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成果

契丹、奚人、室韋、韃靼、回鶻、吐谷渾等部,在晚唐年間,一直是李克用及幽州鎮激烈爭奪的兵源。

邵樹德看着一副手下人臨時繪製的粗糙地圖,暗暗想着。

劉仁恭的“山後八軍”、後唐的“銀鞍契丹直”,就是其中的典型。

陰山、燕山以北的草原上,就如河西走廊、隴右地區一樣,生活着大量異族。人數衆多,吃苦耐勞,精於騎射。中原藩帥爭霸,兵力吃緊,時不時就去募兵,成爲廝殺場上的炮灰。

現在全大唐用蕃兵最狠的,有三人,就是邵樹德、李克用、李匡威,代表了三大北邊勢力。

成德鎮也有不少蕃兵,以奚人、契丹人爲主,這與他們的起源有關,奚人將門世家集團嘛。

奚人出身的節度使雖然換了,但奚人歸義王李詩、李獻誠父子帶過來的奚人將門貴族集團卻慢慢紮下了根了。漢化之後,仍與草原上有聯繫,馬政辦得也十分出色,李克用想攻成德的話,估計樂子會很大。

“義兄沒法去塞上募兵了,這對他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啊。”邵樹德嘆了口氣。

河東的人力資源就那樣,雖然不少,但常年打仗,戰死的士卒就不談了,因爲戰爭而導致的經濟凋敝,就會讓人口增長成爲泡影,甚至會急劇下降。

不能去塞外募兵,義兄靠什麼與朱全忠鬥?

朱全忠治下的人口,比朔方、隴右、河西、邠寧四鎮蕃漢民衆加起來還要多。他治理地方也還行,張全義的河南府更是發展得不錯,長此以往,難上加難。

河東的氣運,難道就被我一手打斷了?邵樹德有些吃不準。

義兄與韃靼諸部之間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他一定會試圖重新打通草原。或者提出借道去草原募兵,那麼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邵樹德躊躇不定。

看情況再說吧。如果他實在被朱全忠打得太慘,就放一放。

五月初八,邵樹德回到旋鴻池,與諸部酋豪會盟。

因爲黑車子室韋、山北奚都沒來,韃靼大部遠遁,回鶻也只來了一部分,主要就只能靠吐谷渾撐場面了。

此時的旋鴻池周圍,共有吐谷渾數萬衆,都是之前李克用攻來時跑路的,現在陸陸續續回來了。大同盆地的草場捨不得放棄,畢竟是當年北魏的都城所在,水草豐美是毫無疑問的。

被朔方軍俘虜的回鶻、韃靼小部丁口加起來三四萬人,現在成了邵樹德的奴部。

對於自己的第三個奴部,邵樹德沒有虧待,特意給他們挑了一塊地方:鹽池(岱海)、參合陘、參合陂一帶。

此地位於北魏最初的都城盛樂與後來的都城平城之間,皇帝隨時出巡狩獵,一年往返兩次,草場質量沒得說。鹽池內還有魚,附近有森林,淡水湖泊亦有,還有河流水系穿過,漁獵、種植、放牧皆可,養他們這些人不是問題。

這塊地,處於振武軍與大同軍之間的模糊地帶,邵樹德將他佔下後,以後不模糊了:朔方軍的!

而治下部落越來越多,邵樹德也覺得需要把一些制度粗粗建立起來了。

之前理蕃院及軍府幕僚已經討論過,邵樹德也給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覺得差不多到了實施的時候了,於是他找來了陳誠、趙光逢二人。

陳、趙二人仔細看着盧嗣業潤色形成的草案。

大體上就是重拾已經名存實亡的鎮北都護府的名頭,實際管理蕃部。

鎮北都護本來就是振武軍節度使的諸多頭銜之一,現在則落到了朔方節度使邵樹德的頭上。

其實他本來想設立一個叫北衙的機構,並設樞密使一員,但不敢。

機構、官職的名字與長安那幫太監們的老巢一模一樣,你這是想稱帝?

