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

皇帝突如其來的做作,顯然在部院定下的閱兵流程之外,畢竟讓外臣牽馬這種事,多少有點折辱的意味。

君主固然是主,換作朝中大員能爲皇帝牽馬,那都是盼來的恩榮,但外臣終究是外臣,早個十幾年,雙方還是不共戴天的世仇,要說由心禮敬,未免自欺欺人。

三娘子驟然聽聞這話,先是錯愕,旋即沉默不語,左右隨從更是面色隱怒。

安定門前氣氛,一時有些古怪。

瓦剌人幸災樂禍,都蠻冷眼旁觀,土司眉頭緊皺,只朝鮮人躍躍欲試,文臣武將們面面相覷,欲言又止。

朱翊鈞含笑看着三娘子,顯得很有耐性。

俺答汗快死了。

雖然不能確認俺答汗具體病情如何,但畢竟是七十三歲的高齡,塞外遊民,久經沙場,一經病重就很難再爬起來,哪怕能吊着命,也沒兩年功夫了。

換句話說,朱翊鈞正在欺負三十歲的準寡婦。

倒不是皇帝看不起三娘子。

俺答汗只是重病,蒙古右翼諸部就開始蠢蠢欲動,其嫡孫扯力克臺吉——臺吉是太子的音譯,被蒙古人濫用去給黃金家族自命不凡了——接下了土蠻汗拱手送來的大執政之位;其義子恰臺吉勾結大成比妓,跟那羣白蓮教不清不楚,欲獨佔板升;此次石茂華從出現在板升,又八成是俺答汗長子辛愛黃臺吉所默許……可謂是羣魔亂舞。

如今土蠻汗正值壯年,雄踞左翼,虎視眈眈,右翼若是在俺答汗死後便分崩離析,化成一盤散沙,事情就麻煩了。

而此時有資格扛起右翼大旗的,非三娘子莫屬。

歷史上,這位忠順夫人,在俺答汗死前,諸部還未戒備之時,當機立斷發動了“板升之戰”,率精銳迅速包圍了板升,悍然強攻恰臺吉與大成比妓。

諸臺吉得知後,紛紛前往爲兩家調停,三娘子一意孤行,甚至不顧俺答汗喪期,又徵集人馬鏖戰半年,最終打殺了俺答汗義子恰臺吉。

三娘子得勝後,毫不留戀,當即將板升,附帶俺答汗孫媳大成比妓,一併送給了俺答長孫扯力克,獲得其支持。

此時,三娘子已然合騎數萬,在蒙古右翼中獲得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這位忠順夫人才從容答應明廷,與俺答長子辛愛黃臺吉成婚,再度佔據大義名分。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是三娘子做了傳家寶,而是三娘子嫁給誰,誰纔是順義王——萬曆三十五年,俺答汗長孫的長孫卜失兔,與三娘子孫子素囊臺吉,二人奪嫡的方式,便是同時向三娘子求婚,希望能得三娘子“移授王篆”。

是故,恰恰相反,朱翊鈞太看得起三娘子了!

正因如此,明廷纔會從三娘子一入京便開始施壓,先是冷板凳,又是邀請閱兵觀禮,眼下更是當面折辱——蓄勢嘛,本就是主場的特權。

費盡心思,爲的,還是坐上談判桌,跟這位忠順夫人論一論北方的大局。

至於會不會折辱過甚,激起逆反?

俺答重病後,三娘子可沒少動作,一面維護互市,約束部衆,“與邊官感情甚暱,以敦和好”,一面頻繁上奏,說什麼“子孫暨部族世世爲天子守邊”、“切切慕華,感沐天恩”。

這種深諳政治手腕的聰明人,最會趨利避害,尚且有得談的時候,怎麼會激起逆反呢?

雙方視線交匯。

耳畔是遠處的竊竊私語,以及安定門外的細碎錚鳴。

皇帝神情和藹,外臣保持着下拜姿態。

長久的沉默。

三娘子耳垂上的金絲嵌松石墜子晃了晃,她終於有了反應。

“皇帝陛下,草原規矩,只有馴服海東青的勇士,纔有資格爲大汗捧弓執繮。”

三娘子自小就跟着趙全學漢語,封貢後更是隨着俺答汗一齊跟在崇文光身前修習四書五經,此後更是頻繁與漢人邊臣切磋琢磨。

眼下跟皇帝打起啞謎來,渾然不似塞外蠻夷。

朱翊鈞哦了一聲,渾不在意追問道:“是朕不如草原的大汗了?”

