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拉攏

乾寧二年二月二十四日,陰。

壽州霍丘縣外,麥苗青青。

邵樹德騎在馬上,仔細觀察着行軍隊列。

這幫新募蔡人,就得好好盯着,不然他們能給你在麥田裡走路,將好好的麥苗給踐踏得一乾二淨。

但不破壞莊稼,並不代表他們不索取任何東西。事實上,徵糧攤派的行動幾乎從一開始就展開了。

缺糧,是南陽、淮水一帶數萬夏軍最大的威脅。

金商四州已經在搜刮家底,襄陽也在臨時加徵,安州刺史武瑜被迫去找土豪談判要糧,杜洪捏着鼻子送了點,申、光二州也繳獲了一些,但所得甚少。

最大的一筆收穫,還是在攻入蔡州之後,得糧十餘萬斛,新息、真陽、褒信也有零星繳獲。

如此大力度的籌糧,也只是將糧盡的時間點從原本的四五月份推到了七月底、八月初。離新糧收穫似乎還差那麼一點時間,不過還好,時瓚所部萬餘人已從關中押運糧草在途,應該能勉強糊弄過去了。

但不管怎樣,今年這幾處都透支了本源,明年要減稅休養了。不然的話,百姓可能要被苛捐雜稅逼得餓死或逃亡。

遠方的大地上,百餘騎正在互相拼殺。

發現大隊人馬東進壽州後,霍丘縣上下就慌得不行,縣令直接就降了。但在城外,還有一些人在利用地形襲擾。

其中有名朱景者,帶着一幫徒黨,利用熟悉地理的優勢,在丘墟林澤之中偷襲,前前後後造成了數十人的傷亡。

若死了還好說,傷者是最麻煩的。要不要照顧,要不要後送?這就佔用人手和兵力了。

雙方遊騎廝鬥了一會,威勝軍騎將折從古大槊一舞,將一名賊兵掃落馬下。餘衆抵敵不住,紛紛潰去。

“大帥,這廝便是朱景的人。”過了一會,新任親兵十將李忠將一名拷打得不成人形的俘虜拖了過來,說道。

邵樹德看着這位吃了一番苦頭的俘虜,道:“還是你來講吧,樑人在何處?”

“回大帥,據俘虜所言,樑人應還在壽州,有多少人不知道,他也是聽別人提起的。”

“淮水之畔呢?”

“有船隻在運糧械,他就知道這麼多。”

邵樹德點了點頭。

他預估氏叔琮將帶至少三萬人過來,這是從徐宿守軍的數量上來判斷的。但人在哪裡,兵力構成如何,目前還很難探聽到。

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實就是:一、壽州出現了樑軍,步騎皆有,人數未知;二、統兵大將是氏叔琮,他也在壽州;三、淮水上有人在船運物資。

當然,這是之前的情報,現在有沒有變動,很難說。這個俘虜地位低下,他能知道這麼多已經很不錯了。

“朱景是什麼人?”邵樹德又問道。

“壽州土豪,小有資財,但也不是太富裕。在鄉間有勇名,有膽略,爲人豪爽油滑,很多人都服他。”李忠回道:“霍丘地界南北,盜賊交會。朱景招募了一批有絕技的少年,到處巡警,沿淮羣盜莫敢犯之。”

“想辦法招降此人。”邵樹德下令道:“兩軍交兵,各爲其主。他在全忠治下,爲全忠廝殺,實屬本分,我不怪他。若願降,可委他爲壽州刺史。”

朱景這人,應該是個小土豪,算不上什麼大勢力。不過驍勇有膽略,地方上名氣較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硬實力不足的缺憾。

而且應該也有籠絡人的手段,遊俠少年們都服他,願意爲他效死,這種地頭蛇,值得拉攏。反正申、光、壽這種地方,直面朱全忠、楊行密的兵鋒,情況極其複雜,三天兩頭爆發戰鬥是難免的,離邵樹德的核心地盤也太遠,他不可能直接統治,那麼拉攏地方實力派就成了必然。

“遵命。”李忠應道。

“若他不願降,也不要慣着。這世上,看不清形勢的人很多,不缺他一個。”邵樹德又吩咐道:“繼續進兵,不要耽擱。”

