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寒意

邵樹德在清脆的石塊打磨聲中醒來。左手一探,傳來一陣毛茬刺感。

阿史德氏早就醒了,她平躺在塌上,小心翼翼地靠着邵樹德。

身上的毛被刮過一遍之後,又長出了短短的毛茬。她知道聖人不太喜歡這個,故一直很自卑。

邵樹德的右手再一探,傳來光滑細膩的感覺。何氏也醒了,她將頭埋入了邵樹德懷中。

這種動作,阿史德氏是不敢做的。兩人誰更受寵,一目瞭然。掌衣張氏帶着四位女史走了進來,侍立一旁。

邵樹德看了此女一眼。

張氏是前唐僖宗光啓三年(887)生人,與邵樹德已經天折的四女兒同歲,比三女兒佛牙小一歲。

幾年前,張氏也誕下過一子,可惜天折了。

邵樹德猛然記起,作爲朱友珪之妻,張氏在歷史上好像當過不到一年的皇后。再看看懷裡的何氏,以及還在幽州交泰宮的張惠,他竟然已經享用了三個皇后。

這可真是——太好了!

他現在對女人的興趣沒以前大了,但對特殊身份的女人依然性致勃勃。趕緊想想,現在還有哪些皇后沒收集到手。

邵樹德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便是述律平了。很好,反正阿保機他是必殺的。起牀穿衣之後,邵樹德站在帳外。

徵發而來的蕃胡丁壯們還在很辛苦地拖曳木材、石塊,修建宮殿。

前些日子與契丹人廝殺的時候,他們的情緒隱有波瀾,似乎盼望契丹獲勝,來解救他們。但結果讓他們失望了,阿會部頂不住,跑了。

而他們一跑,這些人也徹底老實了下來,長夏宮的修建速度也有所加快。人就是這樣,在喪失了被人解救的機會後,再想想還在幽州的妻兒,什麼心思都淡了。

「殺他個人頭滾滾!」鐵林軍的兒郎們在曠野之中列陣,已經開始了操練。邵樹德哈哈一笑。

這幫孫子,就是欠練、欠打。比起諸部禁軍,他們應該是打仗相對較少的了。有時候邵樹德都覺得耽誤他們了,因爲以前一直當親軍用,使得他們上陣的次數只有天雄、武威等軍的幾分之一。

不過,依然對長夏宮左近的蕃人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首先,他們裝備好,賣相好。

其次,他們確實熟稔軍陣,紀律嚴明。

最後,他們確實還有相當數量的老兵,有他們帶着,戰鬥力還是可以維持在一定程度的。

當然,在邵樹德看來可能還有相當的欠缺。

裝備好,固然意味着戰陣上的優勢,但廝殺的終究是人。

軍紀嚴明當然不錯,但別人就不軍紀嚴明嗎?李克用的晉軍出了名的喜愛劫掠,但他們平地七尺大雪的時候,依然奮勇進擊,攻打黃巢,戰術動作十分堅決。與李匡威交戰的時候,代北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晉軍、燕軍反覆廝殺。

能忍受如此惡劣環境的,縱觀整個古代歷史,都不會很多。

朱全忠部軍紀嚴明嗎?拔隊斬殺下去,一殺一大片,還給士兵臉上刺字,沒有嚴酷的軍紀,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軍紀嚴明這種東西,在晚唐真談不上是什麼優勢,因爲大家的戰場紀律都不差。能做到這點,只是一支合格的軍隊,離強軍還有一段距離。

邵樹德覺得,似乎該放手了,不能再把鐵林軍當儀仗隊用,於是他喊來了野利遇略。

「陛下。」野利遇略躬身行禮。

「你——」邵樹德看着大舅子兩鬢泛起的斑白,心有所感,道:「契丹之事,你怎麼看?」

「陛下,若要打敗契丹,三萬人足矣。若要征伐契丹,非得十萬人不可。」野利遇略說道。

「朕現

在拿不出十萬人打契丹。」邵樹德搖了搖頭。

野利遇略說的這十萬人,指的是禁軍,而不是什麼雜七雜八的部隊。地方越大,需要出動的兵力就越多,十萬人或許都不可。

但如果只是打敗契丹,然後開出條件招降,確實三五萬精兵就夠了。

是不是佔領契丹的牧地呢?能不能佔領?需要提前做什麼事情?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老實說,邵樹德還沒仔細思考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他還沒做好滅契丹的準備,大夏也沒做好這個準備。

