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蘆臺軍

第1193章 蘆臺軍

蘆臺軍城牆之上,已經插上了一面“李”字將旗。

講道理,河東集團姓李的將帥實在太多了,你真的很難分辨到底是誰。

李克用、李克寧、李克柔、李落落、李存勖、李存璋、李存賢、李嗣昭、李嗣源、李嗣本、李嗣弼……

這都是掌兵的,跟在李克用身邊當侍從的更多,誰讓老李愛收義子呢。

此時抵達蘆臺軍的是李嗣恩,原突陣軍軍使,現在薊州刺史。

軍使和刺史哪個好,其實很難說。一般而言,看你的實力。

如果駐地上全是你的人,那麼伱將事實上指揮刺史,威風無比。如果刺史不鳥你,那就比較悲劇了,因爲從理論上來說,你管不了地方政務。

李嗣恩當薊州刺史,純屬給晉王世子李落落扛活了。不過李克用也沒虧待他,當年檀薊鎮使李存進一手組建的靜塞軍歸他統帶,雖然靜塞軍這會已經從巔峰時的萬餘人下降到了五六千人,但依然是一支強勁的武裝力量。

亂世嘛,沒有軍隊你放屁都不響。對於依然能牢牢把握一支部隊,李嗣恩還是很感激的。

靜塞軍也是一支老牌子部隊了,艱難以前范陽節度使所轄諸軍之一,常駐薊州。鼎盛時有一萬六千人,而今李嗣恩統率的這個猴版靜塞軍,卻只得其一個零頭。

靜塞軍離開薊州之後,一路南下,只在獨流口停留了一天,隨後又快速行軍,於七月十五日抵達了蘆臺軍。

蘆臺軍本有三千多守軍,然此時已被盧彥威抽走了兩千,只剩下一千三四百人。守將又徵發了三千鄉勇,固守城池。靜塞軍抵達後,因爲知道是盧彥威請來的幫手,守將十分客氣,開城迎接。

但晉兵很快給他們上了一課。

蘆臺軍周圍的百姓們正被晉兵劫掠,家中僅有的一點財貨盡數被掠走,馬匹被收入軍中,牛羊被宰殺,充作軍食。

守將看得目瞪口呆,結結巴巴地問道:“李使君,此何意耶?”

李嗣恩伸出手,說道:“兒郎們在搜掠糧餉,勿憂。”

守將氣得七竅生煙,怒道:“貴軍並不約束軍紀,如何不憂?”

“兒郎們只索要糧餉,不曾傷人,何憂之有?”李嗣恩反問道。

守將快被他這番歪理給氣瘋了,道:“某定要向盧帥和晉王具實稟報。如此放縱軍紀,豈有此理!”

李嗣恩臉色一變,隨即便嘆了口氣,道:“你道我願意如此?實在是沒有辦法。”

說罷,不待守將反詰,繼續說道:“而今連年戰事,財用不足。若不讓軍士們出外征戰時多撈點,如何驅使他們廝殺?”

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守將一時間倒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好了。不過這事終究發生在自己轄區,依然很憤怒。正待說些什麼,卻看到驛道上又來了一股晉兵,頓時閉嘴了。

這又是從獨流口南下的一支部隊,依然打着“李”字將旗,也不知是哪位李將軍。

獨流口,在後世天津靜海西北十餘里的獨流鎮一帶。唐代稱獨流口,宋置獨流寨,以御契丹。

無論是從滄州北上薊州,還是西北往幽州方向走,都要經獨流口,位置甚爲緊要。

這支部隊的規模不小,大概有七千人上下,統帥名曰李存矩,克用義子之中新近冒頭較爲出色的一位。

此軍軍號“盧龍”,乃是當年李存璋任營平鎮使時組建,鼎盛時期人數逾兩萬。因爲戰爭、整編的緣故,目前只剩下了七千衆,縮水相當嚴重。

從這兩支部隊南下的路線就可以看出,基本是從薊州、平州方向來的,也就是幽州東北方向的守軍。他們走了,臨渝關一帶就沒什麼像樣的兵馬了,守禦極爲空虛。

但沒辦法,與夏人的戰事正烈,爲了籌措兵力,幽州留守李存璋也是拼了。

他現在基本也體會到了當年幽州雄鎮,爲何要不斷放棄關外城池、軍鎮,以至於契丹人步步緊逼,幾乎沒通過什麼戰爭手段,就直逼臨渝關外,將其化爲自己的牧場——中原有事,不得不抽兵耳!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些抽走的兵最終都沒有回來,而是葬身在了激烈的中原戰場之上,白白讓契丹人撿了便宜。

但不管怎樣,李克用的命令已經抵達幽州,必須要出兵救援滄景了。李存璋也覺得不能任滄景被夏人攻滅,實質性的援助是必須的。而這個所謂援助,自然就是兵馬了。

李存矩部的抵達,徹底打消了滄景兵可能的反抗意志。

四千多人老老實實地聽從命令,收集物資,徵召鄉勇,爲進一步南下做準備。

“夏人圍攻滄州好多天了,此時南下,我以爲不妥。”夜間,蘆臺軍城內燃起了篝火,軍士們殺牛宰羊,吃吃喝喝,好不快活,李嗣恩則找上了李存矩,商議接下來的進軍方略。

“我也覺得他們的力氣沒耗乾淨。”李存矩說道:“或可南下威懾一番,但不宜交戰。”

“滄州是大郡,彥威子貺也算能戰,沒那麼容易攻下來的。”李嗣恩接過親兵遞來的肉,直接拿手抓起大口嚼吃,含含糊糊地說道:“夏人出動的兵馬應該很多。花費了這麼大力氣,不打下滄州能甘心?”

