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

王者,事天明、事地察,祭天於南郊之圜丘,祭地於北郊之方澤,所以順陰陽之位也。

南郊圜丘,自古以來,便是皇帝祈雨、求收、告罪之所在。

所謂告罪,單單是指天子向天自咎。

而今日的南郊圜丘,第一遭遇到了“代臣負罪”這個說法——天星兆罪,兆的不是朕,而是亂臣賊子。

此時羣臣聽聞皇帝這般言語,幾乎驚得要跳將起來。

本以爲皇帝今日是爲朝局做出退讓,誰知道,竟然放肆張狂到這個地步!

這哪裡是祭天?分明是在政治譁變!

近日與皇帝多有忤逆的官吏,譬如鬧得沸沸揚揚的沈思孝、艾慕等人,無不面露驚駭,頻繁交換視線。

而輔臣馬自強、申時行,都察院溫純等皇帝近臣,束手而立,面無表情。

只有一干全然不明局勢的少卿、郎中、主事,亂作一團,不知所措。

其中心懷恭順之人,幾乎條件反射一般,當即跪伏請罪:“臣等有罪!”

本在爲皇帝一番話出神的陸光祖,此時眼見有人下拜,立刻回過神來。

他冷哼一聲,環顧請罪的朝臣:“陛下言稱‘此種’,意指‘彼輩’,汝等這般急着認罪……”

“難道便是陛下口中無君無民之臣?”

經此提醒,方纔跪地請罪的朝臣,驟然醒悟,竟一時不知自己應該繼續下拜,還是應該狼狽起身。

便在此時。

班列末尾一陣喧鬧。

只見御史劉臺不知何時,已經將冠帽取下,託在手中,昂首挺胸從班次最末走了上來。

衆人紛紛注目。

眨眼間,劉臺便走到最前,昂首道:“陛下所謂天下有司罪惡多端,以致上幹天和,大哉皇言,聞者泣下。”

“但,陛下言元輔居正乃忠臣,臣以爲不然。”

“亂臣賊子,當以首輔張居正爲最!”

“天星所兆,舍他無外!”

眼見這位張居正學生出頭,羣臣不由心領神會。

今日這場爭論,重點從來都不是什麼天星預示的誰的罪行——董仲舒這一套,在朝的官吏們用歸用,心中卻是比誰都清楚。

所以皇帝一番辱罵朝臣後,根本沒人與他爭論彗星到底是什麼預兆,而是立刻在關鍵之處還以顏色。

關鍵只在於新政!

張居正正值喪期,那便是如今新政的薄弱點。

即便皇帝此刻態度強硬,一幅要爲新政站臺的模樣。

但只要張居正這位治政八年的首輔去位,換了誰上,都要大打折扣。

既然如此,那天星兆的亂臣賊子,不是張居正還有誰能是?

果不其然,在劉臺發難之後,皇帝也收起了方纔自吹自擂的模樣。

朱翊鈞對劉臺毫不掩飾厭惡之色:“你就這麼污衊你的老師?”

劉臺對於這話,早有腹稿:“陛下,臣先是大明朝的御史,是陛下的臣子,之後才能論及師生。”

朱翊鈞嗤笑一聲:“那劉御史倒是說說,你這老師,是如何的亂臣賊子。”

劉臺怡然不懼,朗聲道:“還請陛下明鑑!”

“先帝臨崩,居正託疾以逐拱;任首輔以來,威福自己,目無朝廷;創制考成法,脅制同僚;輔政未幾,即富甲全楚;起大第於江陵,費至十萬,制擬宮禁;姬妾上千,奉御同於王者。”

“此非亂臣賊子耶?”

這話一出口,立刻便數人附和。

沈思孝、艾慕不約而同出列,朗聲道:“陛下。”

“元輔喪父之後,至今盤桓京中,不肯返鄉,而後便頃有天象示異,星變非常。”

“此忠奸之兆,不言而喻!”

“凡事必質諸人心而安,始揆諸天意而順,然後天變可消。”

“還請陛下三思!”

鄒元標緊隨其後:“陛下,張居正貪戀權勢,罔顧人倫綱常,干犯天和,還請陛下應天變而順民心!”

