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御門

紫禁城南的皇城午門外,夜空星月未散,但已經人頭涌動。

除去那些市井間準備早點的人,大明朝的官員大概算是起得早的,天不亮就要到午門侯朝,京師不比桐城那樣的小地方,若是住在外城,出入很不方便,距離也太遠,是以很多朝官都在東西長安街租房,以便於上早朝。

午門外各式燈籠晃動着,嘰嘰嘎嘎的轎子絡繹不絕,一個個官員下得轎來,與見到的其他人招呼見禮。

一架官轎剛剛停下,不待轎伕掀起簾子,轎廂裡伸出一隻手來撥開了簾子,一名身穿雲雁補子文官服的中年文官徑自下來,從身邊隨從手上接了牙牌,那下人還待整理官員的前後衣冠,那官員卻擺擺手,匆匆拿着牙牌往午門方向去。

午門外此時已經侯了不少官員,有些人來不及吃飯的,下轎時還在啃饅頭,有些怕冷的則在戴暖耳,還有人在低聲訓斥家僕。

更多人則是按各自圈子低聲交談,早朝前後是官場社交的良好時機,官員們的正式互相拜訪有很多講究,尤其是跨部門的時候,但早朝時候就不需繁文縟節,所以官員們很多會乘這個機會交流。

“少卿大人來了,昨日說的唐博士的事兒……”“薛大人,今日可有閒商議四夷館之事?”

一路上不斷有人招呼,那中年官員都是客氣的點頭,匆匆交談幾句繼續往午門去,一直走到午門外的右闕門,中年官員才停下整理了片刻衣冠,然後來到北楹的一間房門前。

門前站了幾名家僕模樣的人,其中一名認得這中年官員,沒有過多言語就將他引了進去。

北楹諾大的直房燒着火盆,比外邊暖和許多,中年官員掃視一眼,房中只有三人,其中兩人是隨從,溫體仁坐在左側第一的位置,正在閉目養神。

午門左右闕門的直房,給官員侯朝所用,其中下三間是給翰林的,北楹這第一件只有大學士能用,近來吳宗達、文震孟和王應熊離任,如今總共才三名大學士,即便如此,其他翰林也不能來這房間侯朝。

此時其他兩名大學士還未到達,中年文官快步來到溫體仁面前,“老先生……”溫體仁睜開眼來,看了一眼那中年文官後道,“家相你的牙牌拿反了。”

中年文官低頭一看,趕緊把牙牌反過來,埋首對溫體仁道,“下官倉促,讓老先生見笑了。”

溫體仁語氣溫和的道,“坐下來說。”

這位被稱作家相中年文官,便是位居太常寺少卿的薛國觀,因爲天啓年間立場偏向魏忠賢,是東林一派的對頭,在崇禎初年差一點被列入逆案,短暫離開官場三年,險險避過風頭後再次入朝爲官,因爲與東林的惡劣關係,他只能以溫體仁作爲政治依靠,是溫體仁的得力干將,只是目前資歷不足,去年剛升了太常寺少卿,這個職位對薛國觀來說,只是一個四品等級的過渡,有溫體仁的政治支持,他有着遠大的前途。

薛國觀小心的在下首坐下,“報老先生知道,司禮監那邊有消息過來,皇上發中旨讓陳啓新任吏科給事中,下官覺得皇上是意有所指。”

溫體仁的眼睛微微眯着,聽到之後對家僕點一下頭,家僕立刻離開並關好了門,偌大的北楹只剩下兩人後才道,“家相以爲意指何事?”

“皇上以孤臣制東林,東林以科道制孤臣,此乃數年來朝事大局。

但自皇上讓謝陞任吏部尚書,便是要鉗制東林身居要職人數。

此次陳啓新入吏科,因其武舉身份,又倡廢科舉,只能爲皇上所用,乃是皇上放入科道之中的釘子,皇上連科道也不想再讓東林把持。”

“僅如此而已?”

