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人

“夫君,回來啦。”鄭三娘從竈間起身,囑咐小兒子看着點竈火,然後迎到了院子裡。

“回來了。”佑國軍士卒孫二郎點了點頭,將背上的一個麻袋取下,道:“買了二十斤魚,夠吃到正月底了。”

“怎麼這許多?”鄭三娘嗔道:“剛發了賞,就大手大腳的。”

“看見就買了。澤州是小地方,遇到賣魚的行商可不容易。”孫二郎擺了擺手,道:“聖人極愛此物,謂之海中珍品。”

“知道了,知道了,你都說過幾十回了。”見夫君這麼說,鄭三娘也不好多責備,一邊嘮叨,一邊麻利地將袋子解開,把魚一條條取出,用繩子串起,掛在屋檐下。

不一會兒,青黛色的瓦片下便掛滿了鹹魚幹。風一吹,左右輕輕晃盪,煞是好看——年年有餘,這是生活富足的象徵。

孫二郎走到香氣撲鼻的爐子前,掀開蓋子。

瓦罐汩汩冒着熱氣。

肉、野菜、冬筍在裡邊上下翻滾,湯色濃白看着就垂涎欲滴。

瓦罐內燉着半隻野雞,是他閒着沒事時去山上打的。

從雲南回來後,他就陷入了無事可做的狀態。有時候坐在門檻上怔怔忡忡,看着屋外的原野、山嶺、河流,一坐就是一下午,直到他老爹拿着掃帚來趕人。

實在坐不住了,便約上同袍,一起進山打獵。直到雪越下越大,封山遮路爲止。

“夫君稍坐,肉湯已經好了,妾這就給你盛一碗。”鄭三娘拿着一塊溼毛巾,小心翼翼地隔着瓦罐將其擡起,端進屋內。

孫二郎拿起靠在牆上的火鉗,將已經燒得發白的蜂窩煤取出,然後放進兩塊新的煤球,再放上一個空瓦罐,倒點水,準備溫酒。

廝殺了這麼久,總得犒勞犒勞自己。

誠然,他在雲南時已經犒勞過自己了。殺過人,搶過錢,姦淫過婦人,但在那邊,精神高度緊張,看見任何一個人,都覺得他要對自己不利,縱然大魚大肉吃着,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放鬆。

班師回家後,過去一年的放肆收斂了起來,條條框框再次回到自己身上,看似一點不自由,但他卻感到了久違的安心。

人啊,終究是戀家的。

鄭三娘賢惠地在中堂、院子、廚房間走來走去,一會端起一籠蒸餅進屋,一會端着兩盤菜進房,一會又把溫好的酒拿到了桌子上。

孫二郎又坐到了門檻上發呆。

老爹看他那樣子,嘆了口氣,走進廚房,塞給孫子一塊柿餅,將他轟離了土竈,自己坐到小馬紮上,照看起了爐膛。

小兒吃着柿餅,在院子內走來走去。

大黃狗歡快地跟在後面,搖頭擺尾。

院子東南角的羊圈內,還沒長大的小羊畏懼地看着他們,咩咩直叫。公羊走到圈邊,頭微微低下,亮出了充滿裂紋的角。

小兒驚叫一聲,下意識退後兩步,柿餅都差點掉了下來。

大黃狗吠叫了兩聲,狀似兇狠。但在見到小主人退走後,它嗚咽了一聲,灰溜溜離開了羊圈。

“夫君,吃飯了。”鄭三娘喊了一聲。

孫二郎默默起身,回屋坐下。

不一會兒,老爹也端着一盤羊肉走了過來,置於桌上。

“昨日鄭家幺郎過來,見你不在,坐了一會就走了。”鄭三娘給孫家父子二人各倒了半碗酒,輕聲說道:“現在禁軍不好入,他找了很多人,都沒辦成。”

“鄭家幺郎”就是鄭三孃的弟弟,也是佑國軍士卒,與孫二郎在同一個指揮,一爲步槊手,一爲弩手兼長劍士。

“上面的人打官腔,說大夏禁軍不是父子相襲,親黨膠固的部隊。我呸!明明有父走子繼的,偏要說得那麼冠冕堂皇。”鄭三娘繼續說道:“夫君,要不使點錢吧?”

“沒用!”孫二郎喝了一口酒,臉色微紅。

禁軍武夫的生活確實好,不光吃得飽,還吃得好,難怪人人都想從軍。

“怎麼沒用了?”鄭三娘有些不服氣。

“我說沒用就是沒用!”孫二郎將酒碗頓在桌上,道:“現在沒人敢收錢。五大院的新兵都在排隊等機會呢,找人有什麼用?收錢卻辦不成事,平白惹一身騷,沒人這麼傻。”

“那……”鄭三娘一時語塞,半晌後,皺着眉頭道:“過了年,夫君伱就三十七了,還能拼殺幾年?難不成孩兒們將來都要種地?但這地也不夠分啊。”

孫二郎聞言,臉色更加不好看。

鄭三娘反倒坐了下來,又問道:“禁軍不行,能不能當個州兵?狗郎好歹練了十年武藝,身手是不差的,應募州兵應該夠格了吧?”

狗郎是孫二郎、鄭三孃的長子,今年十九歲,長大五大三粗。前幾日與幾個好友去太原玩了,大概要過年前才能趕回來。

“你沒看州兵好久沒進人了嗎?”孫二郎吃了塊羊肉,有些生氣,道:“中原太平無事,這幾年各州都不招兵了,即便有人老退走了,也不補全。你還不明白什麼意思嗎?”

