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雲中

“地斤澤草原這些年還算安穩吧?”邵樹德穿着紫色親王袍服,安坐於上,問道。

他當然掌握了很多嵬才部的情況,但自己知道的和別人知道的,未必就完全一樣了,因此詢問道。

楊安吉沒有絲毫停頓,不假思索道:“嵬才氏一意崇佛,修了不少寺廟。僧侶至各部傳法,頗多便利。大王之威名,業已傳遍諸部,無人不曉。”

“蕃民可信佛?”

“甚是虔誠。”

“戾氣可有化解?”

“大王。”楊安吉看了邵樹德一眼,道:“蕃民比以前順服多了,但我以爲,並非傳教法師的功勞,而是大王之功。”

“你也來這套?”邵樹德笑了,道:“說實話。”

“確是大王之功。”楊安吉面不改色地說道:“地斤澤雖不宜耕種,然通過租牛給靈夏百姓,賺取了許多錢帛。歷次出兵,徵發部民上陣,都有賞賜,百姓日子沒那麼艱難了,故戾氣得以化解。”

原來是這套說辭,到也不是沒有道理。邵樹德點了點頭,道:“嵬才氏吞併地斤澤諸部,又吃掉了庫結沙蕃部,人數不少,卻無法耕作。眼下關北也不怎麼缺牛了,今後的生計,他們打算如何解決?”

楊安吉顯然是思考過這個問題的,只聽他說道:“嵬才氏,處於河套草原,東有麟、勝、銀,南有夏、宥、鹽,西爲靈州,北面則是豐州,皆爲漢地,他們處於四面包圍之中,其實無需憂慮。若想解決其生計,某想了想,唯有募其精壯入軍,賣命博取富貴了。”

當然,他們富貴了也大概率不會回去了。草原這邊還是窮,他們的主力拳頭產品又與漢民有直接競爭關係,邵樹德都不知道該怎麼讓他們發達起來。

或許,真的只有募兵了。精壯招募走了,剩下的人也翻不起大浪。而人少了之後,人均資源豐富,或許就不用那麼難了。

關北情勢複雜,蕃漢雜處。

北面、西面有三個平原,可利用黃河及其支流水資源,宜牧宜耕。東面因爲地勢原因,無法有效利用黃河水資源,但像窟野河一帶降水相對較多,是著名的“雨窩子”,也宜牧宜耕。

南方的橫山北麓也不算太差,同樣可以半牧半耕,就是人口承載力不如靈州等地罷了。

這些地方的部落,多年來一直在編戶齊民。比如綏州、銀州的党項小部落完全消失殆盡了,靈州的河西党項也成了歷史名詞。

這些編戶之民,官府控制較爲嚴密,基本上就是可靠的基本盤。邵樹德從延州一路走過來,發現百姓生活不錯,都是支持自己的。

蕃部的話,是唯一需要擔心的了。現在支持,以後是不是還支持呢?

地理環境造成的劣勢,這個真的不好一概而論,只能具體某個部落具體分析。實在不行,就募兵,把有能力造反的人招走當兵算逑。

反正國朝武夫對羌胡沒什麼歧視,早習慣了漢兵、胡兵並肩作戰,殺對面的漢兵、胡兵了。公文中每每提到兵力,都是某某將“蕃漢兵馬”若干。

給他們一個體制內的升遷渠道,一視同仁,抽取草原精壯勇士,只能這麼做了。

“折家南遷之後,聽聞有不少部落依附於楊家。”邵樹德突然問道。

“好教大王知曉,這些個部落,若無人管束,怕要爲禍一方,故楊氏給他們劃分牧場,嚴禁私鬥。定期抽調精壯,送往靈州院。昔日折令公至關北募兵,我楊家亦選兵千人,交給折令公帶走。若大王不允,楊氏自然不再擅管。”楊安吉神態自若地說道。

邵樹德展顏一笑,道:“楊氏爲我分憂,何懼之有?這樣吧,挑選二百悍勇之士,與那些楊氏子弟,一起送到軍中。我要組建銀鞍直,正是用人之際。”

