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國相

第1004章 國相

蕭敵魯還滯留在洛陽。

雖然夏軍與契丹已經在磧南草原交手,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河南府倒沒對蕭敵魯一行人怎麼樣,只是派人小小地監視一下罷了。

蕭敵魯心態很好,該吃吃,該喝喝,一點沒有身處敵境的自覺,相反還在洛陽不斷閒逛,增加見聞。

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和他以前去過的幽州差不多,邵樹德沒給中原帶來任何改變。

聽一些人說,靈夏、河隴及關中西半部分已經大不一樣,當地百姓每家每戶都養很多大牲畜,甚至每一戶都養至少一匹馬、十頭以上的牛、上百隻羊。

這讓蕭敵魯大爲驚詫,也有些恐懼。

草原和中原的優劣,他十分清楚。如果中原一門心思搞畜牧,養了很多馬,即便他們的王朝再腐朽,只要地方上的藩鎮兵或鄉勇仍然堪戰,一個州幾萬戶乃至十萬戶,拉出十萬騎,這就不是草原能抵擋的,因爲中原還有武器裝備和糧草方面的優勢。

就算戰鬥力不怎麼樣,但他們經得起輸,輸十次都傷不了根本。全國那麼多人,那麼多州,只要練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都是個大麻煩。

當然也有人說,那種被稱爲“三茬輪作制”的農業生產方式因爲牲畜缺口太大,根本沒那麼快。即便是在推行最早的靈夏,也不是所有民戶都實行了的,在邵樹德有生之年,怕是隻能勉強讓隴右道、關內道全面鋪開,河南道鋪開一部分,多了那就是癡心妄想。

蕭敵魯無法分辨真假,他認爲真相居於兩者之間。邵樹德這一輩子,持之以恆努力三四十年,勉強可以讓北方大部分地區完成農業改革,即便不行,到他兒子那一代,兩代人接力,差不多也完成了。

這種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社會的驚世工程,確實很難在一代人以內完成。

但即便如此,已經很嚇人了。蕭敵魯下意識想去關西看看,但多半不行。回去之後,得想個辦法,派點通曉官話的得力探子,扮作行商,到關西走走看看。

蕭敵魯在洛陽漫無目的地逛着,從定鼎門逛到長夏門,然後沿着長夏門東第二街一路北行。

過興教、宣教、陶化、嘉善四坊後,來到了南市。

南市在前隋時曰“豐都市”,佔地四坊,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四壁有四百餘店,財貨山積。隋末李密以孟讓爲總管,率三千步騎入東都,燒掠豐都市。

到了國朝,因爲地處洛水之南,故曰“南市”,面積也大爲縮水:東半部分築爲臨闤、永泰二坊,西部北側半坊地築爲通利坊,故只剩下一坊半之地。

南市此時已經有了點起色。

來自各地的商徒們帶着僱傭來的護衛,自發清理了不少地方,打算做買賣。

東都鎮聽聞之後,經請示,批准了此事。但他們暫時無力修建房屋,只是劃出了一塊塊地,商人們自己搭了棚子,在此買賣。

即便條件這麼艱苦,南市的名氣依然慢慢打了出去。原因無他,住進來的人越來越多,不是官人便是將校,都是有錢的主,對商品的需求量很大。

也正因爲如此,河南縣已經硬着頭皮徵發人力,甚至連軍士家人都上徭役了,開修南市坊牆、店面,疏通水運航道。

蕭敵魯來到南市後,看到了亂糟糟的坊市,有些輕視,還不如幽州呢。

“相公既來,可是爲了與契丹交兵之事?”突然之間,蕭敵魯聽到了熟悉的“漢兒語”,心下一驚,稍稍避於一旁,默默聽着。

“嗯,確爲此事。我從上京晝夜兼程,自鴨綠府渡海,三日至登州,又馬不停蹄前往長安。老嘍,年輕那會,這點舟車勞頓又算得了什麼。”“相公”開口說道。

蕭敵魯定睛望去,竟然是渤海國相烏炤度。

數年前契丹抄掠鐵利府,渤海調集大軍來援,雙方對峙數日,後議和罷兵。當時主持議和的,便是這位烏炤度了,蕭敵魯遠遠見過一面。

烏炤度這人,蕭敵魯有所瞭解,知道此人早年曾在大唐考中賓貢進士。所謂賓貢進士,其實是大唐爲外國學子準備的一項考試,通俗點講,“留學生”考試,考中了給予賓貢進士的學歷。

這個學歷含金量很高。懿宗鹹通十三年(872),烏炤度考中賓貢進士,回渤海國當官,如今已是宰相了。

當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放榜後,烏炤度的名次在新羅考生李同之前,另一位新羅人崔致遠聽聞後,怒斥李同“永貽一國之恥”。乾符元年(874),崔致遠親自上陣,直接考中進士——崔君十二歲西渡大唐,入國子監求學,臨行前,他父親告誡他,十年內考不中進士,斷絕父子關係,結果六年就考中了,確實厲害。

兩年前(897),新羅、渤海兩國至長安朝貢。朝會時,因爲新羅使臣位置在渤海之前,渤海使臣不服,請求調整次序,被駁回。

崔致遠這廝又寫了一封《謝不許北國居上表》,並用“疣贅部落,靺羯之屬”來嘲笑渤海人的出身,稍稍有些過分了。

新羅、渤海考生爲何如此別苗頭呢?蕭敵魯大概也知曉一點原因。

最早是玄宗時,渤海較爲強大,有成爲第二個高句麗的野心,於是大唐下令新羅出兵,夾擊渤海。新羅出兵之後,因逢大雪,士卒死傷過半——雖然沒能成功夾擊渤海,但樑子卻結下了。

