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

春風拂過大地,雨雪化凍後的綠洲上青草如茵。

蟄伏了一個冬天的野草從土裡冒出頭來,貪婪地吸收着雪水和養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長着。

地面突然小幅度震動了起來。

鐵蹄踐踏之處,草皮上下翻飛;刀斧斬斫之處,鮮血左右噴濺。

李紹榮後仰着躲過吐蕃騎兵的一記殺招,隨後腰腹用力,復坐於馬背之上,握緊鐵鐗,與迎面而來又一名吐蕃騎兵狠狠廝殺在了一起。

鐵騎軍是在三日前抵達涼州的。與之同來的還有大量駱駝、馬車載運的糧草、器械,甚至是新發來的三百餘名關東刑徒——天子今年沒改元大赦天下,流放犯人們失望得很。

鐵騎軍成軍多年,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支戰術成熟,打法多樣的部隊。

軍使折嗣裕將部衆分爲左右兩廂,左廂兩千五百騎,曰突騎,右廂兩千五百騎,曰背嵬。

左廂在朔方軍中俗稱“突騎都”。這是典型的大唐騎兵,天寶年間,全國57萬大軍中有多達16萬騎兵,比例實在驚人。

騎兵主要部署在邊地州縣,蓋因諸馬監主要位於西北,招募兵員也更方便。

安祿山起兵之前,就曾經想辦法將大量西北戰馬調到范陽。因此,這裡的騎兵傳統是深入骨髓的。

突騎都軍士們已經漸漸淘汰了長馬槊,轉而使用一人長短的短馬槊(1.8-2米)。

此槊刃尖朝上,槊柄朝下,插於馬鞍旁的槍套之中,與刀、劍、斧、錘、戟等短兵器並排懸掛於左側。右側則懸掛着角弓、箭囊及其他雜物。

隨着常年不斷的戰爭,突騎都軍士們現在越來越喜歡使用鈍器進行近距離搏殺,有人專門去私人鐵匠鋪打製此類兵器,一時間帶來了許多鐵匠鋪的繁榮。

背嵬都兩千五百騎,其實並不全是背嵬,邵大帥還沒那麼喪心病狂,撐死了數百人罷了。一半是編戶齊民的党項頭人親隨,另一半則來自隴右八州的吐蕃諸部——大大小小的頭人被勒令獻上一定數量的勇士親隨,連帶着家屬一起遷居靈州。

這支部隊的戰鬥就是另外一種畫風了:上山下坡,出入溪澗,險道傾仄,且馳且射。簡單來說,因爲騎術、箭術底子實在太好,因此戰法以騎射爲主,而且還普遍裝備利於投擲的短矛、標槍,不裝備長柄馬上武器,實在要近戰搏殺時,用馬刀。

這五千騎常年訓練,配合嫺熟,技藝精湛,補充起來也非常嚴格。尤其是背嵬都,目前只有六七百名副其實的背嵬,但大帥說了,今後補兵,儘量以背嵬爲主,非背嵬者,也要實力達到背嵬的程度。

這是想將大大小小百餘個部落酋豪的背嵬親隨一鍋端了!訓練成本是人家的,最後人是自己用,美哉美哉。

此時正在與吐蕃騎兵作戰的就是突騎都一部,由副使劉子敬統領。已經升任副將的李紹榮今日已經斬殺兩名吐蕃騎兵,皆死於他的槊下,接下來的第三人,多半就要換一種死法了。

前俯、後仰、左傾、右搖,各種戰術動作,整個身體像長在馬上一樣,即便背嵬都那些號稱打小就騎馬的勇士,也不過如此了。

“噗”地一聲悶響,藝高人膽大的李紹榮躲過一名吐蕃百戶的襲擊,反手一鐗砸在他臉上,敵人應聲落馬。

“當了副將,還這麼拼命。”不遠處的小土坡上,折嗣裕笑罵道。

“軍使,回鶻人一直沒動。”剛剛下放到鐵騎軍當都虞候的李仁輔說道。

“昨日殺得太狠了吧?”折嗣裕不確定。

昨日回鶻人是有些囂張了,進逼至涼州城南十餘里。鐵騎軍奉命出戰,左右廂齊出,不過主要是右廂打的。

縱橫甘州無敵的回鶻遇到了對手。

背嵬都的騎射手們本來底子就不差,常年嚴格訓練之下,技藝更趨精湛。一戰下來,殺敵三百人,己方傷亡還不到對方的一半,這還是回鶻騎兵佔了數量優勢呢。

不過背嵬都百餘人的傷亡,也讓折嗣裕有些肉痛,對甘州回鶻的印象更差了。

好在大帥叫停了他們的主動出擊。

“擊退賊軍就收手吧。”折嗣裕看着遠方列好陣勢的數千回鶻騎兵,輕蔑地一笑:“早晚收拾你們。”