“那要怎麼辦?真真急死個人,這麼多年武藝白練了?”鄭三娘有些毛了,道:“當初是你讓狗郎從小習武的,說是長大後可以子承父業,繼續當禁軍。結果禁軍的門這麼難入,早知如此,還不如讓他學個手藝,好歹能自食其力。聖人老糊塗了嗎?這都是爲他拼殺了半輩子的老人啊,自己人不用,非要用那不知根底的降兵。”

“你懂個屁!”聽自家媳婦抱怨聖人,孫二郎下意識發起了怒,只見他用力一拍桌子,道:“聖人何等英雄人物,輪得着你來編排?真真蠢婦人一個!”

“我蠢,就你聰明!到頭來什麼事都辦不成!聰明在哪裡?”鄭三娘也是個潑辣性子,直接反脣相譏。

孫二郎又要發怒。孫家老爹用力敲了敲桌子,二人都消停了。

“兒啊,前幾日張家大郎說要送一子去西域,那是當州兵還是府兵?”孫老爹突然問道。

“不是州兵也不是府兵。”孫二郎喝了一口酒,道:“是給趙王扛槍去了。”

“趙王?”孫老爹一愣,似乎明白了點什麼,嘆了口氣,道:“那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營生啊,張鼠子夠狠,就這麼看着孫子沒下場?”

“他十個孫子,走一兩個也沒什麼。”孫二郎說道:“況且那少年,我也見過,真是除了好勇鬥狠外,一無是處了。讓他種地、做買賣、學手藝都不成的,他就只會殺人。”

“你家狗郎又有什麼兩樣?”孫老爹嘟囔了聲,嘆道:“實在不行的話,讓他與張家小子一起上路吧,唉。”

“不行!”鄭三娘急了,道:“西域那麼遠狗郎這一走,還能再見面麼?”

說到最後,都有些哽咽了。

孫二郎只顧低頭喝悶酒,不說話。

孫老爹也長吁短嘆,顯然有些不捨孫子的離去。

但現實擺在這裡,又有什麼辦法?

以往人們都說練武好,能讓一家老小過得滋潤。對他們這家禁軍武夫家庭來說,更是如此,幾乎成一種傳統了。

可誰想到天下慢慢太平了,不再需要那麼多武夫上陣賣命。這些自小習武的少年郎,看不上任何其他營生,除了打打殺殺之外,真的什麼都不會。

能怎麼辦?

孫老爹有兩兒三女,五個孫子。長孫就是自小作爲武夫培養的,擅使步弓、長槊、橫刀也會騎馬,本來是很好的禁軍苗子,奈何競爭太激烈了,擠破頭都進不去,如之奈何。

“趙王能開得出賞錢不?”嘆息了一會後,終究還是要面對現實,孫老爹問道。

“應該……可以吧。”孫二郎也不是很確定,但趙王好歹是皇子,不至於連賞賜都發不出來吧?

“能去西域當個府兵不?”孫老爹又問道。

“我看懸。”孫二郎說道:“前陣子有傳聞,清鎮招募兩千府兵,澤州似乎也張貼了告示,但人家只要禁軍或各路降兵。狗郎這種沒上過陣、見過血的,應該不行。”

“可惜了。”孫老爹嘆道。

見孫家父子正兒八經地討論起了去西域的可行性,鄭三娘只覺心裡空落落的,身子一軟,癱坐在了繩椅上。

“趙王是要有封地的吧?莫非就在西域?”孫老爹想了想後,問道。

“十有八九。”

“西域賊人兇悍不?”

孫二郎聞言,嘴角下意識扯起了一個弧度,似乎有些嘲諷之意,只聽他說道:“露布飛捷的騎士不是說了麼,半年滅高昌回鶻,能有多厲害?那些蕃寇賊兵,我與袍澤們一個衝鋒,就能把他們打得稀里嘩啦。”

“你是你,狗郎是狗郎。他沒上過陣,沒見過血,不一樣的。”孫老爹敲了敲桌子,道。

“總要經過這一遭的。”孫二郎給自己和老爹斟滿酒,道:“我初上陣的時候才二十歲,在汝州被李仁罕招募入軍的,那時候也會手足無措,也會害怕。但打了十幾年仗發現也就那麼回事。殺人或者被殺,如此而已。”

孫老爹沉默地喝酒吃飯,良久之後,突然擡頭道:“過幾日找人打聽一下吧。趙王是聖人的種,應不至於亂來。”

“好。”孫二郎應了一聲。

鄭三娘雙手捂臉,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

第十四章 韃靼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章 生民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十九章 設想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164章 說客第1065章 又來了第1070章 歸期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十四章 韃靼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一章 遭遇戰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1147章 收手吧!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1050章 豪氣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十三章 回信(一)東漢騎兵古代的騎兵第四十章 驚喜第1195章 耐心第970章 試探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三章 都是忠臣第八章 東行第975章 突圍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十五章 天降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1190章 戰術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十五章 趙植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五十二章 死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1308章 文明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1003章 國祚第三章 勾連第十六章 合圍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五章 議論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五十章 挑撥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五十八章 誓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十四章 心急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二十章 樑泉縣
第十四章 韃靼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章 生民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十九章 設想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164章 說客第1065章 又來了第1070章 歸期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十四章 韃靼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一章 遭遇戰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1147章 收手吧!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1050章 豪氣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十三章 回信(一)東漢騎兵古代的騎兵第四十章 驚喜第1195章 耐心第970章 試探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三章 都是忠臣第八章 東行第975章 突圍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十五章 天降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1190章 戰術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十五章 趙植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五十二章 死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1308章 文明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1003章 國祚第三章 勾連第十六章 合圍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五章 議論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五十章 挑撥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五十八章 誓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十四章 心急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二十章 樑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