「圖來。」邵樹德沉吟了一會,伸了伸手。

銀鞍直指揮使儲慎平剛要吩咐部下,僕固承恩已經麻利地從懷中掏出一份,遞了上去。

好傢伙!儲慎平看了一眼這個中官,心說真是小瞧他了。

「野利遇略聽令!」邵樹德看了良久,方纔擡起頭來,道:「即刻組建山後行營,鐵林軍左廂、定難軍、鐵騎軍、清夷軍及諸山後蕃部,統歸行營節制。

「臣遵旨。」野利遇略大喜,應道。

這是與葛從周平起平坐的地位了,山前歸老葛,山後歸他,甚好,甚好!「一會給陳侍郎說下.」邵樹德又轉過頭來,看向儲慎平,道:「朕欲於燕樂故城置隆化縣(今隆化),隸濡州;於西密雲戍(今豐寧縣大閣鎮)置豐寧縣,隸濡州;於北燕州、廣邊軍北置龍關縣(今赤城),隸嬀州。新置縣鄉,適宜耕種的種地,適宜放牧的放牧。一應大小部落,儘快量口授田。」

這其實是進一步鞏固山後地區了,也是接收前年那波擊敗契丹後贏得的戰爭紅利,屬於夯實根基之舉。

「遵旨。」儲慎平聽了後,立刻應道。

「着李紹業、李能等部東進,就在阿會部的草場上放牧。這話是對野利遇略說的。

兩個部落加起來三萬餘人,實力有限。而契丹在東北這一片還是有些威名的,他倆未必敢佔着阿會部的牧場,但這事由不得他們,不去也得去。

「着王合部抽丁五幹,北上平地松林,歸隸鐵騎軍指揮,沿潢水東進襲擾。」

憑鐵騎軍、三泉蕃兵,是拿不下平地松林一帶的契丹人及其附庸部落的,但消耗、削弱契丹人的實力,卻也不難。

至於己方的消耗,邵樹德並不在乎。

打仗的重要原則是揚長避短。大夏的長處是什麼?是生產力和財富優勢。

那就把這種優勢好好發揮出來。黑水城、西使城、東使城、南使城、刪丹、永清柵、銀川、天都山、沙苑、虢州、河陽、廣成澤等等,官辦牧場太多了,牲畜積累也足夠豐富。消耗了不要緊,給你們補,儘管打就是。

邵樹德揮出的這一拳,着實蘊含着二十年功力,契丹人能接嗎——腦子有坑才和你比招式精妙。

邵聖的招式,用的是大家都會的爛大街的拳法,但勝在沒有破綻,而且內力十分深厚,打出來的效果自然不一樣。

「着李存孝招攬部落,並以此爲基,襲擾契丹。」

李存孝至白狼戍後,確實有一些牆頭草部落過來降順。邵樹德當然不可能輕放過他們,出血是必然的,拿出資源支持清夷軍對契丹人的襲擊,以爲贖罪,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讓你大舉攻伐契丹。」邵樹德又看向野利遇略,道:「山後新復,很多州縣剛剛設立,還要持續移民,一攤子事。幽、平、薊、檀、涿等州也在清查戶口、搜剿殘敵,眼下不具備大打出手的條件。故山後以守爲主,這一點你要清楚。」

「臣知陛下之意。」野利遇略說完,又笑了笑,道:「此爲大夏講武堂之不傳兵法,曰積極防禦。臣也是上過講武堂,懂。」

「哈哈!」邵樹德亦

笑,道:「你知道就好。長夏宮是楔入契丹腹地的一顆釘子,不容有失。

防禦作戰,有人喜歡嬰城死守,設寨堵截。有人喜歡主動出擊,以積極的進攻行動,打亂敵人部署,化解敵軍的攻勢。前者是消極防禦,後者是積極防禦,都是防禦作戰,但用兵思路大相徑庭。

另外,邵樹德非常看重長夏宮。其存在本身,對契丹人就是一大威懾,因爲這裡離吐護真水並不算遠,而那裡已經是契丹核心地盤之一了。

邵樹德無法想象,阿保機怎麼能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閒情逸致南下。「鐵林軍右廂、銀鞍直、諸文武百官,隨朕南返。」

邵樹德下完最後一道命令,意味着他在山後地區的巡視將告一段落。接下來便是坐等契丹人出招,同時繼續完善據點建設、鎮軍組建、官員選派、部落清查等一系列繁瑣的工作。

他做好了自己要做的事,一步步按照計劃來走,一步步將敵人逼上絕路。阿保機,不知道有沒有感受到邵聖的熱情。

******

阿保機這會正在遼西。

他從渤海擄掠了大量人口,這些人以種地爲主,都是農耕人口——更確切地說,他們擅長種植水稻。

渤海國的上京龍泉府的湄沱湖(興凱湖),就以水稻種植爲主。其國內的「盧城稻」,更是作爲上貢中原的貢品,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

