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二中,高三七班,
看着已經再次更換的班排,樑沛軒也感慨良多,不知不覺,他也已經高三了。
六月份參加完CMO後,他就進入了集訓隊,只有一路過關斬將,一直到九月去往IMO,然後跟陳輝經歷了一趟神奇的旅程,回到蓉城還正好趕上國慶節放了七天假,再回來,竟然有種物是人非,時光荏苒的歲月流逝感。
“牛逼啊老樑,IMO銅牌,碉堡了!”
“你準備去清華還是燕北啊?”
“要繼續研究數學嗎,跟陳神一樣?”
“我們七班也是出息了,竟然能出兩個競賽大佬!”
“老樑還得繼續加油啊,陳神都已經飛到天上去了,你這算是剛上了跑道吧。”
“獎牌呢?快掏出來給我們看看!”
“我艹,我也是摸過IMO銅牌的人了,我能吹一年!”
“以後我老了也能跟我孫子說,當年你爺爺也是摸過IMO銅牌的人。”
“快拉倒吧,就你這衰樣,估計找不到老婆,想要有孫子應該只能領養了。”
“就不能男大十八變?都說胖子是潛力股呢!”
一走進教室,樑沛軒頓時成爲全班最亮眼的仔,所有同學都圍了上來,像是丟了一塊石頭進蜜蜂窩,整個教室都炸了鍋,七嘴八舌的跟他說着話。
叮鈴鈴鈴……
上課鈴聲救了他的命,同學們意猶未盡的回到座位,樑沛軒也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
下節課正好是數學課,安成章拎着本教材走進教室,看到樑沛軒,臉上也露出開心的笑容。
教出兩個IMO選手,他退休後也有吹噓的資本了。
前些天老唐還給他打電話,讓他有空去燕北分享一下,如何培養天才少年呢。
當然,安成章拒絕了。
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哪裡會培養什麼天才少年,只不過是運氣好,正好讓他遇到了一個天才少年而已。
“誒,我在羣裡發的照片裡沒看到?”
趁着安成章在黑板上板書的間隙,樑沛軒回頭對李海說道。
“看到了啊。”
“那你不回?”
李海翻了個白眼,“你當我傻啊?”
“穿得人模狗樣的,明顯是要去大場面了,我要是回了你,豈不是讓你裝到了?”
“呃……”
說得好有道理,樑沛軒竟然無法反駁。
“那你不想知道我去做什麼了嗎?”
樑沛軒嘿嘿一笑,並不打算放過李海,“我跟陳輝一起去參加克雷研究所大獎的頒獎典禮了!”
“艹!”
“老樑,真的是你?”
李海還沒說話,坐在他旁邊的陸平就驚呼一聲,“我看新聞的時候就說那個人很像你,沒想到真是你小子!”
“新聞,什麼新聞?”
“你不知道?陳神拿克雷研究所大獎上華夏新聞了,在晚間新聞,三十分鐘的時間,足足花了五分鐘的篇幅來講這件事!”
陸平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感覺驚心動魄,羨慕嫉妒恨,“沒想到你小子竟然去了,還跟陳神一起走紅毯了,我特麼羨慕得質壁分離了!”
“你拿CMO金牌我不羨慕,因爲那是你應得的,你拿IMO銅牌我不羨慕,因爲你小子狗運夠好,但你特麼的怎麼能跟陳神一起走紅毯啊,還出現在新聞聯播裡,哇,我眼睛紅了!”
陸平在一旁哇哇怪叫,李海卻神色平靜,彷彿根本不在乎這件事。
“要是你當時回消息,應該還能趕得及過來,跟我一起走紅毯。”
“什麼?”
李海頓時蚌埠住了,一捶桌子,“你特麼的怎麼不早說?”
“啊啊啊啊!”
“李海,上課時間,你叫什麼?要叫給我滾出去叫!”
一截粉筆頭精準命中李海額頭,將他所有氣焰擊散,老老實實的坐回到了原位。
樑沛軒早已看破他的僞裝,嘿嘿怪笑道,“騙你的,當時我們已經快要走紅毯了,你回了也來不及。”
“陳輝本來沒準備叫人過去的,我正好在那邊,纔跟着去了。”
刺激完李海,樑沛軒也沒忘給陳輝解釋兩句,隨後還鼓勵道,“沒關係,再等個幾年,等陳輝拿諾貝爾獎了,我們再舔着老臉去蹭一個,諾貝爾獎的典禮,可比這個盛大多了。”
其實克雷研究所頒獎典禮的規格已經很高了,陳輝做出的成就已經不比任何諾貝爾獎獲得者差,但諾貝爾獎在人們心中神聖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樑沛軒下意識的認爲諾貝爾獎比克雷研究所大獎更有含金量。
“他不是搞數學的嗎,還能拿諾貝爾獎?”