無論皇帝如何逞口舌之利,也得過人倫綱常這一關。

這是士林的悠悠衆口!

張居正這個主持新法的內閣首輔,必須得走!

陸光祖、劉臺、沈思孝、艾慕、鄒元標……

朱翊鈞眨眼間便見得這些人一個接一個地蹦出來,一時分不清心中是悲是喜。

他盯着最先冒頭的劉臺,緩緩開口:“劉御史所言,元輔富甲全楚、制擬宮禁、姬妾上千之事,可有實證?”

劉臺正要開口。

一旁的趙錦突然出列:“陛下,御史風聞奏事,並不需要實證。”

劉臺見有人替他開口,便不再多言,只是坦然地朝皇帝行禮,以示心意。

朱翊鈞瞥了趙錦一眼,又來一個。

他略過趙錦,目光再度落到了劉臺身上,認真道:“既然如此,劉卿怎麼還不致仕?”

劉臺一怔,只以爲皇帝要罷黜他,不由啞然無語。

禮部趙錦忍不住出言諫道:“陛下,從未有風聞奏事,國朝便罷黜御史之事!”

吏部陳炌也上前一步,勸道:“陛下三思。”

朱翊鈞聞言,搖了搖頭:“不是朕要罷黜,而是劉御史應當自請致仕。”

這話一出,劉臺愕然。

趙錦、陳炌更是一番話被堵在了胸口。

朱翊鈞也不吝解釋,他認真看向劉臺:“劉御史不是說,自己先是大明朝的御史,而後是元輔的門生麼?”

“如今劉卿作爲御史,已經盡了風聞奏事的本職。”

“那麼……爲老師洗刷冤屈,難道不是你這學生應該做的?”

“你若當真心懷人倫大德,而不是口是心非,那麼此時就應當避嫌以致仕,趕赴江陵,查明實情。”

“如此既全了君臣之份,又盡了師生之情,無論日後是否復起,也無論元輔是清是濁,於卿都是一段佳話流傳後世。”

朱翊鈞頓了頓,語氣轉冷:“還是說,人倫綱常只是劉御史嚴以律人的夜壺?”

話一出口,劉臺嘴巴張了張,言語在口中轉了一圈,又生生嚥了下去。

赫然是一副措手不及,欲言又止的模樣。

劉臺略微轉過頭,看向趙錦、陳炌二人。

可惜,卻只得愛莫能助的神情。

見此迴應,方纔還昂首挺胸的劉臺,氣勢一瀉千里。

陸光祖全程冷眼旁觀,心中再度感慨,皇帝果真當得起一句——智足以拒諫。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臺不可能有第二條路走。

不僅如此,劉臺若是在江陵找不出什麼宮殿,那他叩在張居正身上那頂“罔顧人倫綱常”的帽子,恐怕就要自己戴在頭上了!

再看臺上那位文壇盟主奮筆疾書的模樣,恐怕還要名傳千古。

實在是殺人誅心!

而直面此事的劉臺,怔愣當場,進退維谷。

他囁嚅半晌後,終於艱難跪地,宛如被折斷脊樑一般,聲音微弱道:“臣請致仕。”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準了。

見皇帝輕而易舉處置了劉臺,方纔正蠢蠢欲動,準備緊隨其後的人,不免也猶豫起來。

趙用賢更是一陣後怕,重新將頭埋回了鄭宗學的背後。

可惜,南牆總有人要撞。

艾慕渾然不懼,再度開口:“陛下,即便劉御史有邀名之嫌,也與元輔守制之事無關。”

朱翊鈞沒有看向艾慕,拋開此人行事,單看姓名,也是個故意討廷杖的風格。

他懶得理會艾慕,放眼羣臣:“元輔守制之事,已經從八月底紛擾至今了。”

“正好今日說到此處了,朕便問個明白……”

“元輔喪父,如何不能奪情?”

