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名利

上元節很快到了,鐵林軍行軍很快,已過齊子嶺,即將抵達軹關。

邵樹德算了算時間,打算正月十八啓程,經河清前往孟州。

廚房一大早就熬好了豆粥,上覆肉膏。這是習俗,白粥泛膏,取其白亮,以祈蠶繭優質豐收。

解氏、蘇氏合力熬好粥後,請託了一下盧氏,讓她送進房內。盧氏冰雪聰明,答應了。同時暗歎,金仙觀諸女子,除了新來的,她們幾個哪個沒失身?何必如此掩耳盜鈴?

昏昏沉沉的儲氏聽到動靜,又掙扎了起來。

“別躲!”邵樹德怒喝一聲。

“大王,豆粥已置於案上,涼了就不好吃了。”盧氏低聲道。

邵樹德不答。

盧氏悄悄退了出去。

邵樹德喘着粗氣坐了起來,將癱軟的儲氏摟在懷中,輕撫她豐腴的身子,問道:“緱氏縣儲氏,你可知道?”

“那是妾孃家。”儲氏活了過來,低聲說道。

“張全義當初娶你做續絃,看中的便是儲氏地方土豪的實力吧?”邵樹德問道。

他提到“張全義”三字後,明顯感覺到儲氏輕輕一顫,手心裡某個東西漸漸發生了變化。

邵樹德輕笑一聲,儲氏臉紅得無以復加,自暴自棄地摟緊了他的脖子。

“儲氏這次做得不錯。”邵樹德說道:“我大軍至偃師,儲氏殺賊官,主動來降。”

儲氏嗯了一聲,沒什麼反應。

“我欲挑幾個儲氏子弟爲官。”邵樹德又道。

儲氏還是沒反應。

“嗯?”邵樹德奇了。

洛陽戰事第一階段結束後,他得了河南、洛陽、偃師、緱氏、永寧、壽安、福昌、長水這八個河南府屬縣,外加虢州屬縣盧氏縣。

官位衆多,基本還是按照老規矩分配:“夏國”官學出一部分,地方土族出一部分,關西在職官員調一部分,行卷士子亦可分潤部分——如果他們願意來的話。

“妾出嫁多年,自不問孃家舊事。”儲氏閉着眼睛,臉埋在邵樹德胸口,輕聲道:“丈夫擁旄仗鉞,不能庇護妻子,今已爲邵公婦,更無顏面對家人……”

“也罷,那便不用儲氏子弟了。”邵樹德說道。

儲氏睜開了眼睛,見邵樹德看着她,又趕忙閉上了。

邵樹德大笑起身,道:“替我更衣。”

儲氏連忙起身,方走兩步,感覺有些不妥,低頭掃了一眼,耳根都紅了。

換好親王袍服後,邵樹德坐在案几後,吃完了豆粥。

儲氏在一旁梳妝打扮,這是一個明顯的變化信號。

來到前廳後,與拓跋蒲膩了一會,邵大帥覺得該結束這段糜爛的生活了,於是去了馬廄,才發現馬兒已經被陳誠牽走了,於是又回到後院,與即將臨盆的江氏說了會話。

小姑娘有些緊張,一直抓着邵樹德的手。

邵樹德突然有些觸動,雖然他一直將這些女人視爲戰利品,好像可以肆意凌辱,但人心都是肉長的,事到臨頭了發現還是與她們之間產生了一些情感上的羈絆。

這不行啊!

因爲沒有馬,邵樹德便摟着盧氏睡了個回籠覺,直到午後纔出門,巡視了一番金仙觀所有的農田。

田地都租給了拓跋部牧民,有數百戶之多,可以說金仙觀是王屋縣最大的地主。每得到一種新作物,或者農學培育出了什麼新玩意,一般都先在觀內小規模種植,然後分發給莊客,讓他們種。

金仙觀收租收得很低,好處得了,當然也有代價:試種新作物。

正月二十一,天還矇矇亮的時候,在金仙觀附近屯駐的侍衛親軍一部兩千人,就在千戶孟知祥的率領下東行。另外兩千人由千戶趙業統率,仍留駐於此。

晚些時候,邵樹德離開了金仙觀,在一千親兵的護衛下,策馬東行,抵達河清縣之後,稍事休整,隨後馬不停蹄,當日午後抵達了孟州。

鐵林軍已經抵達河內縣附近,武威軍也在孟州城內宿營。

“大帥,河陽民夫何時放歸?”甫一見面,宋樂就急着問道。

河洛戰事起後,抽調了六萬餘土團鄉夫南下,運輸糧草器械、修築營壘工事、參加攻城戰鬥、押運俘虜財貨等等,已將河陽的丁壯一掃而空。

是的,就是一掃而空!十五六歲半大小子、五六十歲的皓首老漢,無一落下,全部被拉了出去。也就河陽是移民地區,年齡結構比較特殊,青壯年比例很高,不然哪來這麼多丁男?

