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其樂融融的湊在一起

他們自顧吵着,李公麟怒了:“趙離人,我在你眼裡算什麼?死人嗎?我畫的東西,我不許人誰敢搶?……再說,這場演藝展現了多個古禮,我還覺得一個場面不足表現……或許該多畫幾個……嗯,全畫在一幅圖上不容易佈局,米元章,你以爲如何?”

炮彈不行糖衣上,趙興從來不怕花錢:“一萬貫,把它許我!”

王詵氣的直哆嗦:“趙蠻子,我竟不知你是這樣一個蠻子,這我的院子,我的家,在我這裡動拳頭,誰怕你?”

現在該曉之以情了,趙興馬上扯着李公麟的袖子說:“李公,你說你學了黃金律,我管吃管住的,筆墨紙畫油彩任你揮霍,怎麼地你也該給我留下一副作品吧——我喜歡你這幅畫,這纔是頂峰之作。而且超越唐畫成爲我華夏的巔峰之作……就它了!你說我第一次開口,你好意思不許嗎?”

王詵見自己一直受到無視,他憤怒的挽起了袖子,在趙興說話的功夫對其拳打腳踢……趙興說的對,就他那小身板,拳頭捶到趙興穿鎧甲的身上跟搔癢差不多,趙興恍若未覺,自顧自的把想講的話說完。

米芾一直埋頭作畫,這會兒看不下去了,他停下筆,不滿的瞪了一眼廝打的兩人,又對李公麟斥責說:“如此良辰美景,你不趕快把這場面記在心裡,怎有心與人閒聊?”

而後米芾又對趙興、王詵說:“古人祭祀的時候,豬頭擺上幾日,等要祭禮結束纔想着分豬肉。我倆還沒把豬殺了,你們已經在臺下爲分豬頭廝打……怎好意思?臺上演的什麼?溫良敦睦,瞧瞧你們自己?”

米癲子這次說的是正理,連趙興都被他說慚愧了,他趕緊拱手:“對,溫良敦睦,那我就辭讓一下,粉侯,這幅畫歸你了,我不與你爭。”

宋代又把駙馬叫做“粉侯”。趙興把那個“爭”字咬的格外重。

趙興謙讓了,王詵不得不表現自己的謙讓,他也趕緊一拱手,假惺惺的謙讓說:“哪裡,離人兄,我爲主人,主隨客便,這幅畫該我讓你的。”

趙興的表現立刻讓人知道他剛纔的謙讓純粹是詭計,王詵這樣稍一謙讓,任誰都看出他的虛情假意,但趙興立刻滿臉激動的伸手握住對方的手,感激的語聲顫抖:“粉侯,您太客氣了,那我就不客氣了。”

#¥%@&*……王詵鬱悶的要吐血,可這是他自己表現謙讓的,哭都沒地方哭。

臺上的幾名高官原本看到這裡吵鬧,有點坐臥不安,突然間他們表演起溫良敦睦,像兩名謙謙君子一樣親熱的拉着手,讓政事堂的高官禁不住微微點頭,表示讚賞。

“周禮可行乎?”呂大防開口問文彥博。

文彥博點點頭:“或可!然,唐錦之事,首在必行!此事與我朝有益,想必推行起來,朝議不會反對——我等就先從這兒着手。射儀嗎?也不知它能否平息糾紛,且做個娛樂,讓門生們學起來……”

其他人商量的時候,章惇眯起眼睛,笑的很冷淡。

“溫良敦睦”對章惇不管用,他是樞密使,青唐之亂是在他主持樞密院(國防部)時爆發的。戰亂爆發後,他擔心別人議論,便發佈了《告密令》,要求百姓揭發“誹謗青唐之亂”的人。

前不久,有個百姓在茶樓裡議論起,被人揭發。章惇將之逮捕下獄。此事引起很大的反響,無數人認爲議論者罪不該死,連小皇帝都替那人求情,但章惇接到皇帝的求情後,立刻下令處死議論者……

章惇不需要“溫良敦睦”,他只是在琢磨——唐錦織造可是件大有利潤的事,自己怎樣才能插一腳?

