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

大羣騎兵在遠處陸陸續續停下。

在軍官的指揮下,他們麻利地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從馱馬背上取下鎧甲、器械,兩兩互相穿戴;一部分收攏馬匹,到後方聚集;一部分留在後面,充作預備隊。

穿戴完畢甲冑的軍士拿起長槊、重劍、步弓等武器,牆列而進,朝在一里外列陣的敵人殺去。

敵軍有些慌亂,他們只有前排有甲,後排多爲無甲土團兵,總人數也不過千餘。

其實也不怪他們。深處後方的一個物資轉運節點,需要安排重兵戍守嗎?沒必要啊。

但如今就出問題了。

四千飛龍軍甲士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壓來。他們身材高大,器械精良,面無表情,動作沉穩。或許在他們眼中,殺個人與殺只雞沒什麼兩樣。

是了,飛龍軍左廂都是一幫亡命之徒啊!五千人東奔鄆、兗,戰損一半,回來時部隊壯大到一萬出頭。

長期流動作戰,艱苦的生活,超高的淘汰率,使得活下來的人都有兩把刷子。敢打敢拼,桀驁不馴,殺人如麻,漠視生死。

亡命之徒不可怕,紀律嚴明、裝備精良、武藝高強的亡命徒很可怕。

飛龍軍左廂回來的時候,邵樹德檢閱了一下,契苾璋恭恭敬敬地跟在他身後,總算讓隊伍裡佔多數的半路來投的軍士們知道了誰纔是老大。

但這種程度的整頓是遠遠不夠的。若不是戰事緊急,急需飛龍軍出動,邵樹德打算狠狠整頓這支部隊一年時間,打散建制、互換人員,然後再重新熟悉,加強磨合。

隨軍回來的文吏私下裡說了很多事情,小報告一籮筐。有關於軍士在外劫掠成性的,有關於軍官桀驁不馴的,甚至直指契苾璋本人的都不少,因爲他安排了很多出身契苾部的親族擔任中高級軍官,“不合制”。

高頻率、高強度的戰爭拖延了這種整頓,亡命徒們領了夏王一次賞,一起大酺三日後,又出動了,如今正要進攻潁橋鎮的樑軍:總計千餘人,有戰鬥力的不過六七百。

樑人的勇氣可嘉!

他們知道破破爛爛的潁橋鎮沒有任何阻擋作用,乾脆出來列陣野戰,寄希望於一戰破敵,轉危爲安。

雙方的陣列很快接上。

鋒刃相加,刀劈斧砍,戰線的僵持只維持了一小會,隨後便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大崩潰。

有經驗、有勇氣的軍士第一波互砍之後就倒在了地上,但夏軍後排頂上,勇不可當地殺入樑軍土團兵之中,直接將其打崩,散得一塌糊塗。

契苾璋將目光從戰場上挪開,帶了五百騎直奔鎮城之內。

百姓四散而逃,哭喊不已。

契苾璋見怪不怪,樑人不知道是怎麼編排夏軍的呢,怕是將他們與秦宗權劃爲一類了,老百姓這個反應不足爲奇,他見得多了。

鎮城內還有數十老弱軍士,看樣子正在堆積薪柴,準備燒燬糧食。見夏軍衝來,直接一鬨而散,啥也不管了。

“將騾子收攏起來。”契苾璋騎在馬上,揮鞭一指,下令道。

都是輕車熟路的工作了,很快有軍士上前,將騾子背上的皮套解開、牽走。他們不需要馬車,那玩意很妨礙行軍速度,但騾子卻是必須的,吃得少,耐粗飼,背得多,耐力好,速度也不算慢,一直是飛龍軍將士的最愛。

“清點糧食,能帶走的帶走,不能帶走的燒掉。”契苾璋很快下第二道命令。

潁橋鎮是許州通往汝州的大驛道上的重要節點。同時,很多物資還通過水運抵達此處集散,隨後發往各處。把這裡端了,汝州樑軍的後勤就要出大問題。

至於燒糧食,都是飛龍軍的常規操作了。每至一處,他們先喂牲畜,然後補滿馱畜身上的糧袋,剩下的都屬於不能帶走的物資,通常的處理就是一把火燒掉,不會留下來資敵。

樑人剛纔似乎也想燒糧食,已經堆積了不少薪柴,這倒省了飛龍軍不少事。

“箭矢、傷藥等物資,也補充一些。抓緊時間餵馬,鬆鬆肚帶,洗刷一下。休整完了立刻出發,去襄城。”第三道命令接踵而至,可見飛龍軍的戰鬥節奏非常之快,強度也很高,或許這便是他們能在樑人重重圍剿之下始終沒有覆滅的重要原因。