既然都跟邊臣頻繁往來,乃至上奏尋求支持了,就別說什麼鞭長莫及的話。

多年互市以來,朝廷對右翼的影響,未必就比大汗差了。

拿這個壓價,說不過去。

三娘子按着絳裙,滴水不漏:“入主中原的皇帝,無論唐、元,還是本朝,都是天可汗,乃是大汗中的大汗。”

說着,她將鬢髮撥到耳後,順勢瞄了一眼皇帝反應。

朱翊鈞自然是面無表情,不置可否。

三娘子沒從臉上看出個所以然,只得如泣如訴繼續解釋道:“只是,外臣不敢稱猛士,更非猛士中的猛士,恐怕……沒資格爲天可汗馴服土蠻汗這匹烈馬。”

朱翊鈞聞言,不由失笑。

兩人對話中語焉不詳的賓語心照不宣。

朱翊鈞笑着搖頭道:“忠順夫人主兵柄,掌萬騎,非獨一己之猛,實合萬人之猛,土蠻汗這匹烈馬的繮,夫人執得。”

他頓了頓,終於劃下道來:“讓烈馬安靜些便可,朕自御之。”

三娘子聽了這話,秀眉才舒展開來。

她怕就怕皇帝人心不足,起了什麼拿右翼做炮灰,驅狼吞虎的想法。

眼下這說法,總算在她預期以內。

三娘子思及此處,深吸一口氣,斂裙下拜恭謹道:“外臣斗膽爲皇帝陛下牽馬。”

說罷,三娘子便在衆人各異的神色中從容上前。

烈馬本是噴着響鼻,一條細長胳膊伸來,一把攥住籠頭,另一手順着鬃毛直撫到耳後。

響鼻聲陡然歇止。

朱翊鈞居高臨下,靜靜看着這一幕。

他轉頭環顧一干部院、鴻盧寺官員,最後輕輕頷首:“走罷。”

話音甫落,不知誰起的頭,沿街高臺樓閣之中,突兀響起此起彼伏響起的叫好,一陣隱約喧囂。

霎時鉦鼓響器再鳴,將雜音掩了過去。

安定門城門大開,前方滷薄重新轟然前行。

“吾皇閱武成,簡戎旅,壯帝京。”

“龍旗照耀虎豹營,六師雲擁甲冑明。”

“……”

隨着安定門大開,御道兩側鼓吹齊鳴,一首《武成之曲》隨之而響。

閱武門校場乃是一座甕城,出了定安門便近在眼前,中間以御道相接。

戚繼光率領大小將佐,扈從官們在御道兩側依序排列,着戎服跪迎。

隨着樂聲響起,皇帝儀仗緩緩出現。

提前整肅校場、御道的錦衣衛,蜂擁圍了上來,分出騎、弓箭、器械作十六隊,隨儀仗入陣護衛,又各分八隊,於儀衛前後引從,隊各五十人。

隨着號令之旗翻飛,陣型變換,各司其職。

“請陛下登將臺親臨檢閱!”

戚繼光領頭,以下各營武將、佐官隨附其後,山呼海嘯之聲,瞬間淹沒整個御道。

兩側禁軍營衛齊齊下拜。

校場中擂鼓聲響,迎接皇帝踏上將臺。

閱武門城牆上的百姓伸頭下探。

“好一副天家氣派!”

“陛下果然龍行虎步,英武不凡!”

“……皇帝在馬上。”

“陛下縱橫馳騁間,當真傲睨萬物,氣吞山河!”

“……”

“牽馬那是誰?”

好事者伸長脖子,恨不得一躍而下,到皇帝面前混個臉熟。

奈何無論看臺還是城牆,到了位置就不能隨意走動了,這是閱兵的禮制。

當年隆慶年間閱兵,總協戎政大臣、巡視科道督率將領軍兵預肅教場,將官四人統領馬兵二千人,巡視御道,除了“牙牌懸帶”的侍衛,可謂生人勿進。

今次難得皇帝開恩,才能一飽眼福,眼下若是敢胡亂走動,容易被禁軍們刀劍無眼,只好靈活轉動脖頸,好看得全面些。

“看服飾,應該是韃子?”