薛國觀回頭看了看房門道,“皇上對科舉用官不滿已久,反而對武人青眼有加,除去這個陳啓新,七年時黃梅武舉曹蜚叩闕上書,即刻得用於兵部司務,已是一葉知秋,但總是用於武事,此次以武舉入科道,乃是古今未有之事。

由此可知,皇上已對文官怒不可遏。”

“家相的意思,最好將皇上的怒氣引往該去的地方。”

“皇上所不滿者,首要便是黨同伐異、空談誤國,這兩點都是東林首屈一指。”

溫體仁眼睛又閉起來,“黨同伐異、空談誤國,東林也不是今日才如此,皇上繼大統已近十載,自建奴首犯神京,便不再信東林,但東林在朝廷與地方,都是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不想用也不得不用。

皇上心中,到底是不令東林獨大,抑或是要東林瓦解,殊難猜度。”

“下官此前亦如此想,然則陳啓新之中旨一出,下官以爲皇上未必不樂見東林瓦解。

再者來說,老先生宰相肚裡能撐船,即便不與東林計較,但東林從未放過我等,且毫不以朝事爲念,只要老先生仍居首輔之位,不僅施政處處受其掣肘,去歲東林就彈劾先生數次,老先生大度,東林卻非如此。”

屋中沉寂了片刻,火盆中的炭火發出輕微的嗶啵聲,外邊廣場上鴻臚寺官員糾劾入朝官員列隊的聲音隱隱傳來。

“那家相以爲該從何處入手?”

“復社。”

溫體仁微微睜開眼睛,點頭示意薛國觀繼續說下去。

“東林復社看似互相勾連,實則各有心思。

復社張溥頗有野心,以興復古學爲噱頭,招搖行事蠱惑年輕士子,再以科舉之利收攏人心,朝廷之科舉遂爲其私器。

而東林早將科舉視爲禁臠,張溥此等做派,既是挖朝廷的牆角,也是挖東林的牆角。

是以東林對復社,明面上讚賞有加,實則心懷戒備,當年張溥攛掇吳偉業上書,之後東林無人支持,逼得他以丁憂爲名逃離京師,就可見一斑。”

溫體仁輕輕舒一口氣道,“周之夔的那本《復社或問》,皇上是看過了,但最後要如何辦,一直懸而不發。

若是追究張溥,東林樂見其成,從復社入手,當是阻力最小,與我等造勢極爲有利,但之後如何請東林入甕,家相你可有謀劃?”

“下官以爲,復社在江南把持科舉,即便是院試、鄉試亦四處請託,從科舉入手當可將東林牽連入局。”

溫體仁讚許的笑笑道,“周之夔的《復社或問》,其要害在兩處,家相說到了一處,但仍有一處,纔是皇上最在意的。”

“請老先生指點。”

“周之夔原本爲蘇州府推官,因與二張生隙,遭復社士子圍攻而改任吳江知縣,之後仍被複社衆人追至吳江圍攻,以輿論迫周之夔免官,朝廷權威何存,朝廷顏面何存。”

薛國觀眼神閃動,“士子目無法紀,二張以輿論遙制地方,東林以鄉紳操弄朝廷權柄,正是想通之處,亦正是皇上逆鱗。”

“自東林書院始,東林一派畫地爲牢互爲標榜,如今確實根深蒂固,不但把持科道,更遍佈地方撫按要職。

無論何事,不問是非曲直,一律黨同伐異,長此以往朝廷是東林的,還是皇上的?”

外面午門城頭的五鳳樓上傳來朝鼓聲,這是第三通鼓,午門左右掖門轟轟的開啓,陣陣腳步聲響起。

兩人仍坐在原位,此時入午門的是錦衣衛官校,要等到這些官校在皇極門擺好儀仗之後,朝鐘響起纔是百官入朝。

“老先生的意思,眼下各方都想對付復社,我等明面對付復社,實則對付的是東林。

但……東林人數衆多,該以何人爲靶?”

“擒賊先擒王,東林文首。”

薛國觀思索片刻後躬身道,“下官感佩,原來老先生早有籌劃,東林文首已不參與科舉,只有這操持權柄能牽連到他。

下官照先生之前指點,手中已有兩人,只要開始覈查復社到要緊時候,再由此兩人上書舉告東林文首。

一旦那文首逮拿進京,東林只能作鳥獸散。”

溫體仁眼神凝聚,從牙縫中吐出三個字,“錢謙益!”