三國客人的表演進入尾聲,等他們退下後,進入了通常文人聚會的例行時間。政事堂的官員們招呼自己的弟子門生上前,一邊閒聊着剛纔見到的景象,一邊享受着趙興送上來的“冷餐”。同時,弟子們就剛纔的情形吟詩作對,做一篇美詞華章歌頌之。偶有覺得看不夠的,再叫上表演者上場,就近來一次貼身演出……

跟蘭亭集會一樣,這場聚會的後半段類似一場現代冷餐會。汴梁城六大名樓的廚子都被趙興召集而來施展身手,因爲剛纔韓日兩國使節呈現的食物中有“膾炙”,所以冷餐裡臨時添加了燒烤項目——就是現代稱之爲“韓式燒烤”的東西。

六大名樓的廚師呈送的有很多外國菜,很多菜當時還沒有傳入中國。但政事堂,或者說西園在場的人都提前品嚐到了。這些政事堂的官員們多數肩負着師長的責任,他們一邊享用着冷餐,或者弟子呈送的“韓式燒烤”,一邊就剛纔所觀賞的節目,引經據典的考證着出處,向弟子們講解那些禮節的應用。

由於趙興是半個主人,也是這場集會的總導演,各位老師,也就是政事堂的官員不停的叫他過去諮詢,並詢問那些菜餚與菜式的出處。在他的穿針引線下,這一刻,蜀黨洛黨官員倒是奇妙的放下了政見,其樂融融的湊在一起,享受着汴梁城立夏的冰封。

文彥博詢問完趙興後,寬厚的望着趙興,說:“我聽說離人新授密州團練判官,這個官職倒是有點委屈離人了,不過到地方去,積累一些經驗,瞭解一下地方吏治,也算是朝廷養士之心……”

蘇軾在一旁笑着補充:“是呀,我也這樣認爲。”

趙興看了看蘇軾,衝文彥博一拱手:“文相公,我聽說當初朝堂爭議的時候,你曾勸王相公(王安石)說: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應當廣泛聽取意見……我此時說這話,不是在議論朝政,而是特特向文相公表達敬仰之情。

古人云:治大國如烹小鮮,庶民百姓不能採取煎熬的做法。文相公此語正道出了一派君子風度——廣泛聽取議見,求同存異,矯枉取正,纔是治國正道。

我曾去過西洋,西洋有位哲人說:反對派的存在,正是對我們的警醒,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認爲自己的意志永遠正確的……”

趙興這番話說的冒失,他官小位卑,朝政大事本不該由他這樣級別的官員插嘴,他說話的那功夫,章惇的臉色陰的都能擰出水來,他屢次想插嘴責斥,但文彥博是誰,他是君子政治的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沒有責怪趙興的冒失,反而默唸着趙興最後面的那句話。

“反對派的存在……西洋竟也有哲人?說出如此有哲理的話?”

趙興笑了笑,解釋說:“是呀,我初到西洋時也感到驚訝。那些西洋人目無餘子,但相較大宋來說,他們也有很多經典的學問——比如物理學、化學、微積分學、三角函數、植物學、動物學、力學……等等,就連他們的吃客也認爲,做菜手段中他們除了醬油之外,也什麼都有,包括我們沒有的香料……”

“噢”,趙興這一說話讓政事堂幾位官員悚然動容,他們齊齊問:“那些是什麼學問?”

趙興詳細的解釋一番後,又指指剛纔表演的場地,拱手向呂大防致敬,說:“呂相公,學識的奇妙之處在於它的實時更新,不停前進。我聽說呂公首創恢復周禮,可我認爲:恢復周禮是件大好事,一個古老民族不能沒有傳承悠久的禮節與習俗,但周朝的很多學問,很多觀念卻沒必要恢復。

周代的時候,人們刀耕火鐮,使用的農具都是青銅器,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見識未必正確;許多經典名句,恰恰是錯誤的。比較起來,我獨欣賞這句古語‘墨守成規’,我等切勿墨守成規。”

趙興這話又是冒失。呂大防是誰,關學當代學術代表。趙興一個無名無分的人,竟然勸解倡導恢復禮制的呂大防,尤其是他的話中隱含必須變法的意思……呂大防大度,他一笑置之。

呂大防不知道,中國總有一種化神奇爲腐朽的力量,他倡導的恢復禮制最後成了宋朝的主流思想,到了朱熹那兒,他“恢復禮制”逐漸走了樣,成了說一套做一套,禁錮別人的枷鎖。比如呂大防、程頤就反對女子裹腳,他們把這個作爲家訓,讓呂氏程氏家族一直堅守到了元末。但這點到了朱熹哪兒,成了提倡女子裹腳……

歷史能改變嗎?面對呂大防的“大度”,趙興泛起深深的無力感。但他也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即使以自己所受的教育,讓自己處在呂大防的地位,一個無名小輩上前來跟他長篇大道,他嘿嘿一笑,已經是極大的寬容了。

“都都平丈我”下的人們啊,怎能理解“鬱郁乎文哉”!?

