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吾不好殺人

“法師連兵書都沒讀過,也會用兵?”

“人之本性,自有般若之智,不從外入,自用智慧觀照,不假文字。”

“什麼玩意?法師的智慧?”王崇哂笑,這人讀佛法讀傻了吧?

王崇也知道,吐蕃帝國未崩潰前,和尚的地位是很高的。

贊普曾設“曲論”一職,由佛法修爲高深的僧侶直接參與國事。甚至還把軍隊交給他們,最終引起了舊貴族的反彈,聯合起來發動政變。

帝國崩潰後,僧人地位依舊很高。在青唐地區,“吐蕃重佛,有大事必集僧決之,僧罹法無不免者。城中之屋,佛舍居半。維國主殿及佛舍以瓦,餘雖主之宮室,亦土覆之。”

簡單來說,城內一半建築是佛舍,只有國主、奴隸主之類的統治者的殿室,以及僧寺建築是磚瓦的,其他全是土房。僧人直接參與政治,犯了事也不必擔心法律制裁。

後世唃廝囉被人從西域帶回青唐,將他奇貨可居控制在手裡的李立遵就是僧人,自稱宰相,還他媽有子女,就很離譜。

結贊法師沒有子女,沒自稱“大論”(大宰相),不過也自稱曲論,這是吐蕃贊普專門給高僧設的職務,可參與軍政事務。

曲論今天玩砸了,栽了!

王崇其實挺佩服他的膽量的。

偌大一座青唐城,居然敢唱空城計,而把全部兵力埋伏到長寧峽谷,狠!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

是的,結贊法師風度翩翩,什麼都說了,包括他的兵力部署。

銀槍都士卒入城後,他根本沒想着逃跑,而是親自出面,與王崇談判,讓他不要殺傷人命、劫掠百姓。除此之外,你問什麼,他說什麼,一點沒有保留,光棍得很。

態度很好,認賭服輸,這就是高僧的兵法麼?

結贊法師很快被關押了起來,王崇無權處置“敵軍統帥”他到現在還無法相信,一個和尚能指揮數萬大軍。

不過如今長安好像還住着個悟真和尚。這位法師隨張議潮起事,當幕僚贊畫軍機,功勞甚著,最後被封爲“都法師”。不知道他的兵法,與結贊法師孰強孰弱。

“王將軍,此番頭功莫屬。又如此年輕,真是愧煞老夫。”剛剛離開大佛寺,王崇就碰到了龍就,對方一臉羨慕,只恨自己慢了一步,沒能得到這份大功。

王崇心裡也很爽,奔襲拿下青唐城,俘虜了吐蕃諸部頭人的家眷。讓你們在長寧峽谷埋伏,繼續埋伏啊,蹲山裡好受嗎?還蹲得住嗎?

“僥倖,僥倖而已。”王崇咧着大嘴,笑道:“某已遣人往安人軍報捷,大帥當可從容收拾吐蕃之兵。此戰,應無憂了。”

龍就看看精光閃閃的佛像,又看看被銀槍都牢牢控制着的糧倉、府庫,最終嘆了一口氣。此戰,撈不到什麼財貨了,不過能得些牛羊也不錯。

六月二十七日晚些時分,青唐城這邊的消息終於傳到了安人軍。

邵樹德放下手裡的《北齊書》,閉目思索片刻。隨後睜開眼睛,與陳誠對視了一下,兩人皆大笑起來。

良久後,邵樹德吩咐親兵去煮茶,還一定要蜀中頂級的蒙山茶。

“其實,結贊法師這一招倒也沒用錯。”邵樹德笑道。

“方略沒錯,執行起來錯漏百出。”陳誠亦笑道。

“古來行軍征戰,貪功冒進,一頭撞進敵軍伏擊圈子的也不在少數。”邵樹德搖頭道:“那結贊法師如何篤定某一定會這麼打?一無軍糧之憂,二則後方安定,可戰可退,他這麼打,成功的可能不大。”

