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北進

“大帥!”漢陰驛內,昭信軍節度使李延齡親自趕來拜見。

兩名宮娥收起琵琶等樂器,行了一禮,退出了房間。

“坐下吧。”邵樹德指了指胡牀。

李延齡坐到了對面,房州刺史李進、西城令李忠侍立於後。

此二人分別是他的長子、次子,正妻所生。

在豐州老人之中,李延齡是年紀最大的,今年已經五十八歲了,再不復二十年前的豪情壯志。

現在的他,體態愈發肥碩,神色愈發具有上位者的氣度,幾乎找不到一絲早年那種困苦軍人的痕跡。

他的成功,是這個年代武夫一步登天的絕好標本。

他的地位,是很多還在拼殺的年輕武夫爲之努力的目標。

他的故事,激勵了太多敢打敢拼的武人。

我也想當節度使,哪怕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節度使!

“老兄弟們散在各處,如今想見一面是愈發難了。”邵樹德突然有些多愁善感:“有人在靈夏,有人在河中,有人在青唐,有人在涼州,還有人在興元府。”

李延齡也有些傷感,良久後問道:“聽聞王遇身體不太好了?”

“是。”邵樹德點了點頭,道:“回到靈州後沒多久就病了。”

“可惜。他也算是自己人了。”李延齡嘆道。

“從征討李國昌父子算起,已經十七年了。下一個十七年,怕是一個老人都沒了。”邵樹德的目光有些飄忽,似乎在回憶當初的崢嶸歲月。

“大帥,只要老兄弟們還在,邵家的基業就是穩的。我經常與大郎、二郎說,當年大帥起兵時,手頭不過五十人,打下了如今這麼大一片基業,滿天下再尋不到第二個。”李延齡道:“我老了,怕是沒法陪大帥走到最後。今後若有差遣,便讓我家這兩個不成器的兒子來吧。敗子還不過來行禮?”

李進、李忠二人連忙上前,躬身行禮道:“大王若有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邵樹德笑了笑,道:“兩位皆英才,日後自有大用。都是自己人,看着就比外人親切。”

李進、李忠面露喜色,李延齡也有些高興,道:“這江山是邵家江山,咱們只認邵氏兒郎,誰敢有異心,老兄弟們乾死他。”

邵樹德大笑,狀極歡快。

兩名宮娥一前一後給衆人上茶。

“此番喊你來,是想問問金商四州可還有多餘的錢糧?”在邵樹德的示意下,親兵展開了一幅地圖。

“牛禮稟報,申州義陽、羅山、鐘山三縣已克,俘斬賊軍三千人。光州之定城、光山、仙居三縣亦被攻克,賊軍退過澮水,形勢一片大好。”邵樹德指着地圖上沿淮一字排開的申、光、壽、蔡、穎等州,說道:“其實我知道,樑人在淮南並無強兵,俘斬之三千衆,以新募州縣兵或土團鄉夫爲主。這場勝利,成色其實非常有限。但這是一個好機會”

“看這裡!”邵樹德指着淮水。

李延齡湊了過來,眯起眼睛努力看向地圖上那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上面記錄着各縣大致的戶口、物產以及可能的駐軍數量。

“渡淮水北上,可至蔡州真陽、新息縣境,這裡其實去過,但咱們沒守住,又被打回來了。”邵樹德繼續說道:“這次攻申、光,本來也只是例行公事,可沒想到朱全忠煞有介事新設了增領二州的奉國鎮,但地方上如此稀爛,防線竟然被一捅而破。既如此,我便不客氣了。這次便賴在申、光二州不走了,再窺伺他的蔡州,看他急不急。”

“大帥,看得出來,樑人兵力不足啊。”李延齡聽了半天,聽出了點名堂,說道。

“朱全忠去年在河陽損失四萬人,其中能征慣戰的衙軍超過一萬五千,這部分人有沒有整補完畢,其實很難說。”邵樹德笑道:“就算衙軍整補完畢了,消耗的外系雜牌就不是人麼?這部分兵力可不好找,沒了就沒了。”

“全忠被釘死在中原了,沒法去打二朱、王師範,自然收編不到降兵。”李延齡附和道:“還是大帥打的仗漂亮,佩服。”

“別扯這些沒用的。”邵樹德又在淮水北岸劃了一圈,道:“這一片,有丁會所部三萬軍,楊師厚亦只有數千人馬,仔細算算,我軍兵力已經佔有優勢,沒必要再怕他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深入攻擊樑軍,給朱全忠來一記狠的。而今只有一個障礙,糧草不足,打不了持久仗。”

李延齡明白了。

金商四州,不過二十餘萬人口。以前襄陽七州有四十多萬人,現在更少。而且經過多年戰爭,糧草、器械消耗很大,養威勝軍以及過來協防的人馬都很吃力了,一下子又多了兩萬人,到哪裡去弄糧食?

“大帥,糧食擠一擠還是有的。”李延齡慨然道:“我回去之後,立刻徵糧,船運至襄陽。”

邵樹德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道:“不要徵太狠。而今青黃不接,百姓也很困難。就徵五萬斛吧,不準再多了。杜洪那邊,我也讓他送五萬斛過來。”

扣扣索索弄十萬斛糧食,也只夠五萬大軍兩月所需。靈夏有糧,莫說十萬斛,一百萬斛都可徵得,但你用不上,也只能徒喚奈何。

“徵完這批糧,明年減稅吧。”邵樹德又道。

五萬斛糧食,平均到一戶,那就是一斛。對於可耕作土地面積並不大的金商四州來說,其實是很沉重的負擔,今年定然有人逃荒甚至餓死。

“大帥,戰事要緊。我家在金州也算有點積蓄了,這樣吧,我拿三千斛糧食出來,再出一萬緡錢,市面上有從外鎮運來的糧食,多屯於糧商手中,我找人買下便是。”李延齡說道:“也好減輕點百姓負擔。”

