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

“曾翼雲,巢縣人,曾讀過童生,崇禎八年之前家中在巢縣經營銅作鋪,所以擅造各種銅器,制過的最大銅作爲九尺高佛像,最小不足五寸,流寇破巢縣時家中僅他一人倖免,逃到湖上躲避,銅作鋪被燒燬無處謀生,在巢縣安埋家人後過江到南京謀生,崇禎九年看到江南時報招募公告,赴安慶應募銅匠,入工坊後隨薄

鈺專事銅炮製造,因製造鐵模有功,升任銃炮司副主事,主管炮管制型、測試。”副總兵衙署,龐雨坐在直房上首,桌案對面是楊學詩和何仙崖,何仙崖剛放下手中的名冊,曾雲翼就是薄鈺那個制炮的助手,準備由工坊轉入軍隊,原本應當是

楊學詩奏事,但楊學詩還認不了這許多字,只能由何仙崖這個承發房典吏代勞。“看來曾雲翼是個制炮的人才,難怪薄鈺不想放人。”龐雨擡頭看着面前的二人,“人才各處都缺,就看如何人盡其用,你們覺着這樣的人到底是放在軍中好,還

是在工坊好。”

何仙崖沒有答話,卻把頭轉向楊學詩,示意這位兵房司吏先答。

楊學詩倒沒有猶豫,“小人覺着還是放在軍中好,製出炮來終究是要軍中來用,況且那工坊中識字者佔到三成,這個曾翼雲去了他任,工坊中自會又有人補上。”龐雨沉吟片刻道,“你的說的有理,但還有一條,工坊中的匠人多,識字者也不少,但都未曾從軍,軍隊到底要什麼樣的武備,他們並不清楚,包括薄鈺在內,都

是本官讓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曾雲翼主管過炮管制型和測試,到軍中用一用他自己做的東西,以後再回工坊就不用本官教他,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最好。”何仙崖此時才接道,“還是大人高屋建瓴,在下亦贊同將曾翼雲調入軍中,皆因此前百姓視武人皆粗鄙之徒,從軍當兵名聲不佳,民間重文輕武,武人自輕自賤,文人則文弱不堪,但凡讀過書的都不願入軍中,工匠也看不起丘八,即便是從流寇中解救出的那些文人,亦覺得當兵丟臉,只能算是勉強就任文書官。這曾雲翼

曾爲童生,如今願放棄工坊主事加入軍中,正可爲文人典範,以後在江南時報廣而告之,加之龐大人本身亦是國子監生投筆從戎,當可引來更多文人效仿。”

龐雨讚許的點點頭,何仙崖咳嗽一聲繼續道,“但就任何職卻需仔細考量,在下覺得不宜任職過高,以免軍中不滿,也不宜太低,否則不足以激勵以文從武。”

“三弟……何典吏所言甚爲在理,這纔是稱職的承發房典吏。”龐雨看向楊學詩,“楊司吏執掌兵房,這曾翼雲就任何職恰當?”楊學詩聽龐雨定了調,趕緊在腦中回憶一下空缺道,“這位曾主事以前主管制炮,入軍中定然是當炮兵,司所屬炮兵軍官爲百總,似太低了些,屬下提請大人任命

他爲千總部炮兵把總,眼下親兵司炮兵把總已就任,就是騎兵千總部尚未定下。”

“那便騎兵千總部炮兵把總,新制的那些銅炮先裝備給騎炮兵。”龐雨拍拍桌面道,“曾雲翼的事情便先這樣,楊學詩繼續說其他試驗隊。”何仙崖立刻磨了幾下墨,準備作筆記,楊學詩躬躬身道,“下來是火銃試驗隊,今歲以來從廣東、福建購進三種自生火銃,已交工坊各試製十支,眼下交於武學火器科試驗隊,水師來的人最爲喜愛,但說打得快卻不準。武學測試後,說是自生火皆靠燧石敲擊,無論何種自生火銃都會震動,沒有精良火繩槍打得準,是以在

自生火銃之外,亦選用火繩槍一種,便是魯密銃。”龐雨邊聽邊點頭,他對火器和火藥都一竅不通,但他可以確定燧發槍是發展方向,這些東西的原理並不複雜,龐雨在工坊學習幾次,對裡面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就完全理解。從工坊少量製造容易,難度在於做到性能穩定和規模化生產,目前燧發槍不完善,貿然大規模裝備的話,作戰效能可能還不如冷兵器,用眼下的兵力