邵樹德想起了唃廝囉這個人。後世他看過一部電視劇,講李元昊的。青唐吐蕃就示敵以弱,誘敵深入,最後大敗李元昊。

吐蕃人,難道就好這套打法嗎?或許不是吧,這只是弱者面對強者時的無奈之舉。

不過結贊法師與唃廝囉卻不好比。那會已經是一百多年後了,唃廝囉有數萬常備精兵,還有十萬以上的部族軍,李元昊不可能傾國來戰,兵力還不一定有吐蕃多,所恃者不過是常年征戰,戰鬥力強罷了。

唃廝囉明明兵多,卻還誘敵深入,最後擊敗強敵,可圈可點。但結贊法師有什麼?他甚至不如一度控制唃廝囉的僧人李立遵,至少李法師還有不少兵,結贊法師則啥也沒有。

“青唐吐蕃有多少人?”邵樹德突然問道。

唃廝囉自稱讚普後,數次打敗西夏軍隊,各部紛紛來投。包括敗於西夏之手,南躥河湟的甘州回鶻。史載其國有“一百多萬戶”,這就有點扯淡了,一百多萬人還差不多。

只可惜唃廝囉沒有學到党項人的權力繼承體制。他一死,國內就大亂,最終覆滅,也是可嘆。

“大帥,鄯、廓二州,吐蕃、羌人、漢人、吐谷渾各族,數十萬衆還是有的。”

這人也太多了!邵樹德之前只覺得鄯州是吐蕃窩子,當初打下河渭後,沒敢繼續打下去,只派人前去招撫。吐蕃人並不領情,桀驁得很,貢賦時斷時續,少得可憐。如今看來,他們卻也是有這個本錢的。

好在他們比較分裂!邵樹德想道。

晚唐,確實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間節點。到五代末、北宋初的時候,羌胡之種,經過百年發展,基本都成氣候了。西夏、甘州回鶻、青唐吐蕃、涼州六穀部等等,哪個是好打的?

但在晚唐,這些羌胡勢力,還在慢慢蠶食大唐、吐蕃這“兩座大山”轟然倒塌後留下的權力真空,政治勢力剛剛萌芽,滅之卻要簡單多了。幸甚,幸甚!

“關開閏到哪了?”

“已至伏俟城,虜獲大量丁口、牛羊。”

“令其往樹墩城一帶挺進,再接再厲。同時分一部騎卒南下,看看有沒機會進佔積石軍。”

“遵命。”

“遣使至長寧峽谷,讓吐蕃人別埋伏了。諸部頭人,有一個算一個,都來安人軍城見我。”邵樹德吩咐道:“若不來,家眷錢財、部落丁口就不發還了,讓他們不要自誤。”

長寧峽谷兩側地形複雜,面積遼闊。朔方軍大隊尚未入谷,吐蕃人多半隻留了少數人在前邊監視,大隊人馬尚未進入伏擊位置。這些傻貨,也懶得去一個個找了,如今家人被執,部落丁口、牛羊被抄,再不來降,可就傻了。

“再加一句,就說吾不好殺人,讓他們不用害怕。”邵樹德最後又吩咐道。

這一仗打成這樣,是他始料未及的。

仔細想想,也和如今朔方軍的日漸強大息息相關。騎兵,真的是一個讓人迷醉的兵種。超強的機動力,給予了統帥超多的戰術選擇。這就像是憑空多出的兵力,還是在敵人要害處憑空出現的兵力。

青唐吐蕃還不成氣候,今後面對關東諸侯時,沒有這麼大的迂迴空間了,該如何打仗,得好好琢磨琢磨。

其實,若按照蒙古人那種不負責任、沒有人性的打法,突入敵後,污染水源、傳播疾病、殺戮百姓、焚燒房屋、毀壞農田,耗盡敵方的戰爭潛力,將沒人擋得住擁有海量騎兵的自己。但既欲爭霸天下,很顯然不能這麼做,否則軍事仗打贏了,政治仗卻打輸了。