李仁輔悄悄瞄了一眼折嗣裕。

大帥的舅子信心很足啊。但怎麼說呢,回鶻人沒派精兵過來。前些日子戰場上曾經出現過一支回鶻精騎,人數在兩千上下,配合默契、騎射雙絕,不好對付。

或許,那就是甘州回鶻的常備軍吧?河西三州這麼多勢力,回鶻是最晚過來的,但居然是最早建立政權的。他們在刪丹的所謂“都城”,完全是仿造原回鶻汗國的王城建造,規模宏大,且還在持續營建之中。

說句難聽的,嗢末、六穀吐蕃、肅州龍家等大大小小的勢力,自吐蕃帝國崩潰後,活得越來越倒退,看不出是個正規的勢力,完完全全的草臺班子。

回鶻反倒經營得有聲有色,建都城,設官立制,還翻譯了不少書籍。

李仁輔甚至聽說,回鶻人還用他們的文字寫詩歌,聽起來有點惹人發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六穀吐蕃、突騎都的戰鬥在傍晚時分結束了。吐蕃人丟了三百餘具屍體,在回鶻人的接應下緩緩退去。

這幾天他們北進還是撈到了一些便宜。幾個原本附庸嗢末人的小部落被抄了,損失了不少人丁和財貨,其中的大頭應該是被回鶻人吃了,因爲有遊騎看到回鶻人押運着大量老弱婦孺、牛羊及百餘車財貨返回南邊。

又能打,還如此精明,滑不留手。甘州回鶻,得好好想個辦法對付了。

吐蕃、回鶻聯軍退回去後,烏姆主第一時間瞭解到了戰況。

還好,一切盡在掌握中!

唐人的騎兵應該不多,每次都是逼不得已之時纔出戰。

一旦擊退吐蕃、回鶻聯軍,立刻就躲回去舔舐傷口。

烏姆主估摸着,唐軍騎兵的數量,應該與南邊浩門谷一帶相當,都在三四千騎的樣子。不過比南邊的那些部落騎兵精銳不少,看得出來是常年訓練的。

烏姆主還有殺手鐗沒使出來。

五千精騎,都是各部揀選的勇士,不少人甚至常年不事生產,專門琢磨馬上戰鬥。

迄今爲止,這支部隊只投入過一次戰鬥,對上的便是初來乍到的唐軍騎卒。

雙方的初次碰面,都帶了點驕傲情緒,互相看不起對方。結果打起來後,才發現對方不好對付,各自死傷了不少人,最後默契地脫離了接觸。一方專心欺負嗢末,一方盯着六穀吐蕃打,心照不宣。

“此戰若能大敗唐軍,一定要收編了唐人的騎兵。”烏姆主看着畫着白鶻的戰旗,輕聲說道:“如此善戰,若能得之,破肅州、沙州,把握又大了幾分。”

“可汗,今年是雞年(回鶻人的屬相紀年),雞食穀粒,會扒亂枯草,容易發生意外。而且,前兩個羊羔月已過,大月(三月)牧草生長晚於往年,預示不詳。貧道建議儘快退兵,唐人的舉動有些奇怪,看着想把咱們粘在這裡。”深受可汗欣賞的僧人摩尼說道。

此人今年三十歲出頭,據說佛法已修煉到很高深的境界。

烏姆主可汗敬重其人,亦覺得摩尼和尚有才學,因此經常將其帶在身邊,事事詢問。

摩尼的佛法有多精深不太清楚,但口才確實是不錯的。歷史上他前往中原交流,舌辯羣僧,一點不落下風,在後唐同光三年(925)的時候,於太原圓寂。

摩尼和尚精通回鶻文、粟特文、突厥文、漢人、藏文,甘州回鶻的不少書籍,就是他翻譯的。另外就是當地熟悉回鶻文、藏文的漢人了,他們也翻譯了不少書籍。

烏姆主可汗對漢人的態度非常不錯。

甘州境內就生活了不少天寶遺民,爲大汗種地放牧,提供糧草,宮城的設計也有他們的參與。

漢人地位最高的應該是都督周易言。此人跟隨烏姆主弒殺前任可汗,非常受信任,兵權很重——給一個漢將兵權,甚至還能指揮回鶻騎兵,就這一點而言,甘州回鶻的心胸就比嗢末、龍傢什麼的寬廣,這或許是他們的汗國曾經延續132年,屢次阻止西夏、遼國南下的重要原因。

“錯過這個機會,下次再染指涼州,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烏姆主還是有些不甘心,道:“嗢末已經不成氣候了,如果此時退走,唐人便可從容收拾嗢末諸部,然後攻六穀吐蕃。接下來會怎麼做?會放任甘州不管嗎?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摩尼和尚默然。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也確實很難抉擇。

