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

“敢問這是在過什麼節?”北平府街頭,李存進看着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奇道。

“今上誕辰,長春節。”押送他的軍士一臉不耐地說道。

肅慎坊大街之上,家家戶戶都在烹魚,香氣四溢。作爲聖人指定的武夫必吃的食物,大夥早就嘴饞了,就想趕緊找個食肆,吃上一尾。

“長春節?莫不是如唐玄宗的天長節一般?”李存進問道。

“天長節是什麼玩意?”軍士愕然。

他只知道僖宗誕辰是應天節,樂安郡王的誕辰叫嘉會節,其他一概不知。

李存進搖了搖頭。他已經知道了,長春節就是邵樹德的誕辰。前唐之時,一堆這種節日,但真沒幾個人過,畢竟天子在位短則數月,長的也就數十年,你在的時候大家給個面子,過這個節,你不在了,如果沒有強制,誰還過?

這種節日,是沒有生命力的。

“你這老頭,在嘲笑我無知?”軍士大怒,抽出刀鞘便要打。

“我乃聖人義侄,你敢打?”李存進冷笑一聲,問道。

不管他了,各人有各人的福分。李嗣源想死,那就死好了。

“聽聞李嗣恩任滑州刺史,倒是個好地方。李存孝領耀州刺史、掌清夷軍,李嗣本卻不知也。”李存進答道。

西北風驟然吹起,夾雜着雨雪,冷入骨髓。

“聖人對待親人,那真是極好的。”李修一邊說,一邊給他倒酒。

在一開始,夏人飛龍軍、鎮兵、州兵、府兵、蕃兵等雜七雜八的兵馬數萬人,大舉來攻的時候,蔚州全線退守,放棄周邊堡寨、縣城,苦苦堅持。

“進去吧,靜待處分即可,勿要潛逃。”軍士將其交給州兵,叮囑了一句,然後便走了。

“託李指揮的福了。”李存進笑道。

李存進根據之前得到的消息,五營新軍的右營一萬多人已被打散分給代北、嵐石戰場各部,補充戰損。

隨後西邊傳來消息,有蕃兵南下叩雁門關。

“李使君勿憂。聖人遣我來問,府內用度可有短缺。若有,儘管開口,立遣來送來。另,使君家人還在路上,不日即可抵京,一家團聚。”李修說道。

效節軍已經沒了。軍使霍良嗣出任燕山鎮軍第一鎮統制,該鎮七千人,暫屯濡州。第二鎮約六千人,還在組建之中。

“今上果是信人。”李存進嘆道:“我全家得以團聚,此皆聖上之德也。”

“用不着你管。”李存進笑眯眯地說道。

明年繼續休養生息,同時重點遷移龍武軍軍士家人,並開展府兵部曲人口的統計。安東府極爲優越的自然稟賦,在和平安定的秩序下,將慢慢嶄露崢嶸。

一年的休養生息,同時後方在拼命轉運物資、移民,至十月底方休,總體而言,極大夯實了基礎。

不,嚴格來說也不算俘虜。

李存進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嘆道:“打打殺殺這麼多年,想搏那虛無縹緲的富貴,結果越搏越遠。如今也好,解甲歸田,安安靜靜養老,也不錯。”

橫野軍兩萬衆,其中一半是抽調降順的幽州蕃胡部衆,說穿了就是削弱他們的實力罷了,邵聖故伎。無論是對外戰爭消耗掉,還是不滿朝廷叛亂被消耗掉,都無所謂,能消耗就行。

鐵林軍追擊,爲李嗣源伏兵擊破,敗退而回。

見聖人沒別的吩咐後,僕固承恩輕手輕腳退下。

歸德軍整體轉爲府兵的事情已經辦理得差不多了。從前唐乾寧七年初設立安東府開始,不間斷遷移軍士家人,至今已六千戶出頭。扣掉戰死的,以及沒有提前要求遷移家屬而來的,差不多已完結了。

“原來如此。”李存進心中一動。叔父給侄兒們安排的去處都不錯啊,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

但這都是值得的。安東府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將來一定會成爲朝廷控扼東北的一大抓手。

蔚州在邊塞苦寒之地,遠離中原腹心,消息傳遞不便,但戰事還是很慘烈的。

截止建極四年十二月初,算上即將設立的營口縣,安東府七縣之地已有編戶之民27700餘戶、12萬8200餘口,成果斐然。

李修又給他倒了一碗酒,笑道:“李使君萬勿自棄。君可知存孝、嗣本、嗣恩三人官居何職?”

