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循序漸進

朝罷之後,百官前往太微城衙署上直。

上陽城內只有客省院、蔭殿、翰林院、飛龍廄等幾個機構,大部分官員還是要回到皇城或宮城辦公。

邵樹德沒有走。

上陽宮、東都苑都是他劃定的禁區,這裡的所有宮官都是原夏王府侍女,宮人也是各部酋豪進獻來的女子,全都是他的人。

在這兩處地方,他感覺很自在。

當然,其實他也沒地方可去。

大唐沒有相國這個官職,三公三師也是榮譽職位,不管事的,他真正的正經職務其實是夏王,即管理夏國封土上的諸般事務。

觀風殿內已經沒有人了,他緩步上前,撫摸着御座龍椅,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良久之後,他坐了上去。

御座位置較高,可以將整個殿室收入眼底。

很神奇,邵樹德一坐上御座,便思緒萬千。

混亂衝突的官制,要釐清不知道要花費多少精力·····

多如牛毛的軍閥,要消滅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

開支巨大的軍費,供應起來幾乎要當褲子·····

嗷嗷待哺的百姓,他們的生計已經十分艱難了·····

“朱三,爾作得否?”邵樹德的腦海中響起了朱全昱質問朱全忠的聲音。

公允地說,朱全忠已經是五代開國之君中準備得最充分的一個。

自昭宗被迎入洛陽之後,他準備了足足三年。

而在此之前,就已經在摸索“藩鎮爲國”的體制。

這不算制度創新,但處理起來依舊是十分浩大的工程。一百五十年藩鎮割據,很多東西完全變了,不能再沿用初唐、盛唐時的制度,還要適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生產力,不能偏離太遠,以免遭到反噬。

後面四個王朝以及北宋,都是在他開創的局面下慢慢改進、優化。

現在他就是朱全忠,是清理百餘年沉珂的開創者。

忽然想起了民國時期的諸位軍閥。

袁世凱、曹錕、吳佩孚、張作霖之流,在當軍閥時呼風喚雨,不可一世。可一旦坐上大總統這個位置,就開始焦頭爛額,疲於奔命,不斷消耗威望。

洋人來了,點頭哈腰。軍隊要錢了,四處籌款。天災人禍了,還是你背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邵大,你作得否?

“啪”邵樹德一拍扶手。

四十多歲的人了,殺人如麻,皇帝的女人都睡過了,有什麼作不得的?

這個時代,禮崩樂壞。綱紀倫常,蕩然無存。只要軍隊還是忠心的,什麼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太傅!”殿外響起了有些遲疑、膽怯的聲音。

邵樹德定睛一看,原來是皇后。

“過來!”他在御座上紋絲不動,招了招手。

陳氏領着宮人低頭離去。

何皇后之前在本枝院休憩,因爲邵樹德還有事要她辦,但久等不至,居然睡着了一一沒辦法,上朝是個苦差事,一大早就要起來。

皇后走了過來,及近,被邵樹德拉入懷中,坐在旁邊。

皇后看着空蕩蕩的觀風殿,心中升起了一種奇怪的感覺身旁之人是皇帝,她是皇后,二聖同時臨朝,接受羣臣贊拜,可惜這不是真的。

“兩樞密院、尚書六部之長官,皆提升一品。此事,你回去後就辦了。”邵樹德說道。

國朝官職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宰相基本都是三品,甚至四品。

但在早年,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左右僕射等高品官職都是職事官,是天然的宰相、事實上的宰相。到了永淳年間,爲了削弱相權,高宗將這些職務架空,給他們的手下贈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身份,令其入政事堂理政,這些人所。??擔任職事官的品級,往往只有三四品一一職事官是執行具體政務的官職,與散官、勳官之類不一樣。

正如後人總結的:“由是僕射爲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號爲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

到了現在這會,這些早年的宰相職事官早就已經淪爲了勳散官爵,地方將帥經常得到此類加銜。比如邵樹德就有侍中、中書令的加銜,那麼他是中書門下的長官嗎?顯然不是。

而既然當皇帝的不想將尚書令這類職事官給出去了,那麼幹脆取消好了,這是邵樹德的想法。

“怎·····怎麼辦”皇后不太清楚流程,於是問道。

“臣已向皇后奏事。”邵樹德看着皇后,說道。

史載皇后“婉麗多智”,婉麗是看出來了,之前也覺得她是個聰明人,怎麼這會犯傻了呢?

不過何皇后很快給了他“重重一記耳光”,只聽她問道“太傅欲裁撤三省?”

