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

武昌府,清晨。

天色剛剛透亮,巡撫衙門內外便響起一陣吵嚷之聲。

作爲三位欽差下榻之所,巡撫衙門這段時間可以說前所未有的熱鬧,衙內官吏也見怪不怪。

但鄔景和本就睡得淺,一有動靜被吵醒了。

他伸了個懶腰,從牀上坐了起來,斜靠在枕上揉着眉心。

又信手招來長隨,開口問道:“幾時了?”

長隨低眉順眼,小聲回話:“駙馬爺,己時了。”

鄔景和有些失神地嘆了一口氣,臉色有些惘然,沒再說話。

長隨跟了他二十餘年,多少能猜到些心思,小心翼翼問道:“駙馬爺又夢到公主了?”

離京時,這位駙馬順路去祭拜了公主墳墓。

此後,便開始多日的輾轉反側,魂牽夢縈,至今還未消停下來。

要不怎麼說老人貼心,知道根底呢——駙馬爺每次掃墓回來,都是這樣。

沒有子嗣,又上了年紀,總歸容易想起以前的人,更何況還是一場恩愛夫妻。

嘉靖三十五年,鄔景和祭拜公主墳墓,見得丘封翳然,荊棘不剪,當場便潸然淚下。

而後上奏給世宗皇帝陳情“狐死尚正首丘,臣託命貴主,獨與逝者魂魄相吊於數千裡外,不得春秋祭掃,拊心傷悔,五內崩裂。”

請求世宗允許他“長與相依,死無所恨。”

字字肺腑,可見深情。

見駙馬爺失神不語,長隨貼心地將醒神的熱湯放在一邊,招呼人取來溫水、粗鹽、牙刷。

又輕輕喚了一聲:“駙馬爺,洗漱了。”

鄔景和總算回過神來。

他接過有些溫熱的毛巾,捂在臉上,聲音有些悶:“府外大清早就在鬧騰,又出了什麼事?”

貴人只在白日辦差,輪守的長隨要當值的時間就多了。

如今被問到,長隨連忙回話道:“駙馬爺,是省裡的士紳大戶、官吏宗室,喊冤的喊冤,彈劾的彈劾,都是太師爺爺在州府上做事,留下的怨望。”

“前幾天,聽說太師爺爺闖進岷王城,殺了黎山王府好些宗室!”

“如今正串聯起來,爲這事鬧騰呢。”

各人有各人叫法,尊稱都是喚最威風的——長隨從小愛看話本,覺得稱呼朱希忠爲太師,最顯尊敬。

提及此,鄔景和自然就明白了。

近來朱希忠領着錦衣衛,在地方州府大開殺戒,作威作福,好不賣力。

無論是士紳大戶,州府縣衙,王城王府,都是染過血的。

但後患也很明顯。

不僅湖廣上下對其深惡痛絕,甚至中樞也不得不發出詔令,要求其務必要以大明律爲依憑,不得妄造殺孽。

餘者三位欽差,都明白這位是來幹髒活的,並未聲援,甚至還跟着一起斥責。

不過,看朱希忠變本加厲的架勢,恐怕是沒打算把這筆爛賬帶走了。

也不知道皇帝給他許了什麼諾,這麼拼命……

想到這裡,鄔景和將毛巾取下,接過牙刷,鬼使神差地喃喃道:“你說,聖上當真言出必踐嗎?”

前幾日還聽到傳言,說皇帝答應了楊博讓張四維入閣,卻沒信守承諾。

不知道是真是假。

也不知道皇帝的承諾,有幾分效用……

那長隨是親信,聞言嚇了一跳,連忙走到房間外看了看,見四周沒人,才舒了口氣。

他走回房間,想明白駙馬爺在擔心什麼,小聲寬慰道:“爺,您與公主合葬這等小事,陛下沒有理由出爾反爾,還請放寬心。”

鄔景和嘆了口氣,心不在焉地點了點頭。

駙馬公主合葬,說是小事,那是因爲本身就是成例。

但這成例也要看誰先去世。

若是駙馬去世,可以先入葬陵園,地宮門不關閉,等公主去世後再入葬地宮,一同合葬。

可是,正所謂卑不動尊。

若是公主先去世,已經入葬了陵園,駙馬去世後,便不能再打開地宮了,而是隻能另葬他處。

既然如今公主已經葬了,鄔景和再想合葬,就非得有個例外的理由了。

譬如公主加封,新建陵園遷葬,又或者藉口陵墓有損,開墓修葺,給駙馬順便葬進去。

這些,都得皇帝有意,纔可行。

這也是鄔景和願意替皇帝來湖廣辦事的緣故。

要知道,鄔景和武狀元出身,文能撰青詞,詩能獨闢蹊徑,別有建樹,文武雙全,才華不必多言,卻是個恃才傲物之人。

當初世宗讓鄔景和入西苑撰玄文,陪侍身旁,鄔景和便以不諳玄理而辭。

而後世宗對鄔景和有所賞賜,他又以“無功受賞,懼增罪戾”而推拒。

倨傲至此,皇帝若是換成世宗那一套,皇帝想拿什麼大義差遣他鄔景和,恐怕就要不歡而散。

但今上一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追封公主,遷墓合葬這種事來說服他,他還真沒辦法抗拒。

