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

建極十三年(913)的正月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歡樂祥和。

因爲今年二月底有科舉考試的原因,聚集在西京的各州士子數量暴增,且多了不少操南方口音的人,躍躍欲試。

科舉分榜方案遲遲未定,可能要到三年後纔會正式施行了,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的熱情。一個統一大帝國的科舉考試,對讀書人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他們在家鄉時就反覆談論,跟着各州朝集使入京的路上,更是與同伴們議論不休。一有閒暇時間,就互相督促、勉勵,有那學問出衆的,還幫人排疑解難,十分熱心,充滿着一股積極向上的精氣神。

而到了長安後,他們更是刻苦,通宵達旦地——嫖妓。

楚王邵慎立擡頭看了看平康坊的秦樓楚館,毫不猶豫地走了。

流連教坊伎館,曾經是他愛做的事情——如果有會員卡的話,他絕壁已經辦卡了。

但現在覺得這些挺沒意思的,就連剛娶回家沒多久的新婦也不管了,騎着馬就出了城——楚王妃謝氏,乃天德軍都虞候謝彥章之女。

昨日下了一場大雪,大地一片白茫茫。邵慎立策馬而行一段後,遇到了幾個少年,都是勳貴子弟,與他一般年紀。

幾人默不作聲,檢查完器械後,便在雪地中奔馳了起來,其間弓弦霹靂連響,箭矢中靶的“哚哚”聲不絕於耳。

天寒地凍,弦脆易折。拉斷了一根弦後,邵慎立又取出一根,繼續練習。

靶場周圍,還有十來個幫閒。他們時不時將跑不動的馬兒換下,送上一匹體力充足的新馬,有時候也跑過去轉移箭靶,讓這幾位爺練得更盡興。

射完十餘支箭後,邵慎立又讓人拿來一根馬槊,夾在腋下,策馬衝鋒起來。

草人在寒風中搖擺不定。

邵慎立目光炯炯,死死盯着目標。及近,雙手持朔,先一根橫掃,然後奮力一挑,將後面一個木人整個挑了起來,再重重甩落。

“唏律律!”馬兒的脊背幾乎被壓垮,痛苦地仰頭嘶鳴。

邵慎立將馬槊一丟,又從鞘套中拿出鐵鐗,操控着戰馬衝向另一處草人聚集區。

所過之處,左劈右砸,草人紛紛倒地。

練完這一陣,他又下了馬,讓隨從拿來一杆步槊,走到一個草人面前,原地練起了步戰刺殺之術。

他的神情是如此專注,動作是如此兇狠有力,以至於同伴們都看不下去了。

“殿下魔怔了吧……”有人張大着嘴巴,問道:“是不是哪個紅牌姑娘被人搶走了,心中積鬱,不得宣泄?”

“或許是新婦長得醜吧……”

“謝彥章也是一表人才,不至於吧?”

“下次尋個清秀的僮僕,或許殿下會喜歡。”

“哈哈,有理!”

“罷了,殿下是天潢貴胄,都如此努力,我等在這瞎扯淡,浪費光陰,好好練吧。”

幾人說完,繼續上馬開弓,練習騎射功夫。

貴族子弟,他們的習文練武的條件是外人難以想象的。

草原上一個普通牧人,肯定沒有他們練習騎馬的時間長。更別說器械之類的消耗了,這都是需要大量資源的。

至於營養條件和名師教導,差距就更大了。

草原牧人唯一可能勝過他們的,就是好勇鬥狠之心,敢拼命、敢玩命的勇氣。或者貴族子弟們流連於花街柳巷,把光陰浪費在歪門邪道上。

但當邵慎立這種大夏親王也在日夜苦練的時候,雙方之間的差距就無限拉大了。

“殺!”紛紛揚揚的大雪又落了下來,邵慎立頭頂如蒸籠一般,熱氣騰騰,當他做完最後一個刺殺動作時,渾身幾乎都脫力了。

隨從們趕緊過來,扶着他到一間木屋內休息。

卸了甲的邵慎立看着微微顫抖的雙手,心中一片充實與安寧。

一年半前的洛陽,當禁軍武夫們向符存審歡呼,對他愛理不理的時候,他悵然若失。

原來,在武夫們眼裡,他是如此不堪,如此沒有存在感!