“遵命。”楊安吉應道。

“楊氏,我是信任的,今後麟州這一片,給我看好了。有事便與州中、幕府商定。令侄在都護府做事,功勳卓著,只要勤勉,將來楊氏亦有富貴。”邵樹德最後勉勵道。

……

已經擴充到近一千八百騎的具裝甲騎展開了例行訓練。

人馬皆披甲,銀光閃閃,集羣衝鋒起來,威勢震天動地。在曠野中列陣的野利、沒藏、嵬纔等部蕃人看得目瞪口呆,下意識把自己代入那些草人,不知道能不能頂得住。

其實草原上的蕃人並不怎麼怕騎兵,但這主要是指輕騎兵和中型騎兵。

貞觀十九年(645),薛延陀趁唐徵高麗之機入寇,攻入河套地區,唐軍與之開戰,最終將其滅亡。

薛延陀稱雄草原的戰術就是騎馬步兵。他們的人騎馬趕到戰場,下馬持長槍步戰,裝備不行,步兵戰術也很一般,更談不上什麼軍陣,但就是打得突厥騎兵慘不忍睹,抱頭鼠竄。

其實也沒什麼訣竅。就是不要怕,看準了對方衝來的騎兵,出手穩準狠,用長槍將他們捅下來。被打散了也不要怕,繼續小規模集羣作戰,將騎兵一個個捅下來。

破除恐懼是第一條。騎兵沒什麼大不了的,薛延陀曾經多次以少勝多,幾千步兵大破萬餘突厥騎兵。

他們的步兵經常被突厥騎兵衝散,但散而不潰,繼續各自爲戰,因爲騎兵的正面搏殺能力不如步兵,不要怕。只要破除心中的恐懼,覺得騎兵沒什麼大不了的,薛延陀的步兵就能稱雄東突厥故地,成爲擁兵二十萬的一方草原霸主。

當然,等到大唐的騎馬步兵進入陰山草原。雙方下馬步戰的時候,薛延陀那些不專業的步兵就被打得找不着北。但大唐步兵打突厥騎兵時卻沒薛延陀那麼輕鬆,這可真是一物降一物了。

以上都是輕騎兵和中型騎兵,如果換成具裝甲騎,怕是薛延陀步兵來了也要飲恨。

此時在場中觀看的蕃人步兵其實並不怎麼怕騎兵,但在看到具裝甲騎時依然大爲震撼,因爲這真不是你拿一杆長槍就能捅下來的,故人人畏懼。

邵樹德心懷暢快,悄悄對王妃折芳靄說道:“北朝之時,具裝甲騎稱雄,但被重步兵打得退出戰場,不得不給自己減重,不敢再正面直衝。若這些蕃人也有堅韌的重甲步卒,我這具裝甲騎就不敢拿出來顯擺了。”

“蕃人學不會這些,夫君何憂也?”折芳靄柔聲道。

“但總有些蕃人,步兵玩得比騎兵還好。”邵樹德說道。

他不知道薛延陀是不是第一個用步兵稱雄草原的民族,總之他們十分怪異、另類。

薛延陀之後,遼、金步兵其實也不錯。到了明末,滿清八旗步兵又暴打蒙古騎兵。

事實證明,只要解決了步兵的機動性,騎兵的衝擊力在重甲步兵面前佔不到任何便宜,屢戰屢敗。

“夫君莫不是想要黑矟、金刀、飛龍三軍橫掃草原?”折芳靄問道。

“若能騰出手,有這四萬甲兵,乘馬機動,再輔以部分騎兵,草原上何人能敵?”邵樹德說道:“真想去給耶律億來一下子,他一定會大吃一驚。”

