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也終於明白爲什麼臺下的大家看自己的眼神那麼奇怪了。
“我知道你更喜歡搞研究,但你也先別急着拒絕,管理的工作有我幫忙處理,不會耽誤你太多的時間,但若是你需要進行某些方向上的調整,如果你是負責人,那麼你就能說了算,而不用向其他人申請。”
“這就是錢老給你最大的自由!”
或許猜到了陳輝的想法,宋韞韜率先說道。
陳輝沉默。
他的確是跟錢老說過他想要自由的研究環境,只是沒想到,這也太自由了。
而這個自由,他的確想要。
“感謝大家的歡迎。”
陳輝沉吟片刻後,看向臺下,走上發言臺,“大家站在這裡,想必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太陽在藍星上綻放,我有信心能夠完成這個目標,但也需要大家的幫助。”
臺下衆人看向陳輝,一時心情複雜。
他們當然早就聽說了陳輝的傳奇,但他們知道得畢竟還不夠多,如果他們知道得跟錢老一樣多,他們恐怕也會毫不猶豫的做出跟錢老一樣的選擇。
但現在,他們心中依舊存疑。
當然,臺下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根本看不到半點遲疑,只能感受到熱情。
大家都是老油條了,自然不會將心中的懷疑表現得這麼露骨。
“好,大家散了吧,該做什麼做什麼。”
陳輝一揮手,並不準備耽擱太多時間。
等到所有人都散去,他纔看向宋韞韜,“研究所的管理還是由你來負責,我接下來會專注於等離子體湍流和等離子體不穩定問題的研究。”
這些天雖然在家陪蕊蕊和青山遊玩,但陳輝也不是全都在玩,再加上在普林斯頓的那些時間,他現在對可控核聚變方面的研究現狀已經非常明晰,早就爲自己選好了研究方向。
實現可控核聚變其實就是要讓反應堆的能量增益大於1,當然僅僅是大於1用處也不大,想要達到商業使用,至少得10以上才行。
而想要實現能量增益大於1,其核心原理可以概括爲勞森判據和三重積,等離子體必須同時滿足三個苛刻的條件,1.極高的溫度2.足夠的粒子密度3.足夠的能量約束時間。
這個數值必須超過一個臨界值,才能實現點火和能量增益。
對於條件1,實現上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溫度,在技術上已經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無論是華夏的EAST還是歐洲的JET等大型裝置都已多次實現並穩定維持了遠超過1億度
中性束注入和射頻波加熱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同時,提高等離子體密度本身並不特別困難,當然,密度不能無限提高,既要足夠高以產生足夠的聚變反應,又不能高到破壞等離子體的穩定和約束,它是一個重要的操作挑戰,但並非最根本的瓶頸。
最核心的瓶頸還在於足夠的能量約束時間,
它衡量的是等離子體保持其熱能的能力,可以理解爲,如果關閉所有外部加熱,等離子體的能量需要多長時間會散失掉。
這個時間必須足夠長,讓聚變產生的能量,主要是α粒子能夠彌補能量損失,並實現自持燃燒。
這也是現實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最多的場景,等離子體是由帶電粒子組成的,其行爲極其複雜,充滿了湍流,這些湍流會導致能量和粒子以極高的速度橫越磁力線,從等離子體核心泄漏到邊緣,最終撞到壁上散失掉。
除了微觀湍流,還有宏觀的磁流體不穩定性,如ELMs、撕裂模等,這些不穩定性會瞬間破壞磁面結構,造成巨大的能量爆發性損失。
當然,還有諸如能量約束時間大致與裝置尺寸的平方成正比,只要把裝置做得足夠大,就能得到還不錯的能量約束時間。
但裝置越大,成本是呈指數上升的,並且系統越複雜,控制也越困難,這同樣是個需要平衡的變量。
尤其是在如今高溫超導研究還陷入瓶頸的情況下,想要控制一個巨大的磁體系統也同樣是挑戰巨大的事情。
等離子體研究所的EAST雖然能在高溫高約束模式下運行很久,超過千秒,但其能量約束時間仍然較短,這也是EAST的能量增益遠小於1的原因。
當然,EAST也是有巨大現實意義的,他告訴所有可控核聚變研究者,反應堆能夠維持長時間反應,驗證穩態運行技術,解決“長時間約束”的問題,爲未來反應堆的連續運行積累技術和經驗。
不過想要真正投入商業,千秒顯然是還不夠的,至少需要以年爲單位才行。
同時,爲了獲得更長的約束時間,託卡馬克通常運行在H模下。
H模下等離子體邊緣會自發形成一個輸運壁壘,極大地減少了能量泄漏,但H模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邊緣局域模,這是一種週期性的、破壞性的能量爆發,對材料構成巨大威脅。
陳輝選擇從等離子體湍流問題入手,當然是因爲數學解決這兩個問題也屬於是專業對口,同時,若是能解決這兩個問題,也能讓後面的兩個問題得到極大的緩解,最終達到能量增益大於10的目標。
所有念頭在腦海中一閃而過,陳輝看向宋韞韜,問道,“你們有什麼需要我做的嗎?”
