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完善

“聽聞你半月來都在操練士卒,不錯不錯。鐵林都如此氣象,本帥睡覺也安穩許多。”節堂內,李侃處理完公務,對走進來的邵樹德笑了笑,說道。

“大帥說笑了。公乃朝廷所封代北行營招討使、河東節度、北都留守,縱有些許兵將跋扈,無非求財罷了,豈能傷公分毫?”邵樹德這話有些不盡不實,河東兵將現在豈止是跋扈了,簡直就是叛逆,與李國昌父子的所作所爲僅一線之隔。但他還不太瞭解李侃的爲人,不知道他到底喜歡聽真話呢,還是單純的奉承之語。

“有些驕兵悍將啊,就是不把本帥放在眼裡,不把朝廷放在眼裡……”李侃嘆了口氣,站起身,看着氣度森嚴的大廳,道:“你若說他們是叛逆,可他們也願意與大同叛軍廝殺。你若說他們忠順吧,河東兩任節帥都落得個悽慘的結局。哦,還有個竇瀚,不過人家識相,曲意順從這些軍頭,爲此還從商家那裡借貸,勉強保得不死,全身而退。”

“這河東節帥,若只想當個傀儡,平平安安倒也不是不可能。可若想有所作爲,就千難萬難了。”李侃重重拍了下案几,略帶了怒氣道:“河東勝地,天下名鎮,擁有一府七州四十一縣,十五六萬戶百姓,數萬精兵,卻不思剿滅亂臣賊子,只想關起門來做土霸王。殺將逐帥,藐視朝廷,與叛逆何異?邵副將,你說說,這河東到底是朝廷的,還是那些將門的?”

“河東將門,世代聯姻。其實不光是高層了,末將聽都內原昭義軍士卒講,就連底層兵將都同氣連枝,排斥外人。咱們這些客軍來了,當真裡外不是人,難怪諸鎮兵士氣低落,不肯死戰。”邵樹德瞄了眼李侃,見他確實對河東盤本錯節的本地勢力不滿,便順着他的話頭說道。

昭義、忠武、義武、義成、河陽諸鎮兵馬奉旨遠道而來,結果河東人將他們當賊防着。你以爲你是來幫他們驅逐大同叛賊的,人家覺得你是來搶地盤和劫掠財貨的,處處針對你,擺明了不信任,換你是前來助拳的客軍,還不氣死了?助個鳥拳,這幫狗屁河東將門就該被李克用好好整治整治。

“邵副將,河東之事,本帥還想刷新振作一番,你要做好準備。”喟嘆良久後,李侃突然說道。而他的這番話,也讓邵樹德心中一凜,這是要立威啊!曹翔當年也殺人立威過,結局如何不用多說。當時人家手頭還有三千多昭義精兵作爲後盾呢,如今李侃孤身上任,能幫上忙的就只有鐵林都這一千二百軍士,前途當真是兇險莫測啊。

從節堂離開後,心事重重地邵樹德回到了大營。營中諸位軍官正熱火朝天地討論着什麼,邵樹德一看,主要是以前的西城老人,如今基本都提拔做了隊正,只可惜李侃不知道是忘了還是怎麼着,居然還沒給邵樹德解決職級問題,至今還是副將,以至於他都不好提拔手下。唔,過陣子旁敲側擊看看,不給升個十將,鐵林都怎麼爲你賣命?

話說自從吞併了那數百昭義軍士卒後,通過不斷的交談和學習,邵樹德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昭義步兵遠近聞名,確是有其自身原因的,除了軍士敢戰、戰陣嫺熟之外,他們的基層構成也有些不太一樣。

以最基本的五十人一隊爲例,天德軍共分五火,一火十人,隊正身背認旗,便於戰場上識別。但昭義軍卻不一樣,他們規定:隊內士兵每三人“自相得意者”結爲一小隊,又合三小隊,得意者結爲一中隊,又合五中隊,結爲一大隊,這就是45人了。剩下5人,隊正一人、隊副一人、執旗一人、左右傔旗各一人,正好50人。

邵樹德想了想,這樣的編制似乎更靈活,隊頭也不用再傻乎乎地背上插個認旗,跟他媽明燈似的。於是他決定虛心學習昭義軍的編制,在鐵林都內也這麼搞。三人一小隊,如果意氣相投,配合默契,一人執長柄斧或木棓,一人持鉤鐮槍,一人拿橫刀,撲殺破陣而來的騎兵確實更高效。與代北沙陀交戰,對付騎兵是繞不過去的坎,天德軍主要是靠騎兵破騎兵,昭義鎮沒那麼多騎兵,那麼就只能在以步拒騎上想辦法了。他們的經驗,也是在多次戰爭中總結出來的,不可等閒視之。