放下得失之心,趙興帶着敬仰之情,再次打量着這位“中國第一鄉約”的創始人。

史書上記載,呂大防是個大高個,他“身長七尺”,也就是說,他在宋代長了個穆鐵柱的身高……古人說話就是這麼誇大。

史書中關於古人身高的記載從來就沒有準確過。因爲按藍田鄉里的記載,呂大防與他哥哥呂大鈞“比肩”、“齊頂”,也就是說兩人身高是相同的。而現在考古研究表明,呂大鈞的身高在一米六九至一米七一之間。以此推測,呂大防的身高也在一米七左右,上下誤差不超過一釐米。

史書記載,(一米七的)呂大防在朝堂上是罕見的大高個。他有個外號叫作“鐵蛤蜊”,做宰相時,他經常有熟人親戚來託他辦事,呂大防每次都是正身危坐、洗耳恭聽,但是無論談多久,他只是個聽衆,絕對不發一言。這些走後門的人每次都給弄得失望又無奈,於是送了他這個外號。

剛纔趙興跟他講話,他充分展示了“鐵蛤蜊”的風度,光微笑不發言。等趙興走開,他的弟子衝趙興的背影鄙視的撇撇嘴:“一個小輩,也來呱噪……”

“住口——”呂大防厲聲勸止。

那名弟子王巖叟生性倔強,他不服氣的說:“剛纔我等與秦觀就相互哼哼了幾聲,這賊廝鳥竟然揮舞着木杖,威脅打人……”

“那不是木杖,那是一柄刀,非常鋒利的倭刀”,呂大防淡淡的說:“我在子瞻那裡見過這種刀,據說是趙離人送給他護身的。蘇子瞻性好冶遊,在黃州時,山林間蛇蟲不斷,趙離人送給他,用來扶杖而行,緊急時刻則抽出杖中刀防身。我聽子瞻說,這種刀可以將人橫斷兩截,刃上絲毫不沾血。”

呂大防再一指秀美的源業平,後者正鑽進大宋官員羣裡,跟對方談詩論賦,興奮的面色潮紅。

“瞧見了嗎,那個人就是倭國著名的刀手,他們叫‘武士’。就是他來與趙離人比鬥,由此引發了一場遵循周禮的射藝。聽說此人在倭國曾是‘百人斬’,也就是曾斬殺過百名知名戰將的勇將,但他來到汴梁,見了趙離人卻不敢與其鬥劍,寧願與趙離人比試射藝。

最後的結果是:他兩箭落敗,那條性命是趙離人的了,趙離人一聲令下他就得自裁……這說明什麼——他剛纔是真敢動手啊!”

呂大防是指着趙興的背影低聲說的,這時趙興正一頭紮在師兄弟堆裡,指點着黃庭堅、李廌射箭的姿勢。呂大防話音落地,他身邊一片抽冷氣的聲音。而呂大防唯恐語不驚人地繼續補充:“剛纔小王駙馬說他是蠻子,我看也像。此人說話莽撞,自有一種爽直的風範。不過,你們猜開封府尹錢穆夫是怎麼評說他的,他說——只可爲友,不可爲敵!”

王巖叟驚訝的問:“錢穆夫爲何如此說?”