軍官們各司其職,開始忙碌。

契苾璋找了塊乾燥的地方坐下,一邊就着涼水,啃食着粗糙乾硬雜糧餅子,一邊研究行動路線。

許、汝之間,大概有二百三十里,中經汝州襄城、郟城二縣,抵達理所樑縣。

襄城就在汝水邊上。陳、許的糧草物資經潁水運抵潁橋,陸路走一段轉輸至襄城,再經汝水運往汝州。

汝州七縣,襄城、郟城、樑、臨汝四縣全位於汝水之畔,而這四縣也是汝州人口最多的地方其實也沒多少,張全義時代不過一萬戶,如今增長也很有限。

另外,從蔡州方向,亦可沿汝水輸送物資,所以這個地方還真挺關鍵的。

艱難以來,朝廷的東都留守,必領汝州,以爲洛陽屏障。汝州防禦使的職務更是多次設立,諸葛爽在率師討伐李國昌父子之前,就是汝州防禦使。

契苾璋只稍稍看了一眼,便讓人將地圖收起。下一步沒說的,攻襄城,截斷汝水交通,給丁會“斷奶”。

他們這會多半已經收到點風聲了,不知道會怎樣抉擇。

……

太谷關城外,突然而至的大雨澆滅了雲梯車上的火焰。

關城上的樑兵氣得直跳腳,痛罵老天的不公。

夏軍士氣大振,趁着雨剛下,地面還不太泥濘的有利時機,繼續發起猛攻。

連日以來,已經殺傷千餘守軍了,但太谷關依然沒能攻下。

負責指揮的馬嗣勳、安休休二將不爲所動,一波又一波的洛陽土團鄉夫被驅趕了上去,捨生忘死攻打着堅固的關城。

WWW⊕ тTk ān⊕ C 〇

而在太谷關以東的轘轅關外,定遠軍及經略軍大部分批出關,朝登封縣方向挺進。在他們身後,還有來自華州的一萬土團鄉夫,全軍總計兩萬三千人左右。

經略軍一部兩千五百步騎在副使魏博秋、遊奕使楊儀的率領下,冒了個險,從鞏縣最南端的方山(嵩山山脈北部)羅口一帶前出,直插告成縣。

他們帶了大量奶粉、肉脯、豆子,由隨軍騾馬馱載,但也只夠維持十日所需。一旦攻勢不順,或者沒有蒐集到糧草,那麼就只能癱在那裡了,等待後方通過羅口這個“細水管”花大代價接濟他們,或者乾脆退回去,宣佈此路出師失敗。

定遠、經略二軍的出動,主要還是因爲斥候傳回了情報,因爲太谷關吃緊,有大羣樑兵自登封向西,增援太谷一線。

斥候估算的兵馬是四千餘人,其中千人爲“精兵”,另有三千餘“羸兵”。

洛陽行營判斷,應該是一千落雁都或廳子都步兵,帶着新到的三千餘土團鄉夫去增援太谷關。這座關城本有一千多長直軍外加一千多土團鄉夫,這會已經傷亡四成以上,士氣有些低落,急需生力軍替換或增援。

至於登封縣的守軍,應該就是兩千餘精銳外加六千破夏軍,以及兩千土團鄉夫,總共萬人。

其實整體戰鬥力不咋地。因爲佔大頭的破夏軍的實力很可疑,定遠、經略二軍的沙場老手們有信心教他們做人,如果他們敢野戰廝殺的話。

夏軍大舉來襲的消息早早傳到了登封,張歸厚立刻召集諸將議事。

朱漢賓去了太谷,如今城中除主將張歸厚外,最大的就是破夏軍使趙霖,然後還有王彥章、劉玘、杜宴球等中層將官。

“賊勢兇熾,直衝而來,諸位有什麼章程,都議一議吧。”張歸厚有些憔悴,有氣無力地說道。

在他看來,這仗打得太操蛋了。先讓大隊賊騎溜了過去,直奔許州而去。雖說這不怪他們,蓋因飛龍軍不想打的話,你也攔不下來,但怎麼說呢,失職還是有的。上面真要追究起來,大家都要擔責。

