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陣容

第1017章 陣容

新年過後,夏軍系統各部進行了一番大調動。

武威軍返回鄭州休整,接替佈防的是鐵林軍。

經略軍調往相衛,突將軍回後方休整。與此同時,突將軍家人也開始遷移。

七支禁軍步隊,鐵林軍士的家人安置在汝州,義從軍半在河南府、半在汝州,天德軍全部在河南府,武威軍全部在鄭州。

突將軍是第五支整體遷移家屬的部隊。他們的駐地將安置在陝、虢二州,因此,他們還將承擔一項特殊的任務:發陝虢之民以實襄陽。

之所以要軍隊來承擔這項任務,主要是害怕激起民亂。

陝、虢二州,因爲地形的因素,在秦宗權之亂中吸納了大量河南百姓,導致人口激增。發展至今,有四萬二千餘戶、二十一萬三千餘口,委實太多了。

而在談攏襄陽問題之後,邵樹德決定往襄陽移民,發陝虢少地、無地百姓兩萬戶至襄、郢、復三州,給予土地,免稅三年。

誠然,百姓都是很牴觸遷徙的。即便陝虢地形崎嶇,山脈連綿,耕地不多,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仍然不願意走。這就只能上強制手段了,並且由軍士來源複雜的突將軍來完成這一任務。

搬走兩萬戶之後,突將軍三萬衆還將帶來兩三萬戶。不過禁軍士兵,他們都是靠工資生活的,土地多不多並不重要。他們自己願意買可以買,買不到靠每月發下的賞賜生活,也能很富足。

襄鎮三州,襄州七縣有戶四萬六千餘、口二十三萬二千餘;郢州三縣有戶六千四百餘、口二萬九千餘;復州三縣有戶五千餘,口二萬四千餘。

總共不到三十萬人,且因爲常年戰事,百姓亡散,經濟破壞劇烈,急需休養生息。若非邵樹德通過摻沙子的方式,搞了谷城、鄧城兩個戶口殷實的富縣出來,襄陽已經讓戰爭摧垮了。

發了兩萬陝虢民戶之後,先休養生息,後面幾年,還會慢慢派人過來。

之前在與契丹的戰爭中俘獲了十二萬餘口人,出兵各部分一分,再給去諸、仙遊宮補了一些人口,邵樹德自己也分到了兩三萬,基本都安置在唐鄧了。

唐鄧隨襄郢復六州三十縣,是下一步開發建設的重點。

天德軍從東線調回,畢竟當地局勢已經日漸穩固,地方州軍系統亦已完備。

天德軍將前往河陽,接替久戍的天雄軍回洛陽休整。

天雄軍的家人不在孟懷,將從陝州、晉絳等地陸續遷走,安置在河南府。

孟懷將是經略軍武人們安家的地方。二州將接收兩萬八千餘戶經略軍將士的家屬,如此一來,孟州五縣將有四萬二千餘戶、二十一萬四千餘口,懷州五縣將有六萬餘戶、三十一萬一千餘口,算是人口較爲密集的區域了。至少在天寶年間,河內也就六十萬人左右,雖然漢代有百餘萬。

赤水軍已經回了洛陽,這裡馬上就要沒兵了,不能一支部隊都不放。

二月初五,邵樹德在麗春殿給符存審、杜光乂、劉鄩等人餞行。

“此番北上,吾兒就要拜託你照拂了。”邵樹德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長子邵嗣武親自給符存審倒了一碗酒。

符存審連忙起身,道:“殿下厚恩隆遇,至今未能報答,敢不盡心竭力!”

邵樹德起身敬了符存審一碗,道:“你的本事,我是知曉的。這些年缺乏機遇,埋沒了。去了安東,先不要急着與契丹碰撞,那是渤海人希望我們做的事。安東行營,還是要依託自身,堅城固壘,先穩住陣腳再說。”

“遵命。”符存審一飲而盡,大聲應道。

“杜大郎,我已讓朝廷下旨,置安東府,你爲府尹。浮海北上之後,可知伱之要務?”邵樹德走到杜光乂面前,問道。

邵嗣武又給杜光乂倒了一碗酒,杜光乂從容起身,胸有成竹地答道:“編戶齊民,勸民農牧,積蓄錢糧。”

大唐攻滅高句麗之後,在當地設置羈縻州,並強遷高句麗百姓至中原定居,造成了文明的退化。二百餘年後,高句麗故地混亂不休,幾無秩序,也沒什麼強權,改土歸流之事,可以着手嘗試了。

聖人已經下旨,設安東府,隸淄青鎮,下轄數縣。

以都裡鎮爲理所置旅順縣——這個名字,顯然與邵樹德脫不開關係。事實上,朝廷一開始打算置都裡縣,邵樹德覺得沒啥問題,都裡很可能是大連的諧音,後世這裡也是大連市下轄的一個區,不過想來想去,改爲旅順縣,兆頭寓意好。

以卑沙城爲理所置平海縣。

卑沙城在今金州區的大黑山上,“四面懸絕,唯西門可上”。

隋大業十年,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以舟師自東萊伐高麗:“護兒至畢奢城,高麗舉兵逆戰,護兒擊破之,將趣平壤。”

貞觀十九年,張亮帥舟師自東萊渡海。程名振引兵夜至,副總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己巳,拔之,獲男女八千口。

大黑山扼遼東半島南端之仄狹咽喉,自大連北上,必經此地,故高句麗築城以防。

於後世普蘭店一帶置東平縣,詔令築城戍守,並修浦港。

於故積利州置積利縣,位於今瓦房店得利寺鎮龍潭山古城。

安東府暫僑治積利縣。

“君有此念,安東無憂矣。”邵樹德笑道:“來,滿飲此杯。”

兩人一飲而盡。

專業服務員邵嗣武又給父親倒滿酒。

邵樹德走到劉鄩面前,道:“劉將軍當年在淄青,可給我找了不少麻煩啊。”

“慚愧。”劉鄩惶恐道:“大王天威,某實難以擋之。”

“這話我不愛聽。”邵樹德說道:“行軍打仗,不要弄那些神神道道的東西。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清清楚楚。什麼天威?我就是兵多欺負你兵少罷了。龍武軍將士,可有不願浮海北上者?”

