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實驗室中並沒有監控,正如周振自己的辦公室裡也沒有監控一樣,他不希望自己工作的時候還有人一直盯着自己,所以他也沒有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
好消息是,走廊上有監控,可以看到誰在這幾天進出了實驗室。
弔詭的是,這幾天除了王啓明和陳輝兩人,就連林浩都沒有進過實驗室。
查監控的時候林浩忍不住臉紅了好一會兒,這種偷懶被當衆抓包的感覺,還是相當社死的。
“如果不是陳教授,我實在想不出來會是誰了。”
看完監控,周振對王啓明說道。
人們常說,當排除所有不可能的答案,剩下的那個,不管再荒謬,都只可能是正確答案。
但在陳輝在幾分鐘之內解決了困擾他們數年的問題,和有神秘的力量將這疊草稿紙放在林浩書桌上,這兩個答案之間,周振一時間竟然覺得難以抉擇。
因爲這兩個答案都太過荒謬了。
幸好,他們可以直接問陳輝。
……
蓉省的十月,蟬鳴依舊裹着暑氣往會議室玻璃縫裡鑽。
蓉省一汽大衆採購部會議室的空調開得很足,可王建國攥着第三次檢測報告的手心裡全是汗——報告邊角被他捏出了毛邊,“總氧含量0.0062%“的紅章像團火,在他胸中燃燒。
對面的東瀛代表松本一郎正慢條斯理地擦拭金絲眼鏡,鏡片後的小眼睛眯成一條縫,他面前的日式茶盞還冒着熱氣,青瓷杯底壓着份日文檢測報告,封皮上的“JFE鋼鐵”logo在燈光下刺得人眼睛疼。
“松本先生,”王建國把第三次檢測報告推過深木色會議桌,“這是我們委託郭嘉鋼鐵材料測試中心做的,總氧含量超標0.0012%,夾雜物評級II級——你們JFE的標準是總氧≤0.005%,評級I級。”
他指節敲了敲報告,“三次了,第一次說運輸震動影響,第二次說實驗室溫溼度不對,第三次連檢測設備都要質疑。”
松本終於摘下眼鏡,用絲帕仔細擦拭鏡片,動作慢得像在表演,“王桑,”
他的華夏話帶着刻意的腔調,“潔淨鋼的檢測不是買白菜,需要專用設備校準。”他突然擡手指向窗外,“你們蓉省的溼度比東京高30%,普通光譜儀在這種環境下……”
“夠了!”技術部老陳猛地站起來,把桌上的氧氮分析儀說明書拍得啪啪響,“我們用的就是東瀛島津的MOA-7000F,和你們JFE實驗室用的是同型號!上個月剛請東京實驗室遠程校準過,誤差不超過0.0001%!”
他漲紅了臉,“你們倒說說,到底是我們設備不行,還是你們的鋼不行?”
會議室陷入死寂。松本的嘴角扯出一絲冷笑,從西裝內袋抽出份文件推過來,“王桑,你們知道潔淨鋼檢測爲什麼需要我們東瀛設備嗎?”
他的指尖劃過文件上的專利號,“這臺MOA-7000F的核心算法,還有氧氮分析的校準程序,都是JFE的專利。”他忽然提高聲調,“你們每次檢測都在用我們的技術,現在倒來質疑結果?”
“是我們的鋼有問題,還是你們拿到專利技術了也不會用?”
王建國的太陽穴突突直跳,他想起上週技術部拿到的賬單,單次檢測的技術使用費高達8萬華夏幣,一年下來光檢測費就夠買半車鋼。
“松本先生,”他抓起桌上的合同複印件,“合同第7.3條寫得清楚,‘質量爭議以雙方共同認可的第三方檢測爲準’。我們找了華夏鋼鐵研究總院,他們用的也是島津設備,結果和我們的完全一致!”
“華夏的機構?”松本嗤笑一聲,身體往後仰在真皮椅背上,“王桑,你們華夏的檢測標準比JIS落後十年。”
他翻開自己的筆記本,臉上露出不屑的冷笑,“去年你們給豐田供應的冷軋板,因爲夾雜物超標退了800噸——哦對了,那批鋼也是你們自己檢測合格的。”
“那是豐田的標準和我們不同!”採購經理李芳猛地插話,聲音都帶了哭腔,“我們這次是給速騰換擋機構用的,公差要求0.02毫米,你們的鋼連0.03都達不到!”