呂大防答:“我曾在子瞻那裡看過一篇文章——《刺牛》,是他在黃州寫得,記述趙離人殺牛替他小妾補養身子的經過。文章寫得暢快淋漓,尤其是趙離人一劍刺倒壯牛的場景,令人血脈奮張……那篇文章蘇子瞻輕易不肯示人,據說,離人當時的兇狠嚇倒了一屋子的人。他不願別人誤會,故秘而不宣。

當初,我看了那篇文章,不信有人用一根細細的鐵刺就能將牛一聲不吭的刺倒,但錢穆夫前不久告訴我一件事,我卻有些信了。錢穆夫說,前不久,開封府的搗子頭卜慶綁架了趙離人的小舅子,惹翻了他。趙離人怒而出手,絲毫不顧忌諸般禁忌變出手無情。

據說他將卜慶追殺多日,卜慶的百十號樓下相幫、房中做手,都被他砍殺殆盡,無一倖免。最後不得不負荊請罪,但依然被趙離人當場打死……

如今,汴梁城的搗子都在流傳卜慶求饒時趙離人說的話:‘但凡不出手,出手不容情’,還有:‘最好的敵人就是死去的敵人’……你們想想,剛纔爭執下去,這蠻子敢不敢動手。”

王巖叟等人蠕動了半天嘴脣,終於罵出一句:“這簡直是侮辱斯文,讀書人的爭吵,怎用到拳頭!蠻子,確實是蠻子,蠻得很呀……”

但他們最終還是非常小心的,輕聲細語說出了這句抱怨。由於嗓門太低,這句話就彷彿是閨中怨婦的輕嗔。被他們抱怨的對象則毫無所覺,正慢慢走向章惇。

在西園中,章惇是孤獨的,其他人都有弟子圍在身邊,至不濟也有兩三同黨,但章惇身邊卻無一人,他獨自坐在一臺炙爐邊,悶悶不樂的吃着倭女替他烤的炙肉。趙興在周圍兜了個圈子,好像很無意地走到炙爐邊,看到“倭女烤法不熟練”,“不耐煩”地揮手趕開了兩名倭女,親自爲章惇烤肉。

章惇有點不悅。剛纔趙興冒失的跟呂大防與文彥博都說過話,話裡的主張是尊崇古法,這恰恰是他反對的——除了對方所強調的“不能墨守成規”。現代看到趙興靠近,他以爲後者還想找他說同樣的話,便陰沉着臉,只等對方開口便發作。

然而趙興卻始終沒開口,他手法嫺熟的替章惇烤着肉。每塊肉的熟嫩程度都恰合章惇的口味,讓章惇吃的非常舒心。

連吃幾塊肉,趙興拿過幾片橘黃色的胡蘿蔔片,藉着肉脂滴在炭上引起的旺火,手法嫺熟的翻弄着胡蘿蔔片,先撒上鹽,然後撒上安息茴香(孜然),加上一些倭國辣椒粉,滴幾滴海豹脂油讓胡蘿蔔多點油腥,等胡蘿蔔即脆又香,他殷勤的遞給了章惇。

這種烤法既有胡蘿蔔的脆香,又帶了股肉味,章惇吃的很可口,忍不住開口:“聽說汴梁城的廚子都呼你爲師,原來的你的手藝真不錯,可是聖人云‘君子遠包廚’,你怎會迷上廚子的手藝?”

趙興從蘇軾那裡聽說了,章惇在青年的時候曾與蘇軾是好友,但章惇這人有一段隱秘的身世,他是其父親與乳母偷情生下的**私生子。出生時,父母不想要他,把他放在水盆裡溺死,被人救止。

這樣的人當上樞相,放在別的朝代裡是不可想象的,但居然在所謂禮教最嚴苛的宋代實現了,這不能不說是對教科書的嘲笑。

因爲有這段身世,章惇對“水”一詞格外敏感。蘇軾是知道這段隱秘,他在一首贈詩中寫道“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尤愛水雲鄉”之句,章惇認爲“水雲鄉”三個字就是嘲諷自己那段身世,從此將蘇軾視爲畢生死敵。也因爲這段身世,章惇在正史上顯得格外睚眥。

跟這樣的人說話很難,趙興既要保持一種坦然的氣度,又要小心翼翼,避免自己的話題引起對方的聯想。他順着對方的話題回答:“我曾經去過海外,人在海上的時候,大海茫茫,極目之處除了海水還是海水,連續走數個月看不到一點綠色。

海船上,能活動的只有尺寸之地。在這種地方待上十天八天,每個角落木頭的紋理是什麼,人都能說得一清二楚——可這樣的日子我連續過了三年。

我這人是閒不住的,既然無事,就自己找事。於是,我每天就在艙室內琢磨,剛開始,我默寫自己讀過的文章,學過的知識。但總坐着寫啊寫,日子久了人也要發狂。於是我又替自己找點事:一件是習武,通過習武每日活動身體;然後是學習做飯——海上寂寞啊,沒有別的食物可吃,所以,每一件能獲得的食物,都被我琢磨出多種吃法。一來二去,我成了出名的廚子,岸上的船員聽到相關傳聞,都愛上我的船隨我出海。