阿保機將他們遷來了遼西。這裡離渤海國相對遠了一些,同時離幽州也不近,這些奴隸想跑都沒處跑,正好安置下來,拓荒種地,爲契丹大軍南下遼南就近提供資糧。

蕭室魯、餘廬睹姑夫婦跟在阿保機身後,亦步亦趨。

蕭室魯本就幫阿保機管理渤海、漢兒奴隸,這次被于越耶律釋魯任命爲平盧軍節度使、營州刺史——這也是契丹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這種漢地官職。

與之類似,劉仁恭也被正式任命爲扶余尹,這也是契丹第一次出現府尹這種職務。

任命都是釋魯發出的,但主意出自阿保機,這也很契合阿保機的改革思路。

他要讓契丹變強,要如飢似渴地學習中原制度管理漢兒、渤海,學習吐蕃制度管理部落,做到漢蕃合一。不然的話,契丹早晚爲夏人所滅,這是他一直以來給親信們灌輸的理念。

「室魯,營州我便交給你了。」阿保機說道:「我讓阿古只協助你。他坐鎮營州城,作爲西面屏障,你就好好管理奴隸,儘快做出一番事業。夏人的安東府,我早看不順眼了,攻拔之後,也交給你管。」

「夷離堇放心,我一定管好這些奴隸,不會讓你失望的。」蕭室魯拍着胸脯道。阿保機哈哈大笑,道:「你是我的妹夫,我不信你,還能信誰?」

但他心中怎麼想的,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事實上,阿保機覺得室魯的能力還不足以挑起平盧軍節度使、營州刺史的擔子。如果有選擇,他更願意任用劉仁恭。

阿保機對漢人、漢地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有些病態了。要不然的話,歷史上也不會給盧文進這種反覆小人委以大權,以至於鬧出了帶着一萬多人投靠契丹,然後帶着二十萬蕃漢軍民投降後唐的大笑話出來。

阿保機對漢官漢將,委實過於慷慨了,這可能和他埋藏在心底的自卑感有關。即契丹是野蠻的、愚昧的、落後的,隨便一個漢人都比他們有文化和知識,必須委以重任。

室魯不知道阿保機的所思所想,他只知道,他們家發達了。

丈夫當了節度使,妻子又是迭刺部首席大薩滿,善於鼓舞軍中士氣,甚至於,在整個契丹八部,餘廬睹姑都是名氣最大的薩滿。

夫妻二人都有極大的權力,這一切是阿保機給的。至少在

這一刻,室魯真心感激阿保機。

「夷離堇,于越回來了。」突然之間,信使飛馳而至,稟報道。「怎麼就回來了?」阿保機斂起笑容,問道。

「夏人大舉增兵柳河,戰事激烈。釋魯抵敵不住,帶着阿會部撤了。」信使說道。阿保機渾身涌起了一股寒意。

柳河那個地方,已經過了唐界,進入契丹境內了。夏人看樣子投入了不小的力量,不然釋魯也不會撤退。

這是要從柳河,直搗陰涼川麼?

結合之前收到的消息,李存孝進佔白狼戍,牆頭草部落紛紛投降。以此思路發散,平地松林那一片會不會有危險?

阿保機原本以爲,夏人只是試圖恢復被李克用放棄沒多久的白狼戍、紫蒙戍等堡寨,如今看來,好像沒那麼簡單。

這是要三路出擊,攻伐契丹麼?阿保機感覺身上的寒意越來越重。邵樹德剛進佔幽州,立足未穩,怎麼能如此激進呢?怎麼敢的?!

第1331章 一家人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二十章 布子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十一章 勸阻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1137章 于越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142章 遼陽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四十八章 報冤將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七章 處置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二十七章 齊聚第1138章 法度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二十九章 時至則行第九章 司農寺第七十三章 鐵騎繞龍城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1226章 榮譽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二十章 遺產第二十五章 返歸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十四章 心急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四十章 大魚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1290章 軍不發第十六章 迂迴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十二章 舊事第一章 統一思想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十四章 驅走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1187章 排陣使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八十章 回家第1093章 年號 儀典
第1331章 一家人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二十章 布子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十一章 勸阻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1137章 于越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142章 遼陽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四十八章 報冤將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七章 處置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二十七章 齊聚第1138章 法度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二十九章 時至則行第九章 司農寺第七十三章 鐵騎繞龍城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1226章 榮譽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二十章 遺產第二十五章 返歸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十四章 心急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四十章 大魚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1290章 軍不發第十六章 迂迴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十二章 舊事第一章 統一思想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十四章 驅走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1187章 排陣使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八十章 回家第1093章 年號 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