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第196章 紛紛茫茫,道阻且長

度田清戶的問題很多,也不止在順天府一兩處。

草場的問題同樣,也不單單隻在宛平縣。

幾日下來,皇帝一行,從宛平,經由良鄉、房山、固安,再到永清,所見的數縣,竟然沒有一縣的草場是乾乾淨淨、完完整整的。

不是耕田所佔,就是冊地不符,還有乾脆被賣給了富戶,鬧得歸屬不明。

草場是可以墾成田畝的,差價由兵部太僕寺收取,這本就有制度——“其草場已墾成田者,歲斂其租金,災祲則出之以佐市馬,其賠償折納,則征馬金輸兵部。”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爲什麼沒報備?差價又去哪裡了?

太僕寺爲什麼一言不發?苑馬寺爲何一無所知?地方的草場大使的看管、戶部委管草場郎中的監察,如何都不見了蹤影?

……

東安縣草場。

朱翊鈞站在坡上,舉目眺望:“這片草場是哪一衛的?”

每一片草場,都有對應的營衛使用歸屬,一般情況下不會一鍋吃飯。

東安知縣張一心勉強答道:“陛下,是在京各營衛的放牧草場。”

這話問牛答馬,實在離譜,讓一旁本來神情還有些侷促的兵部侍郎陳經邦忍不住別過頭去。

張一心是萬曆五年進士,二甲二百一十八名。

這兩年不算特別出挑,既沒有調任言官,也沒有升任知府,只是繼續在知縣的位置上打轉。

朱翊鈞顯然有些不高興了,皺起眉頭:“朕問你具體是哪一衛!”

張一心擦了擦額頭冷汗,猶豫回話:“陛下,這片草場是弘治年間開闢,放牧時間久,兵戶兩部監察得當,供京營營衛儲備春秋二防馬匹支用。”

戶部範應期跟許國對視一眼,心中默默哀悼。

這是哪來的隱士先生,拿着以往搪塞上官的那一套來糊弄皇帝。

這怕是要都察院雅座一位。

果不其然,回過頭就看到皇帝一副勃然大怒的模樣。

一旁揭發此事被皇帝令請跟過來的宛平知縣張孟通見狀,連忙擠開張一心,插話道:“陛下,這片草場是給燕山右衛牧養馬匹的,在冊原額十五頃八十一畝。”

燕山衛值北平,也就是所謂的城衛軍,紫禁城也同樣在值守範圍內。

王錫爵跟在皇帝身後貼得很緊,聞言不由搖了搖頭,這就是爲何說侵佔草場極爲棘手。

先帝駕崩前後,能夠聚集起來譁變討賞的大明軍將,實在不是好輕動的,哪怕數年整頓有所改善,仍舊要慎之又慎。

“燕山右衛……十五頃八十一畝……”朱翊鈞喃喃着放緩了神色,而後突然嗤笑一聲:“相較而言,宛平知縣如此知之甚詳,倒是像是兼知了東安縣一般。”

這一聲冷笑,也不知道是對誰的。

張孟通低下頭:“陛下,若非事證龐多,臣也不敢揭露。”

他的揭發是有備而來,對這些自然清楚,或者說,早有準備。

否則皇帝巡過宛平之後,也不會順路將他這個知縣捎帶上備以諮知了。

朱翊鈞略過了這一節,再度看向東安知縣張一心:“張知縣,這片草場現在還有十五頃麼?”

一行人站在山坡上,視線不算差。

放眼望去,草地別說十五頃,恐怕連一半都沒有。

張一心含糊其辭:“雖不足額,亦不遠矣。”

草場屬於三重領導制,從歸屬上,是兵部管轄;財權上,又受戶部監督;按地域劃分原則,各縣縣官,歷年都要與草場大使盤點數目,清算入冊。

張一心措手不及之下遮遮掩掩,也算在情理之中。

不過,這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當真是差點給朱翊鈞氣笑了。

不遠矣?這裡要是有七八頃,他都不至於這麼光火。

歷史上這廝就是這樣混日子,在河南獲嘉縣任知縣,度田時他紋絲不動,報人戶田地數目時,竟然全都抄寫舊冊,一字不改,被戶科給事中姚學閔抓了出來,上奏降俸兩級。

只能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在皇帝奮發之後便有所改變。

朱翊鈞點了點頭,厭惡道:“將他帶去都察院,嚴加審問。”

這趟順天府一路巡下來,弊政不知凡幾,不職不法的官吏,更是數不勝數。

他都已經不會有多餘表情了。

不職的,都察院有請;不法的,北鎮撫司上座,朱翊鈞已經處置出肌肉記憶了。

張一心聞言,面色陡變,慌忙之下改口道:“陛下!臣想起來了!現在有地五頃九十五畝三分三釐!”