“這麼多人馬屯於蘆臺軍,行藏是遮不住的。”李存矩說道:“我如今卻擔心,夏人聞知我大軍抵近,不敢再攻城了。”

“聽聞賊帥是臧都保,我看此事由不得他。”李嗣恩說道:“該打還是得打,邵樹德在等着呢。若無功而返,他回去如何交代?滄、景、德三城,一座都沒克復。說不定,邵樹德已經耗盡了耐心,此刻正嚴令督促各軍攻城呢。”

李存矩大笑,道:“如果是這樣倒省事了。”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經典戰例,比如裡應外合。

所謂的裡應外合,見得最多的場面就是一方圍城久攻不下,結果對面來了援軍,還是生力軍,趁着你長期攻城,士氣、精力、體力、武器、兵員等方方面面消耗到極致的時候,與守軍配合,兩面夾擊,大破敵軍。

歷史上李存勖成名的潞州之戰,其實就是這種軍事思想的體現。

李嗣恩、李存矩二人商討出來的這個作戰計劃,從理論上來說,是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的,從軍事原則上來說沒有問題。

至於他們因爲信息不全而導致的誤判,則是另一回事了。

“嘚嘚……”

軍城外響起了三三兩兩的馬蹄聲,一開始還很稀落,漸漸變得密集了起來。

李嗣恩、李存矩二人放下烤得金黃的牛肉,找親兵打聽一番後,才知道有夏軍摸過來了,規模不大,可能是先頭部隊。

“發現了就發現了。”李存矩滿不在乎地說道:“大不了做過一場,又能怎樣!”

李嗣恩拍了拍有些喝大了的李存矩,笑道:“我帶兒郎們去看看。”

******

昏暗的軍城內外,騎兵來來往往,左右驅馳。

王建及帶着三千餘騎抵達了城東南的一處小村外。

村中已經不剩幾戶人家了,僅有的數十百姓戰戰兢兢,不敢與武夫們對視。

王建及信步走進一戶人家。

親兵舉着火把走在前邊,但見滿地的鍋碗瓢盆,糧食灑落了一地,幾隻正在覓食的母雞見有人過來,咕咕叫着四處奔逃。

院內隱有血跡,羊圈裡空空蕩蕩,裡屋臥房之內,箱櫃被隨意打開着,但裡面已經沒什麼東西了,比臉還乾淨。

這是遭劫掠了啊!

王建及在李罕之軍中混過,當年也是獸兵的一員,搶錢糧、玩女人司空見慣了,一看就知道這個村子被搶得很徹底,不可能再刮出哪怕一丁點油水了。

“晉人應已收編蘆臺軍。”王建及煩躁地在屋內走來走去,說道:“不這樣的話,蘆臺軍不可能不阻止他們。”

李愚站在中央之內,出神地看着屋內的裝飾。

這應該是一戶薄有身家的士人家庭了,與出逃前的他極爲相似,結果被一羣兇殘武夫給禍禍了,夫復何言?

讀書人,在如今這個世道之中,當真朝不保夕啊。

“看出點什麼來了嗎?”王建及出了臥房,問道。

“將軍,此事有些不妥。”李愚指着中堂外的一廂偏房,道:“我方纔去哪裡看過,有個廚房,人還沒跑光。據廚娘所述,晉人白天就來劫掠了,幾乎什麼都要,就連劈好的木柴都用車拉走了。看他們這做派,似乎打算在蘆臺軍長期固守啊,短時間內未必會南下滄州。”

“可有辦法讓他們南下?”王建及問道:“蘆臺軍離滄州一百二十里,終究是遠了。”

“爲今之計。將軍只有示之以弱,誘敵軍出城交戰,隨後且戰且退,奔往滄州。”李愚說道:“不然的話,待到淤口關方向再竄來援軍,事情就棘手了。”

淤口關,在獨流口以西五十里,位於後世霸州東信安鎮附近,宋置破虜軍、信安軍,以遏契丹。

“此策甚妙。”王建及笑道:“當初路上可真沒白撿你。”

李愚苦笑。你那哪是撿啊,明明是抓。

晚風之中隱隱響起了城門開關聲。

王建及精神一振,賊人出動了?

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三章 四月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十九章 河內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982章 納質否?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1056章 態度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六十八章 銅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972章 深入第五十一章 準備開幹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1250章 寒意第十四章 行路第940章 邢、魏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五十章 果實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章 遺產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十五章 天降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五十章 果實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113章 賣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1044章 調動第七章 親朋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一章 二月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1113章 賣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八十章 回家第985章 校閱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二十章 布子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1180章 走也!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1128章 匯聚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一百章 生前事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
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三章 四月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十九章 河內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982章 納質否?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1056章 態度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六十八章 銅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972章 深入第五十一章 準備開幹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1250章 寒意第十四章 行路第940章 邢、魏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五十章 果實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章 遺產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十五章 天降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五十章 果實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113章 賣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1044章 調動第七章 親朋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一章 二月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1113章 賣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八十章 回家第985章 校閱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第二十章 布子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1180章 走也!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1128章 匯聚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一百章 生前事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