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沒有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就像他的生母一樣。

這種認知,讓他的內心備受煎熬,也成了他前進的動力。

“還要練!”他抓起水囊,咕咚咕咚喝下一大口水,道:“直到西征開始。”

隨從們面面相覷,不知何言。

似乎是好事,又似乎不是好事。楚王殿下這自尊心也太強了一些,十幾年沒覺醒,一朝受了刺激,就不可收拾了。

這事弄得!

不遠處的驛道上傳來了沉悶的馬蹄聲,聽其聲音,似乎還不止一匹馬。

“五百里加急!”木屋外有人驚呼道:“又是什麼緊急軍情?”

“難道阿保機打回來了?不應該啊。天寒地凍的,他若有這本事,何必跑?”

“或許是淮南又出亂子了。新得之地,民情未安,民心未附,如果有居心叵測之徒,稍加煽動,未必不會有叛亂。”

“我覺得不會是淮南,可能是五管。”

“五管被鎮壓好幾回了,短期內哪個傻子敢作亂?”

“那會是哪裡?莫非黔中有蠻獠叛亂,攻佔州縣?”

“難說,那幫人沒腦子的,還真有可能。”

邵慎立聞言,霍然起身,走出了木屋,看向逐漸遠去的信使背影。

如此急迫,定然不是什麼小事。

聯想到年前有大長和國使者入京,爲他們的國君求娶公主之事,邵慎立高度懷疑是黔中或劍南出了事。

但仔細想想,似乎也有問題:按照時間算,纔過去三個月,大長和國的使者應該剛剛離境,說不定還未來得及向他們的國君稟明始末,南蠻的動作有這麼快?

但如果不是南蠻,又會是哪裡?

他有點想不明白了,但心底又隱隱生出一股竊喜與激動之情。

終日勤學苦練,爲的不就是上陣那一刻麼?如果南邊出現機會,要不要主動請纓,隨軍南征呢?邵慎立一時間有些躊躇——阿爺多半不會親征南方,這可真是讓人撓頭啊!

******

正月二十八日,正在大明宮珠鏡殿內陪伴家人的邵樹德收到了來自南方的軍報。

看完之後,他重重地拍了一下御案。

剛剛過完滿月的二十二皇子立刻哇哇大哭起來,韋氏慌忙走了過去,將兒子抱起,輕聲安慰着。

在過去大半年內,邵樹德有了四個新子女。

建極十二年四月,脩媛蕭氏誕下一女。

八月,充儀杜氏誕下一女,後夭折。

十三年正月,充容韋氏誕下一子。

同樣是在這個月,婕妤儲氏誕下一子。

至此,他已經有了44個親生子女。

比起前唐李淵,子女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個——李淵當太上皇之前只有10個子女,被兒子囚禁後,五十多歲的他居然又生了31個孩子。

邵樹德至今夭折了五個孩子,夭折率10%,比李淵高——或許李淵有些年幼夭折的孩子沒記錄下來。

但李淵子女的成活率,又完爆他的子孫們。這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獨唐朝,很多朝代開國前兩代皇帝的子女成活率都遠遠超過後繼君王。

以“小太宗”唐宣宗爲例,他一共有12個兒子,除晁皇后所生長子懿宗外,大多幼年薨逝,少數成年的也英年早逝,離譜到了極點。

相反,他11個女兒的成活率就高太多了。其中的原因,不好妄加定論。

邵樹德注意到了兒子的哭鬧,於是走到了旁邊的偏殿內,又細細讀了一遍軍報。

黎州蠻獠又發生了叛亂!