李海雖然對學習不是很上心,但也是知道諾貝爾沒有數學獎的。
“你懂什麼,以他的實力,拿諾貝爾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楊米爾斯方程又不是純粹的數學問題。”
樑沛軒對陳輝倒是很有信心。
……
江城大學,化學院,材料研究實驗室,
空氣中漂浮着金屬粉塵與汗液的混合氣味,三臺服務器機櫃持續發出低頻嗡鳴,散熱扇攪動着凝固的熱浪。
左側實驗臺上散落着24個標記編號的連鑄坯切片樣本,斷面殘留着銀砂噴丸處理的痕跡。
中央電腦桌上四塊屏幕顯示着ANSYS Fluent模擬的鋼包流場和羣體平衡模型的Fortran代碼窗口,其中雷諾應力雲圖瘋狂閃爍。
右側垃圾桶裡已經塞滿寫滿算式的稿紙,最上層一張被咖啡漬暈染的紙上反覆塗改着,寫着一串讓人頭暈的式子,
β(L1,L2)=Cβν/ε(L1+L2)^3
“爲什麼20nm AlO預測值比實測多3個數量級?!”
林浩眼球佈滿血絲,他調出昨日電鏡掃描圖,某軸承鋼樣本中,5-50nm的納米級AlO呈彌散分佈,實測密度爲2.3×10^12/m^3,但PBM模擬結果顯示同尺寸夾雜物應聚併爲200-500nm團簇,預測密度爲5.1×10^9/m^3。
距離他4+2的博士畢業期限已經沒有幾個月了,他卻沒有半點進展,如果這個項目搞不好,他的博士學位也就懸了。
生化環材,果然是天坑。
林浩一陣胡亂的發泄後,終於是調整好煩躁的情緒,他再次嘗試修正自己的模型,材料虐我千百遍,我待材料如初戀。
他已經連續工作了兩天兩夜了,但他不準備停下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建模。
他將湍流耗散率ε由0.01調整到0.05,然而小顆粒預測結果變好的同時,大顆粒預測更偏離實際。
“再來!”
林浩又嘗試增加碰撞效率因子,添加經驗係數k=1.5。然而,這一次模型效果不僅沒有變好,反而更差了,納米顆粒的預測結果偏差擴大至40%。
“再來!”
林浩如同一隻暴怒的野獸,雖然已經被撞得頭破血流,卻始終無法擊潰他,讓他能一次次的重整旗鼓。
“引入各向異性模型,使用DNS數據擬合張量β……”
林浩喃喃自語,佈滿血絲的雙眼盯着屏幕上的數據,雙眼發出詭異的光芒。
忽然,原本還在正常輸出日誌的屏幕卡頓了片刻,隨後一連串奇奇怪怪的日誌彈出後,界面如同一灘死水,失去了所有活力。
內存溢出,計算崩潰了。
林浩頹然的躺倒在椅背上,看向旁邊的電鏡照片,這是一條由8個TiN粒子構成的致命鏈狀夾雜物橫貫視野——這是高鐵軸承斷裂的主因,而他的模型始終無法復現該結構。
“師兄,先去休息一下吧,你這樣下去身體會撐不住的。”
一隻白皙的手搭在林浩肩膀上,這隻手的主人站在林浩身後,眼中閃過滿是擔憂。
“罷了罷了。”
林浩長嘆一聲,他就像剛纔崩潰的計算機一樣,在這兩天兩夜的戰鬥中,他的鬥志也隨着計算機一同崩潰了。
起身往實驗室外走去,然而纔剛起身,他身形一個踉蹌,若不是旁邊及時伸過來一雙手扶住他,他恐怕已然摔倒在地。
“我送你回去吧。”
……
陳輝跟着王啓明一路去往化學院的材料實驗室,
咚咚咚……
王啓明擡手敲門。
沒人迴應,但門也沒鎖,隨着王啓明敲門的動作,房門打開。
“老周?”