她抓起桌上的實物樣品,“你看這個摺疊缺陷,顯微鏡下能數出三層疊層——這能裝在汽車上嗎?”
松本的目光掃過樣品,又迅速移開,端起茶盞抿了一口,“王桑,商業合作要講誠意。”
他的語氣突然軟下來,“退換貨損失太大,不如這樣——你們承擔30%的檢測費,我們補償5%的貨款。”
“5%?”王建國砰地拍了下桌子,震得茶盞裡的茶水濺出來,在合同上暈開一片污漬,“你們耽誤了我們三週排產,光模具空置費就損失200萬!”
他指着牆上的倒計時牌,“速騰新車型下個月就要上市,現在換供應商根本來不及!”
“那是你們自己的問題。”松本的語氣又硬了起來,“我們JFE的交期向來嚴格,是你們自己沒提前確認質量。”
他站起身整理袖釦,“再說了,就算退換貨,運輸費用、清關費用都得你們出——國際運輸可不是國內送快遞。”
“夠了!”王建國抄起那份日文檢測報告,“你們自己看!”他把報告甩在松本身前,“JFE內部檢測的總氧含量是0.0048%,和我們第一次檢測的0.0051%只差0.0003%,怎麼到了我們實驗室就變成0.0062%?”
他的聲音因爲激動而發顫,“是不是你們的出廠標準和給我們的不一樣?”
“那應該問你們自己啊!”
松本一郎有恃無恐的說道,“你們浪費我這麼多時間,我沒找你們要損失費就不錯了,如果你們只有這些所謂的‘證據’,那恕我不再奉陪了。”
說完他站起身往會議室外走去。
採購經理李芳死死的盯着松本一郎,眼中似乎正做着某個艱難的決定,“如果你們是這個態度,或許我們也該考慮換個合作對象了!”
“既然如此,那你們以後的採購價格將在現在的基礎上提升5%。”松本一郎回頭看了李芳一眼,輕笑一聲,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會議室。
“欺人太甚!”
王建國一巴掌拍在會議桌上,一口鋼牙都快咬碎。
“當年東瀛的住友金屬向三峽工程供應600噸低合金鋼,若不是被檢測出來不合格,若投入使用可能導致三峽大壩關鍵結構損毀。”
技術部老陳恨恨的說道,“這些東瀛鬼子,就沒憋好屁!”
“對我們的技術響應時間比歐美客戶延長50%,關鍵部件更換需額外支付30%手續費,禁止我們的企業在合同外使用其專利技術,即使進行工藝改進也需支付授權費。”
“這算什麼,當年我們從東瀛採購一條鋼鐵生產線,他們連廁所都放在圖紙中,售價20萬美元。”
王建國冷笑着說道,“這些東瀛鬼子,別看他們滿臉笑,背地裡盡使些下作的手段。”
會議室中幾人大倒苦水,這些年華夏因爲技術落後,在對外的交易中處處受挫,可以說就是一段屈辱史。
索性這些年華夏慢慢崛起,這樣的情況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外面那些人對華夏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幾十年前。
當然,想要完全改變這種局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可我們能怎麼辦,寶鋼自己不爭氣,生產的鋼材達不到標準,我們只能從東瀛買。”
採購部李芳同樣無力的苦笑。“那現在怎麼辦?”
技術部老城神色凝重,搞技術的他知道,寶鋼現在的技術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並非他們的材料達不到標準,只是他們的材料過不了東瀛檢測機構的檢測,其中的貓膩大家心知肚明。
他前幾天還聽說寶鋼有一批鋼材被扣在了東瀛海關,就是因爲沒有通過東瀛檢測機構的檢測,到現在都還沒出關,其中各種費用加起來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
可知道歸知道,他們還是沒辦法用寶鋼的鋼材,否則要是有人曝光他們使用了沒有達到檢測標準的鋼材,可想而知輿論會變成什麼樣。
大家並非這個行業的專家,他們不清楚具體參數,也不想知道,也不應該由他們知道,所以即便寶鋼的鋼材實際達到了標準,也無法消除他們的恐慌。
“跟德國那邊談談。”
王建國冷哼一聲,“新品延期就延期,同樣的價格,我們爲什麼不用德國貨,要去買東瀛鬼子的?”
