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

盛唐渡上中江樓內,留着一把大鬍子的阮大鋮堆起笑臉,對着剛進門的龐雨見禮。

龐雨還禮道,“阮先生歸鄉,原該本官做東……”

阮大鋮擺擺手,“龐將軍萬勿客氣,老夫雖暫居金陵,但還是懷寧人,說到盛唐渡這個地方,老夫做東正合適。”

龐雨哈哈一笑,阮大鋮又道,“本應遠迎將軍,只是此番有吳昌時同來,老夫也未告知在鄉親友,就不便到處露面,失禮之處還請將軍海涵。”

“還請阮先生指點,吳昌時此來所爲何事?”“應當還是看上龐將軍的將才,眼下溫體仁歸鄉,朝局必有一番動盪,張溥謀劃復起,以邊才復起是捷徑。”阮大鋮低聲道,“吳昌時此人無恥之徒,卻是懂世故

的,龐小友對他大可直言。”

龐雨嗯了一聲,阮大鋮立刻側身要讓他先上樓,兩人客氣一番,還是龐雨先走,自從阮大鋮在百順堂有了股份,見到龐雨就越發的客氣。中江樓是阮自華所建,一直是阮家的產業,以前底樓就是排戲的地方,在盛唐渡上比城牆還高,每次寇警急迫的時候,懷寧縣就要準備燒城牆下的房子,阮家這樓差點就沒保住。只是盛唐門靠在江邊,流寇要過來會遭到整面南牆的攻擊,這個方向受江河限制而地勢狹窄,流寇沒有辦法集結兵力攻城,所以並不算急迫,

最後有驚無險的保存下來,要是遇到望江知縣那樣急切的坐堂官,恐怕早變了一堆灰燼。

他此番回來是帶了吳昌時同來,此人是張溥手下的頭號干將,來見龐雨還藏頭露尾的隱秘行蹤,應當是張溥交代過。

上到頂樓時,龐雨偏頭一看,一名四十多歲的文士已經站在側面,等龐雨轉過來,吳昌時滿面笑容的見禮道,“嘉興吳昌時,見過威震大江的龐將軍。”

“久仰來之先生大名,在下每與復社文士往來,都聽他們交口稱頌。午前有些軍務耽擱,累先生久侯了。”“都是社友擡愛,此來就爲面見橫掃流賊的龐將軍,將軍兵務繁忙,能撥冗相見已是擡舉,豈敢當久侯二字。”吳昌時又轉向阮大鋮,“況且中江樓外大江奔流、水天一色,吳某隻覺心曠神怡,竟生與天地同息之慨,毫無久侯之感,此前不懂阮先生戲曲爲何如此精彩絕倫,直到見到堅之先生所建此樓,方知才華一脈相承

,原是在下學不來的。”

阮大鋮聽得哈哈大笑,吳昌時方纔幾句話既客氣的捧了龐雨,又借中江樓奉承了阮大鋮的家族,雖說是客氣話,但龐雨也頗爲受用,感覺與吳昌時熟絡不少。他是初見吳昌時,知道吳昌時是進士,而且是名列二甲的正經進士身份,比阮大鋮這個三甲的同進士出身更正宗。龐雨對科舉不算很熟悉,但也知道每年的進士

也就三百來人,若是按全國來看,每個人都是市狀元,只要沒讀傻的都可以算是學霸,這個屋子裡面三個人,竟然就有兩個學霸,加他一個俊秀子弟。

吳昌時先向龐雨主動見禮,說話又十分客氣,可以說絲毫沒有擺進士架子,屋中氣氛十分融洽,他又殷勤的請龐雨入座,要龐雨坐正位。這裡雖然只有龐雨是官,但他知道進士的社會地位,又是剛見到吳昌時,互相之間還不熟悉,該講的潛規則必須要講,便堅持不能坐正位,經過一番虛假的例行 Www¸ Tтkǎ n¸ ℃O

客氣,請阮大鋮按讀書人前輩的身份坐了正位。龐雨選了右側,算是敬陪末席,下人魚貫而來,將酒菜擺滿了桌面,中江樓孤懸城外,周圍都是空曠的江面,在冬天裡比城內要冷不少,丫鬟又在角落放上火盆

升溫,裡面燒的是木炭。乘着阮大鋮介紹魚的時候,龐雨打量了周圍通風情況,以防一氧化碳中毒,吳昌時應當也是食不厭精的人,與阮大鋮有問有答,還不時請龐雨一起討論菜餚,間

歇中又敬酒,不覺就過了半個時辰。

幾杯酒下肚之後,席中頗爲融洽,阮大鋮適時結束了菜餚和方物的談話,除了一個倒酒的心腹外,讓其他下人都退到了樓下,龐雨知道到了談正事的時候。吳昌時端起酒杯轉向龐雨,“與將軍神交已久,此來能親見將軍英姿,實嘗平生夙願,聽聞將軍馬上要往湖廣剿寇,此杯敬祝將軍旗開得勝,一舉蕩平天下妖氛。