薛國觀低聲接道,“還有瞿式耜。”

此時門一聲響,大學士張至發出現在門口,他進門看到薛國觀,遲疑了一下,回頭讓家僕留在外邊,朝兩人頷首之後往另一側走去,緊接着錢士升也走了進來。

薛國觀趕緊站起見禮,張至發和錢士升都知道薛國觀是溫體仁心腹,對他非常客氣,簡短的寒暄兩句,兩人遠遠的坐在一邊,待兩位大學士落座,薛國觀才又小心的坐下,他躬身對溫體仁低聲道,“如今內閣無東林大學士,正是合適時機。”

溫體仁如同老僧入定,閉目一言不發,薛國觀耐心的等在旁邊,他知道溫體仁也並非有十足把握,自崇禎六年鬥垮周延儒之後,朝中最大的鬥爭就是溫體仁與東林,他們與東林遲早會有一次決戰。

自去年以來,雙方已經在外圍進行了數次較量,就包括對應天巡撫張國維的兩次攻擊,其中一次就是桐城民亂,雖然最後沒有鬥垮張國維,但敲打很有成效。

今年溫體仁猶豫的地方在於,吳宗達與王應熊先後離任,內閣之中剩下的錢士升雖然站在他一邊,但不是可信的心腹,而張至發是齊黨,雖與東林關係也不佳,但真到鬥爭的關鍵時刻,是否可靠難以斷定。

而溫體仁最大的優勢則在於,大學士文震孟、何吾騶去年也同時被鬥垮,文震孟甚至上任只有兩個月,皇帝將雙方各免去兩人,雖有制衡之意,但東林連一個大學士都沒有了,溫體仁仍在內閣總體佔優。

北楹直房中,三個大明朝最有權勢的官員都在其中,四人不發一言,房中陷入奇異的寂靜。

噹一聲洪亮的鐘聲,鐘鼓司宦官敲響五鳳樓的朝鐘,四人同時起身,溫體仁領頭出了北楹,廣場上文官和武官各自侯在左右掖門,中間的御道如同楚河漢界,標註出文武之間清晰的界限。

等張至發和錢士升走遠一些後,溫體仁停下看向薛國觀,“讓那個陸生文上疏彈劾張溥,探明皇上意圖。”

薛國觀知道溫體仁已經下定決心,只要探明皇帝的心意,就要與東林決戰。

溫體仁眼神變幻,“不動則已,發動之時,必雷霆壓頂,復社小兒無妨大局,但必將東林老賊一舉成擒。”

五鳳樓上再度鳴鐘,面前的左掖門嘎嘎的在此開啓,宏大的廣場出現在宮門內,玉帶河穿流其中,五座金水橋橫跨其上,更遠北方的是皇極殿,三層漢白玉平臺上,九楹三門的皇極門巍峨雄偉,檐下隱約可見金臺御座,正是皇帝御門聽政的地方。

鴻臚寺官員一聲鳴鞭,溫體仁眼神堅定,手奉牙牌神態肅穆,領頭向皇城走去。

第一百章 追索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奪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池塘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才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街第十二章 六扇門第四百三十章 真定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四十章 心思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嚴第四百三十章 真定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第一章 惡隸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三百五十一章 傷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三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三百六十七章 頹喪第二百零六章 福分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陣第三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章 惡隸第一百零九章 城頭第二百零三章 氣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路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第四十章 心思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嚴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七十四章 新知縣第三百二十章 風險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村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錯誤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三十七章 散沙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四百四十七章 求生第三百零九章 危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狹路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二十七章 後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六十四章 來客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五十六章 龐班頭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七十三章 風骨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十七章 站隊第四百九十九章 火銃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二百八十七章 同袍之誼第二百八十二章 營地
第一百章 追索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奪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池塘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才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街第十二章 六扇門第四百三十章 真定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四十章 心思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嚴第四百三十章 真定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第一章 惡隸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三百五十一章 傷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三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三百六十七章 頹喪第二百零六章 福分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陣第三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章 惡隸第一百零九章 城頭第二百零三章 氣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路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第四十章 心思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嚴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七十四章 新知縣第三百二十章 風險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村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錯誤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三十七章 散沙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四百四十七章 求生第三百零九章 危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狹路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二十七章 後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六十四章 來客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五十六章 龐班頭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七十三章 風骨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十七章 站隊第四百九十九章 火銃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二百八十七章 同袍之誼第二百八十二章 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