第二個操蛋之處是太谷關外的夏賊根本不在乎人命,攻勢地動山搖,守軍堅持了不過旬日,就死傷一千四百人,不得不請求增援。守軍還聲稱“殺賊三萬”,但在張歸厚看來都是扯淡。

但沒辦法,太谷關不能丟,最終還是讓朱漢賓帶了四千餘人過去,進一步分薄了登封這邊的兵力,最重要的是少了一千可戰精兵。

最大的操蛋之處是他們沒有援兵了。

陳許節度使趙珝聲稱許州方向“賊勢滔天”、“暴掠四野”,拒絕派衙軍增援,這意味着登封這邊成了一支孤軍。

當然,孤軍有孤軍的戰法,這可能也是樑王希望他們做的,即固守登封,牽制南下的夏賊主力,給其他方向的調兵遣將爭取時間。

但正月裡的洛陽之戰,被孤立分割包圍的幾座城池守軍,有好果子吃嗎?鞏縣全軍覆沒,新安投降,河陽南城堅守了三個月,霍存父子雙雙戰死,慘烈無比。

若他們被圍在登封,能等到增援而來兵馬嗎?

老實說,若在五六年前,張歸厚信。

但現在,他不信。

實在是這幾年打了太多的敗仗,提不起精神來了,誰信誰是傻子。

趙霖察言觀色, 見張歸厚欲言又止,心中頓時有了數。只見他清了清嗓子,說道:“賊軍勢大,我軍堪戰之兵不多……”

說到這裡,王彥章瞪了他一眼。

趙霖不爲所動,繼續說道:“輕擲於此可惜了,不如暫避鋒芒,退往告成乃至陽翟,保存有用之身,能給賊軍造成更大的威脅。”

“無恥!”王彥章站起身,怒罵道。

“王十將坐下。”張歸厚斥了一聲,道:“你當我是貪生怕死之輩?當年鬥秦宗權,我何曾退過?夏賊來勢洶洶,兵不下兩萬,多是積年征戰之驍銳。我軍能戰之軍不過兩千,如何對敵?”

這是把破夏軍看扁了,根本不信任他們的戰鬥力。王彥章滿腔怒氣無法發泄,只得一拳擂在案几上,氣哼哼地坐了下去。

“王十將還有沒有規矩了?”趙霖也拿出了軍使的威風,斥道:“困守登封,下場便與霍存一般無二。”

這下連劉玘、杜宴球等人也看不下去了,紛紛望向趙霖。霍存父子是忠勇之輩,趙霖這麼編排他們,有點過分了。

“罷了,我意已決!”張歸厚站起身,道:“即刻撤往陽翟,背靠忠武軍,一起對敵。外無援軍,這登封守得毫無意義。”

王彥章仰天長嘆。

面對可能被包圍的窘境,有人選擇死守,有人想要突圍,有人直接撤退。人不同,選擇也不同,本來也沒什麼,就是很不甘心啊。

夏賊難道三頭六臂麼?我就不信守登封守上三個月,會沒有援兵過來。

這仗打得!唉。

1秒記住:。

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1173章 學子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五十二章 死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六十五章 揚子宮之三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1265章 韓氏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八章 蕃兵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十三章 消息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六章 答卷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一章 擒生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二十五章 離開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1322章 鎮州陷落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123章 謀算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1060章 做事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四章 兵諫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1002章 彷徨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1151章 果斷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十三章 心事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八十章 入京第1306章 大巫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1254章 沉重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二十二章 催促
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1173章 學子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五十二章 死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六十五章 揚子宮之三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1265章 韓氏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八章 蕃兵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十三章 消息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二十八章 鄧州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六章 答卷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一章 擒生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二十五章 離開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1322章 鎮州陷落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123章 謀算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1060章 做事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六十二章 西域商社第四章 兵諫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1002章 彷徨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1151章 果斷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十三章 心事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八十章 入京第1306章 大巫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1254章 沉重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二十二章 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