雖然十五頃變五頃有些離譜,但朱翊鈞已經懶得跟他再說。

他敷衍地擺了擺手:“好好審,順便去給張知縣的家也抄了。”

說罷,他無視了後者的求饒,示意左右將張一心去送去都察院。

等到殺豬一般的叫喊聲漸歇之後,皇帝才頭也不回,跨步走下山坡,往這處草場上走了下去。

一干朝臣目不斜視,一路上已經見怪不怪。

甚至連最爲古板的禮部尚書汪宗伊,也一臉平靜地跟在皇帝身後,也不知經歷了什麼。

朱翊鈞踏入草場,嘆了一口氣:“順天府二十七州縣,原額草場地一千八百四十六頃四十四畝四分六釐一毫,如今恐怕連八百頃都未必有,也不知薊州等地如何。”

這就是連零頭也不到了。

一路巡下來,侵佔草場這事當真是複雜到了極點。

牽扯到戶部、兵部、地方縣衙尚且還在意料之中。

草場改耕田之後,歸屬更是五花八門,有商戶賄買,有百姓承租,有各衛私自經營……可謂是一團亂麻!

這一出,究其根本,還是因爲有利可圖。

地還是同一片地,但耕地比起草場,價值可高出許多。

而草場改耕地之後,只要能瞞住,其中的差價便落入了官吏、兵將的手中——當然有兵將,馬草數額不夠,馬天然能閉嘴,兵將不分錢,哪裡會閉嘴。

中樞的打算可不是這樣。

草料都是準備用來養馬的。

草場或許不如耕地有價值,但其出發點本來就是從兵事上考慮,沒考慮利潤——在遊牧民族手上吃了這麼多虧,養馬這種事,哪裡是計較利潤的時候?

可惜,在某些人看來,餓的是馬,吃飽的是人,前者哪有後者重要。

若是屆時馬匹瘦弱不堪,致使邊軍在騎戰上吃了虧……那就是邊軍自己的問題了,不善作戰嘛。

中樞的所有讓利的善政都是如此。

所以大明朝的養老院,都設計得極其簡陋;所以賑災的時候,不少地方官會摻雜粗糠,將賑濟糧做的不那麼好下嚥。

但凡有利可圖,總有人圖之。

“陛下,草場之弊遠不止侵佔。”揭發此事的張孟通,再度開口,似乎要表明他做的準備,還不止於此,“自嘉靖四十三年之後,草場缺額日益甚大,每年兵部有所需時,戶部便令縣衙組織商戶,與草場交易。”

“戶兵兩部以往數年都在二月十一日,下令採購新的草料,如今漸漸拖到了四月,乃至五月才下令。”

“四五月乃夏季,多雨,草料容易受潮腐爛,價格也會上漲,偏偏秋季防備緊急,各個草場空虛,絲毫不敢拖延,只能任由商販加價。”

“其中差價之巨,盡是國帑之失……”

張孟通正在痛陳時弊,話還未說完。

突然間,走在前頭的王錫爵揮了揮衣袖,直接打斷了他的言語:“好了,稍後太僕寺、苑馬寺、戶部草場郎中的人來再說。”

有些事還不明朗的時候,是不方便打破砂鍋問到底的。

和尚道士、老爺員外,乃至內臣勳貴們,命都賤,不值一提,死了也就死了。

但如今涉及到六部衙門,文臣同僚,那就得慎之又慎。

張孟通見這位吏部尚書發話打斷,皇帝也並無反駁的意思,他只好老老實實閉嘴,見好就收。

他自然明白王錫爵的顧慮。

侵佔草場的各方中,除了戶部、兵部的官老爺們,不乏京營各衛的副官參將們。

什麼金吾左右衛、燕山左右衛、神樞營城守營,乃至皇帝身後跟着的一千餘神機營兵丁,有沒有分潤一二都還難說。

鬧不準就給皇帝兩刀呢?

大頭兵可不管這些,當初嘉靖癸丑科狀元陳謹在家守孝,大頭兵上門索要糧餉,陳狀元自恃身份不給,順手就被大頭兵兩刀砍死了。

其他的什麼爭道的大頭兵打死欽差啊,百戶官偷拿宗藩錢財,順手打死藩王啊,比比皆是。

這些中樞大員這時候鎮之以靜,說明足夠清醒。

清醒好啊,若非這些中樞大員有些本事,他也不敢押寶在新政身上,毅然揭發侵佔草場之事。

“張卿,朕記得你是鹽政衙門升遷到宛平的?”

正想着事情的功夫,張孟通突然聽得皇帝問話。

他連忙收攝心神,也不管皇帝是不是轉移話題,只是恭謹應道:“陛下聖心囊括乾坤!”