皇帝問得情真意切。

朝臣的反應,也出乎意料的激烈。

吏部陳有年突然出列,許孚遠見狀,想伸手阻攔,卻爲時已晚,只能閉眼不去看。

前者走到近前,行禮道:“陛下,元輔自信而對揚之言,惟曰聖賢道理,祖宗法度。”

“孔子曰:‘予也有三年之愛於父母乎?’,王子請喪,孟子曰:‘雖加一日愈於已然。’”

“則終喪正聖賢之訓也,而身自違之,必其所不忍也。”

王錫爵有些擔憂地看了一眼皇帝。

張居正守制之事,不僅僅是對新法不滿之人,更不乏像陳有年這等古板士人。

甚至於,出於他王錫爵的本心,也是樂見張居正回鄉守制。

這就是大明朝的孝道。

哪怕他王錫爵掌刑部的時候,遇到老子扒灰的案子,判詞照樣得寫“只當爲父隱惡,遣逐其妻足矣”。

這種孝道之下,張居正奪情之事,除了心懷鬼胎之輩,自然也少不了心懷道義的士人仗義執言。

二者合流,皇帝若是不仔細甄別,恐怕釀成大錯。 想到這裡,他突然心中一動。

王錫爵沉吟片刻後,緩緩出列:“啓稟陛下,非是不能奪情,而是古往無此先例。”

也不知皇帝接住了他的援手,還是單純對他態度溫和。

只聽皇帝輕聲解釋道:“若是陳卿所說元輔之不忍,那也是朕執意奪情。”

“若是王卿所說祖宗成法,亦有輔臣楊溥、李賢之舊例。”

“何也?”

陳有年正欲再說,只覺背後一緊,一個踉蹌就被拽回了班列。

王錫爵卻是立刻接上話:“陛下明鑑。”

“即有楊溥、李賢之往例可稽,亦三年未終,而非一日不去之謂。”

“陛下可令元輔返鄉,在家待詔,營葬事畢後,再論奪情。”

一天孝都不守的先例沒有,但守不滿三年,卻是有例可循。

如此也不過等上半年時間罷了。

同樣也算能爲皇帝削去士林部分阻礙。

朱翊鈞聞言,緩緩頷首。

而後朝百官投去徵詢的目光:“衆卿以爲然否?”

方纔義正詞嚴的陳有年,聽聞這話,心中嘆了一口氣,終於還是選擇了作罷。

趙志皋、于慎行等翰林,各自對視一眼,面上不約而同露出猶豫之色。

便在此時,鄒元標突然開口:“陛下。”

“臣以爲不然,當時李賢固奪情,卻爲門生所彈劾,且當時諍之,後世譏之。”

“乃至楊廷和奪情,力辭而去,得士林讚譽。”

“元輔之勳望積之數年,而陛下顧敗之一日,臣不知陛下何忍而爲此也。”

朱翊鈞突然搖頭失笑:“所以,鄒卿的意思是,元輔若不力辭,那便是戀棧權位,朕若一意孤行,便是置輔臣於不義?”

“一旦奪情,便是臣不臣,君不君?”

鄒元標似乎沒有聽出皇帝言語中的不快一般,凜然應是:“正是如此!”

朱翊鈞點了點頭。

也不再理會鄒元標,而是看向陳吾德:“陳卿,你是公認的君子,也是首先上疏請朕不要奪情的堂官。”

“朕有一事不明,還請解惑。”

這也是爲什麼張居正奪情之事會鬧得這麼大。

陳吾德這種跟皇帝共事七年,力主新法的大臣,同樣不贊同張居正奪情。

甚至屢屢帶頭上疏,言辭之激烈,更在趙錦一干人等之上。

陳吾德本不願意在這種場合落皇帝的面子,一直緘口不言。

奈何此時皇帝點到,也只能出列以對:“臣知無不言。”

朱翊鈞單刀直入:“既然是人倫綱常,爲何又禮不下庶人?”

“既然是人倫綱常,爲何朕當初喪父,只守孝二十七日?”

這等問題,自然難不倒老古板。

陳吾德脫口而出:“陛下,我等士人,當天下之重任,系四海之具瞻,必正己而後可以正庶人。”

“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庶人多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故有,禮不下庶人。”

“至於陛下……”

“聖人大孝,在乎善繼,樞務之重,軍國之殷,纘而承之,不可𫏐闕。以日易月,抑惟舊章。”

朱翊鈞追問道:“以日易月,乃漢文帝自率己意創而爲之,非取於《周禮》,然否?”