從此以後,雙方互爲仇敵。即便渤海國後代君主大力推行“文治”,不再擴張了,雙方的仇怨始終未能化解——值得一提的是,渤海國推行文治後,戰鬥力就日漸不行了,開始鎮壓不住境內的黑水靺鞨,最後更是爲契丹所滅。

“相公且在長壽寺盤桓一兩日,僧正、住持我都熟。”另一人出言道。

“有心了。”烏炤度點頭笑道。

說罷,一行任便往南市西南的長壽寺而去。

蕭敵魯像做賊一樣遠遠跟在後面。

幾人還在交談,但距離過遠,已聽不太清楚了。

蕭敵魯急得抓耳撓腮,但又不敢過於靠近。待到了長壽寺正門前時,有些想進去,但看着僧人狐疑的目光,便果斷走了。

他心中已有了明悟,渤海人這是來中原找爹了。同時也暗笑,去長安有個鳥用!大唐天子他有幾個兵啊?說話管用?

不過,此事確實該引起重視。痕德堇可汗多久沒派人至長安朝貢了?他不太清楚,反正最近十幾年沒見到過。

新羅、渤海還在堅持朝貢,國中多有士子在大唐求學甚至任官,關係網不容小視。萬一真讓他們折騰出什麼來,其實挺麻煩的。

蕭敵魯暗暗琢磨着,既然新羅、渤海互有仇隙,或許契丹可以結好新羅,夾攻渤海。

想到這裡,他突然覺得該回去了。他有一堆話要與阿保機說,要告訴部落裡的人。

邵樹德有十餘支大軍、數十萬兵馬,大部分都頗具實力。尤其是他那些騎軍,實力足可比擬可汗親軍,甚至更強。與他們爲敵,是不明智的,現階段還是優先攻滅渤海國。

渤海文教盛行、人口衆多、百工興旺,一旦吃下,好處多多。花些時間消化一下,就是自己的力量。而如果中原再起變故,那就更妙了。

精兵強將自相攻伐,消耗殆盡。

黎民百姓疏於稼穡,百業凋敝。

如此持續下去,最後還剩幾分實力,委實難說。屆時,可不就是契丹的機會了麼?或有機會吃下阿保機心心念唸的幽州。

蕭敵魯在寺外思考,長壽寺內,烏炤度在渤海士子高元固的引薦下拜會了僧正、住持,然後到客房安歇。

“相公,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衆人坐定後,高元固突然說道。

“講吧。”烏炤度看起來頗爲疲憊。

“相公想必已經知曉大唐夏王邵樹德的威名。其人兼任朔方、宣武、河中三鎮節度使,擁兵數十萬。八、九月間,夏兵東略,大破契丹,有信使飛捷入報洛陽,很多人都知道了。”高元固說道:“相公去長安,怕是得不到什麼結果。大唐天子縱然下旨申斥,契丹肯聽嗎?更何況李唐聖人怕是不會管這事。”

“我亦知此事絕難。”烏炤度嘆道:“不過若能說動大唐聖人下旨,令幽州鎮北伐契丹,或有解法?幽州與契丹之間,也不太平呢。”

“相公!”高元固搖了搖頭,道:“幽州節度使是李克用,而今他正與邵樹德交兵,不克分身。只要契丹不南下找他的麻煩,他不會出兵的。”

烏炤度神色一緊,這卻是他不瞭解中原內情了。偏居上京龍泉府,離中原太遠了,消息太過於閉塞——渤海國已經都上京(黑龍江寧安)一百多年了。

“賢侄有什麼話就直說吧。”烏炤度神色一正,說道。

“相公,如今大唐真正說了算的,其實是夏王邵樹德。與契丹過不去的,也是夏王邵樹德。夏王就在洛陽,相公何必捨近求遠呢?”高元固建議道。

烏炤度沉吟了一下,道:“若真如賢侄所言,確實該見一見夏王。可有門路?”

“相公此番是孤身前來耶?奉使團而來耶?”高元固問道。

“使團尚在途中。”烏炤度懂了,立刻吩咐隨從:“速去南市採買一些名貴禮物。對了,夏王年齒幾何?”

“四十有二。”高元固答道。

“有甚喜好?”烏炤度又問道。

“好射獵,好馬球,好美人。”

“唔。”烏炤度又沉吟了一下,道:“我隨身帶了不少藥材,一併獻予夏王了。”

嗯,渤海國的藥材在中原還是很受歡迎的。烏炤度貴爲國相,隨身攜帶的藥材自然是最頂級的,拿出來作爲禮品獻上去,可謂對症下藥——呃,投其所好,對接下來要談的事情多半有所裨益。

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十九章 朔州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隨便侃侃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一章 家人第1202章 馬城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十八章 耐心第1193章 蘆臺軍第1025章 徵行第1204章 選擇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1133章 山城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六十章 朱瑄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1214章 名城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八十章 入京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七章 士兵王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十四章 驅走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1172章 商行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二十章 遺產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1340章 徵調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九章 埋伏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181章 泰山宮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314章 收服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五十章 交易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五十五章 逼迫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1297章 巡視
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十九章 朔州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隨便侃侃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一章 家人第1202章 馬城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十八章 耐心第1193章 蘆臺軍第1025章 徵行第1204章 選擇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1133章 山城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六十章 朱瑄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1214章 名城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八十章 入京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七章 士兵王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十四章 驅走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1172章 商行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二十章 遺產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1340章 徵調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九章 埋伏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181章 泰山宮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314章 收服第二十章 硤石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五十章 交易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五十五章 逼迫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1297章 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