“臣是山東舉監出身,出任濟寧州吏目,萬曆二年以考成升遷,掌登州港事。”

“萬曆四年因港口建成,以海運論功,調爲時任鹽政都轉運使的餘公跟前聽用。”

“去年十一月,以鹽政論功,升至宛平縣。”

大明朝的官場環境,在萬曆元年前後,發生了極大改變。

在升遷上,也有了新的鑽營方向。

以前講究一個“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大家襄贊要和衷,一味圓融,一味謙恭。”

之後就變成了“激流勇進到三公,須顯奇功,且說精忠。力持新政逞英雄,不諡文襄,便諡文忠。”

所以,在海港建設有苦勞,鹽政衙門有功勞的張孟通,可謂是每一步都走得健步如飛。

朱翊鈞點了點頭,隨口問道:“鹽政改制已經七年了,以卿觀之,功效如何?”

鹽政總督殷士儋固然每年都會入京彙報,但經常做皇帝的人都知道,從不同角度瞭解地方情況的機會,有多麼珍貴。

這話問出口,王錫爵也轉頭朝張孟通看了過來——他那位同科餘有丁,便是以鹽政推功,升山東巡撫。

張孟通見衆人都朝他看來,不由頓了頓。

思索再三,還是決定不偏不倚地對鹽政改制進行簡短的總述:“陛下,以臣觀之,鹽政改制,可謂按部就班,頗有成效。”

“兩淮、兩浙、山東的行鹽,由鹽政衙門統一管轄之後,糾捕私鹽、南鹽北運、平抑鹽價等,皆是卓有成效。”

“鹽稅逐年遞增,而百姓不加負擔,尤其通海運之後,薊州、遼東等地,鹽價大幅降低,百姓皆以爲善政。”

皇帝跟羣臣都靜靜聽着。

心中多少也明白其中有些吹捧的成分,若說是統一調度後,稅好收了,私鹽好打擊了,這或許是真的。

但要說抑制鹽價,估計也就是某地某時,稍微低了些許而已,畢竟總產量又沒拉上去多少。

等張孟通說完,朱翊鈞才追問起關切的問題:“鹽引呢?”

鹽引的名聲已經被勳貴、宗室、朝官搞臭了。

想要重建信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七年過去,殷士儋年年都說遙遙在望,具體如何,朱翊鈞也有些拿不準。

張孟通小心翼翼觀察着皇帝的神色,緩緩開口道:“陛下,鹽引發行之初,確實不爲鹽商所信,如今已經大爲好轉。”

“萬曆二年,戶部印發了第一批鹽引,數目與兩淮、山東鹽倉所持鹽數之七成相持平,即便如此,一干鹽商仍舊生怕戶部濫發,亦或者鹽政衙門私自印售,紛紛躊躇不前,畏葸觀望。”

“好在這四五年裡,戶部持守正道,期間並未濫發濫用,殷總督三令五申之下,亦沒有一份鹽引落空而不能兌。”

“再加上有王閣老、許侍郎的族人暗中幫襯勾兌,如今的鹽引在鹽商中逐漸有了些信用。”

“尤其去年正旦,戶部將第一期鹽引同步或兌換或回收,並且印發第二期鹽引,鹽商們極爲踊躍,可謂爭先恐後。”

這些話都是實情。

主要是還是他自己以及舉主餘有丁都已經離了這個衙門,他犯不着說殷士儋的好話或者壞話。

倒是刑部侍郎許國突然聽到自己被提及,下意識縮了縮脖子,朝這邊多看了兩眼。

朱翊鈞神色略有期待:“山東如今能用鹽引易換等額銀兩麼?”

張孟通見皇帝這模樣,當然明白皇帝想聽什麼。

這也是這些年鹽政衙門上下多有猜測的事。

但他思來想去,還是選擇實話實說:“回稟陛下,鹽引自發易物換銀並不常見。”

“只有破產之家,亦或者不曉事之人才會持鹽引與人易物換銀。”

“去年有一商戶想賣鹽引,不願按八成的市價售賣,空口白話想要十足等額,直接被全城上下斥罵儒了子,弄得最後只七成賣了出去。”

比起遵循黃泛區兩千年的古制的別處而言,濟寧罵人的時候更加雅緻一些。

朱翊鈞聞言不由搖了搖頭。

按這架勢,鹽引大概是回到了資產的地位上。

比起廢紙,這進度其實並不算慢。

不過想要將其用作銀票使,恐怕還有得再循序漸進一番纔是。

他又隨口問了幾句,心中對鹽政的情況大概有了些數。

朱翊鈞緩緩點了點頭,朝張孟通頷首笑道:“先這樣罷,張卿回去將宛平的職卸了,直接去都察院報道。”

這位宛平縣令也跟一路了,該瞭解的情況瞭解得差不多了。

草場之後的手尾,就不是基層調研的事了。

張孟通立刻反應過來,連忙拜倒:“臣遵旨。”

他的去都察院報道,跟張一心的可不一樣。

這是要提拔爲御史啊!

