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對聊

今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

這才十月中旬呢,第一場雪就落了下來,滿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折宗本出外打獵歸來,就感覺到力不從心。

年輕時吃冰臥雪,爲了官位,豁出性命來拼殺。當上振武軍外鎮將後,又多次隨軍出征,吹過草原上凜冽的寒風,吃過大漠裡苦澀的黃沙。

陰山外不眠不休追擊回鶻,有他的身影。

黃河畔死戰不退抵禦吐蕃,有他的身影。

橫山上搜山穿林征討党項,亦有他的身影。

沿河五鎮都知兵馬使,是那麼容易得來的麼?

要讓那些眼高於頂的武夫心甘情願服從,要讓家族內部驍勇善戰的健兒誠心誠意追隨,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軍中只問本領,沒有本領,但有出身?滾一邊去!

族中亦看能力,能力不行,大夥都是折氏子弟,寶座自然能者居之。邊疆豪族,可承受不起一個無能者上位的代價,那會是身死族滅。

底層武夫可以一步登天的年代,其間要付出什麼代價,只有自己心裡清楚了。

“將這隻雉雞料理下。”折宗本嘆了口氣:“老人!十年前可以追獵虎豹好幾日,現在不行了。”

親兵們紛紛下去忙活。

從隨州趕來旳趙匡璘也有些感嘆,英雄遲暮,說的便是這種吧。

“令公還能擊退楊師厚小兒,何言老耶?”他坐在折宗本對面,已經有人在用雪水煮茶,倒也頗有幾分意趣。

“楊師厚兵少罷了,不到六千衆。其實他很厲害,用兵迅捷、勇猛,還有幾分詭詐。”折宗本笑了笑,說道:“我老了,對付這種銳氣十足的人,經常跟不上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若是我女婿那般用兵之法,什麼都擺在明面,靠大勢壓人,我倒能走上幾回合。”

趙匡璘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笑。

大王的玩笑,折宗本可以開,他不敢開。

“一萬人的兵法,和十萬人的兵法,自然是不一樣的。”趙匡璘尋思着對面是夏王的岳父,不得不表一下忠心,道:“大王用兵,森嚴持重,有王翦之風範。”

折宗本大笑:“你也是個滑頭。”

笑完之後,又道:“不過你有一點說得沒錯,當你指揮十萬、二十萬人之時,就得學王翦那麼打,輸不起啊。”

“楊師厚,是個將才,若說帥才,我看還差點。”折宗本抓起酒囊,猛灌了一口,嘆道:“好酒。”

嗯,女婿給老丈人送來的。夏州特產,高度蒸餾葡萄酒。

現在朔方、河西二鎮,慢慢開始推廣蒸餾葡萄酒了。副產品用來喂牛,增加產奶量,烈酒可以賣給草原蕃人,還是非常有搞頭的。

這種事情,都不需要幕府或王府強制,老百姓看到有實實在在的好處,自己就想辦法學了。麻煩的就是蒸餾器具不是每個人都置辦得起的,故目前產量還很小。

“令公,與汴軍廝殺這麼久了,汴軍諸將,令公以爲何人第一?”趙匡璘接過折宗本遞過來的酒囊,連聲感謝,又問道。

“丁會是一個帥才。”折宗本說道:“沒打過照面的朱珍、龐師古、朱友恭也算,聽聞朱珍在幾人中最厲害,可惜沒交過手。楊師厚,只能算是將才,葛從周在將才裡邊算是頂出色的了。可惜他沒主持過方面大局,每次都帶偏師,老夫看他是個帥才苗子,只是沒機會罷了。”

對一個軍政集團首腦來說,將才可以有很多,但帥才無疑是價值最高,最看重的。

關西武人集團,李唐賓、折宗本、高仁厚是三個頂在明面上的帥才,如今看來,能力合格。但折宗本年事已高,高仁厚也不算太年輕,李唐賓倒是正值最好的年華,後面誰能頂上來,估計還有一波考察。

“汴賊左支右絀,這些人有將帥之才,若肯來降,則大事定矣。”趙匡璘喝了一口酒,舒服地嘆了口氣。

折宗本點了點頭。

與汴軍交手時間也不短了,他有一個很奇怪的感覺,如果朱全忠山窮水盡,覆亡在即,他手下人投降的可能性都比朱瑄、朱瑾、羅弘信、王鎔、李克用手下的可能性高。

聽着不靠譜,但他覺得可能性很大。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宣武軍與朔方軍很像,朱全忠和他女婿一樣,都喜歡把大部分權力抓在手中,不喜歡“分封”諸將。

將領們手裡沒有地盤,沒有所謂的基業,投降也就是換一個效力的主公罷了,成本不是特別高。但如果是其他藩鎮,一個個都是鎮將、刺史,那投降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朱瑄、朱瑾被打了這麼多年,手下人幾乎看不到什麼希望,到這會有幾個將領投降的?還在死硬頑抗。你可以說他們不識時務,但他們是在爲自己的利益而戰,不是爲節度使,就是爲自己。在沒有徹底絕望之前,總要頑抗一下的。

李克用、朱瑄、朱瑾、羅弘信、王鎔、李茂貞楊行密等,都喜歡分封心腹將領、義子,搞間接附庸統治,就朱全忠、邵樹德是兩個異類。

“過了正月,趙匡凝可能也要動手了。”折宗本說道:“屆時就得靠咱們自己了。”

