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未定

午後的王莊,南面和東面升起無數黑色的煙柱,附近各處營地一片狼藉。

原野上煙霧繚繞,各種牲口星羅棋佈,其間仍有許多人影在逃竄,這些百姓大多數繞過王村,只有很少一些人直接跑到了村口,跪在地上等着安排。

安慶民夫在王莊周圍忙碌,加固邊緣的土牆,又儘量挖掘坑洞,還有的在附近收羅牲口。

龐雨則站在村口的一個車架上,遠鏡中到處都是騎兵在追逐,幾個營頭的明軍分路突擊,每個營頭又會根據形勢分作多股襲擾,清軍也會相應的多路攔截,到處一片混亂,明軍家丁有很多穿着棉甲,沒有套紅色的胖襖,遠遠看過去跟清軍外形差不多,很難分辨是誰在追打誰。

明軍的突襲造成了清軍的混亂,周邊的牛錄忙於防禦自己的營地,無法集結起足夠的人馬,只能固守等待更遠地方的援兵,明軍的襲擾範圍最遠達到七裡遠。

就龐雨所見近處的情況,小規模交戰中明軍家丁並不落下風,很多時候還能將清軍驅趕遠離,雙方的戰力差距並不明顯。

今日清軍因爲要保護錢糧,越接近營地,他們作戰意志更加堅定,只要不是數量差距過大,大多不會主動撤退。這些清軍馬甲大多都有甲冑,匯聚起來之後優勢越來越大,明軍遊斗的餘地減小,逐漸被驅逐出營地周圍。

午時過後,周圍趕來的清軍越來越多,王莊南方的清軍也穩住陣腳,組織起成規模的力量,開始驅逐附近的明軍,明軍騎兵的活動空間逐漸被擠壓。

塗典吏的聲音道,“大人,騎兵回報,北岸發現約五百大同鎮騎兵。”

“大同鎮跑到這裡幹什麼?”

“在北岸砍殺逃走的那些百姓,割取人頭。”

龐雨神色沉穩,塗典吏仍小心的道,“要不要跟孫都堂奏報。”

龐雨搖搖頭,孫傳庭對大同鎮頗爲籠絡,對着王樸連重話也不會說,是絕不會管這種事的,去奏報平白當個惡人。

“讓輜重隊找些山東的民夫,去外面一點叫喊,讓那些百姓往西邊跑。”

民夫隊很快派出人手,那些逃竄的百姓果然對山東口音更信任,紛紛往西面逃去。

龐雨舉起遠鏡,視野中有點模糊,但看得到北岸有大羣騎兵。王樸出現在這裡,說明他已經放棄襲擾楊村,牽制北岸清軍的主力就是大同鎮,楊國柱、劉欽、劉光祚這些營頭都實力有限,王樸既然走了,那些營頭肯定也就跟着溜了,那北岸清軍便騰出了兵力。

果然還不到一刻鐘,一支數量五百左右的清軍騎兵出現在東北方向,南岸局勢急轉直下。

這一大股馬甲趕來後,明軍各營騎兵紛紛撤退,周遇吉被兩支清軍圍攻,選擇往西快速撤離,南邊的李國政被一支清軍咬住,不得不跑到王莊外圍,靠着安慶營的火炮掩護才擺脫追兵,然後由黃花店渡河撤退,而李重鎮不見蹤影,龐雨反覆用遠鏡看了幾遍也沒見到,可能在方纔混亂之時就已經先撤離了。

大約一刻鐘時間,明軍騎兵基本被逐出南岸,曹變蛟的人馬是最後撤離的,分成三路過了茨洲渡口後,三路互相掩護,曹變蛟在河岸組織了一次反擊,成功與清軍脫離了接觸。

大同騎兵沒有參與戰鬥,見到清軍佔據優勢之後,立刻便向西撤退了,此時已接近未時,大同鎮的營地在武定縣城西門,從茨洲過去都有五十里,這一撤退的話,肯定是直接回營地了。

永定河南岸的亂戰告一段落,龐雨看了半天的熱鬧,這種騎兵的遊鬥看起來混亂又激烈,但無論雙方傷亡都並不大,只要估計自己不佔優勢,這些騎兵就會主動脫離,很少有雙方對衝拼命的情況,要追上對方又頗有難度,看着熱鬧卻戰果寥寥。

今天還算是各營都賣力了,龐雨能想見平時雙方都敷衍的時候是什麼情景,難怪每次報的斬級都是個位數。他們打了這麼久,可能還沒有龐雨攻擊王莊那半個時辰的傷亡多。

但騎兵的襲擾拖延了清軍大半天,楊村西南方向的清軍幾乎都沒能移動,比龐雨預計的拖延半天還要更好。

等清軍收攏各處分散的騎兵,已經是未時三刻,天黑之前清軍最多組織一次攻勢,只要頂住這一輪,龐雨可以獲得一晚上的時間加固防線,清軍也會利用夜晚準備進攻。

安慶的一個騎兵局從東村口進入,騎兵絡繹不絕的從龐雨面前經過,由於王莊內部地形狹窄,裝不下太多馬匹,只留下一個騎兵局,陳如烈只能改變計劃,帶着其餘兩個局退過了茨洲渡口。

