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

“鋼一兩,上品,九文錢。”

“斧一孔重三斤,次品,一百錢。”

“三寸釘,上品,一文二分,百枚計一百二十錢。”

王大力一邊從貨櫃裡取出客人需要的各種物事,一邊熟練地報價。

“貴了點。”來者不滿地嘟囔了一聲,不過還是從包裹裡拿出了一匹絹。

王大力吩咐徒弟將絹收起來,然後又從櫃裡摸出了八十文錢,遞給了客人,笑道:“幸好拿的是河中雜絹,若是那一匹值1200錢的蜀中名品,都可以從某這買走兩把刀了。”

“蜀中錦緞,某也只在帛練行裡見過。”來者搖了搖頭,道:“大帥給軍士發賞,亦不可能發這麼貴的。這匹河中雜絹,就是吾家三郎從軍中領來的賞賜。”

絹與絹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便宜的梓州小練,一匹二百七八十錢,貴的蜀中極品,一匹千餘錢。發賞時同樣兩匹絹,有時竟然能差兩緡錢左右。不過定難軍發賞,一般發的都是三百錢一匹的綏州絹或關中、河中等地的雜絹,以次品、下品居多,上品都很少。

當然從今年開始,發賞的名目就亂了起來。四匹羯羊,作價一千六百錢,也就是兩緡,抵一次賞錢;兩隻羊羔,抵兩匹雜絹。當然錢帛也不是沒有,混着發,誰讓夏綏窮呢,錢帛不夠,也只能發羊了。甚至還有軍士錢帛都不要,直接領了一頭肉牛回家,作價三緡錢。

今年兩次征討,繳獲的牲畜數量之多,不但解決了明年的賞賜問題,甚至後年的都解決了相當部分。考慮到這些牲畜也會繁衍,大帥這兩仗打得太值了。

“你家裡可是要起屋,買這些東西作甚?”王大力吩咐徒弟去幹活,自己則直接坐了下來,與顧問閒聊。

“吾家三郎剛剛調到經略軍當隊副。這經略軍也是衙軍了,非外鎮軍,吾家也只能搬夏州來。綏州的老宅子,賤價賣給了一個党項小酋。新宅在城南大榆樹那片,六畝宅園,現成的屋子,不過有點漏水,想修繕一下。”客人說道。

“党項人買你家宅子做甚?”

“綏州折馬山氏的,聽聞大帥要給他們編戶齊民。心有不甘,可又怕死,大帥亦允諾給他們賣馬錢分潤,還能領一份閒官俸祿,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應了。”客人笑着說道:“大酋直接住州城裡了,小酋也就只能買俺家宅院啦。不過那宅子他買了也不虧,新起不過三年,還能用個十七八年,好着呢。”

“這幫党項人就是想不開。”王大力笑道:“一年領兩份錢,還不用勞作,閒來無事打打獵,喝喝酒,這日子不知道多舒坦。”

“現在想不開也不行,大帥會幫他們想開。”客人也不急着走了,將斧子、鐵釘放在腳下,說道:“聽聞這個折馬山氏七千餘部衆被編戶齊民後,州中官員問他們姓甚名誰,結果除了大小頭人有姓氏之外,其餘人也就有個名,甚至連名都沒有,就一諢號。裴刺史聞之,令他們取姓名,結果全族皆姓折,刺史覺得不妥,怕與麟州折家扯上關係,令其改姓石、師、施等姓。不過聽聞還有許多冒姓邵的,哈哈!”

王大力聞言亦大笑。蕃人好貴種,靈武郡王雖然既不是皇家血脈,又非世家高門,但在定難軍這一畝三分地上,威望着實了得。新編戶的蕃民冒姓邵,倒也不稀奇。

其實,後世朝鮮普通人一開始也沒有姓。後來讓他們取姓,結果一窩蜂全取崔、金、李、趙等世家顯貴的姓氏,党項蕃民如此,實乃尋常之事。

兩人愉快地聊了半天,最後臨告辭時,客人還是問了句:“能不能便宜些?”

王大力搖了搖頭,道:“鐵料都是從河東買來的。李克用橫徵暴斂,屢次加徵,現在鐵料價格漲得太厲害。再者,今年以來戰事頻繁,某這打製軍械還來不及,沒那許多工夫做其他的。這價格,不貴了,你去其他鋪子看看,亦是一般價錢。”

客人聞言拱了拱手,告辭離去了。

過了一會,又見一戴着氈帽的大漢與幾個隨從走了進來,隨意看了看後,問道:“這把刀價值幾何?”

王大力看了下,道:“這刀重十五斤,上品,值七百錢。若是嫌貴,某這裡還有次品、下品各一把,次品值六百錢,下品只需五百錢。適合劈殺,壯士身強力壯,勇武絕倫,用着當很順手。衙軍將官見了,興許便募了壯士了。”

大漢聞言笑了,身後的隨從亦笑道:“此乃義從軍使野利遇略,軍府衙將,哪個將官敢募咱們軍使。”

