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陳宜燊

“陳判官,吳司馬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有些事,你就多擔待下。軍械、糧草之事,甚爲緊要,勿要令某失望。”節度使府內,邵樹德一身紫袍,正襟危坐,案上放了很多各曹司呈遞上來的公文,工作節奏看起來還是蠻緊張的。

不過也是時候收收心了。

從綏州回到家後,兩個党項侍女嵬才氏、野利氏就被自家正妻領走了。邵某人稍稍有些惋惜,一頭草原柔順胭脂馬,一隻南山小野狸,尤其是後者,明顯不習慣服侍人,每次都是一副英勇就義的表情,還時不時掙扎兩下,弄得自己興致十足,每晚都在這頭小野狸身上耕耘。

這段荒唐的日子該結束了。休息是休息,工作是工作,戰爭是戰爭。打不贏拓跋思恭,自己的威望就會大降,以後還想弄到別有情趣的野狸把玩?

“大帥,某明白了。軍械糧草,斷斷不會出錯,這便去辦了。”與趙植差不多,陳宜燊的寄俸官是夏州別駕,差遣則是幕府司倉判官,掌鎮內倉儲事,包括糧食、器械的儲運和分發,實權在握。

行軍司馬吳廉已經老了,之所以還沒去職,一是他幹了大半輩子,沒出什麼大的差錯,業務能力還是可以的,二呢也是大帥手頭缺人才,或者這個職務特地留給某個人的,暫時需要吳廉過度一段時日。

陳宜燊離開後,根本沒去曹司衙門,而是叫了一些驅使官,又一頭扎去了倉庫。

“野利將軍、李將軍,稍安勿躁!”陳宜燊有些頭疼地制止了武夫們的爭吵,道:“工坊打製的羽箭充足得很,何須爭吵?”

“十二萬枝箭,野利將軍,今天就派人來領吧。先來後到,勿要爭搶。”陳宜燊招了招手,喊來兩名驅使官,令他們帶着衆小使去操辦。

野利遇略得意洋洋地看了眼李唐賓,抖了抖身上銀光閃閃的鐵甲,帶着部衆離去了。他那些個部衆,髡髮,披羊裘,眼神兇狠陰鷙,一言不合就與人打架。而且自尊心超強,漢人軍士嘲笑他們身上味道重時,總能爆發一場羣架。

這幾日,因爲打架而被幕府推官抓走吃鞭子的軍士,總也有上百人了。

“李將軍,黨羌生西北之勁俗,稟天地之戾氣,何必與他們一般見識呢?”陳宜燊拉住了武威軍遊奕使李唐賓,勸道:“南山野狸這等生不生熟不熟的蕃部,衆虺(huǐ)盤結,羣犬牛牙,依據深山,出沒險徑,近在宇下,遊於彀中,艱難以來,不能鏟削。他們能下山助大帥,已是破天荒之事。待擊敗拓跋思恭,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炮製。”

“現在便炮製了也不怕,連着拓跋思恭一起打便是。南山野狸,還不如某手下的草原羌胡聽話,這般跋扈,跟魏博衙軍似的,換了其他方鎮,怕是早被斬了。”李唐賓沒好氣地說道。

他現在是武威軍遊奕使,手底下共兩千騎。其中一千是老人,新來的一千是在草原上募集的。可能是見過邵大帥率軍北征的威勢,這些人還算聽話,如今都換成了漢人髮飾,就連姓氏都改了。比如,他軍中不少姓嵬才的,現在都改姓魏,順服得很。

李唐賓也不把他們當外人看,一視同仁,因此慢慢收了軍心,兩千騎幾成一體。

不過這個南山野狸就過分了,義從軍也是個大雜燴。漢化較久的折馬山氏、折遇氏他不張嘴的話,你都不確定他們是不是党項人。但從橫山上下來的那幫党項人就不行了,是真真正正的蠻子,李唐賓看着就想抽他們一頓鞭子,太囂張了,尤其是那個野利遇略。

“李將軍,這會也沒其他人,有些掏心窩子的話陳某便直說了。”陳宜燊小心翼翼地說道:“野利遇略的妹子如今就在大帥府中。雖說只是個侍婢,但在綏州那段時日,聽傳聞大帥可是夜夜寵幸啊。如今大帥尚未有嫡子,這萬一……”

李唐賓聞言臉色一變,鄭重地向陳宜燊行了個禮,道:“多謝陳判官提點。箭矢之事,先領後領本也無甚分別。武威軍五日後纔開拔,明日遣人來領亦可。”

“將軍這是又當先鋒了?”陳宜燊問道。

李唐賓笑了笑,沒說什麼。陳某人是司倉判官,知道各軍的開拔時間,但不知道哪一步先走,哪一部後走,本着保密原則,有些事他不能講,雖然人家剛提點過自己。

好在陳宜燊也是知趣的,一看李唐賓的表情便連連告罪,笑着將這事揭過去了。

他倆在這邊閒聊,那邊義從軍領了箭矢回到城外大營後,野利遇略又帶着隨從回到了城內,找了一家酒肆吃起了午飯。

他營中當然有飯食,白水煮羊肉,以前覺得挺香,但現在不想吃了。夏州城裡的美食,比部落裡的強百倍!

當然還有別的好玩的東西,好玩的地方。野利遇略最近算是開了眼界了,只覺從小到大蹲在山上,完全荒廢了時光。阿爺派自己出山,估計也有讓自己長長見識的意思吧。

夏州都這個樣子了,長安又是什麼模樣?