被宋樂這麼一問,邵樹德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京兆府的一萬戶百姓在去年全數抵達了河陽。至此,孟、懷二州已有四萬零六百餘戶、十九萬六千三百餘口。這小二十萬人中,超過一半來自華州,京兆府也貢獻了五萬人左右,剩下的主要是原朱全忠治下百姓(很少)以及各路蕃人。

最近宋樂還玩了個“小花招”。

他通過夏王府,請發華州、乾州各一萬戶百姓至河陽。陳誠、趙光逢沒有必要得罪他,同意了,邵樹德看到後,一度想否決,後來怕宋樂噴他,也捏着鼻子認了。

王卞可憐啊,治下百姓發了萬戶去棗陽等縣,如今又發萬戶至河陽,鎮內戶口驟降至二十萬。其實他一直挺恭順的,去年也在積極對接夏王府各項經濟政策,甚至在鎮內大舉屠刀,均分田地,積極完成三茬輪作制的改造,不惜被士人黑出翔。

這樣一個好工具人,到哪裡去找?邵樹德已經決定,以後開了新朝,少說也得給王卞一個侯爵。谷浰

乾州的羊毛,不準備繼續薅了。華州這兩年也已經外遷了三萬戶,但人口還是暴多,還有繼續外遷的空間,後面可繼續逮着薅。

“正月過後,乾州、華州民戶不是要到了麼?屆時人手便充足了。”邵樹德說道。

“正要找大王議一議這事。”宋樂說道:“新來兩萬戶百姓,糧食、牲畜可得追加撥發。”

“這……”邵樹德無奈,開荒種地,這經濟壓力還真是巨大。

他現在有些痛恨孫儒那廝了,怎麼把河陽禍害成這樣?

“大王,糧草之事,我也想過,其實不難。”宋樂胸有成竹地說道:“只需加把勁,拿下河陽南城,封鎖住河面。那麼,在大河化凍之後,就可從關北直接啓運糧草了。”

邵樹德其實認真思考過這個可行性,結論是可以嘗試。

自從中潬城爲夏軍攻克後,河清縣碼頭的安全係數大大增加。樑軍水師要想通過河陽三城的河面,危險性也大增。

不過他們現在燒了南城與中潬城之間的浮橋,通行起來沒那麼麻煩,從中潬城放火船襲擾的戰術也沒那麼好使,總體而言可以過,但肯定沒以前方便了。

“通航之後,我從靈州啓運三十萬斛糧豆過來。如果順利,再運六十萬斛。”邵樹德說道:“關北這個大寶庫,總算可以派上用場了。”

“如此大善。”宋樂大笑道,狀極歡快。

邵樹德有些感動。宋先生倒是一個十分純粹的人,你賞賜財貨、美姬他當然收,但他確實也一心撲在民政上,爲百姓謀福利,竭盡全力改善他們的生活,這就足夠了。

“乾州、華州百姓來後,河陽怕不是有二三十萬人,有點氣象了。”邵樹德看着周圍一片片種了越冬小麥的農田,說道:“先生有大功矣。”

“還早呢。”宋樂卻有些不滿足,道:“三十萬人都不到,離天寶年間的盛景還遠。”

天寶年間,河陽有六十萬口人,非常繁榮,確實不是現在能比的。

河南府、汝州、孟州、懷州,都是黃巢、秦宗權之亂中受損最嚴重的區域,很多地方的戶口是真正的十不存一。

這四州再往東,損失就要輕多了。

黃巢沒那個本事打過去,甚至在起事的鄆、曹、兗等地混不下去,直接被打跑了。從南方回來後,也沒去這些地方多生事,直接進了關中。

秦宗權與黃巢類似,他甚至沒能越過朱全忠的宣武鎮,直接被幹挺了,只能在河南道西半部分禍害。

這四個“白地”州,邵樹德拿下後,肯定是要花大力氣移民拓荒的。

這是個苦活,可一旦出了成果,那絕對是鐵打的基本盤,和關北一樣,只認邵聖不認李聖的核心統治區。

“此番大戰,不少將士傷殘退伍。”邵樹德說道:“我看孟、懷諸縣還有很多鄉長、鄉佐、里正、驛將之類的職位空缺着……”