鎮北都護自然由邵樹德親任。都護府內暫設親軍司、部落司、統軍司三大機構。

親軍司管理邵樹德的三個直屬部落,即青海的拓跋部、涼州的六穀部(邵家部)以及即將成立的鹽池部。

三部各出勇士五百至靈州,組建親軍,由親軍司統一安排訓練、駐防。

這三部,算是邵樹德的私人財產。爲此,他都打算把拓跋部再從青海遷回來了,實在太遠,不方便刷臉積累威望。

邵樹德死後,這三部由嫡長子繼承。

部落司管理各蕃部的民政事務,包括馬政、貢賦、丁役等等。

統軍司負責部族軍的監督、管理、徵調與統帥。比如往各部落派監軍,對部落丁壯的訓練提出大方向建議,徵兵調兵等等。

三司之下,就是最基層的部落了,原則上處於自治狀態,有都督、巡檢使、部落使三種職務。

人口三萬以上的部落設都督一職,三萬以下的設巡檢使、部落使,巡檢使爲邊地職務,部落使爲內地職務,此皆爲各部頭人兼職。

都護府內各級官員,可以由蕃人擔任,亦可與朔方幕府之間交流任職,打破蕃漢藩籬。但前提是會寫字,會說官話,且有一定的政務處理能力。

從今往後,幕府只管編戶之民,都護府只管蕃部。一鎮兩制,並行不悖,且互相之間可以有一定限度的官員交流。

說白了,就是給蕃人在體制內出頭的機會。

之前已經有蕃將立下功勳,在衙軍內任職了,現在要從制度上固定下來。

在都護府體制內管部落管得好的,也可以去當漢人的刺史。漢地刺史,亦可到都護府內任職,體驗一把如何管理草原部落。

“大帥,此都護府非彼都護府。”趙光逢看完後就說道。

純粹是掛羊頭賣狗肉嘛。這完全就是給蕃人提供體制內的升遷機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大帥,都護府設立後,編戶齊民還如何展開?”陳誠問道。

“適宜農耕之地,慢慢減少部落使的數量。”邵樹德說道。

陳誠瞭然,這是對人口三萬以下的部落下手,慢慢蠶食。大部落、邊境部落就不管他,幾個歷史遺留問題,如六大巡檢使、橫山兩姻親部落,估計短期內也不會動手。

其實邵樹德想得更多。

出征打仗,表現好的部落,可以賞賜財貨。表現差的,就罰沒丁口。

他已經打算整修勝州理所榆林縣的榆林宮,此爲隋煬帝所置。以後罰沒的丁口,就統一安置到榆林宮附近,作爲他的直屬部落。

嚴格來說,這已經逾制了。

行宮,那是皇帝纔有的。邵樹德有什麼資格據有行宮?只不過實在沒人管罷了。

最高統治者擁有私人部落,那可真是太重要了。

國家承平以後,肯定大興文官政治,那麼如何保證皇帝不被文官系統操控,大權旁落呢?

首先得保證安全,不能不明不白死去,比如被宮女勒死,失足落水,吃藥吃飯暴斃等等。

那你就得有自己人,還是得不被文官控制的自己人,由皇室自己管理的直屬部落就比較合適。不然的話,連“錦衣衛”都指揮不動的皇帝,想幹點事都不行,豈不憋屈?