”龐雨一飲而盡,放下酒杯時,只聽吳昌時又道,“吳某常聽密之、武公、次尾提及將軍事蹟,將軍尚在桐城之時,便與復社社友交集往來,此後在金陵開張江南時

報,更得天如先生刊文,與我復社可謂頗有淵源。”

“龐某一路得密之等人相助,方能有所小成,以後也要多多仰仗復社諸公。”

“不知龐將軍可有意與我復社往來更緊密些?”龐雨笑笑看看了阮大鋮,又轉回吳昌時道,“吳先生是痛快人,在下也不遮掩,龐某仰慕復社不假,不過眼下溫體仁雖去,東廠卻只拿了陸聲文幾人,復社或問尚在皇上御案,當年周之夔去職緣由,尚下旨着應天撫按徹查。不瞞吳先生,此前龐某亦被牽連入東林復社之事,好不容易方纔脫身,那爲何此時要再立於危牆之

下。”吳昌時神態如常,絲毫沒有覺得尷尬,他沉吟片刻對龐雨道,“將軍之事吳某有所耳聞,張國維原本亦無處騰挪,宿松大捷一至,所請無不準,全在龐將軍一戰之

功。”

對方沒有掩飾對軍功的需求,龐雨也不再謙虛,靜靜等着吳昌時的下文,看他能有什麼交易條件。

“中原流氛猖獗,今歲朝鮮歸服建奴,皮島破而至東江覆滅,榆關情勢更見危急,想來龐將軍也自知道,皇上最需要的便是邊才之臣,甚或說只想要邊才之臣。”

龐雨盯着吳昌時,“皇上最需邊才,但最不需邊才結黨,本官是以文人棄筆從戎,可眼下畢竟是個武人,若是武人有黨,在皇上那裡的觀瞻恐怕更加不堪。”

說到棄筆從戎時,阮大鋮很肯定的點點頭,作爲對此事的肯定。龐雨此時有拒絕的暗示,希望吳昌時將要緊的條件說出來。吳昌時坐直身體,“龐將軍有此擔憂乃人之常情,吳某所言往來更密卻非是結黨,甚或可說,復社也不是結黨之社,正氣士子志同道合而已。天如先生近有卓見,際此動盪之秋,我輩應當擯棄黨社之見、文武之別,不論廟堂江湖,只要有爲國任事之心,皆應一體相協,而無分何派何社,如此朝事方有可爲,黎民方有可盼

。”龐雨略微有些驚訝,眼前的吳昌時風度翩翩器宇不凡,一身正氣凜然,與阮大鋮所訴的無恥小人天壤之別,方纔這番話如果確實是張溥的意思,那他似乎對政治

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的張溥一心靠復社壟斷科舉,把持進身之路,進而直接控制朝政,現在的路線則變成了某種統一戰線。經過溫體仁數年來的打壓,張溥應該是認識到,光憑復社還不足以影響朝政,皇帝重用孤臣,內閣不但沒有復社的人,連東林都說不上話,如果要擴大復社的影響力,只能與其他勢力合作。龐雨估計這個統一戰線裡面,必定包含了東林,以前由於張溥對控制科舉的偏執,東林和復社也頗多嫌隙,雙方只有共同的敵人,但缺少共同的利益。這次錢謙益能扳倒溫體仁,是張溥絕對辦不到的事,體現了東林黨深厚的根基,甚至大家都認爲錢謙益可能因禍得福而復起,所以龐雨認爲

張溥一定會首先拉攏東林。方纔吳昌時說到無分何派何社之時,特意看向阮大鋮,意思是張溥這統一戰線也可以包括阮大鋮這樣的閹黨,因爲扳倒溫體仁,也有馮銓這樣的閹黨在其中出力

,也體現了深厚的根基,難怪阮大鋮願意陪他長途跋涉來安慶。

定了定神後龐雨道,“吳先生所說文武之別是指何意。”

“天下紛亂,朝事可爲之處在平虜堪亂,用武之地卻遠離廟堂,若無朝堂之上的照拂,不免處處仰人鼻息,此時自該摒棄文武之別,而應文武相濟。”龐雨手指摸着酒杯邊緣,揣摩吳昌時話語中的意思,看起來阮大鋮的判斷沒有錯,拋開吳昌時那些華麗的辭藻,簡單說就是想要依靠龐雨軍功,如果張溥復起封

疆一方,那就要龐雨提供武力支持,以免走了楊鶴、張鳳翼的絕路。張溥這戰線裡面,自然也包括了武職,復社能拉攏到的武官,既要有實力,又與復社有淵源的,目前看來自己就是最佳人選,至於統一戰線還有什麼派別或人物

,龐雨就想不到了。“吳先生的意思,龐某都領會了,自桐城亂起以來數年,本官便與復社多有策應,眼下就任武職,深感吳先生所言文武相濟甚爲必要。”龐雨擡頭看看吳昌時,“若能得廟堂照拂,在下用兵確能事半功倍,但帶兵數年也有個體會,打仗就是打的錢糧,吳先生應是知道,龐某在沿江都些籌餉的生意,對守備營助力良多,不