另外,現在是一都人了,再不是以前那種小打小鬧的模式。人一上千,諸事繁雜,罈罈罐罐也變得很多,必須設置專人管理。比如吃飯問題,在天德軍時跟着大軍一起吃,在監軍院時跟着監軍吃,但現在自成一都了,你要自己開火、做飯,要有器具、人員。之前去隰州迎李侃時,說實話就有些亂,臨時指派人樵採、做飯,忙得暈乎乎的。那時是六百人,現在翻了倍,必須正規化起來了。

沒說的,這事歸李延齡管。三升容量的馬盂,用於冬日暖食,氈裘、雨布和繩索,用於紮營,此外還有諸如刀子、錯子、鉗子、鎖子、藥袋、鹽袋、火石袋、解結錘、礪石、鍬錘斧鋸鑿等等,缺一不可。少了哪樣,行軍作戰時都會遇到不便,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勝負結果。

邵樹德讓李延齡挑了五十多個人,擔任新成立的輜重隊隊正。這些人,一般不用參加戰鬥,主要就是負責管理、使用這些後勤專用器械,並指揮輔兵或民壯幹活。對了,做飯或照料牲畜也是他們的活,如果沒有輔兵可以驅使的話。輜重隊裡還有四名匠人,來自昭義軍,可簡單維修損壞的軍械,算是專業人才了,弄到可不容易。

除後勤隊外,鐵林都還編成了22隊步卒,計1100人,披甲率(鐵甲)過三成,這便是主力戰兵了。剩下數十人,充當鼓手、角手、旗手、門警、傳令兵、哨騎、巡邏隊等等,可惜蔡松陽那夥親兵還在嵐州,不然軍法隊也有了。

軍隊的正規化建設,就是這麼複雜。以前在天德軍當兵時,吃飯跟着上官走就行了,器械壞了送去修理就是了,東西用完了直接去領就是了,沒覺得有多麻煩。可自己當家作主之後,卻發現一大堆事情在等着,簡直讓人頭大。

不過這也是蛻變提高的必然一步,總不能一輩子當個依賴別人的小軍頭吧?你總要獨當一面,總要嘗試着自己獨立處理事務,嘗試着走出這一步。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不狠狠逼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鐵林都至此,纔算初成氣候,可以作爲一支獨立的軍隊存在,具備單獨作戰的必要條件。邵樹德對此很是欣慰,收編那夥昭義軍,確實賺大了,幫自己解決了正規化的大難題。他有時候都在想,之前帶着幾百人跑動跑西,沒有專人負責紮營,沒有專人負責做飯,連哨探都是臨時指派人到高處瞭望,這是何等地粗陋,何等地辣眼睛。

麻痹,今後不能再這樣了!要加強學習,不斷掌握新的知識,不僅僅是戰陣知識,還有管軍知識、氣象知識、地理知識、後勤知識等等,通通都要掌握。不懂的就請教別人,或者大家一起參詳,然後形成制度完善下來。不然,你這支軍隊就是沙灘上的城堡,沒有根基,覆滅也是頃刻之間的事情。

完善軍隊編制、構成後,因爲有節帥李侃的支持,鐵林都展開了大規模的練兵。其實都是老兵了,該懂的都懂,不過練兵本身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熟習戰技,更在於加強將領威望,使得命令上通下達,如臂使指。

邵樹德照例與軍士們一同出操,務必讓每個人都見到自己,認識自己,敬重自己。時間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鐵林都也算粗粗捏合出了點模樣。在此期間,李侃還算沉得住氣,沒像邵樹德擔心的那樣,上來就找譁變軍頭的麻煩,而是打算徐徐圖之,這樣就很好嘛。

五月初五,因爲聽聞李國昌引兵萬餘至代州,李侃終於動了。他親點了屯駐在晉陽城內外的河東兵馬萬餘人,由鐵林都充作護衛親軍,浩浩蕩蕩前往代州巡邊。

安靜了這麼久,也是時候動彈一下了,不然河東軍民怕是還不知道李節帥這個人呢。

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章 夾擊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986章 兗 淄第六十九章 整頓第十九章 碰撞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1269章 侄女婿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五十五章 可亡矣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十四章 議第八章 蕃兵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1058章 道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1211章 止損第1052章 邯鄲第三十六章 李劭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三章 好友第1341章 死穴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1039章 入徐第1216章 撫寧第八章 上下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590章 籠中人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十四章 韃靼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1162章 河東道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十四章 議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1113章 賣第1070章 歸期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1190章 戰術第1016章 登樓第十九章 西行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九章 表演第三十八章 南下
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章 夾擊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986章 兗 淄第六十九章 整頓第十九章 碰撞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1269章 侄女婿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五十五章 可亡矣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十四章 議第八章 蕃兵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1058章 道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1211章 止損第1052章 邯鄲第三十六章 李劭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三章 好友第1341章 死穴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1039章 入徐第1216章 撫寧第八章 上下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590章 籠中人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十四章 韃靼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1162章 河東道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十四章 議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1113章 賣第1070章 歸期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1190章 戰術第1016章 登樓第十九章 西行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九章 表演第三十八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