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李世民突然年老色衰的楊妃倍加寵愛,這讓滿朝文物們心中起了不少揣度。

都做出了母以子貴的推測,認爲楊妃突然得寵是因爲兒子李恪的緣故,在原來的太子李承乾倒臺,魏王李泰失寵之後,皇帝陛下又將目光落在了吳王李恪身上?

說的倒也不錯,吳王殿下是事實上的長子,且素來有英武之名,很有能耐!

皇帝陛下似乎不止一次說過吳王殿下像自己,這可是最爲明顯的訊號,以前還有太子李承乾這個嫡長子在前面,但是現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本來魏王李泰是很有競爭力的一個對手,但是因爲殺子求儲的行徑已經被滿朝文物所不滿,民心盡失,皇帝陛下對其也有不滿。

雖然暫時皇帝陛下對其沒有任何的處置,但是在所有人眼裡,李泰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爭奪太子之位的爭奪。

其他諸皇子雖然年歲漸長,但較之吳王李恪有很大差距,競爭力明顯不夠。韋貴妃和燕妃,以及小楊妃的兒子都被排除在外。

如果說唯一有競爭的便是晉王李治了,嫡出的身份,加上名聲和本事似乎也不錯,也有不少的功勞。

算得上和吳王李恪是旗鼓相當,但是這長幼秩序不同,立誰其實很難說。

本來滿朝文物和天下臣民都還在猜疑,但現在皇帝陛下似乎傳達出了某種訊號,吳王李恪的希望明顯大了很多。

以至於很多人開始思索着怎麼向吳王府示好,可是吳王殿下仍舊遠在宋州,似乎根本聯繫不上啊!

至於長安的晉王李治,平日裡似乎也不怎麼出入,也不語朝臣們來往。

嘿。這兩位皇子還真是特別,根本不給人接觸的機會嘛!

這要是現在見不上面何談投資?又何談所謂的從龍之功?

見不到李恪和李治,自然有人想辦法從外圍動心思,最近有很多誥命夫人們入宮前去拜會楊妃。

名義上楊妃娘娘得寵,實際上卻與吳王府大有關聯。

晉王府這邊,進不了芙蓉園。輞川別墅成了很多人的目的地,可惜全都被蔡國夫人拒之門外,淮陽郡公謝逸閉門謝客,連人都找不到。

到最後,實在沒辦法的時候,竟然有很多人找到了狄家,蓋因爲狄仁傑是晉王府的伴讀,晉王殿下的親信。

不過事先得了謝逸的囑咐,狄仁傑概不理會。加之皇帝寵愛楊妃的消息傳開。狄仁傑這才鬆了口氣。

李世民這般行徑,不免也讓人多想。

就連鄭麗琬也猜疑道:“難不成陛下選的第三個人是吳王?”

“不好說,寵楊妃就意味着肯定選吳王嗎?”謝逸搖頭道:“如果說直接把楊妃冊封爲皇后,那是肯定了。但只是多留宿了幾個晚上,能說明什麼問題?

指不定是皇帝陛下厭倦了小女孩,想要老夫老妻快活兩晚呢?再指不定,陛下是想讓楊妃給吳王添個一奶同胞的親弟弟也未可知。”

“你呀……”鄭麗琬輕啐一聲。

謝逸笑道:“這很正常啊,比如我這幾日特別喜歡和你這個大肚婆待在一起。”

“又來了!”鄭麗琬臉一紅。到了孕中期,情絲旺盛。倒確實是期盼着丈夫愛寵,所以這兩日謝逸都有留宿。

“又來?剛纔我太溫柔了嗎?麗琬啊,我那是顧忌你肚子裡的孩子,不過你還要的話,爲夫我自然如你所願。”謝逸故意當作聽差了,說些葷話。

鄭麗琬白了他一眼。埋怨道:“我這會和你說正事,待會你出去,不要住在我這裡,去找惜君姐。”

“好好!”謝逸笑道:“說正事!我是覺得,皇帝此舉恐怕是在安撫人心。表面上看楊妃是最爲得寵,但除了楊妃,貴淑賢德四妃最近都很得寵,皇帝這是在安撫他們,自然也就是安撫他們的孩子。

此舉是想告訴四妃,告訴天下所有人,尤其是未來的太子,皇帝重視妻兒。將來繼位的皇子必須要善待這些嬪妃,以及兄弟手足。

與此同時,也是在安撫四妃背後的家族,試想一下宮中嬪妃哪一個不是家世顯赫。皇帝若不安撫好這些世家能行嗎?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朝野太過混亂,此舉無疑是讓他們安心,無論將來誰繼位,都會保證這些世家安穩如故。”