不得不說,皇帝看人實在太準。

一番洗漱的功夫,鄔景和滿腦子都在忖度皇帝的爲人——究竟會不會信守承諾。

等到洗漱穿戴好,他才按下多餘的想法,推門而出。

臨行前皇帝就說,若是朱希忠開始殺伐,便到了自己出手施恩,調和一二的時候了。

眼下火候差不多了,自然正是到了要辦正事的時候。

鄔景和走在連廊上,從後院走向衙門大堂,不時深呼吸,擺動雙臂。

海瑞自然是好找的,這個點,基本都在大堂上坐着,可不會跟自己一樣睡什麼養生覺。

果不其然,鄔景和一走到巡撫大堂門口,就看到海瑞端坐在大堂上,跟在自己衙門坐班似的。

慄在庭倒是也在,兩人湊到一起在商討什麼事情。

見鄔景和來了,兩人紛紛起身見禮:“駙馬都尉。”

鄔景和懶散慣了,隨意擺了擺手,直直走到近前。

看向海瑞,問起正事:“岳陽王府的事,有眉目了嗎?”

他掃了一眼海瑞,也有些感慨。

皇帝對他們這一行人,各有各的囑託,但其中最純粹的,就是海瑞了。

只有他,是來按大明律辦事的。

皇帝放任海瑞去查清楚案由,最好是能給死去的張楚城、湯賓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給皇帝自己、中樞撫按出身們,乃至將來的撫案們,一個真切的交代。

當然,比起能不能查出來,海瑞在查案這個事情本身,更爲重要。

皇帝需要用海瑞這塊金字招牌,來堵住那些悠悠衆口,讓那些人云亦云的、心懷鬼魅的、口服心不服的人,統統閉嘴。

清流辦案,免傷聖德啊!

海瑞不知道鄔景和在想什麼。

他聽了這問,也不遮掩,神色坦然地點了點頭:“朱英琰謀逆之事,確是有些眉目了。”

一聽直言謀逆,鄔景和立馬神色一振。

海瑞站起身,走到另一張桌案前,將一迭卷宗翻開,側過身示意鄔景和。

口中說道:“排除一些不必的僞證,根據朱英琰留下的書信、地窖中的物證、礦賊的供述、府上之人的證言,等等而言,大致有個輪廓。”

他頓了頓:“調度水匪礦賊、聯絡洞庭守備丘僑、窺探行蹤並組織襲殺張楚城、湯賓的,確是此人!”

海瑞手指在卷宗上重重戳了戳,言辭之中不乏嫌惡。

鄔景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慄在庭見狀,接上話頭。

他冷笑一聲:“是因爲當年中樞斷了岳陽王的嗣位傳續,府內宗室直系一直懷恨在心。”

“再加上此次張給事中在湖廣查礦稅,動了府上財源,被某些人慫恿後,就做下了大事。”

岳陽王府在天順七年,也就是岳陽王朱季境去世之後,便再沒有了郡王——這也是爲何朱英琰一個輔國將軍,就能代表岳陽王府的緣故。

其中就牽扯到,所謂的中樞阻撓岳陽王嗣位傳續之事了。

彼時岳陽宗室只剩下朱均鍠一個男丁,雖然是故岳陽王的侄子,但總歸情況特殊,便向英宗皇帝上奏,請求繼承王位。

奈何英宗皇帝復辟後,對宗室的好臉色立刻就變了。

跟禮部一拍即合,隨便找了個理由——從未有過以輔國將軍進封郡王的先例。

就給朱均鍠打發了。

這就罷了,畢竟理由也還說得過去。

但問題是之後的孝宗皇帝,壓根不記得這茬。

先後將寧藩、韓藩的輔國將軍,冊封封爲了石城王、樂平王和樂安王。

一碗水端不平,表面功夫都不做了是吧?

這還了得?

朱均鍠自然不服,連續上奏了十餘年,言詞激烈,語氣憤懣,請求承繼王位,否則他不服。

爲此還請了楚王府諸多郡王,幫他站場,勸慰孝宗。

結果最後孝宗不耐煩了,又換了個理由——侄子不能繼承王位。

總算結束了這場爭執。

可事情結了,但怨懟之心,恐怕也在此時種下了。

在岳陽王府的地窖中,有座奇怪的儀軌,幾代皇帝的草人都紮了個遍,也不知道心中是何等憤恨。

總之,證據簡單,動機清楚。

鄔景和也不問那句“某些人”慫恿,指的是誰。

當即關切道:“那岳陽王府上下的謀逆大罪,便是罪證確鑿了?”

海瑞跟慄在庭對視一眼,後者以問代答:“駙馬都尉準備如何處置?”