別看知縣跟御史都是七品,其中含權可是天壤之別!

朱翊鈞沒有停下來等這位前宛平知縣,而是等人起身跟上之後,他才繼續說道:“北直隸草場之事,屆時由你負責督草場主事、縣衙、兵備清丈。”

“先把數目清出來,再說其餘。”

張孟通聞言,當即表態:“陛下天恩浩蕩!臣過蒙拔擢,萬死不辭!”

區區無根浮萍的舉人,竟然七年之間,就從區區一州吏目,走進了都察院。

人生在世,宦海浮沉,就應該賭啊!

清丈草場,求之不得!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其可以動身回宛平了。

後者識趣止住腳步,默默躬身告退。

朱翊鈞踱步在草場上,看着相隔不遠的耕田,隨口問道:“戶部委官草場郎中是誰?”

戶部委官草場郎中是戶部的主官,每年都會覈查草場的情況。

按理來說,侵佔草場,怎麼也繞不過其人才對。

吏部王錫爵張嘴欲言,卻被戶部範應期搶了先去:“陛下,是隆慶二年進士,高世。”

朱翊鈞愣了愣,露出回憶的神色,有些不太確定地問道:“高世……此前是薊州大安口草場主事?”

他親政以後,處置的奏疏也自然不少。

接觸瞭解的人,也從六部九卿這一堆堂官,逐漸蔓延到了部分五品六品的微末小官。

王錫爵點了點頭:“陛下,正是此人。”

朱翊鈞皺起眉頭:“朕記得此人,前年兵部南京太僕寺卿蕭廩上奏,言草場馬廠皆爲孳牧設也,乃豪強勢要佔種者多,請朕查給草場。”

“朕從了內閣與戶部的意思,並未大舉清查,只下詔緩查薊霸二州。”

“詔令剛下,薊州大安口草場便是一場大火,毀草束以萬計,事情也不了了之。”

“當時朕便欲處置其人,奈何上下皆言無證不可輕罪,最後朕只好以失職降其二級。”

“是有這事吧?” ✿ ttκΛ n✿ ℃o

草場的事,其實由來已久,有識之士都能看見一二端倪。

也不止蕭廩上疏過。

戶科給事中蕭彥、戶部尚書王國光、戶部委管草場主事任鎧,都上疏請求過丈量草場。

但彼時因爲時機不成熟,中樞不願意過早挑動度田這一條敏感的神經,便沒有應允。

不過,稍作嘗試卻以起火大敗而收手的朱翊鈞,對此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王錫爵本想接話,不由一滯。

他這才進京,哪裡知道這些陳年舊賬。

此時範應期再度接上話:“陛下,是有這事,當時還是元輔擬票,將高世貶去了江西。”

朱翊鈞冷笑一聲:“朕前腳貶兩級,後腳就有人給他連升三級,是誰這麼講道義。”

這就叫朦朧推升。

所有掌權不夠徹底的皇帝都必須經歷的一遭,上面剛貶,人或許還沒離京,第二份調任令就到了。

誰調任的不知道,反正就是爲了抹除皇帝的罰單,這叫朦朧,主打一個官官相護,稀裡糊塗。

當然,朱翊鈞如今倒是見得少,一兩年才能難得見一次。

反倒是歷史上的萬曆,那就真是罰單連廁紙都不如,今天親自降一級,明天朦朧升三級。

王錫爵不着痕跡提醒了一句:“陛下,吏部侍郎陳炌已經致仕了。”

這事肯定不是申時行乾的。

但左侍郎陳炌已經致仕了,那就不好追究了。

朱翊鈞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這次的事跟高世脫不得干係,這次看誰來給他朦朧推升。”

王錫爵精力旺盛,不會像申時行一樣不得已將關鍵人事權分派給左右侍郎。

這一點上,王錫爵很好用。

一行人從草場走到耕田,有一搭沒一搭說着草場的事。

便在這時,張宏從不遠處小跑了過來。

衆人回過頭去。

“陛下,太僕寺卿趙焞、戶部委管草場主事任鎧求見。”張宏躬身行禮。

朱翊鈞皺了皺眉頭:“只二人?苑馬寺卿跟戶部委管草場郎中呢?”

張宏遲疑片刻,小心翼翼回道:“陛下,京城來人說,苑馬寺卿武尚賢、戶部委管草場郎中高世,昨夜在家中失足滑倒,雙雙不慎摔死了。”

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民變故事其一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72.第71章 方驂並路,納新吐故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99.第194章 步履維艱,如烹小鮮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民變故事其一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
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民變故事其一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72.第71章 方驂並路,納新吐故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99.第194章 步履維艱,如烹小鮮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民變故事其一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