留下的只有一個局,這支騎兵跟清軍比較起來十分弱小,但仍能對清軍形成牽制。

左側望哨大聲道,“東北方持黃旗東虜七百上下,沿河岸由東往西。”

龐雨轉向東面,那裡又出現大批的清軍騎兵,他們直奔茨洲渡口,過河後向着武定縣城方向疾馳,這一大股肯定會追擊明軍各營一段,以打擊明軍的士氣,確保不會回頭來騷擾。

龐雨舉着遠鏡掃視,東北方集結了一股六百人左右的大隊騎兵,數百名騎兵分作十餘股,在王莊周圍梭巡,從旗號看混雜有正紅旗和鑲紅旗,還有少量,控制了王莊至河岸之間的地域,南面是三百餘正紅旗蒙古戰兵。

王莊村口飄動着一丈六尺的副將紅旗,孤零零的屹立在佈滿清軍的永定河南岸。

周圍的一些小股清軍朝着王莊圍攏過來,試探着越走越近,有一路接近到村口五十步內。

……

未時三刻,杜雷的固山額真紅旗來到王莊一里外。

蒙古固山額真旗幟也移動過來,恩格圖的額頭上被劃出一道傷口,不知是弓箭還是腰刀造成的,他絲毫也不在乎,臉色陰沉的的對着杜雷道,“固山額真大人,這裡就是布顏的營盤,其他各股蠻子家丁都打跑了,就這一路守在這村子裡面。”

杜雷眯着眼睛盯着那村莊,莊子周圍的田地中散佈着燒燬的車架,窩棚幾乎都被燒光了,地面佈滿各種雜物,村口的道路上還有人影在挖坑,看起來已經挖了小腿深。

村口位置用破爛車架和土袋堆起一個橫向的牆壘,就像修在門外的照壁一般,騎兵不能直接衝入村口,要先繞過這道牆壘。牆壘缺口擺放着小型的火炮,炮身在午後陽光照耀下,反射出帶着金屬質感的光芒,火炮周圍偶爾走動的明軍全身披掛,

距離村口四十步的位置上,倒着近二十具人和馬匹,倒下的位置十分集中,有些馬匹還在蠕動,看樣子是剛被炮擊不久。

杜雷心頭涌起一種熟悉的感覺,旁邊的霍爾本沉聲道,“逮拿的各部明兵交代,這村裡便是銅城驛那支南蠻子人馬,奴才沒讓甲兵攻打。”

杜雷臉色變幻,片刻後狠狠道,“叫布顏過來問話。”

身邊的戈什哈立刻去帶了牛錄章京布顏過來,杜雷盯着他道,“怎樣的兵馬佔了你的村子。”

布顏結結巴巴回道,“三千騎兵,中間夾着兩千穿亮甲的步甲,不下五千的蠻子。”

“穿亮甲的步甲,還有什麼?”

“還有炮……”

他話音未落,杜雷突然猛揮鞭子朝他打過來,布顏慘叫一聲,連忙用手擋住腦袋。

杜雷兇猛的揮舞着馬鞭,打得布顏慘叫連連,好一會杜雷才停下。

“分明便是三十里鋪的蠻子南兵。”杜雷滿臉通紅,又猛地一鞭抽過去,“午前爲何不報亮甲蠻子,不報那小炮,你誤多少事!”

布顏縮在一旁,捂着腦袋不敢說話。

霍爾格去過銅城驛,當日帶隊夜襲的就是他,他在銅城驛的南街感受過對方的火炮,也找被埋伏的甲兵問過三十里鋪遭伏的情形,知道那股南兵的戰法。

他並不去理會布顏,仔細看了看王莊後對杜雷道,“莊子這頭便有上百的亮甲蠻子,還有四門炮,不好打下來。”

“道路從村子裡面過,必須要打下來。若是奪不回這村子,後面的車架都過不來。”恩格圖臉頰抽動,“那莊子南邊還有五個諸申牛錄,所有蒙古牛錄,敖漢部,收管察哈爾,全都截在後面。”

杜雷盯着眼前的村子,眼神中混雜着兇狠、猶豫和悔恨。眼前這個村子毫不起眼,但這夥明軍截斷這裡,讓他無比難受,不攻打這個村子的話,後面所有車架過不去,輜重和繳獲物資都要放棄,這是各牛錄不能接受的,他回去也無法交代,但要攻打的話,要拿下村子必然會付出極高的傷亡,光靠正紅旗很難承受。