“大王,我都留着呢。”宋樂笑道。

“先生真知我意。”邵樹德大爲感慨。

什麼是能臣幹吏?這就是啊!既會理政治民,也懂政治上的東西,宋樂可真是——太會了。

“都是爲我拼殺的將士,我要替他們下半輩子着想。”邵樹德說道:“每月一斛的撫卹,不足以表我意。過幾日,我讓幕府擬一份名單,先生全給我安排下去吧。”

“遵命。”宋樂應道。

軍中傷退下來的人,本來就很忠心,服從性也好。大王再給他們安排這些看似不起眼職務,那麼一個紮根鄉里的小土豪家族就有雛形了。

宋樂敢斷定,至少在兩三代人以內,這些人對夏王都是充滿感激的,是夏王最基層同時也是最根本的支持力量。

這樣一來的話,定都洛陽其實是最完美的選擇。山水環抱之勢,至少對延續邵氏家族的統治極其有利。但經歷了這場河洛戰事,宋樂也看到了洛陽的劣勢,侷限性還是有些大。

這破事,以後再說吧。

“封渭已經南下了吧?”邵樹德突然問道。

“正月十六就走了,上元佳節,也不多歇幾天。”宋樂笑道。

打下洛陽之後,邵樹德上表朝廷,保舉戰功卓著的高仁厚爲東都畿汝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東都留守、河南尹。

“東都畿汝”,指的其實是三處地方,即東都洛陽這座城市本身,外加河南府二十個畿縣以及汝州。

原河南尹封渭升任節度副使,協助高仁厚處理政務,畢竟我們的高都頭是武人,大部分精力要花在征戰上。

高仁厚對這個職務很滿意,已經高高興興南下上任了,把指揮部都搬了過去。

他當過東川節度使,知道這個武人的最高榮耀意味着什麼,失而復得的感覺很好,他要趕緊重溫一下。嗯,就是天使的動作太慢了,到現在還沒把全套儀仗送過來。

原本胡真的監軍被趕回了長安,朝廷重新選了一個叫張承業的過來,但被邵樹德否了,原因是此人對朝廷太忠心——嗯,黑色幽默,因爲對朝廷太忠心,所以當不了藩鎮監軍。

高仁厚也是關西軍政集團中,第三個升任節度使的武人。另外兩個都是邵樹德的元從老人:李延齡、任遇吉。

不要小看這種閹割版的節度使,事實上對武人的吸引力還是很大。

名利二字,世上又有幾人能看穿?邵樹德治下的節度使,除了不能組建衙軍、外鎮軍,州縣兵數量也要得到他的認可之外,其他真是沒的說,威風、富貴是不打一點折扣的。

“既然都南下了,我也南下吧。神都洛陽,還真沒去過呢。”邵樹德笑了笑,道:“便把鐵林軍兒郎帶過去,嚇一嚇朱全忠。”

“大帥,可別忘了放歸部分土團兵。”宋樂提醒道:“有些人家裡去年秋播了,可以晚一些回來。但有人未及秋播,春社節過後要準備春播,這些人得放回來。”

“知道了。”邵樹德擺了擺手,道:“我先南下耍耍。”

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二章 世道第1289章 每個月都有好消息有人勸我發單章,就發下吧。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十七章 督戰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107章 參詳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五十章 南撤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二十章 河清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988章 籌劃第944章 負擔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963章 南北衙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1013章 “屯田”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七十七章 招慰與安排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六章 主人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五十二章 京中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十一章 移民第四十八章 全功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1208章 明朗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1187章 排陣使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四十五章 慘第四章 兵諫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943章 不死心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十九章 富平(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一章)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二十章 刪丹嶺第一章 擒生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十一章 勸阻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1269章 侄女婿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五章 嗢末第1046章 計劃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七十章 加班!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章 兵諫第1185章 彙報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一章 二月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六章 主人第1188章 求援第三十六章 李劭第三十章 西行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七十九章 梅錄
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二章 世道第1289章 每個月都有好消息有人勸我發單章,就發下吧。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十七章 督戰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107章 參詳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五十章 南撤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二十章 河清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988章 籌劃第944章 負擔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963章 南北衙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1013章 “屯田”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七十七章 招慰與安排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六章 主人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五十二章 京中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十一章 移民第四十八章 全功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1208章 明朗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1187章 排陣使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四十五章 慘第四章 兵諫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943章 不死心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十九章 富平(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一章)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二十章 刪丹嶺第一章 擒生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十一章 勸阻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1269章 侄女婿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五章 嗢末第1046章 計劃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七十章 加班!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四章 兵諫第1185章 彙報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一章 二月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六章 主人第1188章 求援第三十六章 李劭第三十章 西行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七十九章 梅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