宋韞韜看向陳輝,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聽說您跟舒爾茨相交莫逆,前段時間他們完成了高溫超導體的實驗室合成,不知道最新進展如何了?”
“如果能夠拿到室溫超導,哪怕是高溫超導,對我們接下來的研究也都大有好處。”
宋韞韜也沒有客氣。
他之所以答應錢老讓陳輝來當負責人,自然是一開始就將這些考慮在內了的。
“沒問題,我會跟舒爾茨聯繫。”
陳輝點頭,這一年多時間,因爲處於神盾局監控之下,他很少跟其他數學家聯繫,包括舒爾茨和陶哲軒,擔心給他們帶來危險,但現在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只是想要將高溫超導拿到手,顯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上可不會掉餡餅。
所以,一方面他可以自己嘗試高溫超導的研究,一方面,他還是需要專注等離子體湍流的研究,大不了到時候大家可以合作嘛,陳輝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
“太好了!”
宋韞韜神色一振,然後繼續說道,“還有第一壁材料的問題,雖然宇宙中應該還不存在容器能夠承受上億度的等離子體,但有磁場約束等離子體,對第一壁材料的挑戰反而是極端的熱負荷和中子輻照,目前材料在長時間強輻照下容易出現腫脹、脆化、嬗變等問題。”
“您跟鄂維南院士關係也不一般,不知道,能不能說動他們,讓他們加入到我們的研究中。”
如今鄂維南院士在華夏也是打出了名頭,憑藉陳輝的模型,他們接連攻克了好幾個材料學方面的難題,七代機很多部件的材料都有他們的功勞。
“我會跟鄂維南院士聯繫,但不敢保證。”
陳輝點頭。
“這就夠了。”
宋韞韜卻是很有信心,他知道鄂維南院士是怎麼起家的,就算不知道,光憑陳輝如今的名頭,恐怕都很少有人能夠拒絕與他的合作。
“暫時沒有了。”
發現陳輝的目光還在自己身上,宋韞韜趕緊笑着擺手,他可不敢真的什麼事都讓陳輝幫他解決。
雖然的確還有很多問題丞待解決,但他們也不是吃乾飯的。
“您的住處和研究室早就安排好了,這些年收集到的等離子體運行數據也都已經整理好,隨時可以在內部庫裡查看。”
陳輝點頭,很滿意宋韞韜辦事能力。
他的研究室在園區中心的辦公樓頂層,足有七八十平,還有個裡間,可供臨時休息。
辦公室中間是一張1.5*2.3的大實木辦公桌,上面已經擺好了一臺電腦,還預留了足夠的空間讓他可以在草稿紙上演算,除此之外,辦公室中就只有一套沙發,一張茶几。陳輝很滿意。
他沒去住處,研究室就是家,要什麼住處。
在辦公桌後坐下,打開電腦,從U盤中打開自己完成了大半的論文,跟以往論文不同的是,這篇論文竟然是純中文論文。
至少在數學領域,很多學者是不會中文論文的。
不過如果論文的作者是陳輝,想必很多人是不會放過的,再加上,若論文題目是《黎曼猜想證明》,恐怕大多數數學學者都會趨之若鶩。
陳輝回國之後就一直在準備這篇論文,如今已經完成大半,只差一些細節的完善,當然,還有等待期刊的籌備。
“陳教授,有人找。”
剛完成論文,宋韞韜就出現在辦公室。
陳輝看了看天色,發現竟然已經天黑,果然是學習無歲月。
“誰找我?”
