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調查(二)

“郎君,你現在是大王了,要有威儀。”清晨,折芳靄氣喘吁吁地起身,嗔怪道。

王后現在的威儀當然無存。秀髮散亂,雪白的嬌軀半隱半露,臉色潮紅一片,呼吸纔剛剛平緩下來。找人特別趕製的華服扔得滿地都是,還好,沒被撕扯壞。

明明自己早上在學畫畫,畫了一對鴛鴦,被夫君看到後,直接來了一句:“紙上鸂鶒(xī chì),爭如我被底鴛鴦?”

結果就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大王確實是真英雄,自己以前看錯了,但也確實是好色之徒,這點真的沒看錯!

邵樹德懶洋洋地起身。對自己這個正妻,他真的非常滿意。人漂亮,皮膚好,會持家,有場面,對家裡傭人也不錯。唯有一點,對自己要求高,最喜歡給自己講大道理。

不過這也是一個爽點嘛,自己現在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她一本正經勸諫自己的時候,讓畫風往奇奇怪怪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她強裝鎮定,數落自己不該沉迷女色的時候,總是讓自己格外興奮。

我的王后哎,你至今還沒個子嗣,不着急麼?眼看着小封的肚子漸漸顯懷,你折家的兄弟都急了,你還不急?

“娘子,某覺得這節帥府邸還是沒自家宅邸住得舒服。”

“大王,朝廷授旌節於此,自當常居帥府。”

“罷了。”邵樹德起身讓折芳靄幫他穿上袍服。

按制,王爵可變易袍色,“象輅出行,以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鑾在衡”。出行身邊還有儀仗隊,比如持戟儀仗等等。呃,死後墳也可以加高十尺。

當然邵樹德不太在乎這些場面,夏州窮困,沒必要搞得這麼誇張。唉,說起來,朝廷還沒給自己賞賜京中豪宅,也沒給自己賞賜歌姬舞女,這都是郡王的福利啊,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穿戴好紫袍後,邵樹德便去用飯,然後至衙廳批閱文件。

自己這個幕府,如今大概有三十多人,基本都是經歷過幾任大帥的老人。邵樹德手中無人可用,因此只能繼續留用他們,以後再慢慢替換好了。

夏綏目前的工作重心,差不多已經轉移到了銀州墾田事務上了。銀州百姓的田地,說實話還是偏少的,戶均只有二十畝地,面對各色各樣的賦稅,支應得十分困難。亦無軍屬農場提供額外產出,作爲一個農業條件和綏州相當的地方,還有相當大的開發潛力。

宋樂目前已經由綏州別駕升任銀州刺史。在他到任之前,銀州由裴商管理,根本懶得墾田,今年受到壓力,墾出了大概三百餘頃,然未及利用,殊爲可惜。

邵樹德已經下令,將這總計約340頃土地劃入軍屬農場,作爲武威軍的專屬農場。

這事十分重要,鐵林軍的軍屬農場產出除開銷了兩萬斛出頭的傷殘、陣亡軍士糧賜外,還有九萬斛可以拿來作爲軍費支出,不無小補。武威軍340頃農場可安排巢衆來耕作,一年也能產個三萬五千斛左右的糧食,補貼軍需,甚好。

對了,武威軍是邵樹德剛剛下令編成的軍隊,軍額五千五百。軍士來源即原諸葛爽從東都帶來的三千軍士,然後又將鐵林軍陷陣營以及來自鄜坊的一千騎兵一齊補了進去,各隊打散後重編。

軍官全部來自鐵林軍,軍使由盧懷忠擔任,任遇吉再度從綏州州兵體系中調出,擔任武威軍副使。都虞候是關開閏,遊奕使爲李唐賓,四營步軍副將分別是郭琪、魏博秋、範河、錢守素,軍判官爲郭黁,基本是鐵林軍的原班人馬,還在邵某人的掌控之下。

鐵林軍的人數也下降了,目前有七千五百人,五營步卒、一千騎卒,朱叔宗升任都虞候,折嗣裕接任遊奕使。因爲魏博秋去武威軍帶兵,提拔李一仙任親兵副將。五營步卒副將分別是蔡松陽、邵得勝、徐浩、劉子敬、強全勝,提拔了不少人,同時崗位也有所輪換,避免軍官們長期接觸固定的下屬,形成心腹班底。

鐵林軍本來有一些戰損,大概千人左右,這次也不新招人,直接從夏綏衙軍左右兩廂中各抽調五百人補入。現在邵某人有威望,也能壓服周融、令狐敬二人,做這事壓力不大。

不要怪邵某人只用嫡系,實在是這個年頭信不過外人,一不留神就造反了。衙軍,以後還得慢慢炮製,夏州城裡,不能有自己信不過的軍隊。兩千州兵目前已經交給王遇統帶,衙軍早晚也得整編了事。

鐵林軍、武威軍、衙軍,如果再算上經略軍五千人,目前夏綏鎮的內外諸軍總兵力高達兩萬三千人,養軍壓力極其巨大,必須得想辦法開闢錢糧來源了。

中和三年十月十二,邵樹德先帶着武威軍趕至綏州,以後這支部隊將鎮守這個夏綏最重要的錢糧基地,兩年後再行輪換。

數日後,又抵達銀州,剛剛調任綏州刺史的裴商親出迎接。

“裴將軍,某可有好多事需向你請教啊。”一進州衙,邵樹德便找來了宋樂,三人坐下來,一邊品茗,一邊談事。

“可是爲牧場之事而來?”數年過去,裴商顯得愈發蒼老了,臉色也沒以前那般紅潤。

“正是。前陣子邠寧朱玫買了九百匹馬,上月山南西道節帥諸葛爽又遣將至,言需購馬千二百匹,鄜坊李孝昌、金商李詳亦有意各買五百匹。這銀川牧場,可是個聚寶盆啊,邵某不得不重視。”