“此制先選官運行起來,再慢慢完善。以後諸司肯定要增加的,某就想加個宮帳司。想要一勞永逸解決草原問題,光靠打殺肯定不行。”邵樹德說道。

陳誠、趙光逢二人都有些皺眉,但也沒有太多牴觸心理。

國朝的蕃官、蕃將,實在太多了。朝廷也沒怎麼歧視他們,只要有功勞,就可升官。正常納貢、出丁的,也是大唐子民,風氣之開放,確實令人驚異。

五月初十,邵樹德下令整修榆林宮。會盟諸部各出一些丁口,湊三千戶,統一遷移到勝州榆林宮附近放牧,由即將成立的宮帳司管理日常民政事務,軍事則由親軍司負責。

各部頭人有些不願,但這其實就相當於募兵,不從也得從。

對邵樹德在吐谷渾諸部中增強了影響力這件事,赫連鐸憂心忡忡,但白義誠倒沒什麼,反倒私下裡勸赫連鐸看開點:李克用再攻來,誰來救?朔州還是朔方軍幫忙收復的呢。

五月十二,大軍依次啓程。

此番出征,繳獲牛羊馬駝四十餘萬,會盟諸部又進獻了二十餘萬,總計約七十萬頭,摺合成羊,大概一百六十萬羊單位。給十三萬大軍發賞,馬馬虎虎。

最大的成果是增強了在雲州的影響力。

白義誠暗中輸誠,赫連鐸在幽州與朔方之間搖擺,但實際上傾向於朔方多一些。沒辦法,邵大帥兵多,太嚇人了。

……

行至金河縣之時,聽望司傳來急報:聖人駕崩。

“把李杭找來。”邵樹德第一時間下令。

李杭之前從晉陽返回了旋鴻池,一直在邵樹德身邊聽令,因此立刻策馬趕到了車駕旁邊。

“李別駕,京中傳來消息,聖人駕崩,北司諸中官立壽王爲皇太弟,行監國事。”邵樹德說道:“這會,新君登基大典可能已經籌辦得差不多了。你立刻去一趟長安,找宰相張濬和十軍容使西門重遂,打探一下情況。”

“大帥可是對壽王不滿意?”李杭直接問道。

“不必,壽王很好。”邵樹德說道。

親兵們在一旁護衛,只當沒聽見兩人的對話。

公然對監國儲君評頭論足,彷彿一言不合就要換掉一樣,實在太不“忠臣”了!

“先找張濬,問問渭北鎮設立的情況如何。”邵樹德又叮囑道。

“遵命。”李杭領命而去。

渭北鎮,邵樹德的最低目標是鄜、坊、延、丹、同五州,可以給朝廷留一個華州,這也是歷史上李茂貞所獲得的極限。

當時保塞、保大兩鎮(鄜延四州)爲李茂貞控制,其兄李茂莊爲同州刺史。華州刺史則爲韓建,這是他給朝廷留的唯一一道口子。

渭北鎮之外,還有涇原鎮!

此番回師之後,可遣散大部分部族軍。

關中無強敵,謀奪涇原鎮並不需要十萬大軍。

渭北鎮一旦設立,鄜坊四州也可能會出點小亂子,但精銳盡失的四州之地,能有多少反對力量?派一軍進入,基本就可鎮壓大部分反對者,剩下的就是慢慢收拾人心了。

“傳令,鐵林、天柱、天雄、義從、飛熊五軍,隨我南下延州。”邵樹德掀開馬車簾布,說道。他倒想看看,亮了這麼一番肌肉後,有沒有人敢來叫板!

“大帥,走哪條路線?”親兵十將陸銘問道。

“從勝州南下,經麟、銀、綏進入延州。”

“遵命。”陸銘很快派人去傳令。

這條路線,是長安通振武軍的大驛道,基本就是沿着黃河、無定河走。出綏州後,進入延州,也是當年邵樹德以綏州刺史、鐵林軍使的身份南下關中討黃巢的路線。

十年之後的故地重遊,一定頗多感慨。

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三章 西受降城感謝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二十三章 會李第十五章 趙植第1105章 定計第二章 舊部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975章 突圍第四章 兵諫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1331章 一家人第1271章 郡王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1265章 韓氏第1285章 塑造(加更2)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章 議帥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三十五章 破賊第992章 部署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三章 牛市第三十八章 無家與暗流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二章 包圍網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982章 納質否?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187章 排陣使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1113章 賣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十九章 邀請第1334章 說動(給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1172章 商行第十四章 勢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1306章 大巫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四十章 班底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1164章 說客第985章 桑乾鎮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949章 亂第五十章 南撤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十六章 風聲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
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三章 西受降城感謝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二十三章 會李第十五章 趙植第1105章 定計第二章 舊部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975章 突圍第四章 兵諫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1331章 一家人第1271章 郡王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1265章 韓氏第1285章 塑造(加更2)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章 議帥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三十五章 破賊第992章 部署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三章 牛市第三十八章 無家與暗流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二章 包圍網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982章 納質否?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187章 排陣使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1113章 賣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十九章 邀請第1334章 說動(給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1172章 商行第十四章 勢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1306章 大巫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四十章 班底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1194章 機會難得第1164章 說客第985章 桑乾鎮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949章 亂第五十章 南撤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十六章 風聲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