爭天下,終究打的還是政治仗。

命令下達後,邵樹德就安坐在安人軍城,手捧史書,優哉遊哉地等待着諸部來降。

三十日,第一個前來投順的部落頭人來了:在漢安夷舊縣一帶種地放牧的宗哥部首領宗哥乞。

對第一個來降的頭人,邵樹德給予了優容,賜宗哥乞錦袍五件,令其部至安人軍城以北繳械。

宗哥乞感激涕零,當天就通知三個兒子帶着四千多人馬出山,向朔方軍投降。

而有了第一個,自然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一時間,安人軍城一帶器械堆積如山,戰馬數以千計,超過一萬六千人一矢未放,倉皇來降,被分批關押了起來。

據降兵主動報告,還有約六千人在部落酋豪的帶領下遁去了。邵樹德派出甘、涼二州的部族軍騎馬追殺,能殺多少是多少。對這些不識相的頑固分子,沒有必要給予什麼寬容。

河西部族軍當然也樂得幹這些事。

河湟草原以吐蕃、吐谷渾等“羌種”爲主,河西草原以“胡人”爲主,雙方本來就尿不到一個壺裡。胡人強大時,屢次試圖南入河湟,比如當年的突厥;羌種強大時,也越過祁連山脈,征服胡人,比如吐蕃。

漢時便試圖隔絕這兩大族羣,不讓他們合流。國朝也數次堵截突厥南下河湟,不令任何一方被吞併。河西走廊諸州,就承擔這部分職能。

雖然如今羌、胡諸部分裂到了令人歎爲觀止的地步,即便如此,邵樹德也非常警惕,不想讓任何一方勢大,不想出現任何一個有號召力的領袖。若有,要麼徵辟到靈夏做官,讓他和部落斷了聯繫,要麼就出兵剿滅,寸草不留。

羌胡之人並不傻,有朔方軍這個體系給你建功立業,給你往上爬的機會,應不至於頭鐵到非要自己“創業”的地步。自己實在適應不了的,就送子侄輩去武學讀書,朔方鎮內未來至少會有天雄、赤水兩軍作爲武學生的自留地存在着。

武學生是個不錯的出身,不至於短了前程。

七月初三,眼見着諸部來得差不多了,邵樹德終於決定動身,南下青唐城。

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七十七章 招慰與安排第1063章 狠辣第五章 勾連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五章 大江第二十章 狼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十八章 入長安(三)第1172章 商行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1188章 求援第1193章 蘆臺軍第十九章 朔州第1104章 蓬萊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七章 用人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1152章 來得有點快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1002章 彷徨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957章 潼關驛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995章 鉗形攻勢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十四章 韃靼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1243章 北口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十四章 交談第1193章 蘆臺軍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1052章 邯鄲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十章 咸陽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二十章 布子第1004章 國相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十六章 發力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力量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1061章 菜,愛玩第999章 思考第1317章 亂平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1083章 一言堂第十章 威權第989章 試驗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十九章 朔州第1048章 一天第1004章 國相第六章 兄弟第四十章 軍心第十二章 破襲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029章 不適應第六章 監軍使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十八章 東出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1169章 工程與裁軍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1125章 沒有退路
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1338章 試了試斤兩第十七章 副將(爲盟主李仁軍加更)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七十七章 招慰與安排第1063章 狠辣第五章 勾連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九十一章 法家拂士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五章 大江第二十章 狼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十八章 入長安(三)第1172章 商行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1188章 求援第1193章 蘆臺軍第十九章 朔州第1104章 蓬萊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七章 用人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1152章 來得有點快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1002章 彷徨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957章 潼關驛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995章 鉗形攻勢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十四章 韃靼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1243章 北口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十四章 交談第1193章 蘆臺軍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1052章 邯鄲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十章 咸陽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二十章 布子第1004章 國相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十六章 發力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力量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1061章 菜,愛玩第999章 思考第1317章 亂平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1083章 一言堂第十章 威權第989章 試驗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十九章 朔州第1048章 一天第1004章 國相第六章 兄弟第四十章 軍心第十二章 破襲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1029章 不適應第六章 監軍使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十八章 東出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1169章 工程與裁軍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1125章 沒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