這會兒,趙興搶先答應。

安思達笑了。

這趟來密州,安思達是滿意的,經過趙興這一策劃,他又爲教中兄弟增加了一項新收入不說,且讓景教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傳教領地,而且是獨享的排他性傳教點。因爲趙興沒在城中給佛道寺廟留空地,城裡唯一一座教堂屬於景教。

如此一來,無論僧道在城外建多少廟,遇到城裡的景教,先天性就會自覺低一頭。

想到這裡,安思達再度詢問:“趙大人,我……我們,能爲你做什麼?”

第3282章 繼續增兵第3254章 沈括又告密了第2115章 搶錢的感覺真好第1054章 令人垂涎的美女與美味第3280章 事情鬧大了第3291章 別說我不卑鄙第2089章 來了一位高官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3260章 沒事瞎找事第2104章 摘桃子的行動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下)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下)第3221章 分明是個“憨厚人”第4332章 阿拉伯第1078章 宮裡發生了大事(上)第2163章 立志當禍水的女人第3295章 一條魚帶來的感動第2093章 相思在這一刻得到滿足第4005章 最後的勇士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4345章 絕頂好戰分子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1015章 畫滿雪花的房間(上)第1084章 其樂融融的湊在一起第2137章 臺下交易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3216章 信息不對稱的煩惱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第1005章 被誤導的習俗第1052章 好快的刀第2119章 兩個僧人的拜訪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1024章 天下何人能識君(下)第1027章 離奇的香豔哀求(上)第2175章 長歌入環慶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2148章 配方泄露第3289章 兵臨城下第1008章 爲獲知秘密而狂喜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1078章 宮裡發生了大事(上)第4341章 你能掙我能花第3292章 南院萬馬齊喑第3296章 都想來佔便宜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歸屬(上)第3297章 牆裡開花牆外香第1028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結”第1084章 其樂融融的湊在一起第4394章 小種經略的八問第4372章 方臘在哪裡?第4383章 婚嫁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的罪官(上)第4368章 誰泄的秘?第2113章 女人也算收藏品第4333章 誰是海浪,誰是石頭?第4346章 小石將軍的遭遇戰第1081章 晴天霹靂第3259章 天下本無事第3272章 小皇帝駕崩第3297章 牆裡開花牆外香第3295章 一條魚帶來的感動第3239章 震撼的忘了鼓掌?第3269章 宋商到哪裡光明到哪裡第4365章 京城裡的“人情”茶樓第2124章 歷史豈不又回到了過去第4398章 間諜戰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第2121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第3257章 推開妖魔世界的大門第3274章 往前一步就是叛賊第1034章 大俠武功的真相(下)第4381章 裁軍第3303章 錢到哪裡去了?第2197章 勝利後的擔憂第4341章 你能掙我能花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1050章 青樓大浪子第3230章 一場關於收穫的爭議第3296章 都想來佔便宜第1031章 難以拒絕的要求(上)第1013章 一項極爲風雅的事件(下)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4330章 野獸總動員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中)第1013章 一項極爲風雅的事件(下)第4386章 麻煩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1036章 福建人的海外移民國(上)第1082章 如獲珍寶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1060章 處理問題的技巧第4376章 大宋的私家春節晚會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3264章 禍水南移,誰家之禍?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4345章 絕頂好戰分子
第3282章 繼續增兵第3254章 沈括又告密了第2115章 搶錢的感覺真好第1054章 令人垂涎的美女與美味第3280章 事情鬧大了第3291章 別說我不卑鄙第2089章 來了一位高官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3260章 沒事瞎找事第2104章 摘桃子的行動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下)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下)第3221章 分明是個“憨厚人”第4332章 阿拉伯第1078章 宮裡發生了大事(上)第2163章 立志當禍水的女人第3295章 一條魚帶來的感動第2093章 相思在這一刻得到滿足第4005章 最後的勇士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4345章 絕頂好戰分子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1015章 畫滿雪花的房間(上)第1084章 其樂融融的湊在一起第2137章 臺下交易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3216章 信息不對稱的煩惱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第1005章 被誤導的習俗第1052章 好快的刀第2119章 兩個僧人的拜訪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1024章 天下何人能識君(下)第1027章 離奇的香豔哀求(上)第2175章 長歌入環慶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2148章 配方泄露第3289章 兵臨城下第1008章 爲獲知秘密而狂喜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1078章 宮裡發生了大事(上)第4341章 你能掙我能花第3292章 南院萬馬齊喑第3296章 都想來佔便宜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歸屬(上)第3297章 牆裡開花牆外香第1028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結”第1084章 其樂融融的湊在一起第4394章 小種經略的八問第4372章 方臘在哪裡?第4383章 婚嫁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的罪官(上)第4368章 誰泄的秘?第2113章 女人也算收藏品第4333章 誰是海浪,誰是石頭?第4346章 小石將軍的遭遇戰第1081章 晴天霹靂第3259章 天下本無事第3272章 小皇帝駕崩第3297章 牆裡開花牆外香第3295章 一條魚帶來的感動第3239章 震撼的忘了鼓掌?第3269章 宋商到哪裡光明到哪裡第4365章 京城裡的“人情”茶樓第2124章 歷史豈不又回到了過去第4398章 間諜戰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第2121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第3257章 推開妖魔世界的大門第3274章 往前一步就是叛賊第1034章 大俠武功的真相(下)第4381章 裁軍第3303章 錢到哪裡去了?第2197章 勝利後的擔憂第4341章 你能掙我能花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1050章 青樓大浪子第3230章 一場關於收穫的爭議第3296章 都想來佔便宜第1031章 難以拒絕的要求(上)第1013章 一項極爲風雅的事件(下)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4330章 野獸總動員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中)第1013章 一項極爲風雅的事件(下)第4386章 麻煩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1036章 福建人的海外移民國(上)第1082章 如獲珍寶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1060章 處理問題的技巧第4376章 大宋的私家春節晚會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3264章 禍水南移,誰家之禍?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4345章 絕頂好戰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