章相公,你能猜出一條魚可以作出多少道菜?……我現在已經琢磨出魚的一百餘道做法,其中還有一道‘椒炸魚鱗’,很受船伕歡迎,魚鱗都被我琢磨出吃法,相公可知我多寂寞?嗯嗯,相公何日有閒暇,我做給你吃‘椒炸魚鱗’。”

這個話題輕鬆,章惇的臉色也解凍了,兩人閒聊一陣風花雪月,章惇終於憋不住,問:“奇怪,離人跟文相公、呂相公說國事,卻只與我說吃食,莫非我論不得國事?”

心眼小就是難相處,連不談犯忌的話題都不高興。但趙興不敢顯露出絲毫不滿,他笑的很憨厚:“章相公,錯誤豈能連犯數次……剛纔文相公、呂相公的臉色我都看了,咱小人物,談這些大事不合適。所以現在我只談風月——章相公再吃一片芙蓉蘿蔔,這玩意清爽,無愧‘海員三寶’啊!”

“海員三寶,什麼東西?”章惇好奇的問。

“船伕們把胡蘿蔔、洋蔥與淡酒,呼作‘海員三寶’。章相公可知道,人長期不吃菜,容易牙齒脫落,眼睛變瞎,所以船行到大海要帶很多蔬菜。其他的蔬菜容易腐爛,唯獨洋蔥與胡蘿蔔容易儲存,所以被稱爲‘海員三寶’。”

“長期不吃菜,牙齒脫落……真有那麼回事嗎?嗯,也對,人在陸地上,怎樣也能找見野菜,在海上吃不吃菜馬上就能看出來,就可以比較。這麼說……再來一片芙蓉蘿蔔!……那麼淡酒是怎麼回事?它有何益,列身爲‘海員三寶’”

“海上沒有淡水,船隻光裝運淡水的話,時間久了水容易發臭,喝了會上吐下瀉,所以船員便拿淡酒當水儲存——他們平常所說的‘飲水’,就是飲用這種淡酒”,趙興說罷,隨手遞上一杯藍色的郞姆酒。

章惇泯了一口淡酒,馬上斜着眼看看趙興:“這麼說,你的酒量很大喲——都拿酒當作水飲,那酒量能不大嗎?”

……

蘇軾跟弟子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頻頻望望趙興這邊,見到趙興現在與章惇聊得熱火朝天,他稍微鬆了口氣,便端着杯子去找呂大防,聯絡感情。蘇軾的門生連忙隨着老師一起來到了呂大防身邊。

章惇見到這番情景,用手中的竹籤指了指蘇軾那邊,問趙興:“你怎不去?”

趙興掃了那邊一眼,屁股沒挪,答:“此間樂,不思蜀!”

章惇大笑:“你那老師,我一生都不服氣他,但我現在佩服他會打賭——詩酒之賭!全大宋就他會打賭,不服不行!”

“此間樂,不思蜀!”是劉禪說的。劉備建立了蜀國傳到劉禪手中亡國了,劉禪被司馬昭接到靖國,酒宴上司馬昭問他想不想自己的祖國,劉禪做如此回答。蘇軾是蜀黨首領,趙興的“不思蜀”語帶雙關,讓章惇很得意。

這場盛宴盡歡而散,因爲這場宴會,蜀黨與洛黨稍微緩和了一下爭鬥。當然,一場吃吃喝喝不可能完全消除歧見,但這場宴會過後,雙方多少顧忌點情面,不再那麼斥駁相見了。

宴會結束已經日上三竿,原本王詵還打算滿院子擺上“明月夜”,讓衆人做靜夜之歡,但呂公著年紀大了,他撐不住先回,緊接着文彥博也告辭,剩下的政事堂官員裡,章惇倒顯得興致勃勃,但衆人都不待見他,王詵心裡想着李公麟的畫,搶先宣佈結束宴會。

