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人生

細密的雨雪之中,同光十年的科舉如期舉行。

曾經爲人所熱議的科考,在這一年熱度有所降低。

沒人再過多議論了,因爲一切都已成事實。

科舉改革後已經考了三次了,已經產生了許多既得利益羣體,新的道路已經初見雛形,很多東西不是再那麼容易回去了。

今年又增加了營建科與醫科,按道分取。最早增加的農科迎來了第三次科舉,明算、明法迎來第二次,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着。

朝中隱隱有風聲傳出,三年後的下一屆科考,有可能會少量削減進士錄取名額,將其壓縮至百人之內。多出來的約十個名額具體給誰,暫未定下。

改革,從來沒有停止過。

人,要對自己負責,要對家族負責。

今年的考生數量也創歷年之最,幾近四千人。

最遠的來自伊麗河谷。

他們考的是賓貢進士,這是另外算名額的。考中後,可在大夏境內當官,也可回伊麗河谷當官,一如前唐故事。

草原七聖州之類的地方也有人過來科考。他們在地理上隸屬遼東道,用的也是遼東的名額。實事求是地說,他們的水平還很差,幾乎沒有考中的可能。

但無論怎樣,這些漢、奚、契丹、韃靼學子還是要嘗試一下的,重在參與嘛。萬一考官們集體瞎了眼,或者被豬油蒙了心竅,錄取了他們呢?

考不中也不打緊。作爲縣一級推舉且通過州試的鄉貢進士,他們在當地已經是“高端人才”,大不了回鄉當個小官小吏,着重培養兒孫。幾代人、十幾代人下來,興許就考中了呢?

天下英才,就這樣在科舉的指揮棒下翩翩起舞,不敢有絲毫差池。

……

邵樹德站在高樓之上,看着魚貫入場的學子們。

冰冷的雨夾雪打在身前,他恍若未覺,定定地看着入口。

“人生苦短,春秋數十載而已,朕做下了如許多的事情,罪也好,功也罷。哈哈!”邵樹德一甩袍袖,下了高樓。

他的臉色異常紅潤,彷彿年輕時征戰沙場的豪情壯志又回來了。

他想起了遮虜軍城,連發三箭,射死兩名李克用部下的英姿。

他想起了晉陽城中,一斧斬斷銅鎖,將庫中錢帛發放給軍士們的場景。

他想起了宥州城外,拓跋思恭畏懼軍威,不戰而逃的樣子。

他想起了攻打河隴之時,數萬人沿着黃河進軍,不可一世的豪情壯志。

他想起了關中神皋驛之戰,將士們士氣如虹,將孟楷萬餘人直接打崩,趕進了渭水之中。

他想起了黃巢敗退之時,諸軍爲畏首畏尾,只有他獨自追至武關城下的勇烈。

他想起了東出後,那一場場艱難的戰鬥。

他想起了費勁心機,滿頭青絲盡成白髮後才推行的改革。

他想起了太多人。

……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西方亦有類似的話:只有上帝才能審判我!

當世之人,沒有資格審判我。

離開禮部之後,他徑直來到了安業坊隴西郡公府。

靴子踩着晶瑩透明的雨雪,咯吱咯吱進入中堂,穿過庭院,來到了一間充滿藥香的臥室。

臥室門外候着的數人慌忙行禮,邵樹德擺了擺手,徑直入內,一撩袍服下襬,坐在了牀前的胡牀上。

榻上的老人氣色灰敗,看見邵樹德進來後,臉上浮現出些微笑容。

“陛下,臣記起了很多晉陽舊事。”陳誠輕聲說道。

邵樹德擡起頭,想了想後,道:“朕也記得。”

“那時候臣還是存了點私心的。”陳誠嘆道:“艱難以後,也不是沒有文官領軍。昭義軍過來的數千軍士,都是個頂個的好兒郎,臣還想帶一帶。但後來發現,實在帶不動。”

“朕忘了很多事情,但還記得那年之事。”邵樹德不自覺地笑了起來,道:“陳卿當時說‘不瞞將軍,去歲我沒走,也是存了點私心的。而今方知自己不是帶兵的這塊料,左支右絀,已是維持不下去了。’”

陳誠也笑了。

四十年後,再追憶當年往事,只讓人感慨萬千。

“見你來了,老李還有些失落。”邵樹德哈哈一笑,道:“後來私下裡找過我幾次,說外人不可信。”

陳誠一直維持着淡淡的笑容。

一個已經磨合得非常不錯的小團體之中,突然加入了一幫外人,取代了他原本“出謀劃策”的位置,失落是很正常的。

但團體總要發展,總會有新人加入。

李延齡,其實很好。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費心費力做好自己的事,且一直在進步。能有這樣的老兄弟、同僚,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恩也好,怨也罷,到了這會,都該看開了。

“後來,我得授綏州刺史,你來了後,是不是心都涼了?”邵樹德開玩笑道。

“綏州其實不錯了。”陳誠輕輕搖頭:“陛下是帶了三千精兵上任的,又有諸葛大帥提攜,夏綏鎮早晚是陛下的,臣當時處心積慮謀劃如果消滅鎮內諸將。沒想到,陛下更精於此道。夏綏、朔方、天德、振武四鎮一統之後,再收入黨項諸部,大勢成矣。”

“得陳卿,朕之幸也。”邵樹德嘆了一聲,說道。

說完之後,屋內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雪頭子打在窗櫺上,撲簌簌作響。

北風嗚咽,恍如招魂之音。

“老陳,可還有未了之心願?”邵樹德突然說道:“老兄弟們有先有後,朕晚走幾步,有些牽掛,可爲你們處理掉。”

“陛下……”陳誠眼角流下兩滴濁淚,輕輕搖了搖頭,道:“臣此生已至圓滿,無憾事也。”

邵樹德沉默。

真的沒有憾事嗎?人生本來就有很多遺憾。少年時、青年時、中年時乃至老年時,遺憾、悔恨、不捨、難過,諸般滋味,一一品嚐,臨走之時,真正完全釋然的又有幾個?