“在那銅城驛時,我就說合兵滅了這股南兵,都不聽我的,大將軍還說……”杜雷說到這裡停下來,嶽託已經死了,現在說他壞話,傳出去就是天大是非。

霍爾本岔開道,“我繞着村子看了一圈,不下五百的亮甲蠻子,眼前這點人馬打不下來。”

恩格圖又道,“還進去了兩百蠻子馬兵,兩頭得留馬甲防着他們衝出來。”

杜雷閉着眼睛,在盤算需要多少兵力,此時戈什哈頭子湊過來道,“報主子,費揚古貝子到北邊河岸了。”

杜雷睜開眼睛,拉着馬頭轉了一圈,“我先去見費揚古貝子,只能請他調各旗甲兵合攻,調來必定是明天了,霍爾格你領巴牙喇四十人並馬甲三百,即刻往西去一趟,西邊有遼鎮的人,見到出營的就打殺回去,免得他們明日過來壞事,恩格圖你帶剩下人馬圍住這村子,嚴防兩頭的村子,晚間多布伏路軍。讓各牛錄將制盾車的包衣調來,今晚要趕製百輛出來。”

兩人分別應了,杜雷恨恨的道,“在銅城驛就不該讓他們活命,這次一定要讓這些南方蠻子一個不留!”

……

北邊的清軍騎兵號音連響,很快便彙集成隊,龐雨仔細觀察,清軍騎兵顯然也是訓練有素,指揮體系簡單又高效,成羣結隊的清軍看着極有威勢。

此時王莊裡跑出十多個安慶民夫,他們提着刀具跑到那些死傷的清軍旁邊,蹲下就開始砍割首級。牆壘後的安慶兵高聲鼓勁,氣氛頓時熱烈起來。

清軍發現之後,派出一些散騎作勢畢竟,有七八個民夫扭頭就往莊內跑,剩下幾個民夫不爲所動,還有兩人把割下的人頭高舉起來,對着清軍挑釁,激起牆壘後更熱烈的喝彩聲。

清軍騎兵忌憚火炮,沒敢繼續逼近過來。

龐雨也看得精神大振,他們是被包圍的孤軍,最需要這樣的鼓舞,他正在想怎麼提高士氣,沒想到靠幾個民夫就做到了。

待那些民夫返回後,龐雨跟着跳下車架來,下面的吳達財伸手虛接了一下,等龐雨站穩後立刻道,“稟大人知道,這些砍首級的民夫都是好漢,屬下想先記下名字,招兵時優先招募進來。”

龐雨讚許的道,“吳總文書官考慮周全,車馬河時也有民夫參戰,但當時未曾記錄明白,後來招兵時都說自己砍了流寇,最後弄成一筆糊塗賬。”

龐雨並未提侯先生的名字,但當日帶着民夫反衝鋒的時候,就是侯先生帶着文書官就在旁邊,只有少數文書官參與了衝鋒,沒參加也罷了,這些方面也沒考慮到。

吳達財連忙謙虛了兩句,龐雨轉向旁邊的塗典吏,“等天黑了派塘馬回武定,跟孫都堂回報此處情形,韃子今日可能來不及進攻,但明日一早會調動大軍圍攻,安慶營定會死守王莊,請孫都堂明早調遣各部繼續破襲兩岸韃子營地,務必全力牽制韃子,能否大破東虜在此一舉。”

……

深夜的武定縣衙,孫傳庭大步走進縣衙大堂。

大明朝的州縣坐堂官並非都是陳弘緒那種愣頭青,武定知縣不但放京營和陝西撫標入城,還將縣衙讓出給首輔使用,劉宇亮就住在縣衙的客館。

因爲每天要給兵部奏報戰況,勤王軍的幕僚晚上都在加班,知縣把大堂掛滿燈籠,到處亮堂堂的,讓劉中堂的心情也亮堂了不少。

孫傳庭滿面風塵,但神情頗爲振奮。他直接到了退思堂,見到了桌案前的劉宇亮。

他還沒落座便喊道,“劉中堂,今日永定河南岸大勝,各營擊破東虜營地七處,解救百姓不下萬數,陣斬東虜數百。”

劉宇亮擡頭看看孫傳庭,卻並不爲所動,“伯雅啊,那萬數百姓都在何處?數百東虜首級又在何處?”