王大力聞言亦是一驚。義從軍使的身份並不算什麼,蕃兵將領罷了,但南山野狸嘛,誰不知?野利家有個女兒在郡王府服侍大王,這種事情說不清楚,不定哪天就身份顯貴了。

“竟是貴人至此,鋪中刀槍隨便挑選,價格公道。”王大力躬身行禮,道。

“這三把刀都買了,上陣時亦不至於無刀可用。”野利遇略很大氣地讓手下拿出三匹絹來。兩匹陝州生絁、一匹河南府生絁,看品相,值一千九百餘錢,買這三把刀綽綽有餘。

“這三匹絹,當值一千九百錢……”王大力說道。

“不用找了。”野利遇略大手一揮,滿不在乎。

“貴人真是野利軍使?”王大力打量着大漢,問道。

“這還有假?”野利遇略摘下氈帽,露出自己新蓄的發,道:“軍中規矩,都要蓄髮。義從軍已被劃入衙軍右廂,自當奉行。你疑惑並不奇怪,義從軍八百軍士現在都開始蓄髮了,大帥下的命令。”

定難軍各部整編已順利完成。衙軍分左右兩廂,左廂有鐵林軍、經略軍,計15500人;右廂有武威軍、鐵騎軍、義從軍,計10300人。除義從軍外,各廂、各軍都不設主將,都教練使朱叔宗負責各部的訓練,但不領兵出征,不掌兵權。

以前各軍使、都虞候什麼的,統一罷遣,在夏州當衙將。平時至都虞候司上直,討論戰例,琢磨戰術,分享經驗,完善《樹德新書》。有事需出征時,再由大帥親自任命軍使、副使、都虞候、遊奕使等高級軍官,比如目前鎮守宥州的武威軍,各級將領就是全的,因爲他們鎮守於外,理論上來說屬於出征狀態。

夏州的軍隊正規化建設,至此終於算是完善了。

義從軍今後也要逐步納入這套管制之中。但鑑於這支部隊主要是蕃兵,也只有八百人上下,邵樹德暫時還不想大動干戈,免得野利氏、沒藏氏心裡胡思亂想。待以後自己地盤大了,威勢更強了以後,一切變動都能水到渠成。

“州中鐵匠鋪現在不少了嘛。一條街上,就看到了三四家。”買好了刀後,野利遇略心情不錯,隨意問道。

“現在都去城外辦鐵匠鋪了,便宜,地方大。”王大力說道:“某這鋪子,早晚也要搬出去,買炭也方便。”

“可是城北那一片?成天滾滾濃煙,叮噹作響。”野利遇略問道。

“是那裡,幾十家還是有的,打製農具、軍械。而今很多人都去那邊訂貨,生意也好。”

“比之綏州如何?”

“略有不如。龍泉、大斌二縣,鐵匠鋪得有六七十家,都是昔年從關中聘來的匠人,後來帶了徒弟、子侄學冶鐵,慢慢分家,便多了起來。”

“現在打製軍械還多嗎?”

“今年不少,明年應少了,主要是橫刀、馬刀、斧子。”

“爲何不制甲?”

“那是官家作坊的活計,弓、箭、甲、牌等。不過某這家鋪子也經常做一些箭簇、槍頭、槊刃,官家鋪子忙不過來。人太少了,比不了河東。就某以前在的晉陽縣西作院,有近千人,一年造馬甲四百副,這還是一個作坊而已。夏州,斷斷比不了的。”王大力說道。

“那你如何來了夏州?”

“不太平,所得甚少。”王大力搖頭道:“西作院一年逃亡好幾十人,也不知道如今是個什麼模樣。逃走的人,有的去了河北,有的來了夏綏,也就這些地方太平了。靈武郡王仁義,河東匠人若是不堪壓榨,第一件事便是舉家渡河至綏銀二州。李克用那人,我看他也不太像會理政的樣子,也無甚興趣理政,晉陽諸作院數千工匠,早晚要逃散一空。”

野利遇略暗暗與橫山之上自家部族裡的鐵匠鋪比了比,頓時有些氣餒。到底是大唐北都,供給河東、河中、昭義、大同、振武等鎮的軍需,這工匠規模確實大。夏州若想趕上他們,不知道要努力多少年。

“在夏州,至少能吃肉,也沒人劫掠。”王大力小心地將三匹絹收了起來,道:“唯有一點,缺鐵料,這又不如河東了。”

鐵料?這個確實沒有。

不過大帥似乎認爲靈州有鐵,堅持要向那邊去找尋。野利遇略對此是不太信的,大帥這麼說,多半是想攻取靈、鹽二州,順便殺了拓跋思恭這個叛將罷了。就是不知道找個什麼由頭去做這事。

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1137章 于越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三章 花巧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1276章 改革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十二章 恩德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1238章 規劃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二十五章 殺敵(爲盟主老李加更)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五章 奴僕第六章 夏、皋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十五章 百態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1011章 上洛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1216章 撫寧第1317章 亂平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969章 朱全昱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1265章 韓氏第六章 主人第1325章 誘惑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五章 鄉村第十九章 開刀第1265章 韓氏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二章 派系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九章 君臣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三十一章 天降偉人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四章 州情(一)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五章 定策第1023章 落實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1159章 爭吵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四章 講武第三十四章 北進
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1137章 于越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三章 花巧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1276章 改革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十二章 恩德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1238章 規劃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二十五章 殺敵(爲盟主老李加更)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五章 奴僕第六章 夏、皋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十五章 百態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1011章 上洛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1216章 撫寧第1317章 亂平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四十七章 猶豫(月票加更1)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969章 朱全昱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1265章 韓氏第六章 主人第1325章 誘惑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五章 鄉村第十九章 開刀第1265章 韓氏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二章 派系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九章 君臣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三十一章 天降偉人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七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四章 州情(一)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五章 定策第1023章 落實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1159章 爭吵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四章 講武第三十四章 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