等趙興送走一撥撥的家伎,走出王詵的西園時,時間大約相當夜裡十二點。程族的幾個學生已經全副武裝等在西園門口,馬夢得也提着燈籠前來迎接。

“船準備好了?那就走吧,正卿,你先回吧,京裡的事以後就拜託了。”趙興拱手告別了馬夢得,又低聲下令:“吹滅燈。”

在場的除了趙興學生,還有源業平與紀守中、陳公川。後幾個人都是穿着鎧甲來的。燈火吹滅後,幾個人摸着黑向皇宮走去。

汴梁城是一座不夜城,東華門外尤其光明,一行全副武裝的人晃過東華門,宮中禁衛上前查尋,趙興亮出手中的一塊金牌,禁衛們無聲而退。

拐過明亮的東華門,來到僻靜的左掖門,這時夜更加深了。

左掖門正對的是襖廟,即拜火教廟。這裡白天人就不多,夜裡就更加幽靜了。門外孤零零插着一盞燈籠,從明亮程度來看,那是一盞“明月夜”。這盞明月夜被掛在一人高的木杆上,木杆左右無人,靜靜地在宮門口燃亮着。

程爽點着了手裡的明月夜,程夏止住了兄弟們上前的意圖,趙興獨自一人大步走向宮門口那盞明月夜,提起燈籠,湊到自己臉邊,照亮了自己的面容。

左掖門的門洞裡傳來童貫小聲的說話音:“我就說麼:這麼大的個子,汴梁城找不出第二人。小姐,動身吧,這是金牌,你給離人送去,老奴就不出宮門了。”

一頂二人小轎慢慢被擡出門洞,童貫的臉從門洞中露出來,他也像趙興那樣,用點亮的明月夜照亮自己的臉龐,然後用手指指一指那頂轎子,撮起嘴脣,吹滅了燈。

一切都重歸黑暗。

趙興馬上也吹滅了燈,剛纔擡轎子的兩個人把轎子放在他身邊,一句話也沒說,轉身跑進左掖門。轎子兩邊,一胖一瘦兩名侍女默默向趙興作揖。趙興也不說話,他一招手,源業平與紀守中跑上來,擡起了轎子。

一路上,幾個孩子們輪流替換兩名倭人,擡着那頂小轎,盡撿隱蔽的地方走,等到天矇矇亮,他們穿行了半個汴梁城,來到了大相國寺碼頭。

這時的汴梁城還沒有甦醒,碼頭上除了一羣‘一賜樂業’人外,再無旁人。領頭的俺誠向趙興鞠了個躬,嘮叨了幾句拜託的話。在此期間,小轎被擡上了碼頭的海鰍船,而後衆人魚貫登船。等趙興登船後,他衝岸上的俺誠拱手告別,轉身下令:“起錨,開船!”

船艙內的程阿珠聽到他的聲音鑽出了船艙,來到他身邊,留戀的望着東京汴梁城,輕輕的揮手。趙興也忍不住擡起手來,向汴梁城做了個告別的手勢。

別了,1087年的汴梁,我愛它。

我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觀察這世界,清晰地看到了她的光明,也看到了隱藏在繁華勝景裡的黑暗,然而……然而,就連它的黑暗我也愛——因爲我是這時代的一份子,我屬於這個時代。

