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死

大順四年三月二十一,邵樹德帶着妻妾家人北渡洛水,過同州不入,向東直行,抵達朝邑縣之長春宮,繼續等待消息。

長春宮,宇文護所建,隋文帝增築,佔地三百餘畝。

此宮東臨大河,登高可以遠望太華、中條二山,俯視黃、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時如春,故得名。

之前已經荒廢,任遇吉到任後,立刻徵發民夫修繕諸行宮,長春宮便是其一,現在成了邵樹德一大家子的臨時住所。

靈夏聖人,到哪裡都住行宮,這排場一時半會是下不去了。

行宮之內,幕府諸僚佐已經趕來了大半,專門分發了部分房間給他們辦公。

陳誠、趙光逢兩人忙得腳不沾地,驅使官、小使進進出出,一份份牒文、一封封信件、一摞摞命令書,如雪片般飛往各處。

節度掌書記盧嗣業現在也有了個副手,杜讓能之子杜光乂。

杜讓能一直宣稱長子光義不出仕,在家讀書,守着家業。但這話聽聽就行了,那是因爲沒有找到值得出仕的地方,現在讓他兒子給盧嗣業當副手,工作就是枯燥的草擬各類文件,你看他不是幹得挺歡的嗎?一點不嫌累。

“諸位官人,到用膳時間了。”有侍女過來延請衆人用飯。

房間內響起此起彼伏的呼氣聲。

盧嗣業當先起身,道:“先用飯吧。”說罷,便走了。

此人沉默寡言,如非必要,一般不說話。手底下如今也管着一些人了,幾乎就是一個機要秘書室,整體工作氣氛較爲沉悶,但效率很高。

杜光乂第二個離開。

見他倆都走了,其他文吏依次出門。

膳廳就在行宮內,跟在大帥身邊,伙食自然不會差。

“叔父。”半道碰上了叔父杜弘徽,杜光乂連忙行禮。

“侄男來幕府也有旬日了,可做得慣?”杜弘徽是邵樹德諸子女的授業師長,自然要跟着到行宮來。

“無非就是筆墨功夫。侄兒的字,叔父還不知道嗎?”杜光乂笑道。

“還是這副德行。”杜弘徽笑罵道:“若兄長知道了,怕是要親自趕來教訓你。”

杜光乂臉一抽,看來以前被教訓得很慘。

“後面去了河中,少言慎行,不要無意中得罪了人還不自知。”杜弘徽語重心長地說道:“河中戶口衆多,財貨山積,於靈武郡王之大業甚有裨益。此戰,非常關鍵,每個人都卯着一股勁。不指望你立什麼奇功,把手頭事做好,忙而不亂,混一份太平功勞即可。杜家,你父已是河西節度使,早就非常惹人眼紅了,不需要太耀眼的功績。”

“侄受教。”杜光乂躬身行禮道。

他不傻,知道杜家如今的情況。跳出了朝廷這艘快沉的船,到了另一艘揚帆起航的大船上。父親一上來就得了河西節度使,還是靈武郡王親自讓出來的,不惹人矚目?

弟弟杜曉在靈寶當縣令,自己在幕府做文吏,叔父剛剛兼了靈武郡王傅這個官職,更是不得了沒有任何實權,但給靈武郡王的子女授業解惑,回報根本不在此時,而在將來。

二人一邊走一邊低聲聊着,偶爾遇到同僚,便停下來行禮寒暄。

飯廳內已有不少人。

二人相對而坐,很快便有僕婢端來飯菜:蒸餅、魚、羊肉、時蔬。

“有魚,莫不是黃河捕上來的?”杜光乂老毛病發作,又想調笑兩句,見叔父板着臉,立刻不說話了,安心吃飯。

“叔父,王重盈能熬過這個月嗎?”

“食不語。”杜弘徽淡淡地說了句。

熬過這個月?或許可能,但也沒幾天好活了。

河中諸將,應該沒人敢自立。王家在河中的根基,不可小視。別看如今子孫不成器,可一整個家族的潛在影響力是不可小覷的。

巢亂之前,戶部尚書李都出任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直接作亂,並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巢亂平定之後,王重榮任河中節度使,王重盈任陝虢節度使,王重簡任華州刺史兼潼關防禦使,一門三節度,太原王氏幾乎掌握了關中的門戶。

王重榮死後,軍中推陝虢節度使王重盈爲河中節度使,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王家遺澤,還沒消退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河中軍士或許忠心於王家,但王家那麼多人呢,到底支持哪個可就有講究了。

有王重盈事先鋪路,王珂固然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若其他王家子弟將其擊敗,自稱留後,軍士們也不是不能接受。

王家子孫的內戰,交戰雙方註定會大放其水,不會下死手,也不會好好打。

靈武郡王若抓住這點,力挺王瑤,只要獲得幾場勝利,說不定河中那五萬衙軍就會倒戈相向,局面很快就能得到收拾。

王瑤附庸過來後,以河中鎮的富庶,恰如魏博之於宣武,自可大展拳腳。

不過靈武郡王也有可能直接佔領河中,那就比較困難了。須得先讓王家子孫自己打一打,消耗下河中的實力,然後上去摘桃子,還可能面臨外界的干涉,智者所不取。

用完午飯後,叔侄二人分別。

杜光乂回到衙署,起草給義從軍的牒文。

“牒:奉處分,西魏王羆率衆拒寇,乃杖白挺,大呼而詬曰:‘老羆當道臥,獾子那得過?’敵見威勇,果自驚奔。則知猛將之名,以奪叛徒之魄……今之武力雖衰,壯心益勵,臨事而猶能強飯,即戎而寧欲素餐……老驥免嗟於伏櫪,無令駑馬爭先;秋鷹既遂於下韝(gōu),勿使妖狐得便。事須差充絳州接應使。”