劉鄩本想說沒有,但夏王顯然不喜歡聽假話、空話、套話,因此只能老老實實說道:“有。”

“龍武軍萬餘衆,不可能一夜之間便北上。”邵樹德說道:“首批兩千將士,於三月渡海,你挑可靠營伍做先鋒。不願北上者,好好勸導一番,若不聽,便以逃兵論處。”

“遵命。”劉鄩應道。

都說夏王寬仁,確實,待人接物讓人如沐春風,說話好聽,注意你的情緒、面子,喜歡講道理,喜歡分潤好處,但他很顯然也有嚴酷的一面。

“以逃兵論處”五個字,就意味着不知道多少條人命。

面善心黑,不是說說而已啊。

“李仁輔。”邵樹德又走到一人面前。

“末將在!”鎮國軍軍使李仁輔大聲應道。

“此爲酒席,如此緊張作甚。”邵樹德按着他的肩膀,讓他坐了回去,然後親自給李仁輔倒了一碗酒,道:“你爲行營都虞候、監軍使,勿忘職責。”

李仁輔曾經當過邵樹德的親兵指揮使,是心腹老人了。

鎮國軍之前只剩下五千人,最近補充各軍戰損,用掉了四千,剩下千把兵,也不值得保留軍號了,因此鎮國軍已經裁撤。李仁輔手下這一千軍士將跟着北上遼東,作爲安東府的州軍,暫時仍歸他指揮。

也就是說,李仁輔在安東行營內,身兼三職,即行營都虞候、監軍使及安東府州軍指揮使。

監軍使這個名稱,也是夏軍系統內第一次正式出現。之前各行營雖然有監軍,但都是以贊畫之類的名目出現,這次也不演了,直接就叫監軍——遼東與中原畢竟隔着海,有個名正言順的監軍是很必要的,而且只能由親信之人擔任。

“末將定謹記於心。”李仁輔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邵樹德點了點頭,又行至一人身前,端起酒罈,親自給他倒酒。

“殿下。”王彥章囁嚅道。

“昔年王將軍於滑州屢挫我軍,我便恨識將軍太晚,未能納至麾下。”邵樹德說道:“後聞將軍從李公佺來投,喜不自禁。”

“殿下……”王彥章憶起往事,感傷不已。

“王將軍,中原已定。”邵樹德看着他的眼睛,說道:“我用人不拘出身,唯纔是舉。將軍大好年華,豈可虛度?王鐵槍之名,當響徹渤海、契丹、新羅之境,方不負將軍這一身才學。修文坊麥公宅,已修葺一新,傢俱、僕婢齊備,靜待將軍凱旋歸來。”

“麥公宅”就是麥鐵杖宅,在定鼎門東一街第五坊修文坊內。

邵樹德以王彥章比麥鐵杖,寓意頗深。

王彥章也聽懂了,感佩道:“定爲殿下效死。”

誠然,如邵樹德所說,中原已定,朱全忠已死。王彥章雖然忠義,但若不想虛度年華,那麼學學麥鐵杖,亦不失爲一條出路。

邵樹德回到自己的座位,招呼衆人舉杯同飲。

安東行營的主要官員,都在這邊了:都指揮使邵嗣武、都指揮副使符存審、都虞候兼監軍使李仁輔、都遊奕使王彥章、供軍使杜光乂,下轄兩軍軍使符存審、劉鄩。

陣容是龐大的,配置也是合理的,兩萬餘兵馬,分批北上,穩紮穩打,步步爲營。

這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次考驗,能不能出人頭地,就看他們能夠抓住機會了。

第一章 遭遇戰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六十九章 東行第1287章 後宮第1020章 迎駕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八章 雲中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四十章 拉攏第1323章 餘波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八十章 分裂第四章 根基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1009章 新潭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1227章 內情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三十五章 跑馬感謝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1219章 外港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986章 兗 淄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五章 朱瑄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十四章 驅走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四章 講武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十二章 恩德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五十一章 恨!第1142章 遼陽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948章 壓力第五十三章 追!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五章 鐵斤城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六章 接見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1059章 轉變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273章 向前看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1243章 北口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二十章 邙山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259章 鬼主意
第一章 遭遇戰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六十九章 東行第1287章 後宮第1020章 迎駕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八章 雲中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四十章 拉攏第1323章 餘波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八十章 分裂第四章 根基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1009章 新潭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1227章 內情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三十五章 跑馬感謝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1219章 外港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986章 兗 淄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五章 朱瑄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十四章 驅走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四章 講武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十二章 恩德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五十一章 恨!第1142章 遼陽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948章 壓力第五十三章 追!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五章 鐵斤城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六章 接見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1059章 轉變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1273章 向前看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1243章 北口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二十章 邙山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259章 鬼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