我愛1087年的汴梁。

第3316章 爲報傾城隨太守第4396章 炮擊戰第1057章 汴梁城的大俠總部第1008章 爲獲知秘密而狂喜(下)第1049章 活色生香第2174章 前線的召喚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上)第4391章 驛站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第1018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上)第2202章 百死不悔的勇氣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下)第2109章 瘋狂大轉移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上)第4343章 專門承包戰爭第4355章 老實人的憤怒第3242章 暢想當俠客的孩子第2204章 堅持一千次的執拗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中)第2110章 與敵人做交易第2195章 文化的力量第4348章 “萬王之王”第2123章 遇上一個想回家的人第4393章 冬季攻勢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2108章 都想算計別人第4325章 歷史悄然變化第2156章 大鱷誕生了第3241章 大宋“海軍”的誕生第3220章 事有不可對人言第1079章 金明池點校第4380章 擴編第1006章 眼花繚亂第2132章 純粹瞎折騰第3286章 最好的活體實驗材料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築大師第3288章 沒有人能阻止我們第1048章 咱去酒樓過宋朝小資生活第4369章 殺還是不殺?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下)第3230章 一場關於收穫的爭議第3228章 被遺忘的城市第4375章 道士的正義第2104章 摘桃子的行動第1069章 告別宋代處男生涯第3209章 我來雖晚及春殘第1064章 日本的第一美少年第1041章 俺又被宋朝打擊到了第2138章 惡霸是這樣當的第3234章 末世的腳步聲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2109章 瘋狂大轉移第4388章 戰事第4370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1053章 大相國寺的碼頭第2203章 皇帝說漏嘴了第3301章 “大宋第一絕”的歌聲第2120章 牛年大吉第3225章 紙面上的交火第2092章 吹香渡水報人知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3252章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第2126章 回家的男人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4365章 京城裡的“人情”茶樓第2113章 女人也算收藏品第3220章 事有不可對人言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第1018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上)第1044章 汴梁的一天第3281章 正面衝突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2090章 違反大宋規條第3302章 引刀成一快第2159章 替他人做嫁衣?第3265章 天下第二大學第3299章 戰爭勝負的計算第3321章 海峽口的遭遇戰第3279章 天下第一妖人第1006章 眼花繚亂第4376章 大宋的私家春節晚會第3208章 世界第一港口第1023章 全高麗國都是蘇粉(上)第2184章 倆蕃將的遠大期望第1016章 又得浮生一日涼(下)第4003章 外交戰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第3259章 天下本無事第2191章 焚琴煮鶴好風雅第4353章 滿朝沒有抵抗者第2117章 來歲看花,眼前風景殊不同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3262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2189章 章老大人發情了第3323章 獅子山上的鐘聲第4350章 貌似閒事過多
第3316章 爲報傾城隨太守第4396章 炮擊戰第1057章 汴梁城的大俠總部第1008章 爲獲知秘密而狂喜(下)第1049章 活色生香第2174章 前線的召喚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上)第4391章 驛站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第1018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上)第2202章 百死不悔的勇氣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下)第2109章 瘋狂大轉移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上)第4343章 專門承包戰爭第4355章 老實人的憤怒第3242章 暢想當俠客的孩子第2204章 堅持一千次的執拗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中)第2110章 與敵人做交易第2195章 文化的力量第4348章 “萬王之王”第2123章 遇上一個想回家的人第4393章 冬季攻勢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2108章 都想算計別人第4325章 歷史悄然變化第2156章 大鱷誕生了第3241章 大宋“海軍”的誕生第3220章 事有不可對人言第1079章 金明池點校第4380章 擴編第1006章 眼花繚亂第2132章 純粹瞎折騰第3286章 最好的活體實驗材料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築大師第3288章 沒有人能阻止我們第1048章 咱去酒樓過宋朝小資生活第4369章 殺還是不殺?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下)第3230章 一場關於收穫的爭議第3228章 被遺忘的城市第4375章 道士的正義第2104章 摘桃子的行動第1069章 告別宋代處男生涯第3209章 我來雖晚及春殘第1064章 日本的第一美少年第1041章 俺又被宋朝打擊到了第2138章 惡霸是這樣當的第3234章 末世的腳步聲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2109章 瘋狂大轉移第4388章 戰事第4370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1053章 大相國寺的碼頭第2203章 皇帝說漏嘴了第3301章 “大宋第一絕”的歌聲第2120章 牛年大吉第3225章 紙面上的交火第2092章 吹香渡水報人知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3252章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第2126章 回家的男人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4365章 京城裡的“人情”茶樓第2113章 女人也算收藏品第3220章 事有不可對人言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第1018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上)第1044章 汴梁的一天第3281章 正面衝突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2090章 違反大宋規條第3302章 引刀成一快第2159章 替他人做嫁衣?第3265章 天下第二大學第3299章 戰爭勝負的計算第3321章 海峽口的遭遇戰第3279章 天下第一妖人第1006章 眼花繚亂第4376章 大宋的私家春節晚會第3208章 世界第一港口第1023章 全高麗國都是蘇粉(上)第2184章 倆蕃將的遠大期望第1016章 又得浮生一日涼(下)第4003章 外交戰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第3259章 天下本無事第2191章 焚琴煮鶴好風雅第4353章 滿朝沒有抵抗者第2117章 來歲看花,眼前風景殊不同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3262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2189章 章老大人發情了第3323章 獅子山上的鐘聲第4350章 貌似閒事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