可汗終究是有大志向的,肅州、涼州諸部若能被吞併,然後花個幾年時間整合一下,便可以西攻歸義軍,再把沙、瓜二州吃下。

甘、肅、瓜、沙、涼五州之地,有不少回鶻部落,都建立了族帳,相互之間有聯繫。一旦據有其地,便可建立一個地域廣闊的回鶻汗國,與聲勢正盛的高昌回鶻分庭抗禮。

接下來的,自然是與高昌回鶻一決勝負了,誰贏,便可以統合西到金山,東到大河的各部族,恢復往日的榮光不在話下。

貪、嗔、癡乃三毒,大汗看不穿啊!

涼州城內,邵樹德正面無表情地面對着一幫前來哭訴的涼州蕃部頭人。

大部分是嗢末的宰相、都督,小部分是粟特、龍家、党項、吐谷渾、韃靼等小部落頭人。

尤其是後者。及時退到涼州附近的還能被保全,拖拖拉拉的就慘了,被彪悍輕捷的回鶻騎兵打得落花流水,丁口、牛羊損失慘重。

“大汗,何時出兵南下?”一衆頭人裡,崔素最爲冷靜,出言問道。

“編戶齊民之事,進展很慢啊。”邵樹德好整以暇地坐在虎皮交椅上,說道:“崔相不妨再與諸部頭人商議一下。姑臧、神鳥二縣,至今才編了兩千二百戶,太慢了。而今正值春播時節,諸位督相還把着人不放,可是想一整年都沒收成?”

諸部嗢末這些日子又收攏了不少流散在外的部衆。如今在兩縣落籍的,基本都是在六穀吐蕃突襲中損失嚴重的部族,或者本身實力弱小,全族就幾百口人,爲求得庇護,願意接受編戶齊民。

但大部族,還是不死心!到現在還在搞小動作,甚至暗中吞併小部落,搶奪他們的牛羊、人口。

就得讓吐蕃、回鶻熬一熬這幫殺才!

這些日子的廝殺,他們又損失了不少人,還能撐多久?無所謂了,編戶齊民也需要時間,慢慢來,邵大帥一點不着急。

崔素皺了皺眉頭。如今的形勢,當真不能再壞了。

北邊的大漠,那是河西党項以及韃靼部族的牧區,兇悍、窮橫,跑那去是別想了。

東面是朔方軍的地盤,西面是甘州回鶻,南邊則是六穀吐蕃,跑都沒處跑!

或者即便能跑,多半也要被別人吞併,無論是河西党項還是甘州回鶻。如果註定是這個命運,那麼還不如讓朔方軍吞併,至少還能當個官,換點富貴,唉!

邵樹德端起茶碗慢慢品嚐着。

與六穀吐蕃、甘州回鶻之間的戰爭,一直在進行着,只不過多爲騎兵間的廝殺,規模也不大。

且戰且退之下,嗢末等部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不斷有小部落堅持不住,前來投順,願意編戶齊民。大族頭人們日夜串聯,依然無法遏止這種趨勢。

甘州回鶻,已經成了邵大帥手裡的一把刀,逼嗢末人放下身段,徹底臣服的刀。如今這個世道,想要求得庇護,不付出代價怎麼行?

唔,這些日子收編各族,編戶齊民的事情,估計回鶻人也看在眼裡。李仁美是怎麼想的?邵樹德現在就怕他溜走。

來都來了,當然是一鍋燴了最好。若是跑掉,再追到甘州去打,可就不太穩妥了。

得想個激怒他的辦法。

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四章 講武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二十章 邙山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三十章 西行第四章 州情(一)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1114章 屠夫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994章 追索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1057章 家族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二十章 上路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章 勾連第三章 議帥第六章 州情(三)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1223章 生擒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966章 更請一分第十四章 韃靼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三十章 西行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三章 上元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章 林場第十二章 報告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二十章 邙山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八章 勸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十五章 天降第1029章 不適應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五章 大江第十二章 觀魚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六十章 朱瑄第1273章 向前看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九章 荒蕪
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四章 講武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二十章 邙山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三十章 西行第四章 州情(一)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1114章 屠夫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994章 追索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1057章 家族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二十章 上路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章 勾連第三章 議帥第六章 州情(三)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1223章 生擒第五十二章 要走了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966章 更請一分第十四章 韃靼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三十章 西行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三章 上元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章 林場第十二章 報告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二十章 邙山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八章 勸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十五章 天降第1029章 不適應第三十六章 聲名第五章 大江第十二章 觀魚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六十章 朱瑄第1273章 向前看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九章 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