“三郎看的很透徹啊!”鄭麗琬讚道:“謝學士不出家門,卻把朝局看的清清楚楚,難怪那些人爭着想要見你,朝中老臣也對你多有忌憚。”

“別這麼誇你丈夫,會驕傲的!”謝逸笑道:“我只是覺得我們的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在尋常時尚或許會任性溺愛一點,但這種原則性的事情斷然不會胡來。

四十多歲的人了,寧願意夜夜風/流,寵幸如狼似虎的四妃,這般有勇氣的事情自然是有重大目的的。”

“看你,好好的話怎麼又被你說的……”鄭麗琬輕啐一聲道:“我的年歲也不小了,還比你大了兩歲,是不是將來也會嫌棄我……”

“怎麼會呢?你丈夫我是誰?你要是如狼似虎,我才喜歡呢!比我大兩歲更好啊,到時候我正好年富力強,絕不至讓你們像四妃那般寂寞。”

謝逸笑了笑,咳嗽兩聲道:“又跑題了啊,我們繼續說正事!”

“到底是誰不老跑題?”鄭麗琬毫不客氣地白了他一眼,謝逸很無奈,懷孕的老婆最大,乖乖聽話便是。

“至於順道寵着楊妃,估摸是確實是爲了補償,或許這些年冷落楊妃有些過了。”謝逸道:“你知道的,當年長孫皇后在世時可是獨寵,楊妃恐怕時刻都被長孫皇后提防着呢!”

“這倒是,楊妃和長孫皇后都是早年秦王府的人,可長孫皇后生下了三男四女,楊妃那邊卻只有兩個兒子。想來這宮闈王府之中……”鄭麗琬搖頭道:“這等秘聞我們也不好妄自揣度。”

“是啊,或許皇帝此舉更多是試探吧,通過寵楊妃來試探他們母子,試探李恪,同時也是試探李治和滿朝文武。”

謝逸道:“皇帝是想看看,他弄出這些舉動之後。衆人都會怎麼想,然後對症下藥。你看吧,肯定有人按捺不住,這時候誰弄出什麼不恰當的舉動,肯定是要有麻煩的。

至於最終立誰爲太子,現在還真的有些不好說了!”

是的,即便是謝逸這等未卜先知之人也不敢輕易斷言,畢竟歷史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偏差,和最初的軌跡大有不同。

一定還會是李治登基的套路?恐怕不見得必然。雖然希望很大。但是中間或許還有變故也未可知。

所以呢,現如今似乎只能是觀望。

鄭麗琬嘆道:“如果吳王登基,三郎會不會覺得很惋惜?畢竟你培養晉王這麼久了。”

“惋惜肯定會有一點,但也不見得全是壞事,畢竟我們和吳王府的關係還算不錯,李恪說不定還會用得着我,故而不用擔心殺身之禍。”

謝逸道:“單單是這一點就比李承乾和李泰好了許多,至於其他倒也不打緊。只要生命安全有保證就行。”

“三郎當真這麼想得開?眼看着晉王離東宮太子之位近在咫尺,幾乎是一步之遙。要是出了什麼亂子,委實讓人可惜。”鄭麗琬算是半個局內人,半個局外人,卻也把這件事看的最爲清楚。

晉王李治身上承載了謝家的平安,也承載了謝逸的很多抱負和願望,要是不能實現。謝家雖然不會有什麼危險災禍。但謝逸少不得會難過失望。

“會有一點吧,但我能想得開,只要晉王自己不在意就行。”謝逸笑道;“其實李治自己的胸懷很關鍵,他現在多少還有點年輕,要是沉不住氣。或者耿耿於懷那就不好了。”

“是啊!”鄭麗琬輕輕點頭道:“胸懷確實要緊,失敗了不要跟難以釋懷;若成功了,身爲一帶帝王,胸懷更加重要。

胸懷廣博的帝王往往四海歸心,天下富足,沒有胸懷的那種皇帝最讓人害怕,猜忌之心甚重,而且爲人陰騭,手段殘忍,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暴君。不過鬧到最後結果往往都不怎麼好,天下爲之大亂的情形不在少數。”

所以爲帝王者,胸懷和氣度至關重要。

謝逸必須清楚地把握這一點,雖然李治是他一手培養的,過去的那些年李治對謝逸也都是崇敬和信任。

毫不客氣地說謝逸在晉王府影響深刻,甚至直接影響到了晉王李治的成長。這樣的人該怎麼樣對待?感恩戴德?