保存好論文,鎖屏,陳輝好奇的問道。
“陳,好久不見。”
陶哲軒的聲音從門外傳來,下一刻便見他笑吟吟的走進辦公室。
“陶。”
陳輝也很開心,當時他被困普林斯頓,陶哲軒可沒少爲他奔走,最後更是聽說陶哲軒被斷了研究經費,最後來了華夏。
“我還準備去江城大學跟你做同事來着,沒想到你跑這兒來了。”
陶哲軒笑着責備到。
“你們先聊,我忙去了。”
宋韞韜見此趕緊打了聲招呼,溜了出去,同時把辦公室門帶上。
陳輝則是來到沙發旁,招呼陶哲軒坐下,從旁邊櫃子中取出宋韞韜準備的茶葉,開始泡起茶來。
“想跟我當同事那還不簡單?”
陳輝燒上水後,笑着說道,“最近我籌備了一箇中文數學期刊,學術編輯必定得有你一個。”
“這不巧了,最近我正好有個成果,就發在你的期刊上好了。”
陶哲軒也不嫌棄中文期刊,更沒有質疑陳輝要辦中文期刊這個舉動合不合理。
“哦,什麼樣的成果?”
陳輝好奇的問道。
“至少也是次頂刊級別的成果。”
最近心情很是不錯,原本他還擔心來了華夏會水土不服,沒想到華夏給予了他大量支持,讓他不僅在短時間內就重組了研究團隊,還很快就做出了成果。
他心中可是憋了一口氣,要狠狠打那些斷他經費的傢伙的臉。
“那我建議你還是再等一等,等下一期再發。”
陳輝當然明白陶哲軒迫切希望打臉的想法,所以,如果跟他同一期發表,陶哲軒的論文可能就沒什麼熱度了,那打臉效果自然就差了無數倍。
“哦?”
陶哲軒目光灼灼的看向陳輝,以他的聰明,已經隱約猜到了什麼。
陳輝也不藏着掖着,開門見山的說道,“第一期我準備發表黎曼猜想的證明!”
石破天驚!
幾乎同時,旁邊開水壺中的水開始沸騰。
陳輝將開水倒入茶壺。
陶哲軒這才合上嘴,目中還有震驚之色殘留,“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竟然這麼快就做到了!”
他不知道,陳輝早在半年前就完成了證明,只不過等到今天才公佈而已。
“恭喜了!”
陶哲軒張張嘴,忽然感覺自己那個成果好像有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喝茶。”
陳輝從茶壺中倒出黃橙橙的茶湯,對陶哲軒示意。
“所以期刊叫什麼名字?”
喝了一口熱茶,陶哲軒也慢慢平靜下來。
“華夏數學。”
陳輝從來都不擅長起名,他相信,名字也不重要,當他接連在期刊上發表重量級論文,到時候全世界都會記住這個名字。
“發刊方式呢?”
“季刊!”
如今期刊籌備已經進入到最後,很多細節已經確定,“一個季度發表一期,嚴格控制質量,不限制篇數,達標幾篇發幾篇,若是沒有達標,就一篇也不發。”
陶哲軒沉默了好一會兒,纔對陳輝說道,“謝了。”
他這才明白陳輝讓他第二期發的用意。
如果《華夏數學》第一期的論文是黎曼猜想證明,那麼可想而知,第二期的論文會受到怎樣的關注,這也正是陶哲軒想要的效果。
“不用謝我,最終還得看你論文質量才行,我可是很嚴格的。”
陳輝笑着說道,“這三個月你可得好好學習中文,要是有太多語句錯誤,可是沒辦法通過審覈的。”
陶哲軒哭笑不得,“你呀。”
他來華夏已經快半年,中文早已學得很不錯了。
但其他數學家們,接下來恐怕得爲這門難度頗高的語言頭痛了,如果不會中文,怎麼看懂黎曼猜想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