德國與日本在鋼材上的技術是相差無幾的,他們之所以選擇從東瀛進口鋼材,而不是德國,是因爲德國鋼材價格更貴,但現在,也不是考慮貴不貴的時候了。
李芳點頭,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前幾天我們採購部就已經在接觸了。”
“真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建立自主檢測體系!”
老陳唉聲嘆氣,深刻的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哪有那麼容易,想要獲得國際互認資質,除非能夠在技術上領先他們。”
王建國搖頭,不想去談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華夏如今的確強大起來了,但他們也要清晰的認識到,華夏目前還處於追趕階段。
……
陳輝處理好蔻依的事情,化學院的周振教授就出現在了醫院門口。
不止是周教授,王啓明和一位陳輝有些眼熟的數學院教授也在一旁。
“陳教授,你學生沒事吧?”
周教授熱情的問候道。
“皮外傷,沒什麼大事兒。”
“我前些天給學校提了個建議,禁止校外車輛入校,陳教授有沒有興趣加入我們?”
陳輝啞然,他還以爲對方是要來談學術的事情。
吳文嶽卻懶得理這些事情,拿着草稿紙來到陳輝面前,神色激動的問道,“陳教授,這個式子是你寫的嗎?”
陳輝點頭。
吳文嶽手中的草稿紙他很眼熟,正是前幾天在化學院實驗室裡隨手寫的。
“果然是你!”
周振大喜,看過監控的他知道,陳輝從進入實驗室到最後出來,總共也不到十分鐘,可就在這十分鐘內,這傢伙竟然就解決了困擾他們幾年的問題?
吳文嶽也精神一振,目光灼灼的看向陳輝,指着草稿紙上的式子說道,“引理2.4的絕對連續性證明,這裡跳了37步,我補了三個小時仍缺一環。”
“您卡在Skorokhod積分的變分不等式。”
陳輝四處找了找,想要找些紙筆來,卻發現這裡是醫院,並不是他熟悉的辦公室。
王啓明也打斷了準備在醫院門口討論的陳輝兩人,“我們找間會議室吧。”
索性兩人才剛開始討論,否則靈感迸發時就不好打斷了。
δu=∫0TutδWt∫0TE[DtutFt]dt
會議室中,陳輝寫下傳統Skorokhod積分的數學表達式。
吳文嶽急切插話:“但非適應過程ut的dtut無定義。”
陳輝沒有回答,只是在上面的式子下方,再寫了一行式子,δu=n→∞limk=1∑nξkΔWtk∫0TDt+utdt
“我引入了右Malliavin導數!”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吳文嶽欣喜若狂,陳輝天馬行空的證明爲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他以前從來沒想過,數學還可以這樣玩。
周振和林浩在旁邊呆呆的看着,已全聽不懂兩人在說些什麼了。
王啓明就不一樣了,已經放棄數學道路的他索性就沒聽,此刻正老神在在的在一旁看着激烈討論的兩人,想到了自己千里北上的事蹟,驕傲感油然而生。
我真睿智!
王啓明感覺自己胸前的紅領巾都更鮮豔了幾分。
“您試圖用Clark-Ocone公式,但忘了它的適用條件……”
等周振林浩兩人回過神來,發現陳輝他們討論的內容已經完全聽不懂了,有種上課走神後就再聽老師講課時的感覺。
吳文嶽陳輝兩人一問一答,眨眼就是幾個小時過去。
終於,當所有疑問得到解答,吳文嶽抓過草稿的手指關節發白,“所以……湍流預激發的非適應過程……”
陳輝點頭,拿出手機,播放了某鋼廠RH精煉爐內氬氣泡爆發慢鏡頭。
“看這微秒級的渦旋預形成。”他暫停在23.4ms處,疊加自己模型的預測曲線,“我的框架捕獲了未來的信息!”
“後生可畏啊!”
吳文嶽眼中滿是欣慰和激動。
陳輝搖頭,“我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您當年在《應用概率》第4期的論文說過,隨機分析終將彌合理論與工業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