孫傳庭微微一愣,但也不生氣道,“百姓大多自行逃走,但過河後被撫標收留的便有五百多,可以推知不下萬數,明日中堂大人可親手放歸,斬首各營都有,粗粗估算便有數百。”

“怕不是自行逃走,倒是被各營借了人頭去,今日帶回首級確有數百,兵部來的差官點驗出東虜西虜合計不過三十餘級,這是皇上要過目的,萬來不得半點輕忽,老夫奏報今日戰情,亦是按此數。”

劉宇亮說完微微搖頭,今日各營得了不少首級,李重鎮就送來兩三百個,隨來的兵部差官只認了九級,西虜三個,真夷六個,放在平日也算是大勝了。不過此前龐雨報了一百多的斬級功,今天只報出三十多級,劉宇亮沒看上也正常。

孫傳庭耐心道,“安慶奇兵營截斷東虜北上大路,後面幾日間當還有更多斬級功。”

“這道路嘛到處都是,你截了這條,他便走別條,從滄州、青縣便開始截,一路截到天津衛了,也沒見截着韃子,你此時報說截住了,說不得過兩日韃子走他處過了,甚或反把安慶營陷了進去,到時又怎生跟皇上奏報?老夫以爲這等未定之事,還是不說也罷。”

孫傳庭呆坐了片刻,放棄了跟劉宇亮辯論的打算,打仗這種事情,跟他解釋不清楚。

劉宇亮此時遞過一個奏本,“除了戰守情形之外,老夫這裡還有一本,今日要發給內閣,請伯雅先過目。”

孫傳庭連忙雙手接過,他們每天都要以各自名義給京師發回奏本,互相寫的奏本很多時候要商量,特別其中的數目和事件都要反覆印證,以免互相矛盾又被內閣和皇帝批駁,常常爲了奏本忙到深夜。

所以孫傳庭並未多想,以爲還是覈對內容和數據,跟平日奏本並無區別,他拿在手中仔細看了片刻後,神情漸漸凝重,身體慢慢的坐直,眉頭越皺越緊。

看到最後孫傳庭猛地放下奏本,急急喘兩口氣之後轉頭看着劉宇亮,“劉中堂這是何意!爲何此時彈劾各營武官?”

劉宇亮理所當然的道,“各營各將,有陽奉陰違坐望養寇的,有聽令不聽調的,有跋扈妄爲的,還有那恃功倨傲的,韃子兇惡如此,若不對將官加以鞭策,如何可與東虜一戰,又如何解救被擄的萬千百姓。”

“劉中堂爲何非要選在此時,一本之內彈劾將官六人,大多都是今日突襲東虜建功的,劉光祚、曹變蛟、劉欽、李重鎮、李國政……”孫傳庭說到激動處,忍不住呼的站起身來將奏本一把拍在桌面上,“甚至血戰阻敵的安慶副將龐雨也在彈劾之列,這是什麼道理!”(注1)

……

注1:歷史上劉宇亮突然彈劾勤王軍諸多將官一事,發生在二月初五日晚,事件中孫傳庭和劉宇亮矛盾公開化,而劉宇亮首鼠兩端,鬧得自己裡外不是人不說,事件最後弄得一地雞毛,嚴重打擊勤王軍本就不多的士氣,又損了朝廷的臉面。

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第四百四十九章 窘迫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二章 桐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重裝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引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慶第十五章 家奴第二百五十九章 先鋒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十三章 彙集第二百九十七章 精明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四百七十六章 深宮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十七章 站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四百零九章 討價第三百八十二章 見敵第六十章 迷霧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兩難第四百四十九章 窘迫第四百九十三章 襲營第十九章 估值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交代第二百八十二章 營地第二百三十五章 猛虎第二百一十六章 對策第三百九十八章 迷夢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九章 調解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四百章 骨血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夫第三十七章 散沙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十四章 仗義第四百一十章 要務第三百一十三章 左帥第三百一十六章 難測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引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三百六十三章 彙報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孤注第二百零五章 水營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虛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三十五章 風起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三百一十章 江山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機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零四章 姻緣第八章 申明亭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三百五十四章 飛斧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眼線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故舊第一百七十五章 時刊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五百零八章 爭奪
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第四百四十九章 窘迫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二章 桐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重裝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引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慶第十五章 家奴第二百五十九章 先鋒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十三章 彙集第二百九十七章 精明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四百七十六章 深宮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十七章 站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四百零九章 討價第三百八十二章 見敵第六十章 迷霧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兩難第四百四十九章 窘迫第四百九十三章 襲營第十九章 估值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交代第二百八十二章 營地第二百三十五章 猛虎第二百一十六章 對策第三百九十八章 迷夢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九章 調解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四百章 骨血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夫第三十七章 散沙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十四章 仗義第四百一十章 要務第三百一十三章 左帥第三百一十六章 難測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引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三百六十三章 彙報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孤注第二百零五章 水營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虛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三十五章 風起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三百一十章 江山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機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零四章 姻緣第八章 申明亭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三百五十四章 飛斧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眼線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故舊第一百七十五章 時刊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五百零八章 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