霍丘縣內其實有不少糧草,壽州比申、光富庶,如今看來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了。

四萬多斛糧豆,解決了大軍的燃眉之急。要知道,此番出兵,大家只攜帶了十日干糧,沒有穩定的後勤供給隊伍。邵樹德本來就是試探來的,若籌措不到足夠的軍需,他就退回光州了。而霍丘縣既然有糧,那麼就進一步試探,好好攪他個天翻地覆前提是他的判斷沒有錯,樑軍主力不可能這麼快就來。

若問來了怎麼辦?那就跑啊,還有什麼可疑慮的?指望手下這些蔡賊新兵去和樑軍衙兵廝殺,那是嫌自己命長了。

李忠離去之後,折從古又來了。

“折將軍打得不錯。”邵樹德稱讚道。

“大王可是要招降那朱景?”折從古道:“此賊奸詐狡猾,躲在水澤、密林、山坡之中偷襲我軍。如此腌臢手段,要之何用?”

“折將軍勇則勇矣,卻不知打天下萬不能感情用事。”邵樹德說道:“折令公早年在關北之時,就沒收攏過敵對部落嗎?”

折從古訥訥無言。

見他不說話了,邵樹德又換了一副口氣,道:“折將軍這幾年也是有大功的,好好打,將來未必就沒有出身。官位、財貨、美姬諸般賞賜,我還不會吝嗇。”

折從古若有所悟,回道:“大王行事有法度,末將佩服。”

“速速帶騎軍前出,至淠水(pi)查探敵情。”邵樹德又看了看的表情,見還算真摯,便下令出擊:“淠水、淝水,是壽州東西兩側的屏障,或會遇敵,廝殺征戰,爾自專之。”

淠水,發源於大別山,向北流入淮水,在壽州、安豐的西面,也可以說是南面,是一道天然屏障。

“遵命。”

折從古離去後,立刻招呼起了部下,向東進發。

邵樹德又看了眼西北方的霍丘縣城,縣裡已經在組織人手加固城牆,轉運糧草,安置傷員。

申、光、壽三州,一字排開,都夾于山河之間,對他這個從西邊殺過來的外部勢力來說,其實不太好守,必須駐以重兵,不是很划算。

這三個州,對楊行密非常重要,具體再分的話,從東到西,重要性依次遞減。

這三個州,對朱全忠有些重要,畢竟沒了這些地方,他還有淮河防線,雖然這條防線不是很靠譜。

這三個州,對邵樹德來說不是很重要,因爲可以攻擊宣武軍的地方很多,這僅僅是個局部戰場罷了。

但他不想放棄到手的戰果,楊行密會不會捲入進來呢?這是他比較擔心的事情。

……

朱景躲在一座小茶園內,周圍聚攏了不少人。

“大郎,夏賊將金剛奴放回來了。”有人匆匆進來稟報。

“好端端地爲何放人?”朱景一邊煮着茶水,一邊冷笑。

“還不是大郎有本事,朱全忠看重,楊行密拉攏,如今邵樹德竟然也想拉攏大郎,哈哈!”

“在壽州地界上,丘墟林澤密佈,除了咱們,誰不得吃點苦頭?”

“這是好機會啊!咱們合計合計,朱全忠、楊行密、邵樹德,到底該投哪家?”

“自然是哪家給錢多投哪家了,哈哈!”

“蠢貨!有命拿錢,沒命花錢,咱們只投能打贏的一方。”

“阿龜,是不是皮癢了?敢說老子蠢,出去比劃比劃!”

“夠了!”朱景一拍桌案,衆人都閉上了嘴巴,靜靜看着他。

“豺奴有句話說得沒錯,誰能贏咱們投誰。”朱景又低頭往茶湯里加料,但嘴上沒停,繼續說道:“阿龜,你讀過書,認識的人多,可知如今北邊是個什麼局勢?”

阿龜是個身手矯捷的漢子,手裡提着一把弓梢,聞言說道:“聽聞邵樹德連番大戰,殺得朱全忠人頭滾滾,已經打進了洛陽,廢了當今聖人,還讓皇后、嬪妃、公主入夜後輪流侍寢,就連只有七歲的平原公主都沒放過。”

“你整天就打探這些消息?”朱景斜了他一眼,道:“我便是坐在壽州鄉下,也知道聖人在長安,不是洛陽。再者,大唐多少年沒皇后了,你打聽的什麼消息?”

