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

“王將軍請回吧。”驛站之內,陳誠的臉色不是很好,說道。

他不小了,比夏王還大十餘歲。這個年紀可以說已是行將暮年,雖說這會看起來身體還好,騎得駿馬,玩得美姬,但天有不測風雲,誰知道哪天就去了。

這是陳誠內心之中深層次的隱憂。

儘快稱帝建國,讓大夥都弄個開國元勳噹噹,然後再削藩不行麼?一代人不行,那就兩代、三代人,總能削平的。

這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渴望。

昭信軍節度使李延齡年紀更大,他不急嗎?

前幾天收到消息,沒藏慶香得急病死了,他不遺憾嗎?

走的更早的李劭的家人,還等着追贈新朝的爵位呢。

張彥球一把年紀了,還任勞任怨去邊疆戍守,不就是想得個食封,傳給子孫後代?

很多人越來越沒耐心了啊!

“陳長史,夏王就這麼有信心一定能打敗諸鎮嗎?”王師誨的臉色更不好。

“事已至此,沒什麼好多說的,使者請回吧。”陳誠面無表情,道。

王師誨跺了跺腳,怒道:“那走着瞧。夏王也不小了,我倒要看看他能做到哪一步。他活着還能把控大局,若他去了,夏王世子能指揮得動那些驕兵悍將嗎?哈哈,別到時候出征的軍隊都成了反賊,我等着。”

說罷,氣沖沖地走了。

陳誠嘆了一口氣。王師誨方纔那一番話,倒讓他有點理解夏王了。

是啊,前去削藩的軍隊真的一定可靠嗎?世子若不能有武功,若沒有威望,那就只能依賴大將,久而久之,會出現什麼事?

若世子繼位時年紀大還好,若出現個孤兒寡母,怕不是被人整個兵變出來。

“罷涇原、奉天、陝西三鎮……”陳誠來了,自然開始辦公,各種公函往這邊轉送,他方拿起了首份,就一沉吟。

這三個藩鎮,都是假藩鎮,領有涇、原、乾、華、陝、虢六州三十縣、九十餘萬人口。

尤其是奉天鎮所領之乾州,乃割京兆府之奉天、好畤、武功、盩厔、醴泉五縣所置,王卞爲節度使。

這次也給王卞安排了新位置:忠順軍節度使。

忠順軍領耀州。該州亦是新設,割京兆府之華原、富平、三原、同官、美原、奉先六縣隸耀州,總計約四十餘萬人。

陳誠他閉上眼睛,大概知道王卞又要幹髒活了,他手下那幾千華州兵上戰場不行,但對地方大戶卻是極有震懾力的存在。至少,關中諸條河流上曾經密密麻麻的水碾被拆得差不多了,這些都是官員士紳擁有的,極大影響了百姓取水灌溉農田。

“三十餘州、一百四十餘縣……”陳誠又讓人找來籍冊,簡單地估算一下,發現“夏國”治下已經有七十萬戶出頭、接近三百六十萬口人了。

“夏國”的疆域涵蓋關北全部、關中一部、河南道一小部分。數年以來,夏王府沒有太過干涉地方的治理,他們只注重各州縣官學的興辦,只注重推廣新的農作物和生產模式,除此之外基本是處於放權狀態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當然人事權是牢牢抓在手裡的。州學學生出任地方官員的數量依然龐大,縣學學生出任吏職,來自關北諸州的學生是最多的。

官學學生、門蔭子弟、中舉士子,基本瓜分完了關西諸州縣的各級官位,甚至開始向東都鎮少量派遣。

地方上的驛將、鄉長、鄉佐、里正雖然多是粗鄙不文的武夫,但他們都是夏王的老部下,忠心是有的。

“唉……”陳誠又嘆了口氣。

夏王若窮盡一生也平定不了天下,我等子孫便擁立王之後人在長安稱帝,當個西魏之主也不錯。東邊讓那些野心家折騰去,至少西邊沒那麼多桀驁武夫帶來的煩心事,算得上是一方淨土了。

廣推教化,化胡爲漢,發展農牧,收拾人心。夏王也在有意識聯姻,再有十年、二十年時光,這個基本盤是相當穩固了。

只是需要任命一子爲留守,總攬軍政大權,萬一關東戰事不利,夏王死於征戰途中,關西不至於亂起來。

陳誠左思右想,這個留守的人選不敢隨便提,得找個契機。

他在公函上附上自己的意見,完善了一些細節,然後便放到一邊,等待送往朝廷“暗箱操作”。

三鎮罷廢后,自有一番人事調動。

王卞去耀州上任,陝西節度使任遇吉則出任天平軍節度使,兼鄆州刺史,領鄆、曹、濮三州。

任遇吉是夏王老人了。他的軍事能力有限,性格陰沉,一直幹些陰私勾當,但與夏王有出生入死之誼,非常忠心,歷任同華、陝西、天平三鎮節度使,這輩子是真的風光。

其子任振,年方弱冠,剛剛出任襄州谷城令。

谷城、鄧城、棗陽三縣,是夏王移民開發的地方,是摻入山南東道和唐鄧隨的沙子。任振作爲“勳貴子弟”出任谷城令,足見他們任家受信任的程度,同時也可以看出夏王確實重情誼,是真的與老兄弟們一起共富貴。