陳吾德一怔。

卻還是勉強點了點頭:“誠如陛下所言。”

朱翊鈞看向陳吾德、王錫爵、陳有年、于慎行等一干士人:“庶人有倉廩不實,天子有軍國之殷,如此則有喪制之變通。”

“既然這般,如今元輔柄新政之重,操兵戈之急……”

他頓了頓,認真道:“金革無避,可否?”

這話不僅在問陳吾德,更是在問陳吾德、趙志皋一干人等。

同樣更是在爲如今合流的兩羣人謹慎做着區分。

金革無避一詞出口,蠢動的一干翰林,突然偃旗息鼓。

陳有年更是眼睛一亮,微微頷首。

陳吾德猶豫半晌,似乎還在斟酌。

王錫爵再度張嘴欲言。

此時,禮部趙錦突然開口:“陛下所言,元輔操兵戈之急,未免有些牽強附會了。”

朱翊鈞聽了這話,臉色瞬間垮了下來。

他深吸一口氣,收斂了所有神情。

而後靜靜地環顧一衆朝臣:“既然如此,趁着今日南郊圜丘祭天,六百朝官在列……”

“諸卿,一一表個態罷。”

“以爲理當奪情者,便往左站!認爲不當奪情者,便往右站!”

“馬卿!申卿!你二人左右領個班!”

說罷,朱翊鈞又朝馬自強、申時行指了指。

羣臣見狀,瞬間譁然。

皇帝這是做甚!?

即便王錫爵心向皇帝,都忍不住面色大變,倉皇下拜:“陛下三思!”

皇帝這樣做,豈不是給反對新法之輩名正言順地抱團結黨!?

何其不智!

朱翊鈞視若無睹:“朕已經三思了!”

一度在剋制自己的右都御史陳吾德,突然後悔方纔沒有應下皇帝的話語。

他面色蒼白,聲色俱厲地諫諍道:“陛下欲親手挑起黨爭耶!?”

皇帝的舉動,實在出乎他的意料!

即便七年共事的信任,他都不敢相信這是皇帝會做出的事情!

朱翊鈞見狀,終於勃然作色:“難道朝中不是已經起了黨爭麼!陳卿何必裝聾作啞!”

“你以爲元輔奪情的事只關乎人倫麼!”

“你以爲潞王一度不能就藩,只是朕母后寵溺麼!”

“你知道昨夜星象,有多少亂臣賊子暗中勾連麼!”

皇帝陡然發怒也就罷了,口中盡是虎狼之詞,轟得人心神俱震。

場面瞬間一寂。

陳吾德囁嚅半晌,竟一時找不出言語應對。

趙錦與陸光祖兩人下意識對視,而後一觸即分。

王錫爵愕然看向皇帝,又轉頭清點起周遭的營衛數目。

大理寺卿陳於陛,突然踉蹌着出列,下拜跪倒在地。

他語氣悲愴:“陛下!”

“臣自主大理寺以來,雖不敢說恪盡職守,忠心任事,卻也從未有一事枉法,從未對一人徇私!”

“三年間清理刑獄、梳理律令、格知法理,陛下、同僚有目共睹!”

“論及本職,臣可指天對誓,說一句問心無愧!”

“難道便因臣關切皇嗣、在乎人倫,與陛下有所忤逆,便要被陛下看作亂臣賊子麼!?”

說罷,他再度行三拜大禮,凝噎叩首。

堂堂三品堂官,竟然淚灑南郊!

朱翊鈞突然撫掌而贊,朗聲道:“好!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朕也有話要講。”

“諸卿不妨捫心自問,元輔守制之事,有多少人是一心爲人倫綱常張目?”

“究淵源,漢文帝自創以日易月,汝等同樣奉爲圭臬。”

“論成例,國朝輔臣奪情,有李賢、楊溥等人在前。”

“說變通,這七年間朕不知以金革無避奪情了多少人。”

“說到底不就是因爲元輔推行新政八年,讓某些人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朱翊鈞看向趙錦:“趙卿,你說,你是單單不贊同元輔奪情,還是不贊同朕與內閣推行的新政?”

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233章 雨湊雲集,座無虛席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6章 暗流涌動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
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233章 雨湊雲集,座無虛席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6章 暗流涌動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