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勸說

大朝會結束後,邵樹德並沒有及時北上,因爲洛陽傳來消息:中書侍郎宋樂薨。

太常卿丁會立刻帶着兇器、車馬、班劍等一應事務前往洛陽,主持葬儀。不過聽聞丁會現在的身體狀況也大大下降,不知道他還能撐多久。別送來送去,最後把自己送走了。

但——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在恩蔭了宋樂的一干子孫後,邵樹德休息到了四月二十,結果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什麼原因,淑妃封絢突然就病倒了,並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彌留之際。

年紀一過六十,就真的朝不保夕了。

邵樹德沉默地坐在榻前,昭儀小封幾乎哭成了個淚人。

大封流着眼淚,已口不能言,左手吃力地舉起,被邵樹德輕輕握住。

她的嘴脣微微翕動着。邵樹德湊了過去,只有很微弱的聲音,聽不太清楚。

但他知道意思,道:“月奴、鵲兒也是我的孩兒,他們會一世富貴,他們的兒孫,也會有富貴。”

大封微微搖了搖頭。

邵樹德又把頭湊過去,這次終於聽明白了。大封的意思是她陪不了自己了,但他們的一兒一女會繼續陪着他。

這句話直接擊中了他的心靈。

很多年沒體會過流眼淚的感覺了,或許是這輩子第一次吧。

在義兄靈前,他半真半假,但此刻是真的難過了。從心口到喉嚨,彷彿被層層疊疊的東西堵着,讓人難受無比。

生老病死,生離死別——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他將小封摟入懷中,左手緊緊握着大封的手,直到溫熱的軀體慢慢變涼。

封氏姐妹是他擄回來的,但也給他帶來了很多的關心和快樂。那個時候女人少,每一個都記得清清楚楚,現在麼……

人這一生,在什麼時候相遇,其實很重要。

四月二十一日,邵樹德下旨,淑妃葬儀完畢後,歸葬陸渾山後寢,並着太常博士定諡號,呈交禮部。

這大概是皇陵修建後,第一個入葬的后妃。

經歷此事後,邵樹德的精神有些不太好。在宮裡漫無目的地坐了好久,也懶得處理政務,直到五月初,纔到西苑騎馬奔走了幾圈,心情漸復。

“往日騎馬,沒這麼累,歲月不饒人啊。”邵樹德下馬之後,又試了試弓。

一石八斗弓,已經拉不到最滿了。披甲步射,這可是他年輕時的絕技。

“陛下……”新任中書侍郎趙光逢、門下侍郎蕭蘧互相看了看,趙光逢上前道:“臣請陛下坐鎮長安,遴選大將西征即可。”

邵樹德看了他一眼,道:“朕的身體,朕自己有數。而今比起壯年之時,只是稍有不如罷了。銀鞍直都是大好兒郎,若比起馳射工夫,朕這般歲數,自信也能超過一半以上。”

他知道趙光逢爲何提起西征的事情。

因爲就在方纔,淮南來報,升州被團團包圍,日夜攻打,雙方都傷亡慘重。許是知道他們是全國最後一處還在頑抗的地方,不可能有人呼應救援了,殘存淮軍出城野戰,殺得圍城各部連連潰敗,站不住腳。但他們終究實力有限,勉強提起的那股哀兵氣勢也很快消耗殆盡,最終全軍覆沒,升州爲王師克復。

而在此前兩天,盱眙在被圍攻數月後,城牆破損,箭失用盡,被各路大軍殺了進去,死者萬餘人。

建極十二年五月初六,這個日子值得紀念。

在正式稱帝建國後,邵樹德花了十年又十個月的時間,徹底掃平各路割據勢力,一統九州。

這個速度,其實不慢了。如果就此收手,大夏也絕對可以稱得上大一統王朝,即便沒有西域,畢竟秦朝、明朝就沒有。更別說開國之初就有這些地方的王朝了,更少。

另者,他也攻取了遼東。

他的這個遼東,只在字面上與其他王朝的遼東一樣,內涵則大不一樣。

傳統的遼東,其實主體是遼寧東半部分。在清末時被稱爲“南滿”,大夏如今不僅包括“南滿”,還控制了“北滿”,甚至包括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大部。

這個區域,歷史上部分實控或全部實控的,只有遼朝、金朝、清朝,連元朝都差了點意思——流官、駐軍、收稅,是實控的標誌。

總體而言,夏朝的遼東,地域範圍是相當大的,在歷代中原王朝中,並沒有與之類似的存在。這是歷史的機遇,誰讓這個年代有一個叫渤海的國家,且正好處於腐朽的王朝末期呢?

唯一不如兩漢時的地方,大概就是朝鮮半島那塊了。遼東道樂州只包含浿水以北那一塊,樂州理所平壤縣對岸,就是弓氏建立的摩震國了。

討平淮南之後,其實以趙光逢、蕭蘧爲代表的文官們基本都滿足了。

在他們看來,何必再徵西域呢?打下來了又如何?能給朝廷提供多少賦稅?

最大的可能是不但提供不了賦稅,還得往裡頭貼錢。譬如遼東道,現在每隔兩年就往派遣一批禁軍過去輪戍,搞得好像前唐那會年年徵調各藩鎮兵馬,發往西北、東南防秋、防冬一樣。

這樣的地方,要來何用?