“是個女子,這容貌年紀,這地位恩寵,恐非三娘子莫屬了。”

“還以爲這種事都是朝鮮人搶着幹呢,怎麼韃子也殷勤起來了。”

“朝廷銳意武事,自然是威靈廣播,蠻夷震驚,稽首頌昇平~”

這是《武成之曲》的詞,就是唱得有些難聽。

“唉,雖說這位兄臺歌聲質樸,老朽聽之,仍不免爲之觸動,當年俺答汗兵臨京城,禁軍驅出城門,皆流涕不敢前,如今大閱,竟輪到俺答妻爲我等牽馬了……”

“耀武耀威,激勵人心啊!”

不止城牆與看臺上的軍民,將臺兩側朝臣,也不由紛紛爲之側目。

萬衆矚目之下,三娘子面色不改,朱翊鈞從容左顧右盼,頷首示意,心中默默加戲卿等辛苦云云。

與隆慶年間閱兵不同,皇帝不入內殿,而於城外校場搭設將臺,點將閱兵。

如此自然沒幾步路。

朱翊鈞目不斜視,有一搭沒一搭說着話:“說起來,忠順夫人當年修建漢城,請朕賜名,朕可是喜出望外。”

折辱完就得談談待遇,分配工作了。

不過如今場合不對,只好先講一講情懷,說一說羈絆。

三娘子身材婀娜,走在前面,聞言思索片刻纔回道:“是順義王有感先帝開啓互市的恩德,率衆修建,外臣不敢居功。”

她回得有些心不在焉,自顧自低着頭,邁步之間,頻頻用腳尖擰踩着身下御道,腰間的數枚金環隨着動作之間錚然作響。

朱翊鈞見狀,暗讚了一聲敏銳的洞察。

他一面與兩側佐官頷首示意,一面嘴脣翕動,朝三娘子道:“忠順夫人是否覺得這條御道與衆不同?”

三娘子眉頭微蹙,毫不避諱地點了點頭:“這是什麼土?好硬!”

想不注意也難,京城內城範圍內的街道,基本都是用的青磚鋪路。

像這種御道,一般來說更是要用糯米灰漿黏合,奢侈得可怕——嗯,自己在歸化城的宮殿就是這麼修建的。

而眼前這條御道既沒有鋪青磚,也不是像明朝官道常用的三合土,偏偏硬得硌腳,讓她有些新奇。

朱翊鈞裝若無意,隨口答道:“這條御道,乃是一尺厚的三合土打底,八寸厚的碎石混凝土鋪墊,二寸的水泥砂漿抹面,自然堅實無比。”

三娘子一怔,疑惑不已:“碎石混凝土?水泥砂漿?”

她好歹主持修建了一座城池,竟是第一次聽說這事物。

朱翊鈞簡單解釋了一句:“一種新型砂漿,用火山灰燒的,不僅極爲堅固,而且防水耐潮,甚是好用。”

短短一句話,沒有跟三娘子解釋太多。

湖廣宗室改制時,爲了冶鐵,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改良了火爐,去年被官窯學了去,藉着東風升級窯爐。

爐溫一上來,朱翊鈞立刻便想到了燒製水泥。

當然,也別想着自帶百科全書,現場默寫工藝和配方這種好事了,他沒打過灰,對此兩眼一抹黑。

好在略有些常識,記得火山灰能夠燒製水泥。

科技樹雖然要慢慢爬,但不妨礙有形的大手略微發一下力,提供一下思路。

於是,便有了眼前低配版的水泥御道——相對於朱翊鈞記憶裡的水泥,還是差了不少,不止硬度差一籌,耐水性也相去甚遠,也不知道箇中關隘在哪裡。

當然,這已經足夠塞外蠻夷驚歎了。

朱翊鈞瞥了三娘子一眼,見其一副心動的模樣,也不出所料。

三娘子若不是心慕中原生活,又何必修建歸化城,大興宮殿呢?

切切慕華,可不是隻只掛在嘴上的。

朱翊鈞輕咳一聲,故意拉扯道:“忠順夫人想要?火山灰有限,水泥產出極少,如今暫且只有官窯燒製,尚不對外售賣。”

這倒是真話,國內的火山灰太少了,雲南騰衝這些地方地處偏僻,兼有土司搶劫,交通成本可謂巨大,也得虧前兩年通了海運,才能夠用上海南瓊山、臨高一帶的火山灰。

三娘子聞言,神情有些吃味,皇帝這顯然是坐地起價呢。

萬曆三年,她結束了風餐露宿的營帳生涯,住進了仿造漢人城池修建的歸化城,彼時,她才自覺沒有辜負了二十歲的大好年華。

可惜,行商車隊往來不絕,馬匹踩踏頻繁,道路自然是維護不易。

這纔沒幾年功夫,夯土、碎石路就坑坑窪窪了,哪怕三合土也已經修繕維護過數段了。

眼前這條平坦、堅固、防水的御道,要說不心動肯定是假的。

但爲防皇帝獅子大開口,三娘子咬緊銀牙:“陛下,土太硬,不利於跑馬,外臣用不着。”

說着又忍不住流連了數眼。

這是實話,地太硬會損傷馬蹄,甚至影響使用壽命。

不過這話多少有點因噎廢食了,不信去問問歸化城的商隊,忍不忍心讓牛馬受點累,換來商路跑順點,貨期趕快點?