過都是辛苦錢,聽聞江南富庶,在下一直想把生意往蘇鬆嘗試,礙於地方不熟悉,一直未能成行。”吳昌時自然早去過龐雨的百順堂,也知道著名的大江銀莊,聽了哈哈笑道,“早知龐將軍領兵賺錢皆是行家,既是涉及用兵錢糧,此乃利國利民之事,別處不敢說,蘇鬆杭各處,吳某便可應承,若是吳某辦不到的,天如先生亦定然不會推辭。先生近日多次提及將軍,對將軍桐城民亂以來的功績讚不絕口,聽聞將軍還是國

子監生,常說這般纔是國之棟才,若是有良師傳授,習文也必定能進士及第的。”這是龐雨最希望得到的承諾,此前他交往的復社士子層級不夠,雖然通過江南時報擴大了影響,但對銀莊的發展助力不大。這些士子遠遠不能與張溥的能量相比

,特別是江南地區,張溥連科舉都可以把持,在地方的影響力遠超官員,只要他肯出面,銀莊能在最富庶的江南快速拓展。吳昌時能一口代張溥應承,說明他在復社的地位很高,絕對是核心決策圈內。良師傳授的含義,龐雨理解是要收自己當學生,此時的社會氛圍中,拜師是很正式的,確定了師生關係之後,就會被其他人默認爲利益共同體。上次拜錢謙益爲師,就被拖進爛泥潭,這次張溥又來了,有一定的風險,不過張溥的影響力也會帶

來很大的實際利益。“得吳先生相助,龐某感佩五內,請轉告天如先生,若有需文武相濟之時,龐某必鼎力以赴,此番剿寇之後,龐某希望能到江南一行,當面聆聽天如先生傳教授業

。”龐雨換了一個詞,既表示願意拜師,又暫時拖延正式拜師,直到確定皇帝放過張溥。他今日對吳昌時觀感頗佳,想想後又道,“在下聽說吳先生是崇禎七年的進士,四年來爲復社費勁心力,甚或放棄入朝爲官,實可敬又可惜,不知先生何時願意入

仕造福蒼生。”吳昌時得到了想要的承諾,心情自然也很好,聽了灑然一笑,“吳某科舉不只爲做官,原有些正本清源匡扶朝事的想法,這數年來朝局動盪,正人不容於溫體仁之

流,與其憋屈於朝,不如快意於野以候天時。”

“那現在可到了吳先生入仕的時候?”

吳昌時遲疑了片刻後點點頭,“天如先生以爲快到了。”

龐雨低頭想了片刻,如果吳昌時果真如他所說,能夠四年不做官,只爲等朝廷局面扭轉,這份隱忍就非一般人能比。

吳昌時此人也比方以智等人更爲靈活,無論東林、閹黨還是復社,他都能遊刃有餘,而且注重實際利益,並不擺架子。

龐雨毫不懷疑此人辦事的能力,不論他當京官還是就任地方,以後的官途都相當可觀,至於是不是無恥之徒,他並不是太在意。

“在下敬重天如先生,今日見了吳先生,亦是心生仰慕,先生既有爲國之心,又有蘇秦之才,若是日後入朝爲國辦事,無論用錢用人,都可直接告知在下,只要是 在下能辦的,一定爲吳先生辦好。”吳昌時舉起酒杯,“得將軍金口一言,吳某不虛此行。”

第二百三十九章 屍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同袍之誼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官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四百九十一章 盾列第十章 按揭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三百七十六章 得法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十四章 仗義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村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四百四十一章 伏擊第五十一章 兇殘第三百零七章 專責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四百九十章 村口第四百二十八章 實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百七十八章 轉道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九十五章 臘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八十一章 羣體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十六章 小鞋第四百七十二章 山林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四百九十一章 盾列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鼓第二百七十八章 良方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三百六十七章 頹喪第十六章 小鞋第三百五十一章 傷兵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敵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二百八十六章 高升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門第三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三百八十二章 見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三百六十二章 路卡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二百四十八章 爲之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三百三十八章 佈陣第三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章 威縣第三百五十九章 關係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第三百八十二章 見敵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殘營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四百七十一章 夜戰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七十章 澤社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驅第一百三十章 大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八十五章 畏我第四十三章 彙集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
第二百三十九章 屍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同袍之誼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官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四百九十一章 盾列第十章 按揭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三百七十六章 得法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十四章 仗義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村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四百四十一章 伏擊第五十一章 兇殘第三百零七章 專責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四百九十章 村口第四百二十八章 實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百七十八章 轉道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九十五章 臘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八十一章 羣體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十六章 小鞋第四百七十二章 山林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四百九十一章 盾列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鼓第二百七十八章 良方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三百六十七章 頹喪第十六章 小鞋第三百五十一章 傷兵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敵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二百八十六章 高升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門第三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三百八十二章 見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三百六十二章 路卡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二百四十八章 爲之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三百三十八章 佈陣第三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章 威縣第三百五十九章 關係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第三百八十二章 見敵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殘營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四百七十一章 夜戰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七十章 澤社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驅第一百三十章 大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八十五章 畏我第四十三章 彙集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