裝備打流寇並無壓力,若非建奴烏雲壓頂,龐雨也不覺得燧發槍很急迫。

但火器是必定需要的,這中間可以用火繩槍過渡,因爲火繩槍應用時間長,性能可能更穩定,所以武學提出魯密銃他並不反對。楊學詩又道,“此前張雙畏從澳門傳回消息說,魯密銃來自泰西一國叫做奧斯曼,其皇帝親軍專用魯密銃,精銳用之可百步穿楊,在圍城之時專打城頭,數十槍手可令城頭守兵不敢露頭。上次南京所得魯密銃多不堪用,工坊遂試製二十支,用彈四錢三分及四錢五分兩種,皆較自生火銃精準甚多,武學議請試驗火器隊專用

魯密銃。”“不行。”龐雨毫不遲疑的道,“方纔你所說那奧斯曼國親軍所用是圍城之時,雙方都是不動的,此時用魯密銃或許精準,使用火繩的繁雜和不便可以接受,但布

陣交戰更講究射速,定然是自生火銃更好。試驗火器隊測試的目的,是找到最穩固耐用的自生火銃,以後軍中要大規模裝備的,只能是自生火銃。”

“下官明白。”楊學詩被一番駁斥,一時忘了該繼續說什麼。

何仙崖見狀接過話頭道,“大人的意思,魯密銃既然精準,或可少量裝備用於圍城之類適合用途,但不得喧賓奪主。”

龐雨點點頭,“正是此意,楊司吏把這個意思告知試驗隊。”楊學詩額頭有點出汗,他趕緊在冊子上寫了幾個字,又畫了幾個符號,他知道龐雨喜歡手下做筆記,所以即便寫不全,仍是要把架勢擺足,但也不敢寫久了,以

免耽擱久了引來龐雨批評,說他這個學正都識字不多。趕緊寫幾筆之後楊學詩擡頭道,“武學騎兵科和步兵科,試用新制鐵甲一種,名爲全鐵甲,爲新安一程姓應募工匠打製,此前各處武庫未見,胸背各爲整塊甲片,

可省去大部鱗甲片打製及編造,防刺強於鎖子甲及棉甲,也強於鱗甲。”因爲親兵司在宿松的決定性作用,龐雨對鐵甲頗爲在意,目前基本把大明朝南方能找到的甲冑都試過,陸戰兵基本用皮甲,重步兵採用鱗甲,輕步兵用棉甲或鎖子甲。鎖子甲全部爲鐵環相連,製作工序繁雜保養不便,稍重的也超過三十斤,如果這種全鐵甲也是三十斤,性能比鎖子甲好,還能減重提升重步兵戰力,那自

然就選擇這種更划算。

“此種甲冑造價如何?”

“那程姓工匠用料爲閩鐵一百斤,鐵料僅價銀二兩,煤炭數擔木炭十餘擔,布面絨漆各若干,但薄先生說此甲該用蘇鋼打製,這鋼料用下去便貴了。”龐雨擺擺手,“便用蘇鋼試做,以後也未必貴了,工坊裡面蕪湖來的匠人有幾個,雖都是些學徒,但咱們已知道蘇鋼不過是生鐵熟鐵混打,只有些關竅還未明白,

咱們下些功夫定然能做出來。”

“下官記下了,此外便是步兵科的山地兵試驗隊,配用蹶張弩、地弩各項……”

楊學詩一邊說一邊翻看自己的冊子,上面文字和符號混雜,估計只有他自己能看懂,有時他自己大概也忘了,不時的停頓一會。龐雨沒有催促,耐心的邊聽邊記,一直等到楊學詩說完才放下筆,“這幾個試驗隊中,武學山地步兵試驗隊結束訓練,編列一個千總部,從預備兵中轉入兵員,兵

額計入安慶衛。一旦勤王令至,該部便沿山駐守,訓練完成後在太湖、潛山入山二十里進剿,設兵站駐防。”“本官要帶走親兵司、桐標營一部、騎兵一部打韃子,本官判斷,一旦建奴入寇,朝廷會優先調動北方兵力,即便不調動襄陽的人馬,整個北方可流竄的空間會大增,八賊最可能在此時復叛,八賊復叛之時,周遭的各股流寇都會重新流竄,安慶並非高枕無憂,勤王之後兵力調配由楊學詩主理,留駐兵馬爲新勇營,並宿松

、太湖、潛山、桐城四縣鄉兵,預備隊爲預備第二總。”