但這話不能直說。畢竟武夫當國一百五十餘年,文人還是有點怕的——其實,安史之亂前,武夫們就不囂張跋扈了嗎?只是程度輕一些罷了,開元年間朔方節度使的判官就被鼓譟集結起來的軍士們揍了,因爲“給糧失宜”,那可能是前唐第一次成規模的軍亂。

趙光逢知道聖人的心願是去西邊看一看。因爲他早就對近臣們說過,從軍事上來說,沒有必要親征,但從個人興趣來說,他想去看看。

趙光逢只能通過打消聖人親征的念頭,來迂迴勸他放棄這場戰爭。

只要是戰爭,就有失敗的可能。徵西之戰,毫無意義,失敗了就是純粹的損失,甚至會反過來鼓舞賊人,讓他們更起勁地劫掠大夏。

“怎麼?怕朕打敗仗?”邵樹德問道。

“勞師遠征,無人敢言必勝。”趙光逢說道。

“回鶻人沒你想得那麼厲害。”邵樹德說道:“再者,住在宮裡,睹物思人,心情陰鬱,還不如在外頭走走看看呢。這天下,還沒有擋得朕一擊的軍隊。”

人的認知,或許是隨着閱歷、年齡、處境不斷變化的。

三十年前,邵樹德還在想象,歷史上大殺四方的蒙古人有多厲害。

但武夫生涯中遇到的草原部落兵卻給了他很好打的印象,他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或許蒙古人的組織度更高吧。

三十年後,他已是指揮過數十萬大軍的開國皇帝,大殺四方,罕逢敵手。

無論是低組織度的零散部落兵,還是相對高組織度的沙陀騎兵,他都沒放在眼裡。因爲他的禁軍正面廝殺時能碾碎他們,他有敢脫了衣甲,肉袒衝向敵人鋒刃的勇士,他有能準確閱讀戰場形勢、主觀能動性極強的基層軍官,他有經驗豐富,能應對各種意想不到狀況的大將……

蒙古騎兵下馬步戰,能殺敗金軍,這在他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結論只有一個,金軍太爛罷了,還不如北上草原,劫掠蒙古龍興之地的漢軍世侯團練,更不如前唐天寶年間組織度嚴密、裝備精良、敢玩命的吐蕃大軍。

高昌回鶻,在他看來就是土雞瓦狗。若不是想親眼去西域看看,他確實沒興趣親征。

“縱然西征可勝,然天下安危繫於陛下一身,請爲百姓蒼生計,西巡可也,萬勿輕身犯險。”趙光逢堅持說道。

“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急什麼?”邵樹德不置可否,道:“朕就想走走看看。”

說完,也不理二人的想法了,翻身上馬,接過一張騎弓,奔馬而出,馳獵去了。

趙光逢知道還沒打消聖人的念頭,與蕭蘧對視一眼,嘆了口氣。

“趙侍郎……”蕭蘧沉默了一會後,突然提起一事:“淑妃薨逝,聖人心情鬱結。而今後宮宮人年老色衰,已是多年未曾進人。洛陽兩大內的許多宮人,甚至還是前唐年間就有的。不如請聖人下詔採選,多送美人入宮?”

趙光逢沉吟一番,低聲道:“蕭侍郎此言甚善。”

這種倖臣纔有的行爲,趙光逢以前是不太願意幹的,怕壞了名聲。但如果能抓住聖人好色的弱點,把他束縛在宮裡,倒也是好的。

但光有此事還不保險。

趙光逢輕捋鬍鬚,得再找點聖人感興趣的事情。

“渤海商社去年賺了多少?”他問道。

“比前年還少。”蕭蘧苦笑道:“造了一大堆船,但水手貴乏,還在招募,只得四萬餘緡錢。”

趙光逢眉頭一皺,道:“蕭相,或許該讓那些彈劾捕鯨的人收着點了,終日聒噪,我也嫌他們煩了。聖人慾開闢直沽至安南航線,到底行不行?如果行的話,該花錢花錢,該募人募人。有成果了,咱們可以請聖人東巡去看看。”

蕭蘧點了點頭,然後也提了一事:“大長和國鄭仁旻不斷遣人聯絡劍南、黔中蠻獠,似有所圖。趙相,你看……”

趙光逢聞言心中一喜。

蕭蘧提到的大長和國,確實是一個思路。

“還是先靜觀其變吧,最好不要主動挑事。”趙光逢說道。

文官無法指揮軍隊,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無法發揮影響力。黔中、劍南南部局勢複雜,很多部落是牆頭草,你懲治一個部落首領,都有可能引爆局勢。

當了幾十年官,若連這點能耐都沒有,趙光逢、蕭蘧等人算是白混了。

第二十六章 趙折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二十章 樑泉縣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三十章 西行第999章 思考第五十六章 霍邑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四章 楊朱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章 邙山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992章 部署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六十章 落幕第十三章 心靈按摩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1123章 謀算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四十章 分歧第五章 大江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十九章 碰撞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十一章 震動第四章 團伙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1114章 屠夫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960章 火熱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1180章 走也!第586章 後備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四章 團伙第五十二章 死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三章 牛市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八章 暗流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九章 轉變第1247章 陰鬱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八章 學習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五章 城建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五十章 南撤
第二十六章 趙折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二十章 樑泉縣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三十章 西行第999章 思考第五十六章 霍邑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四章 楊朱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章 邙山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992章 部署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六十章 落幕第十三章 心靈按摩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1123章 謀算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四十章 分歧第五章 大江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十九章 碰撞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十一章 震動第四章 團伙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1114章 屠夫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960章 火熱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1180章 走也!第586章 後備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四章 團伙第五十二章 死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三章 牛市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八章 暗流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九章 轉變第1247章 陰鬱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八章 學習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五章 城建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五十章 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