說罷,提起一旁的靴子,直接砸到了阿龜的臉上,罵道:“莫不是在青樓聽來的流言蜚語?”

阿龜捂着臉抱頭鼠竄。

被放回來的金剛奴一瘸一拐地走了進來,見狀有些懵。

朱景親自起身,走到金剛奴身前,仔細檢查了一番,道:“還好是皮肉傷。兄弟受苦了,是我沒本事,救不出來你。”

“腦袋掉了碗大的疤,無事!”金剛奴被抓時什麼事情都招了,但這回仍然故作豪邁。

朱景哈哈大笑,拉着金剛奴坐到他身旁,將煮好的茶水倒在碗裡,道:“先吃碗茶壓壓驚。”

金剛奴欲言又止。

朱景傲然一笑,道:“我知你欲言何事,無非是夏人拉攏許諾罷了。說吧,夏人要給我多少錢帛?什麼官位?莫不是霍丘令?”

朱景有自知之明,知道他這種地方土豪,非常令上位者忌憚。

楊行密拉攏他,開出的價碼不過是一個霍丘鎮將罷了。

或許,在楊行密眼裡,他就是個小蝦米,遠沒有安州刺史武瑜這類人值得拉攏。

而朱全忠,可能都不認識他。若非州里面還有人知道他的名氣,賞了一批絹帛下來,給了淠西團練副使的告身,他也懶得出來和夏賊搏命。

邵樹德能給什麼?壽州甚至都不是他的地盤。

“是壽州刺史。”金剛奴答道。

“什麼?”朱景有些吃驚。

不過轉念一想,壽州如今是江家的地盤,而江家又是朱全忠的附庸,邵樹德完全是在慷他人之慨。

但怎麼說呢,給的有點太多了啊。

如果夏人能夠進佔壽州,或許也是個機會呢?

現在手頭只有千把人,若當上一州刺史,這可就是一大飛躍了,值不值得搏一搏呢?

夏人的實力,如今看來還是可以的。

能打進蔡州,逼得朱全忠調動這麼多的兵馬,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聽說在北面也打得不錯,雖然不像阿龜所說的那樣進了洛陽,但多半也讓樑人吃了不小的虧。

宣武軍這條船,不知道還能不能繼續支撐下去。多找幾條後路,或許是必要的。

這世上沒人敢保證將來會怎麼樣,楊行密、邵樹德都可以接觸。邵樹德地盤大,慷他人之慨,願意給刺史,這當然很好。楊行密地盤小,扣扣索索,連個刺史都不願意給,看着有些小氣,但這條線也不能斷了。

這世道,光靠能打敢拼命可不行,還得動腦子。

“收攏人手,退到霍山去,咱們先觀望一下。”朱景下定了決心,道:“別做得太過火,讓人一眼看出來咱們不戰而退。”

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1162章 河東道第1127章 演練第1267章 甜頭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1180章 走也!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九章 君臣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251章 柳城第1078章 秉政第十五章 議論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六章 三鬥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1107章 參詳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九章 西使城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1111章 換人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1330章 西樓第586章 後備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940章 邢、魏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五章 鐵斤城第六章 兄弟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三十六章 奏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1009章 新潭第944章 負擔第1279章 離京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四十章 你不能殺我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九章 埋伏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三十八章 兩路(二)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一章 世界名畫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四十章 會蕭第1127章 演練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十一章 賞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002章 彷徨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四章 州情(一)第三十一章 前奏(爲20210301106472956614盟主加更)
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1162章 河東道第1127章 演練第1267章 甜頭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1180章 走也!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九章 君臣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251章 柳城第1078章 秉政第十五章 議論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六章 三鬥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1107章 參詳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九章 西使城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1111章 換人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1330章 西樓第586章 後備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940章 邢、魏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五章 鐵斤城第六章 兄弟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三十六章 奏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1009章 新潭第944章 負擔第1279章 離京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四十章 你不能殺我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九章 埋伏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三十八章 兩路(二)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一章 世界名畫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四十章 會蕭第1127章 演練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十一章 賞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002章 彷徨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四章 州情(一)第三十一章 前奏(爲20210301106472956614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