陛下叫上這位宗正,就是要處置涉及其中的宗室。

這位宗正,自然也是因此來的——年近壽限,又無子嗣,自然要比兩位皇帝近才臣處置,要合適得多。

鄔景和早有腹稿,當即站起身:“我立刻去一趟岳陽,處置岳陽王府。”

他正要轉身離去,又站定腳步。

回身又提前通氣解釋了一句:“按照臨行前的意思,輔國中尉以上,鎮國中尉等,不必上奏,直接賜死。”

“以下,奉國中尉,及郡君、縣君、鄉君等,便不要再誅連了。”

“王府田莊、產業,我會着人暫時收歸爲皇莊園、皇產。”

明太祖之初,定製襲封,郡王諸子授鎮國將軍,諸孫授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

岳陽王府經歷均、榮、顯、英數輩,已經跌落到奉國將軍了,甚至鎮國中尉都並不多,兩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再往下未得將封號的,就是不得勢的旁系了。

放一馬也是陛下有好生之德。

當然,具體處置,也看有無涉案。

海瑞跟慄在庭,明白鄔景和只是單純通個氣,並非與他們商量。

便點了點頭,並未表態。

慄在庭倒是若有所思。

不是收歸田莊、產業,這在意料之中——畢竟孫隆作爲司禮監太監,巴巴跟來,不可能只是爲了給他們端茶倒水。

而是那句不要誅連……他心中隱隱有些猜測,聖上給這些偏系宗室們免罪,留了一條活路,恐怕不僅僅是施恩。

海瑞沒想太多,略顯隨意地點了點頭:“駙馬都尉自爲之。”

說着,便將這些岳陽王府案,署有按察司衙門印章、欽差各自簽字的卷宗,送到了鄔景和麪前。

鄔景和也不繼續打擾他們談話,接過卷宗,轉身出了門去。

海瑞二人見禮目送。

過了半晌,鄔景和背影消失,兩人才收回目光。

慄在庭心中忍住有些感慨,成國公與鄔駙馬,當真膽魄不凡。

眼下只是一兩座王府,湖廣可不止這麼點。

嘉靖八年,湖廣有封號的宗室有五百八十七人,如今四十餘年過去,已經增長到二千餘人。

按照皇帝所言,將軍封號以上,涉及謀反者賜死,那恐怕就得殺近三百人!

這等殺孽,兩位動手之人,恐怕難有好下場。

嗯,沒錯,確是有這麼多涉案的宗室!

除了榮王府一無所知外,楚、岷、襄、荊、吉,各藩幾乎都或多或少,牽扯其中!

慄在庭正想着,海瑞的聲音將他的意識喚了回來:“方纔提及三司的事情,就麻煩應鳳了。”

這是鄔景和來前,二人商討之事。

前者回過神來,當即迴應道:“瓊山公言重了,這是我的本分。”

他神色有些凝重的感慨了一句:“只是沒想到湖廣地方,糜爛到這個地步。”

上月,他循着趙賢給的線索和人手,往土司走了一趟。

對着當地夷人用賞銀開道,好歹抓了一批私下貿易的商販,截獲了一批兵甲。

一路追查下去,與宗室有關就不必多說了,結果的湖廣地方官吏,也大多牽扯其中。

尤其是都指揮司!

甚至會將朝廷發的兵甲,刮掉銘字,賣給夷人。

難怪去年汪道昆說湖廣有剿不完的匪!

海瑞看了他一眼,良久,才語重心長道:“只是販賣鐵器兵甲給夷人罷了。”

“應鳳有機會到三晉、到東南看看,就明白什麼叫官匪一家,病入骨髓了。”

慄在庭沒有作聲。

這一趟來湖廣,學到的東西太多了。

恰在這時,一名太監走進公堂之中,輕聲道:“慄給事中,海御史,前院來了個鬼祟的人,不說身份,只說跟海御史約好了。”

慄在庭疑惑偏過頭。

海瑞揮手讓太監先下去,將方纔翻亂的卷宗合上。

這才擡頭迎上慄在庭的目光:“是那位武岡王世子,說是有重要線索揭發。”

“應鳳要不要一同去見見?”

慄在庭沉吟片刻,拱手道:“固所願。”

他頓了頓,又好奇道:“這位世子,要揭發何事?”

海瑞一向肅然的臉上,也不由露出古怪之色:“說是,要揭發他的宗叔東安王朱顯梡,命令朱英琰殺害張楚城、而後又密謀暗殺朱英琰之事。”

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201.第196章 紛紛茫茫,道阻且長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99.第194章 步履維艱,如烹小鮮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201.第196章 紛紛茫茫,道阻且長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7章 孝事兩宮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6章 暗流涌動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6章 暗流涌動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
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201.第196章 紛紛茫茫,道阻且長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99.第194章 步履維艱,如烹小鮮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201.第196章 紛紛茫茫,道阻且長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7章 孝事兩宮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6章 暗流涌動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6章 暗流涌動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