王啓明邁步走進去,開口喊道,這裡並不是真正的實驗室,而是學生們平時做一些計算和文檔工作的辦公室,王啓明倒也沒有太過謹慎。
陳輝卻一眼就看到了旁邊幾塊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還有散落在桌上地上的草稿紙。
正如王啓明所說,周振教授的實驗室最近在研究湍流相關的問題。
從草稿紙上來看,這人似乎試圖建立湍流多尺度效應的預測模型。
這不巧了,正好撞到陳輝的特長上了。
仔細看了看散落在桌上的草稿,看着上面的公式,βST=0.62ν/ε(d1+d2)^3
陳輝暗自搖頭。
“誤差468倍?”
這些草稿紙的主人有些數學基礎,但顯然不多。
陳輝握住鼠標,頻放大顯示粒子在直徑100μm渦旋中滯留0.15ms,他飛速計算,τη=(ν/ε)1/2≈(1.5e-6/0.01)0.5=0.012s。
“渦旋壽命12ms,粒子停留0.15ms,它像子彈穿過果凍,哪有機會碰撞?”
繼續觀察屏幕上的數據,很快,陳輝又調出林浩忽略的LDV流速測量譜,看向測量譜的尖峰脈衝,再次搖頭,湍流能量在1-10kHz頻段呈間歇爆發,而草稿紙上的的模型竟然只當它是白噪聲!
陳輝在位置上坐下,拿出旁邊乾淨的草稿紙,畫出能譜瀑布圖,寫下公式,
E(κ)=CKε2/3κ5/3exp(κη)
陳輝看向公式中的慣性子區與耗散區的過渡帶,之前他們使用的Saffman-Turner核只適用於tau_c>tau_eta,但20μm的AlO在鋼液中tau_c=sim 10^-4。
所以這裡需要引入湍流聚並抑制因子。
陳輝快速在草稿紙上寫下另一個公式,βnew=βSTexp(τη/τc)。
“粒子運動不是布朗漫步,而是帶漂移的Levy飛行!”
陳輝思路自然而順暢,翻過草稿紙,構建隨機微分幾何框架,推導夾雜物軌跡,用Malliavin導數定義碰撞概率密度……
運筆如飛,一串串式子在草稿紙上成型,
“走吧,看來老周不在,待會兒回去再跟他約時間吧。”
王啓明在實驗室轉了一圈後,回到陳輝身邊,有些遺憾的說道。
不過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原本他找陳輝也是臨時起意,並沒有事先與周教授約時間。
最後陳輝在草稿紙上草草塗抹一個看似塗鴉的分形網格,→αα=1.37±0.02,簡單備註一句湍流是分數維的,用分形導數重寫輸運項後,陳輝跟着王啓明走出了實驗室。
時間短暫,推導過程陳輝寫得有些簡潔了,但思路還是完整清晰的,這些草稿紙的主人雖然數學基礎差了些,但他相信對方還是能看懂的。
“對了,你都領了克雷研究所大獎,你申請的優青項目也該結項了。”
回數學院的路上,王啓明提醒到,“項目經費什麼的,記得用一下,要是剩得太多,到時候少不了被批評。”
陳輝當時申請優青的課題,正是楊米爾斯方程,現在全世界都知道陳輝已經完成了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和質量間隙的數學證明,這個課題也到了申請結項的時候了。
“?”
“項目經費剩太多也會被批評?”
陳輝不解,他申請的兩百萬經費,除了給自己辦公室購買了些辦公用具,以及之後每個月給蔻依和楊馳他們發工資,並沒有其他地方需要用到,到現在,那兩百萬的餘額還剩一百五十多萬呢。
“那不然呢?”
“既然你這課題用不到那麼多經費,你申請那麼多經費做什麼?這不是浪費科研資源嗎?”
王啓明嚴肅的說道,“你該不會還沒用完吧?”
陳輝搖頭,有時候搞數學不花錢也很煩惱,這經費他根本就沒地用啊。
“還剩多少?”
“一百五十多萬吧。”
“啥?”
王啓明驚呼一聲。
雖然是副院長,但學院的科研經費也是由他掌管的,從來都只有教授們抱怨經費不夠,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剩這麼多經費的項目。
再結合陳輝做出來的成果,這一對比,落差大到讓他一分錢的經費都不想給其他老師分配。
“趕緊突擊花錢吧。”
王啓明拍了拍陳輝肩膀。
陳輝苦笑,忽然想到聽李海跟同學們討論過的一部電影,是要在一個月內花光十個億。
沒想到他現在也會面臨同樣的苦惱。
並且他這個經費的限制更多。
錢太多花不完,可真是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