這次聲勢不小,佔據了黎州理所武侯城周邊的各個要點,將漢源、通望二縣與州治隔斷開來。

邵樹德又讓人拿來了地圖,仔細觀看。

黎、雅間的蠻獠,堪稱人多勢衆。前唐末年,就動輒聚集起數萬人、十萬人作亂。

而黎州也是劍南道比較靠南的一個屬州了,州治武侯城在半山之中,東西高山萬重,至爲險固,控扼着劍南道西邊唯一向南的孔道。

漢源縣在武侯城南二十五里,已經翻過了山脈,地勢逐漸展開。

漢源縣南十里有一個規模不小的驛站白土驛,又四十里至通望縣,有木筤驛。

木筤驛南十里有大渡河,湍急難渡,稱爲至險,爲南北天然界限。

但也僅僅是“地理界線”而已,唐代在河兩岸置軍鎮。國朝也派了兵馬屯駐,以勝捷軍爲主,外加兩千餘土團鄉夫。

大渡河再往南三十多裡,有望星驛、望星關。

望星又南五十里,有清溪峽、清溪關,此爲唐代防備吐蕃、南詔的重要屯兵之地。

清溪關以南一百一十里,爲黎、嶲二州州界。而嶲(guī)州,也是劍南道最西南邊的一個屬州了。

驛道從州界向南縱貫整個嶲州境,經新安城、永安城、三阜城、沙野城(今西昌)向南有驛道——這又是一個重要屯兵地,太和年間由李德裕主持修建。

沙野城南三十里有軍鎮姜磨戍,又一百二十里抵達陽蓬嶺。翻過此山,在山南麓有館驛,此館驛所在位置即安史之亂後唐與南詔分界線。

從大渡河往南直到陽蓬嶺,一共七百五十餘里,直到唐文宗太和年間仍處於大唐非常穩固的統治之下。李德裕、韋皋在此修建城塞,屯駐兵馬,防備的也不是南詔,主要是吐蕃。

晚唐以來,國勢衰弱,這片範圍內的蠻獠多投南詔,丟失了不少土地。

高駢大破南詔之後,一舉恢復了邊界。但當地的城塞多殘破不堪,百姓也紛紛逃亡,駐軍日益困難。而一旦減少了駐軍,你就很難壓制蠻獠,控制這片土地了。

他們不做亂還好,一旦作亂,往往引來南詔軍隊,十分麻煩。

歷史上大長和國進攻前蜀,其大軍就直接捅到了大渡河南岸。蜀軍背水一戰,大勝,賊死者數萬人。

等到北宋,王全斌滅後蜀,建議“趁勢取雲南”。

趙匡胤用玉斧在地圖上一劃,曰:“此外非吾有也。”

“乃棄越巂諸郡,以大渡河爲界,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得御戎之上策”——趙匡胤下令放棄嶲州全部及半個黎州,認爲這樣防守是“御戎之上策”。

如此一來,七百五十里的國土就被扔給了大理。中晚唐時由李德裕、韋皋重建的軍鎮堡寨體系,前蜀王建一戰殺敵數萬營建的良好局面,就此徹底崩潰,防線終於退到了“天然界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輕易放棄西南領土、打算攢錢贖買幽雲十六州的趙大,還不如驢車戰神趙二有雄心,至少他弟弟是真的開幹了,雖然結局很是慘淡。

邵樹德看着地圖上標註的駐軍人數,大皺眉頭。

大渡河以西、以南,駐軍一共只有兩個不滿編的指揮,總計三千餘人。外加番直的土團鄉夫數千,總兵力一共六七千。

憑這點人,如果大長和國來攻,大概率是頂不住的。

至於大長和國有沒有來,不用懷疑。前方來報,賊人已發兵北上,開始圍攻幾個夏軍駐守的堡戍。這些戍城牆單薄低矮,且各只有數百兵,陷落是必然的。再往後,就要直攻大渡河了。

當然這些還不是最麻煩的。

最讓人討厭的是黎、嶲二州的蠻獠大力響應大長和國,起兵作亂,意圖中心開花,製造混亂——雅州蠻獠還算給面子的,沒跟着一起亂。

“艹他大爺,沒娶到媳婦就要動兵?”邵樹德又重重拍了一下案几,吩咐道:“召集政事堂、樞密院諸位宰相,朕要問對。”

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1087章 樣板第1010章 嘗試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34章 挺進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十七章 驚訝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1021章 牢籠第五十三章 追!第1032章 對進第1104章 蓬萊第五十八章 誓第十章 泥潭第三章 生意人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195章 耐心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1053章 投降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三十章 閒聊第1325章 誘惑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1281章 皇莊第二章 馴化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六章 答卷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1019章 西京第1122章 錢氏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五十六章 霍邑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964章 廢物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六十章 史館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十章 殘局第962章 樞密使南詔農業地理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五章 朱瑄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二十章 河清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十五章 天降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三章 四月第964章 廢物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1290章 軍不發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十三章 南京
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1087章 樣板第1010章 嘗試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34章 挺進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十七章 驚訝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1021章 牢籠第五十三章 追!第1032章 對進第1104章 蓬萊第五十八章 誓第十章 泥潭第三章 生意人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195章 耐心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1053章 投降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三十章 閒聊第1325章 誘惑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1281章 皇莊第二章 馴化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六章 答卷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1019章 西京第1122章 錢氏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五十六章 霍邑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964章 廢物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六十章 史館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十章 殘局第962章 樞密使南詔農業地理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五章 朱瑄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二十章 河清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十五章 天降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三章 四月第964章 廢物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1290章 軍不發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十三章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