趙匡璘聞言有些苦澀。

一年大戰下來,他們以守勢爲主,地方上被禍害得不像樣子,大量百姓被汴賊掠走,已是財窮力竭,完全靠金商、襄陽二鎮支持着。

如果再少掉襄、郢、復三州的錢糧,這日子可就更加難過了。不但要養軍,還要接濟百姓,再打下去,他都擔心隨州會不會有人投降。

“令公,聽聞夏王往河陽大舉移民,可否要些百姓過來?”趙匡璘問道:“襄陽也沒多少百姓,地大多荒蕪着,不如找趙匡凝要一些撂荒的地,安置百姓,產出錢糧。鄧州有些地方也比較安全,可遷移百姓耕作。唐州、隨州便算了,直面汴賊兵鋒,不好辦。”

“怕是沒多少人可遷過來了。就算來了,你拿什麼養?頭一年啥也沒有。”說起這事,折宗本也有些惱火。

女婿不給面子,寧可往孟、懷、邵三州移民,也不往唐鄧隨這邊送。固然是擔心他們養不起,或者送過來也被人掠走,但一個人都沒見到,過分了。待明年女婿過來,得好好訓商量一番。

“說起百姓、錢糧之事,還不如去杜洪的地盤上搶。”折宗本又灌了一口酒,冷笑道:“當年在草原上征戰,手頭何時寬裕過?還不是靠搶!杜洪這伶人,西有趙匡凝窺伺,東有楊行密侵攻,朱全忠也沒本事救他,就是死狗一隻,早晚被滅。”

“令公,某聽聞杜洪有意降順。”趙匡璘也知道這個消息不太靠譜,未經證實,而且上次去勸降也以失敗而告終,但他還是說道:“杜洪如今僅控鄂、安二州,嶽、蘄二州名爲其屬部,實則同盟。若無楊行密相逼,他們自己就能打起來。至於黃、申二州,一歸行密,一歸全忠,與他更無關係。如今這個局勢,杜洪已是支持不住,不降又能如何?”

當然,這裡說的投降是附庸的意思,而不是交出地盤、軍隊那種徹底的投降。

折宗本聞言也沉思了起來,趙匡璘低頭喝酒。事實上他在鄂州還是有些人脈關係的,能夠打探到一些常人難以接觸的高層訊息。

“杜洪不會降楊行密。”折宗本斷然說道。

楊行密做事太絕,只要投靠過去,必然什麼都沒有,性命都可能不保。他每進佔一處,都喜歡大清洗,高層誅戮一空,換上自己人,對中下層則大加籠絡。他的圈子形成以後,外系很難爬得上去,似乎整體有些排外,對外人動起手來也不客氣。

對比起朱全忠、李克用,此二人就對降人沒有歧視,只要有本事,都能升上去。

故杜洪沒必要投降楊行密,投降了也沒好果子吃。

“杜洪確實不會投。黃州刺史吳討之事近在眼前,他焉能不鑑?”趙匡璘贊同道。

“他現在對朱全忠一定也很失望。”折宗本又道:“可惜咱們的仗打得太被動了,不然上回勸降說不定就成功了。”

“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沒成。”趙匡璘說道:“河陽之戰,龐師古十餘萬大軍,咄咄逼人,然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夏王如此威勢,便是遠在江漢,杜洪應也有所耳聞了。再者,朱全忠爲何無力救他?杜洪一定會想這個問題。或兵力不足,或有所忌憚,總之束手束腳。”

“杜洪有沒有可能找江陵李侃相救?”折宗本問道。

“李侃前陣子病了,怕是有心無力。”趙匡璘說道,似乎想起了什麼,他笑了笑,道:“江陵府傳聞,李侃在聽到殿下晉爵夏王之後,怒急攻心,大發雷霆,再加上南征朗州不順,一下子病倒了。”

“李侃這人!”折宗本也笑了:“昔年出鎮夔峽,起家的兵還是在西北募的呢。這種人,見不得別人好。”

李侃的地盤,基本是沿長江一線,一人身兼夔峽、荊南兩鎮節度使。這些年他一直在掃平境內割據山頭,然後分封給親子、義子。如今還剩朗、醴二州未克,應沒什麼心思干涉外鎮。

“唉!”折宗本突然起身,道:“吾婿怎還留在京城?我得寫信,等不及到明年了。最好儘快南下,遲則生變。長安的聖人嬪御,就那麼捨不得嗎?簡直胡鬧!”

趙匡璘有些傻眼。

******

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1132章 大棋局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1021章 牢籠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三章 輿圖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1250章 寒意第1250章 寒意第一章 機會之地堵路上了,釣魚中。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1304章 臘日第五十二章 京中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八章 招撫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1083章 一言堂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六十二章 車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1296章 默契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十章 “核心科技成果”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四章 戰利品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1279章 離京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堵路上了,釣魚中。第四章 講武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五十二章 撤!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一章 調查(一)第1133章 山城第1250章 寒意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一章 遭遇戰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1102章 待賓館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1027章 心思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八章 暗流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九章 西使城第1317章 亂平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恨!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1230章 開城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九章 局勢第十九章 西行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1331章 一家人第1120章 兩路使者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1187章 排陣使第十四章 小報告
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1132章 大棋局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1021章 牢籠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三章 輿圖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1250章 寒意第1250章 寒意第一章 機會之地堵路上了,釣魚中。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1304章 臘日第五十二章 京中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八章 招撫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1083章 一言堂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六十二章 車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1296章 默契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1156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十章 “核心科技成果”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四章 戰利品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1279章 離京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堵路上了,釣魚中。第四章 講武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五十二章 撤!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一章 調查(一)第1133章 山城第1250章 寒意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一章 遭遇戰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1102章 待賓館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1027章 心思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八章 暗流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九章 西使城第1317章 亂平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恨!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1230章 開城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九章 局勢第十九章 西行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1331章 一家人第1120章 兩路使者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1187章 排陣使第十四章 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