“尊氈,某不想回山了。”野利遇略摸了摸肚子,說道。

他那表情,活似當年在晉陽當兵幾年後的那一千二百沙陀軍士,最後“人情狎熟”,與漢人無異。

尊氈年紀不小,老成持重,是野利經臣的心腹,此時聞言一皺眉,不過卻沒硬頂,而是委婉地說道:“漢人的東西個頂個地貴,咱們帶來的那些牛羊,用不了多久的。”

“某問過折馬山氏的人了,說可以當兵拿賞賜,生活寬裕得很。”野利遇略不以爲然地說道。

尊氈暗暗心驚。他其實是見識過漢人生活的,早年亦在邠寧鎮當兵,因瑣事殺了同袍後逃回了山上。大唐京西北八鎮,或許有的方鎮沒有回鶻、突厥、吐谷渾軍士,但党項軍士一定是有的,每個鎮都有,或多或少罷了。

當年在慶州當兵時,軍中亦有千餘党項軍士,尊氈和那些人聊過,基本都已習慣漢人的生活方式。住在城裡,按月領糧賜和錢帛,上陣賣命。第一代人可能還記得自己是党項人,但第二代、第三代幾乎就是漢人了。野利遇略若過上這種生活,還能回得了山上麼?他帶過來的那兩千族中勇士,若習慣了夏州的生活,還會回山上嗎?

邵樹德此人,真的有點手段啊。聽聞他北征草原之後,挨個部落收出名的勇士,當場發賞賜,最後收了兩千人入軍充作騎卒。這兩千人,只要被他帶上幾年,並且賞罰公平,一視同仁的話,基本不可能再回草原了。或許有幾個人會受不了軍中管束,但在動人的利益面前,大部分人還是能夠改變自己的。

草原那種艱苦的生活,有在夏州當職業武人強嗎?

再者,草原上的勇士都被抽走了,剩下的歪瓜裂棗還怎麼反抗?若是每隔幾年就去草原上選一波勇士,不用多,一次幾百人,那豈不是永無翻身之地?

那個已經改名叫魏蒙保的嵬才部勇士,如果邵樹德讓他帶兵征討草原,他會不從嗎?即便現在不從,五年後呢?

尊氈突然又想到了族長的女兒還在邵樹德身邊當侍婢。日後如果生了兒子,邵樹德讓其當義從軍使,野利部豈不是成了人家的兵源地?連年戰爭,族中精壯都上了戰場,最後也不知道能活着回來幾個。

野利部,就像族中養的奶牛一樣,日日被擠奶,直到再也擠不出來爲止。那時候,奶牛也就會被殺掉吃肉了。

尊氈看着食肆外,軍士們的家人穿着漂亮的衣服,說說笑笑,手裡提了不少採買的物事。在夏綏四州,沒人能抵禦得了當兵的誘惑。不,可能在整個大唐,從軍都是條好出路。族中那些勇士,真的沒見過什麼世面,被這花花世界一迷,不知道還能守得住本心不?

這事,回去後還得和族長好好商量下。希望邵樹德胃口沒那麼大,吞了綏州折馬山氏、銀州折遇氏、悉利氏就夠了。野利部,是彌猴之後,死後要魂歸雪山,不能被漢人就這麼吞吃了。

野利遇略等人吃完飯後便回了大營。幕府司倉判官陳宜燊又遣人知會,讓他們明日上午去城內領一萬斛軍糧。

晚唐規矩,在營出操,或出征在外時,一天吃三頓,一頓兩個胡餅,單個胡餅用面半升,一人一天就是三升面的口糧,還算可以。北宋那會,即便出征在外,軍士們一人一天也就兩升口糧,不知道怎麼夠吃的。

義從軍六千人,一萬斛軍糧差不多夠他們食用接近兩個月吧。再加上出征時自己帶的一些乾糧或牛羊,吃兩個月以上不成問題。

按照陳判官給出的軍糧數目,大帥這是隻準備打兩個月啊?或者一個月後,夏州方面再運輸糧草過來?還是因糧於敵,直接吃拓跋思恭家的牛羊?畢竟人家沒法把所有牲畜都趕到宥州城裡去嘛。

還是讓拓跋思恭“請客”比較好!

第二十章 朝貢道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1142章 遼陽第五章 贈甲第1049章 勸諫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三十章 末路第1186章 考試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四十三章 坑第五十八章 誓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五十章 挑撥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七章 親朋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1025章 徵行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六十章 史館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976章 北上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975章 突圍第587章 不動搖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十章 威權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十一章 使者第六十章 落幕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三章 勾連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1267章 甜頭“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1065章 又來了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六十二章 車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八十章 分裂第六十二章 車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二章 正旦第八章 上下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十一章 聯絡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1058章 道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三十三章 合作
第二十章 朝貢道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1142章 遼陽第五章 贈甲第1049章 勸諫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三十章 末路第1186章 考試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四十三章 坑第五十八章 誓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五十章 挑撥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七章 親朋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1025章 徵行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六十章 史館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976章 北上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975章 突圍第587章 不動搖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十章 威權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十一章 使者第六十章 落幕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三章 勾連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1267章 甜頭“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1065章 又來了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六十二章 車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八十章 分裂第六十二章 車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二章 正旦第八章 上下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十一章 聯絡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1058章 道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三十三章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