好像應該是,但只要坐上了龍椅,就只會有從龍之功,不會有所有的恩情。

皇帝和所有人的關係只能是君臣,不能有其他所謂的恩情關係,這一點幾乎是帝王之道的原則。

除此之外,皇帝說不定對所謂親信從龍大臣有猜忌,有怨懟,甚至是仇恨。

萬一這些年,謝逸做的事情不合李治的心思,但是他有沒有說出來而是一隻憋在心裡,那可就很害怕了。

有怨懟不奇怪,皇帝總會像足球總教練一樣對球員有挑剔,哪怕你是大牌球星,偶爾因什麼事情生氣,對某個人有怨懟也屬尋常。

仇恨的情況不是沒有,有些少年繼位的皇帝一旦親征之後,經常會有對顧命大臣仇恨非常的。比如明朝的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清朝的順治皇帝對多爾袞,似乎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更多的則是猜忌。

因爲是曾經身邊的舊人,在即位之初少不得要依靠這些年人穩定局勢,但一旦坐穩了皇位之後,這些從龍之功的大臣們往往身居高位,權力自然也很大。

WWW_ ttκa n_ Сo

皇帝是天下最大的孤家寡人,因爲皇位的關係,對任何人恐怕都沒有絕對的信任,猜忌是少不了的。

一旦權力過大,皇帝往往機會猜忌,然後不能容忍。這件事上,原本歷史上的長孫無忌便是個很好的例子。

作爲顧命大臣,長孫無忌確實權傾朝野,一時無兩了好一陣子,但是李治羽翼漸豐之後,甥舅倆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

在要廢掉王皇后,立武昭儀爲皇后這件事上,有一種解釋就是李治想要借用這件事的打擊長孫無忌這些顧命老臣。

結果最後長孫無忌落敗,落得個什麼下場?曾經的國舅最終便貶謫,然後死在了路上,長孫家也從此而倒塌,想起來讓人不勝唏噓。

所以人家說伴君如伴虎是很有道理的,一個太子人選是將來的皇帝,這個心胸一定要廣闊。

這是皇帝陛下目前十分在乎的問題,李泰的先例告訴李世民,如果這個兒子心胸狹窄的話,一旦當上了太子會是被悲劇的一件事。

先前的太子李承乾之所以最終走到那個下場,除了因爲本身才能的問題,以及外面諸位皇子逼迫這個實際客觀問題之外。

自己不夠成熟理智,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心胸去對待排解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李泰看起來很坦然,但實際上卻心胸狹窄,而且狠毒異常。

爲了保住剩下的幾個兒子,李世民拋棄了李泰是肯定的,那麼接下來要選擇的這個皇子必須要仁厚,必須要有一顆廣博的心胸來包容其他的幾位兄弟,哪怕是犯過錯。

這是下一位太子人選最爲重要的潛質,也是皇帝最爲看重的,李治在這個問題上到底何不合格?

從目前來看似乎是的,但是謝逸也不敢絕對的打包票。即便目前是如此,但是當上皇帝之後會不會變臉,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會不會像對待長孫無忌那樣?

謝逸不禁也有些許擔心,畢竟人都是會變得,伴君如伴虎的話是絕對有道理的。一旦坐上了皇位是個人都會又變化,到時候李治會怎麼看待自己呢?

謝家就能夠長久的繁榮昌盛?就能憑藉着幫扶李治登上皇位這件事穩定持久?

這恐怕不盡然,謝逸不禁開始有些擔心,心中不滿多一點猜想、。

而鄭麗琬也擔心道;“三郎,得多想想點了?”。

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191章 推恩令第139章 大唐的福音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338章 爲時未晚,爲時已晚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183章 薛延陀第26章 暗布荊棘的橄欖枝第四一七章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424章 唐朝駙馬爺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92章 初雪邀宴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423章 做我妹夫可好?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52章 公主有賞第299章 除夕第418章 太子歸屬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85章 唱出大戲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56章 魏王發願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135章 誅心之刀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章細嗅薔薇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40章 程駙馬的邀請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129章 他們眼裡的落水狗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233章 順勢而爲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320章 撲朔迷離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30章 晉王病重第94章 鄭女難嫁第311章 雲騎尉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117章 天上掉餡餅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418章 太子歸屬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185章 李道宗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383章 軌跡重合
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191章 推恩令第139章 大唐的福音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338章 爲時未晚,爲時已晚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183章 薛延陀第26章 暗布荊棘的橄欖枝第四一七章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424章 唐朝駙馬爺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92章 初雪邀宴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423章 做我妹夫可好?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52章 公主有賞第299章 除夕第418章 太子歸屬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85章 唱出大戲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56章 魏王發願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135章 誅心之刀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章細嗅薔薇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40章 程駙馬的邀請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129章 他們眼裡的落水狗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233章 順勢而爲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320章 撲朔迷離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30章 晉王病重第94章 鄭女難嫁第311章 雲騎尉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117章 天上掉餡餅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418章 太子歸屬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185章 李道宗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383章 軌跡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