天平軍節度副使之職本來要給孫霸。但孫霸以年事已高爲由拒絕了,夏王許之,但仍保留其華州刺史之職。

孫霸長子孫進德歷任鄯州團練副使、廓州刺史,鎮守邊疆多年。

次子孫進善本爲鄯州龍支縣令,這次出任房州刺史。

這一家子也讓人羨慕,不過就是早年對夏王有恩,這份恩情已經延續到了第二代人。

黃滔出任天平軍節度副使,兼任濮州刺史,這是幫任遇吉治理地方的。

黃滔之子黃肅歷任坊州宜君尉、鄜州三川令、鹽州司馬,剛剛赴任絳州刺史。

感慨了一會,陳誠又將這些文件批覆,準備發往朝廷。

還有一份寫好的制書,陳誠拿起來看了看,沒什麼問題,同樣歸置到一邊,發往朝廷。

“敕。歷下,名地也。司空,貴秩也。處名地而增貴秩者,非夫稱推擇,洽物情,焉得獨受寵章,重宣王化。具官李柏,當年思立,學武有經。固忠順之根本,以機權爲枝葉。且能刺部,兼務睦鄰。酌寬猛以守常,就變通而處衆。爲善難掩,不伐愈彰。見求福於自謀,信唯人之可召。乃行茂典,用葉公言。可依前件。”

前涇原節度使、檢校司空李柏出任武肅軍節度使。

武肅軍是新設的藩鎮,轄齊、棣二州,治齊州。

李柏兼任齊州刺史,宋瑤出任武肅軍節度副使。

宋瑤是朔方幕府隨軍要籍,當年出面遊說李柏、李桐二人的就是他。這些年一直在涇原幕府做事,說是李柏的幕僚,實則監視,這次一起跟着過來。

“大王是不準備放手淄青、兗州了。”陳誠有所明悟,大戰又將起矣。

******

棣州城外,滄州兵已經退去。

他們走得不情不願,非常無奈。

王師悅帶的數千兵馬被他們殺敗了,始終無法與棣州城內的兵馬匯合。形勢可以說一片大好,再打一陣子,說不定守軍就絕望了,直接投降了。

滄、景、德、棣四州,本來就是一體,棣州百姓不認爲自己是河南人,棣州在文化、商業上依然是與河北聯繫更多,怎麼能被河南藩鎮統治呢?

但現實是殘酷的。李同捷死後,棣州就離滄景鎮遠去,至今已快七十年了。

這次趁着邵樹德東征鄆、兗、齊,河南戰火不休,棣州兵馬被大量抽調的有利時機,義昌軍集結兩萬多兵馬,突然南下,沒想到最後還是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是棣人又有了新的援軍。

定難軍四千餘騎晝夜兼程,突然趕至,一波衝鋒擊潰了數千滄人。

滄州兵士氣受挫,退守營寨。僵持了一日後,見棣州刺史邵播也帶着親兵趕了回來,頓知無望,只能解圍而去。

他們主力未損,撤退得還挺有章法。定難軍追襲了一下,發現無縫可趁,便任他們退走了。

“微符將軍,棣州幾失矣!”棣州司馬邵揚聲音都梗嚥了,出城見禮。

邵揚,邵播之弟,率軍留守棣州。

“邵司馬不必如此。”符彥超說道:“棣州既已降順夏王,自然可保無憂。滄人、齊人雖退,然賊心不死,須得防備一二。”

“這個自然省得。”邵揚說道:“待出征兵馬返歸後,治兵完城、囤積糧草,一樣都不會懈怠,定爲夏王守好州界。”

符彥超強調了一下他們已經降順,邵揚已經聽兄長提過此事,他沒有異議。

棣州地處大河北岸,天然招人覬覦,如今須得換個人投靠了。王師範不能保全棣州,邵樹德這麼大的威名,投過去正當合適。

見完禮後,符彥超沒有停頓,又帶三千人換了馬,向西進發,接應從齊州返回的棣兵。

“兄長。”邵揚看着符彥超遠去的背影,問道:“夏兵如何?”

邵播似是不願回憶,嘆道:“能戰。邵樹德打仗也挺有能耐,兩月時間,已克鄆、齊二州,斬朱威、朱瓊,敗王師克,朱瑾左支右絀,王師範怕是也有些畏懼。別想太多了,棣州這個是非之地,光靠咱們自己守不了多久,到最後不一定有啥好下場。”

“兄長言之有理。”邵揚附和道。

如果有選擇,誰不想割據呢?眼看着外間風起雲涌,棣州這種處於四鎮交界之地的州郡,又孤懸於大河以北,與淄青其他州縣隔了開來,委實有些難以自保。

棣州百姓苦啊,不知道要被戰火犁個幾回。

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六章 茅店第1044章 調動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1041章 風向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五十章 夾擊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二十章 布子第1036章 班底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一章 紅利第十八章 勸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1149章 舉槍!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十六章 風聲第三章 四月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三章 議帥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六章 修武第1249章 組畫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十七章 推戴第1147章 收手吧!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十五章 出招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1166章 落幕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二章 調查(二)第二十九章 拉攏堵路上了,釣魚中。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1230章 開城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979章 蒲縣與石樓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二十章 朝貢道第五十四章 謝表(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1)第1155章 大冤種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1243章 北口第四十章 分歧第六章 接見第七章 處置第十七章 推戴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1169章 工程與裁軍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1190章 戰術第978章 督戰官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985章 校閱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
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六章 茅店第1044章 調動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1041章 風向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五十章 夾擊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二十章 布子第1036章 班底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一章 紅利第十八章 勸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1149章 舉槍!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十六章 風聲第三章 四月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三章 議帥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六章 修武第1249章 組畫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十七章 推戴第1147章 收手吧!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十五章 出招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1166章 落幕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二章 調查(二)第二十九章 拉攏堵路上了,釣魚中。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1230章 開城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979章 蒲縣與石樓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二十章 朝貢道第五十四章 謝表(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1)第1155章 大冤種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1243章 北口第四十章 分歧第六章 接見第七章 處置第十七章 推戴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1169章 工程與裁軍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1190章 戰術第978章 督戰官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985章 校閱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