朱翊鈞輕笑一聲,眼下也不方便討價還價,乾脆直接一點:“不過,話又說回來……”

“朕年前向琉球、呂宋等使臣討了一批,年後便會隨着朝貢送來,產能應該會有所增益。”朱翊鈞笑道,“屆時,朕倒是可以贈忠順夫人一批,好教忠順夫人徵發役夫,用以修建歸化城到大同的商道。”

“若是有剩餘,擴建歸化城,鋪設道路也是可以的。”

大煉水泥不至於,擴產肯定是必須的,產能爬上去了,工藝才能推陳出新。

話音剛落,三娘子不顧禮節,霍然回頭。

送!?

火山灰開採及運輸的本錢,恐怕都得千斤一兩,再加上輔材、燒製、人工,絕對不是什麼便宜貨。

歸化城去大同四百餘里,至少得二十萬兩!

要說送的話,未免要價太高了!

朱翊鈞笑而不語,也不待她回話,短暫結束了這場開胃菜:“閱禮後再與忠順夫人詳談。”

他反正不急,但凡三娘子爲歸化城的營商環境考慮一下,都不可能拒絕。

貴是貴了點——免費的就是最貴的,歸化城諸部得到的,是精緻的城池,是明蒙第一條水泥官道,而所失去的,是遷徙的慾望啊!

屆時水泥路傷不傷馬蹄他不知道,但京營七個車兵營的戰車,肯定可以不介意些許磨損,長驅直入殺到歸化城門下。

二十萬兩罷了,送也就送出去了。

命運的饋贈,會在暗中標註好價格的。

當然,三娘子或許能看出來,但她未必會在乎——住進宮殿的年輕女人,怎麼會對遷徙感興趣?精神漢人夢寐以求的就是漢人的生活。

三娘子被皇帝打斷談話,心中越想越是抓撓。

奈何將臺就在眼前,自知不是談事的地方,只好稍作按耐,閉上嘴巴。

不多時,一行人便經行了二里,皇帝儀仗穩穩停在將臺之前。

將臺兩側的殷正茂越衆而出,躬身下拜:“兵部尚書正茂,奏請皇帝陛下登臺大閱!”

朱翊鈞翻身下馬,頭也不回。

“內閣、六部、都督府、藩屬二品官上,隨駕帷幄外。”

說罷,他便拾階而上,邁步走上將臺。

申時行、王崇古、殷正茂等人緊隨其後。

三娘子牽着馬不知所措,禮部員外郎蔡可賢湊近乾巴巴提醒道:“忠順夫人自是正二品外臣。”

前者這纔回過神來,跟上一衆堂官。

將臺之上,羣臣躬身侍立左右。

“兵部尚書正茂、總協戎政繼光,奏請陛下,令各營整搠人馬!”

內臣掀開帷幄,躬身請皇帝入內。

朱翊鈞背對帷幄,環顧北郊。

他深吸一口氣,對着北郊將士軍民,高高擡起右臂。

萬衆矚目之下,朗聲喊道:“各營將士,整搠人馬!爲朕演武!”

話音落地。

猛然間,號笛吹響,肅穆低沉,黃旗翻飛,令行禁止。

將臺下迎禮將官軍士各回本營,百川入海,開始整列方陣。

砰!

砰!

砰!

中軍鳴炮三響!

三軍之士皆呼萬歲,觀禮軍民應聲而和。

整個閱武門內外,頓時歡聲如雷:“萬歲!萬歲!萬歲!”

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80.第178章 足躡華峰,目觀滄海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223章 巧奪天工,開化萬物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84.結卷感言以及明天請假一天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23章 巧奪天工,開化萬物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243章 抉奧闡幽,順水推舟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
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80.第178章 足躡華峰,目觀滄海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88.第87章 因任授官,心照不宣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223章 巧奪天工,開化萬物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84.結卷感言以及明天請假一天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23章 巧奪天工,開化萬物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243章 抉奧闡幽,順水推舟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