“可還有什麼話要對朕說?”邵樹德問道。

又是長時間的沉默。

“陛下保重龍體。”寂靜的屋內,響起了陳誠若有若無的嘆息。

“好!”邵樹德點了點頭,沒再多言。

臨別之時,君臣之間曾經的分歧早就煙消雲散。

幾十年的出謀劃策,幾十年的殫精竭慮,幾十年的操持政務,幾十年的情分。在這些面前,些許分歧、生分、爭執、不解,又算得了什麼呢?

君臣相對,默然無語,卻又一切盡在不言中。

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陳誠的幾個兒子進來探視了幾次。看到邵樹德時,畢恭畢敬,十分緊張。

邵樹德和顏悅色地和他們說了幾句,然後一直坐在胡牀上。

太醫署的醫官也時不時進來。其實他們早就束手無策了,只不過聊盡人事罷了。

邵樹德也不看他們,有時候就定定地想着心事。

人來來往往,都引不起他的注意。

這個世上,又有幾人能在他心中佔據一席之地呢?越來越少了。

和緩又堅定的社會變革,讓很多人覺得陌生。

老兄弟們相繼離去的世界,又何嘗不讓他覺得陌生呢?

他想起了李克用臨死前的喃喃自語:“我累了……”

是啊,他這一生太過豐富,做的事情也太多,他又何嘗不累呢?

“陛下……”太醫署醫官輕聲提醒。

邵樹德回過神來,看向牀榻。

陳誠已經氣若游絲,眼睛一直看着他。

他抓緊他骨瘦如柴的手。

“陛下保重。”陳誠又流出了眼淚。

“卿先行一步,爲朕收羅勇士,朕隨後便來。”邵樹德說道。

陳誠的嘴角微微咧開,慢慢定格於此。

太醫在一旁看着,想上前又不敢上前。

陳誠的兒孫們也擠了進來,想哭又不敢哭,怕驚擾了聖人。

許久之後,邵樹德鬆開了陳誠已經冰冷的手,起身爲他掖了掖被角,說道:“着禮部、鴻臚寺、太常寺會同辦理葬儀。朕的老兄弟走了,豈能沒有排場。”

說完,他離開了臥房,來到院中。

天色已經大暗,雨雪並未停歇。

他信步走入了雨雪之中,侍衛趕忙撐起了傘蓋。

風雪漸大,北風漸烈。

即便有傘蓋遮擋,雨雪依然無情地打落在邵樹德身上,甚至迷糊了他的雙眼。

人生最後一程,竟然也如此風雨晦澀、陰暗難辨。

恰在此時,洛陽的大街小巷之中,慢慢亮起了溫馨的燈光。

家家戶戶圍坐在一起,平靜、安寧地享用着晚餐。間或傳來幾聲滿足、喜悅的笑聲,就彷彿是世間最美妙的音樂。

邵樹德越走越快,越走越堅定。

最初的理想是什麼?可不就是想要看到這萬家燈火的安寧場面?

他想起了夏州城頭宴請楊悅,請他出兵時的場景。

人生崛起關鍵一戰,楊悅吐露心聲,說他忠的是夏綏的萬家燈火。

都說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楊悅忠誠嗎?

每個人對忠誠的定義不一樣,何必苛責?求同存異,相忍爲國,天下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的事情,更多的是複雜多變的灰色。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洛陽的萬家燈火與歡聲笑語,就是邵樹德暮年風雨旅程中的路標。

有它們指引,人生就不會迷茫,最終坦然地接受落幕時刻。

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1206章 漁陽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七章 用人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1099章 父老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七十四章 大破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四十二章 變亂第二十章 硤石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五十章 挑撥第1312章 交代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六章 辦法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章 調查(四)第1267章 甜頭第三章 牛市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十章 泥潭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589章 新操作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二章 派系第二章 包圍網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四十三章 縊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1102章 待賓館第十九章 開刀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七章 親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1306章 大巫第1181章 泰山宮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992章 部署第十九章 富平(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一章)第1309章 談條件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四章 使團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十九章 河內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1267章 甜頭第十九章 邀請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六章 修武第586章 後備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164章 說客
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1206章 漁陽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七章 用人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1099章 父老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七十四章 大破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四十二章 變亂第二十章 硤石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五十章 挑撥第1312章 交代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六章 辦法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章 調查(四)第1267章 甜頭第三章 牛市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十章 泥潭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589章 新操作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二章 派系第二章 包圍網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四十三章 縊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1102章 待賓館第十九章 開刀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七章 親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1306章 大巫第1181章 泰山宮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992章 部署第十九章 富平(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一章)第1309章 談條件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四章 使團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十九章 河內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1267章 甜頭第十九章 邀請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六章 修武第586章 後備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164章 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