這是給高仁厚的。

大帥喜歡用老將啊,高仁厚怎麼就得了信任?軍中傳聞他不會說話,目無餘子,自矜自傲,居然能得一方面之職。

絳州接應使,職責是接應絳州王瑤,至於如何接應,則可“便宜行事”,懂的都懂。

高仁厚率義從軍青唐都五千衆抵達了平陸,歸他指揮的還有天雄軍五千人、陰山蕃部六千步騎,這就是一萬六千人了,兵權談不上多大,但也不可小視。

“牒:奉處分,夫藩鎮之爲制也,中屯銳師,外列諸戍,用備腹心之患,固憑爪牙之勤。前件官深蘊壯圖,挺生勇氣。姜維若在,未佔雄兒;焦度相逢,應饒健物……爾其效勇夫之重閉,致危俗之安居。暫固封疆,無念及瓜之限;但逢寇孽,勉揚破竹之聲。事須差充龍門關鎮遏兵馬使。”

這是給張彥球的。又一位老將!

振武軍由張彥球帶着,暫駐於韓城縣,離渡口不遠,隨時可以出發。

龍門關,一側是絳州,一側是同州,國朝中關之一。本有東西二關,夾河而立,但西岸的殘破廢棄已久,一直到兩年前纔開始修繕。

龍門關東西二城同時還是渡口,即龍門渡,此處河寬八十步,渡河較爲便利,自然要派人牢牢佔住。

不過張彥球的這個職務可能也是暫時的。

杜光乂猜測,今後若在河中駐軍,振武軍屯駐於龍門縣的可能性相當大,屆時不知又會給什麼職務。

接下來還有與長安進奏院之間的聯絡文書。大體是邵樹德保舉絳州刺史王瑤爲護國軍節度使兼河中尹,然後朝廷“欣然同意”,遣使至河中,授王瑤旌節。

當然不是現在。

這一招需要在合適的時候放出,才能最有威力。

杜光乂是個很聰明的人,文采、書法一流,很快就處理完畢了。而他的思緒,也漸漸飄到了河中府。

……

河東縣的王家老宅之內,氣氛肅穆。

十餘輛滿載兇器的馬車從小門進入府內,外面的行人看到之後,紛紛走避。

統治河中六年的王重盈死了,這個消息早已悄然傳遍全城。

節度使親軍都指揮使陶建釗下令全城戒嚴,大街小巷之中到處是軍士,夜間根本不讓出門,白天同樣限制人員進出。

前幾日王瑤從絳州趕回。他本人和少數親隨是入城了,但帶來的千餘軍士全部留在城外。

這年頭,有人在婚禮上殺人,自然也會有人在葬禮上殺人,不得不防。

而在河東縣之外,奔馬外出的人陡然間多了起來。

王重盈之死是大事,各方都在傳遞消息。

有經絳州往河陽而去的,這是給朱全忠報信。

絳州至河陽四百八十里,從州城出發,行至含口之後逾王屋山,可至陝州垣縣(今垣曲)。出垣縣,進入河南府王屋縣境內,然後經齊子嶺(漢箕關)、軹(zhǐ)關、孟州濟源縣,可通往洛、鄭等地。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軹關道,秦出兵山東的重要路線,很不好走,且關隘全在汴軍手裡。

有經慈、隰前往太原的,這是給李克用報信。

這是當年邵大帥迎接李侃入晉陽走過的路線。這條路上同樣關隘衆多,山勢崎嶇,其中有洪谷者,十餘年前李克用在此大敗曹翔。

當然也有經蒲津關至同州的,這是給邵樹德報信。

蒲津關三城守禦嚴密,浮橋差點關閉。每個過路的行人、商旅都要被嚴加搜查,形勢十分緊張。

莫不是王重盈屍骨未寒,各方就要將此作爲戰場?

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1296章 默契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一章 二月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二十章 刪丹嶺第1110章 逃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章 馴化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1038章 別了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三章 議帥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1170章 康福第1310章 驚聞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1332章 方略問對兩個軍亂典型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五十章 書稿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四十六章 安排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1267章 甜頭第1314章 收服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1137章 于越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988章 籌劃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1225章 新土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940章 邢、魏第1057章 家族第1120章 兩路使者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1237章 講究人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
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1296章 默契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一章 二月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二十章 刪丹嶺第1110章 逃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章 馴化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1038章 別了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三章 議帥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1170章 康福第1310章 驚聞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1332章 方略問對兩個軍亂典型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五十章 書稿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四十六章 安排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1267章 甜頭第1314章 收服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1137章 于越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988章 籌劃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1225章 新土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940章 邢、魏第1057章 家族第1120章 兩路使者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1237章 講究人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