兩人說話間,黑矟軍以及剛剛趕到的金刀軍也開始了操練。

這裡是勝州,乾寧三年八月二十六日,邵樹德下令趕到此地彙集的各軍進行講武。

具裝甲騎不適宜對練,他們的講武對手是“草人”。

黑矟、金刀兩軍演練的是騎馬趕到戰場後,快速下馬作戰。

部分輔兵過來牽馬,列於後陣,部分輔兵持械護衛,戰兵列完陣後,不斷變幻陣型推進。

野利經臣、沒藏慶香這些早就體驗過中原步兵戰術的人還面不改色,但他們手下那些党項兵的臉色就很精彩了。

有些人被徵召過,雖然大受震撼,但還能把持住。

但還有許多常年在山裡,兩耳不聞山外事的蕃人,或者是新一代長成的少年郎,則看得面如土色。

全員重甲,殺氣凜然,隔着百步都能感受到那股子兇悍的味道。

“感謝朱全忠的贊助。”邵樹德哈哈一笑,非常滿意。

折芳靄奇怪地看着他,大體上還是聽懂了。

黑矟、金刀二軍,可不就是以降兵爲主麼?洛陽之戰俘虜了三千多長直軍,伊闕關、太谷關兩千左右,有這五千多精兵,就足以搭起兩萬人的骨架了。

“愛妃稍待,我要檢閱黑矟、金刀二軍。”演練完畢後,兩軍脫離接觸,各自排了一個方陣。

邵樹德策馬而行,在親兵和新組建的銀鞍直騎士護衛下,從兩軍陣前緩緩走過。

走到一半時,他突然下馬,令人去了甲冑,緩步前行。

兩軍前排離其不過二十餘步,將士們見狀大奇。

“有人和我說,黑矟、金刀二軍成軍未久,人心未附,勸我不要閱軍,以免有賊人加害。”邵樹德慢慢走着,說道。

親兵們滿頭大汗,但仍然將他的話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黑矟、金刀兩萬將士大譁。

“我說這是什麼胡話?”邵樹德大笑道:“我素以誠信待人,何所疑懼?長直軍洛陽勇戰,我亦感慨,恨不得此等猛士爲我所有。”

黑矟、金刀將士的喧譁聲一下子小了下去,人人屏息靜氣聽着。

“吾受命爲王、爲帥,元惡既誅,長直軍將士有何罪耶?搏殺乃武人本分,爾等盡忠職守,勇戰不退,吾甚愛之。夏兵爲我兵,樑兵、淮兵亦吾壯士也。”

場中靜極,只有親兵們不斷傳話的聲音。

邵樹德左手按劍,右手有力地揮舞着,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逐着他。

“行軍用兵,以大信爲本。”邵樹德繼續說道:“爾等降我之後,我可曾擅殺一人?”

親兵傳下去後,陸陸續續有人喊道:“不曾。”

漸漸地,聲音大了,也整齊了:“不曾!”

“爾等軍籍造冊之後,所約錢糧,可有短少?”

“沒有!沒有!”

邵樹德走近一名黑矟軍軍士,大聲問道:“既如此,可有人慾加害我?”

“沒有!”這名軍士大聲喊道,喉嚨都破音了。

“沒有!沒有!”

聲音震天動地。

“今夜我宿於雲中,黑矟、金刀勇士可願爲我守夜?”

“願!願!願!”兩萬將士以槊杆擊地、以刀刃斫地,齊聲高呼。

“真吾兒郎也!”邵樹德哈哈大笑,挨個拍着肩膀走過,道:“今日在場將士,人賜絹兩匹。”

“謝大王!”兩萬人齊齊拜倒,真心實意道。

朔風飛揚,邵樹德按劍而立,從容不迫。

高臺之上,朱紫衣冠、鶯鶯燕燕盡爲其威勢所懾。

邵嗣武定定看了許久,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八章 雲中第二十九章 會州(三)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1267章 甜頭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1197章 會高第1182章 青州港第六十章 登高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340章 徵調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1142章 遼陽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十二章 破襲第二章 舊部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1127章 演練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四十章 操作第1144章 蓋牟第十九章 西行第1114章 屠夫第十九章 西行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章 擒生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四十章 密旨第1138章 法度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十九章 西行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三十章 末路第1265章 韓氏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十六章 突破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三章 上元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十三章 花巧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三十一章 天降偉人第八十章 入京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十六章 突破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棋局(月票加更1/3)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七十章 加班!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1122章 錢氏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七十二章 招待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十四章 心急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五十章 大計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
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八章 雲中第二十九章 會州(三)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1267章 甜頭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1197章 會高第1182章 青州港第六十章 登高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340章 徵調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1142章 遼陽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十二章 破襲第二章 舊部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1127章 演練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四十章 操作第1144章 蓋牟第十九章 西行第1114章 屠夫第十九章 西行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章 擒生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四十章 密旨第1138章 法度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十九章 西行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三十章 末路第1265章 韓氏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十六章 突破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三章 上元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三十四章 安排與人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十三章 花巧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三十一章 天降偉人第八十章 入京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十六章 突破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棋局(月票加更1/3)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七十章 加班!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1122章 錢氏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七十二章 招待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十四章 心急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五十章 大計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