“好!”邵樹德拍了拍李延齡的肩膀,道:“不會讓你白出的,等打完這仗,自有賞賜。”

……

羅山縣北門之外,大羣士卒魚貫而出。

他們穿着褐布駝毛軍服,戴着黑色璞頭,腰間懸掛着橫刀和弓梢,意態昂揚。

在隊伍一側,先行的車馬延伸到遠方的天邊。

車上滿載長槍、鎧甲、箭矢、篷布、鐵鍬、馬勺等物資,間或有一些沉重的運糧車經過,車轍在化凍後翻漿的路面上壓出深深的痕跡。

遊騎不用再牽着馬兒步行了,他們光明正大的騎着戰馬,在兩側穿行而過。

斥候不斷來回傳遞消息,黛色的遠山之間到處是他們的身影。

“咚咚咚!”一輛大車停了下來,鼓吹手擂響了戰鼓。

正在趕路的軍士紛紛停步,開始整理隊形。

背插認旗的軍官大聲吼叫,讓每個人都注意自己的位置。

“咚咚咚!”鼓聲再起,隊列重新前進。

十將李璘駐馬於驛道一側的山坡之上,副將何檠在他身旁調理弓弦。

“只出動兩千人,會不會冒險了?”何檠將弓弦仔細捆紮在箭囊上,繞了一圈又一圈。

李璘羨慕地看了他一眼。

當年澠池之戰,他損失了兩根手指,射箭諸多不便,如今只能靠近戰搏殺了。

“張全義能有幾個兵?便是有,怕也輪不到他來指揮,早被人調走了。”李璘嗤笑道,言語間似乎很瞧不起張全義。

當然張全義也很冤,我以前帶的是什麼人,現在是什麼人?那些州將、鎮將聽我的嗎?事權不統一,只能管民政,各州縣的將領自說自話,沒有個領頭的。

好吧,或許那些州縣將領也很煩。他們領點器械都領不到,丁會把幾個大庫都霸佔着,全是他自己的。倉督理論上是張全義的人,但卻無權動用庫裡的東西。

互相掣肘,簡直一團亂麻。造反是沒人能造反了,但萬一打起仗來,需要征討安、隨、鄂等州,大小相制之下,會不會百里斷糧啊?

還不如讓丁會來當節度使,全都他說了算,全是他的人,把各種雜七雜八的掣肘、內耗都消除掉,事權統一,這樣才能打勝仗。

“張全義這個節度使,多半是朱全忠安撫他纔給的,但軍權卻在丁會手裡。樑人這麼亂,纔給了咱們機會啊。”何檠捆紮完弓弦,又抽刀試了試,笑道:“聽聞光州那邊也一盤散沙,樑人新佔不久,人心未固,一擊即潰。蔡州或許難一些,但說不定也有機會呢。”

“咱們別管那麼多。”李璘道:“任務是造浮橋,其他不用管。課上怎麼說的?打勝之後,沒有追擊的命令,就不得追擊。勝不追,敗不亂,如此方爲強軍。給咱們的命令是造浮橋,那就服從命令,不得亂來。”

李璘是有傲氣的,但也不敢小瞧任何對手。

他與汴軍廝殺過,與草原羌胡戰鬥過,也打過關中藩鎮兵,經驗十分豐富。便是被一些人瞧不起、認爲暮氣沉沉的河北藩鎮軍隊,他也給予了極大的重視,一直在蒐集情報,進行研究。

說不定哪天就去打魏博了呢,魏博軍被人瞧不起,真的不能打嗎?

此時銀槍效節軍還未出現,但他並不認爲割據一百多年的魏博武人不能打銀槍效節軍本有萬人,叛樑歸晉那會尚有八千衆,大軍潰敗之時,能敗而不亂,維持陣型,進攻之時,能從山坡下仰攻到山坡上,反覆攻打,死戰不退,其堅韌耐戰之程度令人歎爲觀止,終摧破後梁軍隊鋒銳,佔領山頭,這樣的戰鬥力即便放在歷朝歷代,也是第一等強軍了,可惜不太聽話,容易造反。

“休息夠了,便出發吧!”李璘招了招手,親兵牽來馬匹。

“此戰若立下大功,你便能去講武堂學習了吧?”臨走前,何檠問了一句。

李璘不答,大笑離去。

親兵跟在身後,一行人如風般馳下山坡。

靜靜流淌着淮水南岸,如龍般的大軍已奔襲而至,速度之快,讓所有人都爲之驚訝。

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五章 朱瑄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四十九章 必勝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三十章 真理第十五章 消費“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十二章 舊事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十八章 勸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三十六章 態度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984章 東行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五章 勾連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十七章 驚訝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978章 督戰官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1084章 框架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1013章 “屯田”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1314章 收服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973章 加速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六十章 朱瑄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六章 修武第1306章 大巫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四十章 離奇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117章 討論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1029章 不適應第五章 城建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1095章 封賞第十六章 風聲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1005章 合作第589章 新操作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十七章 山民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985章 校閱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1049章 勸諫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
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五章 朱瑄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四十九章 必勝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三十章 真理第十五章 消費“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十二章 舊事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十八章 勸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三十六章 態度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984章 東行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五章 勾連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十七章 驚訝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978章 督戰官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1084章 框架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1013章 “屯田”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1314章 收服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973章 加速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好像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財政收入,我發單章也是累了……第六十章 朱瑄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六章 修武第1306章 大巫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四十章 離奇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117章 討論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1029章 不適應第五章 城建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1095章 封賞第十六章 風聲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1005章 合作第589章 新操作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十七章 山民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985章 校閱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1049章 勸諫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