“那第一第二兩總各一司兵馬……”“這兩個司重新編組爲第一千總部,千總仍爲姚動山,本官已將他調回,這幾日就會回到安慶,步兵第一千總部、陸戰第二司及騎兵三個局駐防宿松。谷城兩個司重新編組爲第二千總部,千總王增祿,附加陸戰第一司,湖廣所有兵馬由謝召發調派,協同方孔炤對付八賊。勤王令一旦到達,姚動山部即由宿松進入湖廣,第

一總由谷城撤離,隱伏地區由方孔炤確定。”楊學詩長長吸口氣,此前龐雨開了多次會議,部署安慶的防務,但去年宿松戰後周邊實際沒有什麼流寇,無法進行預先打擊,看龐雨這個安排,他預判建奴入寇

會造成整個北方局勢動盪,剿寇的形勢也會大變,流寇可能又像去年那樣活躍,屆時安慶兵力空虛,他這個主官壓力也不小。安慶營按這個計劃,要同時在湖廣、英霍山區、北方三個戰場作戰,目前外鬆內緊,各部已經展開強化訓練數月,所有一切都在預備建奴入寇,但那只是一個憑

空預測,楊學詩認爲建奴到底來不來還不能確定。

他想想後試探道,“大人,現在已經九月了,還沒有建奴的消息,熊總理已來問催過一次,要是十月還不來……”龐雨他心中也有點發虛,但仍認定建奴一定會來,他們入寇的規律並非是隨意確定的,兩年這個間隔必定與他們消化人口和消耗物資的速度有關,但龐雨無從瞭解他們內部情況是否發生變化,進而改變入寇的時間,當時判斷七月有點草率,現在已經遲了兩個月。若是再推遲兩月,熊文燦那邊就不好應付,到時回到谷城 ,說不定建奴又來了。“從桐城到京師二千三百九十七裡,比襄陽近了幾百裡,但這並非最重要的。從谷城勤王需要穿過河南,河南赤地千里,我們與當地文官向無聯繫,北方勤王兵馬皆走這條路,屆時行軍的糧草保障困難叢叢。從桐城出發,行軍到徐州都在鳳督轄區,我們已經預備了糧草,朱軍門那裡也有照應,再往北是運河沿線,從南往

北無其他兵馬勤王,咱們的糧草便容易得多。”何仙崖低聲道,“從谷城去勤王,便歸屬在北方各軍門麾下,咱們安慶營與那些軍門向無瓜葛,那些難打的仗,便都讓咱們打了,走桐城這邊去,領兵的不是朱軍

門便是張軍門了。”龐雨揉了揉額頭,將那些雜念從腦中趕走,沉吟片刻後道,“所以本官必定要從桐城出發,建奴不來我就不回谷城,何典吏,你向總理衙署回個呈請,就說英山有流寇活動,本官請準允多留兩月……建奴定然會在今年來,他們應當已在路上。”

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二百二十三章 和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二十八章 戶房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三百五十九章 關係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沿江第八十章 靜立第二百四十章 炮襲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二百零二章 天賜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八十章 靜立第三百九十九章 光亮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二百九十五章 暫借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一百九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一章 惡隸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編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三百零一章 考覈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鋒銳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編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四百四十五章 猜測第四百零五章 城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百章 經驗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四十二章 士紳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百八十九章 過河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零七章 專責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舊識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三百五十章 抉擇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情第四百六十八章 前哨第四百三十二章 情報第四百五十三章 院門第四百一十九章 鋒銳第八章 申明亭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五十二章 跌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船隊第三百二十章 風險第一百八十九章 猶豫第三百九十章 奈何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三百一十一章 孤注第三百五十三章 孤身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
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二百二十三章 和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三百一十四章 雲集第二十八章 戶房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三百五十九章 關係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沿江第八十章 靜立第二百四十章 炮襲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二百零二章 天賜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八十章 靜立第三百九十九章 光亮第二百七十七章 奢華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二百九十五章 暫借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一百九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一章 惡隸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編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三百零一章 考覈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鋒銳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編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四百四十五章 猜測第四百零五章 城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百章 經驗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四十二章 士紳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百八十九章 過河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零七章 專責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舊識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三百五十章 抉擇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情第四百六十八章 前哨第四百三十二章 情報第四百五十三章 院門第四百一十九章 鋒銳第八章 申明亭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五十二章 跌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船隊第三百二十章 風險第一百八十九章 猶豫第三百九十章 奈何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唸咒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三百一十一章 孤注第三百五十三章 孤身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