邵樹德一怔,道“不,暫時還不想這麼做。”

“暫時”這個詞用得意味深長。

改革,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循序漸進的,因爲你吃不準過於激進的動作會造成什麼影響,總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行接着改。

漢代時,宰相權力極大。

到了南北朝,相權慢慢受到了限制。

到隋代,三省六部初創,進一步分了宰相的權力。

到了宋金時期,漸漸變成一省六部。

至明清時,乾脆連那一省也取消了,比如明朝取消中書省,皇帝開始直領六部。

這個過程,是相權一步步削弱,君權一步步加強的過程。是好是壞,衆說紛紜,很難講。至少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還是事實上的“一省六部”。

尚書、門下、中書三省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他吃不準。國朝有政事堂,成員都是三省六部的官長,明清有內閣,其實大同小異。

政事堂之外,有時候會召集“擴大會議”,即延英問對,以應付重大事件,參與者多爲各核心要害部門主官、軍方大將等等,類似於清朝的軍機處,但非常設機構,而是臨時召集成員商議。

邵樹德不是萬能的。

他在行軍打仗上已有很深的造詣,但對官制的理解則沒有那麼深。他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在模仿後世,但理智告訴他不能照抄明清的制度。中間差了五百到一千年呢,社會階層、價值觀風氣、外部環境、生產力水平相差巨大,照抄很可能是在作死。

所以他決定一步步改。先改一部分,看看效果,再決定下一步的行止。

反正先把六部職事官慢慢慢佔,換成自己人,其他的再說。

“太傅所奏,爲國爲民,皆準。”皇后說道。

“臣感激不盡。”邵樹德笑道。

良久之後,皇后顫聲道“太傅就是這麼感激的嗎·····”

邵樹德知錯能改,上次沒弄清鈿釵禮衣鈕釦的解法,回去後仔細研究了一下,已有所得。

皇后的禮衣已被解開幾紐。邵樹德摸索一番,又將皇后身上的白玉雙珮取了下來,一左一右置於皇后胸前,讚道:“白玉無暇,皇后竟然也是無暇。”

說罷,雙手緩緩下移,笑道“仙洞深沉杏不肩,層巒雙聳插天青。”

“太傅從哪學來這些歪詩?”何皇后俏臉通紅,突然間清醒過來,哀求道“太傅不要!”

邵樹德手停下了。

“太傅!”皇后抓着他的手,低聲道∶“太傅英武過人,有男兒氣概,妾見着也很歡喜。但妾終究是唐皇之後,若····若懷上了太傅的孩兒,恐不利。”

邵樹德努力剋制住***薰心的老毛病,嘆息道“徘徊雙峰下,惆悵雙峰月。”

良久之後,他替皇后。??整理好禮衣,道“皇后還是速回紫薇城吧,臣便不送了。”

皇后羞惱地看了他一眼,重新整理下了禮衣,將淡淡的牙印遮住,又繫好鈕釦,咬牙道:“太傅果是欺辱君上的賊臣。”

廣義上來講,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都是君,沒有品級的,皇后這話也沒錯。

邵樹德厚着臉皮說道:“臣掃平天下賊子,君上謂我辛苦,慰勞一番亦很尋常。”

皇后起身,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說道“只能慰勞到這種程度。”

說罷,急匆匆地走了。

“聰明的女人······”邵樹德失笑道“果然婉麗多智。”

接下來數日,一連串的詔敕發下。

正月初六,以需要“鎮安夷夏”爲由,升四樞密使、六部尚書爲正二品職事官。

正月初七,人日給假一天。當天晚上,契芯璋、朱叔宗二人聯袂抵達洛陽。

正月初八,授契芯璋爲北衙下樞密院樞密使,授朱叔宗爲南衙上樞密院樞密副使,授楊悅爲南衙下樞密院樞密副使。

正月十一,設北衙理蕃院,野利經臣任尚書。

一連串的職司改革、人事任免,很可能會深刻影響往後數百年的權力格局,但整個朝野幾乎沒掀起什麼波瀾,在平靜中默認了。 無錯更新@盧光啓、獨孤損等人已被誅殺,妻女沒入掖庭,家人流配安東府,大家都看在眼裡。

正月十四,貝州來報:諸縣皆下,全州已爲王土,逆藩屢敗,已不敢出戰。

恰逢第一批迴返的軍士已至洛陽東郊,邵樹德上奏請皇后率百官御長夏門,以觀軍勢。

何皇后自無不準。

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948章 壓力第1159章 爭吵第十三章 回信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1049章 勸諫第十四章 交談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六章 茅店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三章 勾連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1103章 考覈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1267章 甜頭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591章 莎城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1127章 演練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二十二章 新年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1043章 各鎮第三章 兩手抓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十九章 設想第五十七章 打完仗就回家結婚第1030章 決心已下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五十四章 謝表(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1)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1147章 收手吧!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二章 昆明池第三十六章 這……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1313章 奔喪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1115章 處置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十三章 屈服第1104章 蓬萊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十五章 條件第1017章 陣容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952章 離去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六章 辦法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1052章 邯鄲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1065章 又來了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1029章 不適應第一章 擒生
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948章 壓力第1159章 爭吵第十三章 回信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1049章 勸諫第十四章 交談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六章 茅店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三章 勾連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1103章 考覈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1267章 甜頭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591章 莎城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1127章 演練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第二十二章 新年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1043章 各鎮第三章 兩手抓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十九章 設想第五十七章 打完仗就回家結婚第1030章 決心已下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五十四章 謝表(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1)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1147章 收手吧!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二章 昆明池第三十六章 這……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1313章 奔喪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1115章 處置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十三章 屈服第1104章 蓬萊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十五章 條件第1017章 陣容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952章 離去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六章 辦法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1157章 白登山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1052章 邯鄲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1065章 又來了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1029章 不適應第一章 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