朱玫買的九百匹馬,其中五百匹是戰馬,已經與其約好,用糧食交易,明年開春後交割,可進賬八萬斛糧。

諸葛爽那邊,一千二百匹全是戰馬,真真是大手筆。因爲都是自己人,邵樹德只收他四萬六千匹絹,同樣是明年開春後完成交易。

金商李詳的戰馬,與諸葛爽一樣,銅錢、絹帛交易。鄜坊李孝昌貪財,不想拿錢帛,於是搜刮百姓的糧食,打算送到綏州交易,反正路很近,倒也沒什麼。

一口氣賣出去三千餘匹馬,潛在收益不小,讓邵樹德非常感興趣。若不是沒能找到更多客戶的話,他恨不得賣出去三萬匹馬。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朱玫是因爲有野心,想擴充武備。李詳、李孝昌二人純粹是人情往來。諸葛爽不知道是什麼目的,也許是想組建騎兵部隊,應對外部威脅。反正山南西道一府十五州,有錢,爲了不被人把寶座搶了,適當加強武備可以理解。

除了這幾人之外,其他地方就難了,還面臨着李克用的激烈競爭。樓煩牧場在前年被李克用劫掠了一番,差點黃了,目前還沒緩過氣了,但他能從草原上弄馬,做二道販子啊,未來鐵定是個商業競爭對手。

可惜還沒打開蜀中的市場。東川、西川二地,承平多年,富庶得很,同時當地的川馬也不太適合做戰馬,對夏綏馬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這生意,以後要想想辦法!

“大王遣人往關中、金商、興元開設馬行,此舉大有深意啊。”裴商笑道:“就是不知,販賣貢馬會不會得罪朝廷。”

以後朝廷也得向我買馬!邵樹德心道。

“售賣馬匹,換取軍士賞賜,某也是沒辦法了,誰讓朝廷斷了糧餉呢。”邵樹德苦笑道:“另者,馬行亦可在各地招募些貧戶,至銀州屯墾,充實戶口。銀州四縣,沒人可不行啊。”

話說從去年開始,就陸陸續續有軍士將家人接過來,但總體還是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路太遠,要穿州過縣,實在麻煩。

軍士們有理由這麼做。他們多半來自河陽、昭義、河東三鎮,一般都是家裡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夏綏分了地,還能正常領賞賜之後,當然有把家人接過來的衝動。之前這麼做的不多,一般而言每年也就百餘戶的樣子。不過今年陡然多了起來,主要原因是魏博鎮侵攻河陽後,軍紀實在太差,百姓不堪盤剝,大舉逃亡。

而鐵林軍中,來自河陽的軍士其實是最多的。在得知家人紛紛走避河中、陝虢避難後,便推舉一些有威望之人帶着信件分頭前往河中、陝虢、昭義、河陽,試圖把家人接過來。邵樹德當然很支持他們的這種行爲,並且通過在河中、陝虢開辦馬行的方式提供部分支持,讓軍士們的家人能夠更容易地來到夏綏。

一旦過來,按照邵樹德想法,將安置到夏州左近,這裡同樣有閒田存在,人口嚴重不足。至於招募的普通民戶,則往銀州安置,消化當地新得的田地。

爲了弄人,他可真是費盡心思了。

“大王所言甚是,沒有人,萬事皆空。”裴商附和道:“聽聞這幾年綏州開渠、墾田,弄得很是不錯,州中用度也漸寬。老夫能在這把年歲過去享享福,倒是意外之喜。”

“裴將軍早年在靈州爲將,後又至振武軍,再至銀州,老於軍伍,對畜牧之事亦多有見解,邵某正要好好請教呢。”邵樹德誠懇地說道。

“牧事啊……”裴商笑了笑,道:“大王既有問,某自當知無不言!”

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六章 答卷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八章 招撫第五章 巡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六十八章 銅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二十章 樑泉縣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十章 泥潭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1088章 天命第1005章 合作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五章 奴僕第五十章 南撤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八章 聚散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1133章 山城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九章 轉變第六十章 史館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十四章 行路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284章 好物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十二章 報告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七章 不得歇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十四章 轉移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957章 潼關驛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238章 規劃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三章 勾連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1218章 得意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1087章 樣板第一章 紅利第1083章 一言堂第1181章 泰山宮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二十章 上路第四十章 軍心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590章 籠中人
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六章 答卷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八章 招撫第五章 巡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六十八章 銅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五章 破敵兵(給盟主李延齡加更)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二十章 樑泉縣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十章 泥潭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1088章 天命第1005章 合作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五章 奴僕第五十章 南撤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八章 聚散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1133章 山城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九章 轉變第六十章 史館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十四章 行路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284章 好物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十二章 報告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七章 不得歇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十四章 轉移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957章 潼關驛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238章 規劃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三章 勾連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1218章 得意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1087章 樣板第一章 紅利第1083章 一言堂第1181章 泰山宮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七十七章 只有我能代表靜江軍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二十七章 大勢壓人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二十章 上路第四十章 軍心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590章 籠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