李修一來,軍士們也不再有氣無力了,當場端來了果脯、酒水,甚至還煮了兩條大黃魚。

午後時分,上任不過數月的北平府州軍指揮使李修親自來看望聖人的大侄子——李修,夏州人,武學生李重之子,重攻廬州朱延壽時衝陣戰死,聖人錄其子至安邑龍池宮讀書習武,後任沂州州軍指揮使,這次調來北平府,算是升了半級了。

四年時間內,還遷移了將近六千五百戶魏博諸州百姓。今年又加急把清夷軍願意遷移家人的軍士家屬送了過去,全年的移民工作就此落幕。

夏人圍攻甚久,屢戰不克,師老兵疲。後李嗣源率大軍側擊,大敗夏人,蔚州稍稍喘了一口氣。

無奈晉王不聽,結果今年的大戰,恰好印證了李存進的判斷。李嗣源已經打得極好了,而李存進自己在一開始也是拼死守禦,打得夏人火冒三丈,蔚州依然堅不可摧。

李存進慢悠悠地踱了進去,四處觀看。

堂內爐火熊熊燃燒着,雖然談不上溫暖如春,但作爲一個俘虜,能有這個待遇就不錯了。

軍頭,除非老於病榻之上,或者實在山窮水盡了。不然的話,你讓他解甲歸田,那真是渾身難受,處處不自在。李存進便是這類人。

人家死傷了,新兵院直接補上。你死傷了,卻沒這麼多新兵可以補充。

******

“今年安東府平靜了一年,大大喘了口氣啊。”邵樹德看着長子發過來的請置營口縣的表文,說道。

“李嗣恩確實是滑州刺史,已任職半年有餘。”李修介紹道:“清夷軍已罷廢,四千軍士領了賞賜,去安東府當府兵了。李存孝則去了平盧軍,擔任都遊奕使,仍遙領耀州刺史。平盧軍兩萬衆,都是高家兄弟帶來的降兵。李嗣本目前官居營州州軍指揮使之職。”

想明白了這點,李存進直接投了。甚至他也勸李嗣源投降,無奈沒有迴應。

“你親自跑一趟洛陽,請皇后幸北平。”邵樹德又道。

趙王成婚,皇后當然要在場。張家女兒還住在洛陽,這次一併過來了。還有各種婚禮所需的物事,僕固承恩覺得還需與王彥範、丘思廉商議。

夏人堅決不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李存進灰心絕望之下,想着投降叔父也不錯,於是開城。不過他是厚道的,臨降之前遣人通知了李嗣源,嗣源驚駭退走,蔚州大戰就此落幕。

自幽州大敗,李存璋戰死,全境淪陷之後。李存進這類從幽州逃回去的將官都沒什麼好果子吃,比如他,就被安排到了最危險的蔚州擔任刺史,統領在長年廝殺中已經嚴重削弱的數千兵馬,抵禦夏人的進攻。

曾經鼎盛一時的五營新軍,在編入契丹後一度有六七萬人。但中營被拉出去補充戰損,現在右營也被分散補了出去,再算上陸續逃亡幽州的契丹人,現在已不足四萬,可能也就三萬五千上下,損失是十分巨大的。

“奴婢在。”

“奴婢遵旨。”僕固承恩應道。

李存進其實曾經勸過晉王,放棄掉蔚州這個突出部。反正幽州已經沒了,留着蔚州有何用呢?夏人攻來,你還得出兵救援。這戰事一起,你還能保證次次打贏?縱是打贏,傷亡也不會小。繼續堅守蔚州,只會被夏人不斷放血,最後還是守不住。

“不意晉陽竟流傳着這些消息!”李修喜道。

“聖人剛剛降下德音,以蔚忻代降兵萬人爲基,抽調李能、李思乂、李紹業等部契丹、奚、靺鞨、粟特、高句麗、突厥兵萬人,共建一軍。”李修又道:“聖人親賜軍號‘橫野’,以前效節軍副使封藏之爲軍使,君爲副使,青州州軍指揮使張溫爲都虞候,登州州軍指揮使高佑卿爲都遊奕使。整頓完畢之後,橫野軍就將開赴營州鎮守。”

李存進的家人也在蔚州,與俘虜們被一起送往北平府——此番大戰,前後俘虜蔚忻代軍士土團萬餘人。

“哈哈。”李存進爽朗地一笑,道:“都是同僚,以後還要多多親近。”

軍士聞言猶豫半天,終究沒動手,只能譏刺一句:“你的年歲比聖人還大,居然自甘墮落稱侄,羞也不羞?”

宅子內沒有僕婢,倒有數十武人。聽方纔交談,這應該是幽州州兵——不,應該叫北平府州兵。

仗打到這個份上,已是難以取勝。

這是一處小宅,前主人應該獲罪了,下場還不是很好,這從牆角隱現的乾枯血跡就能看得出來。

李存進有些尷尬地一笑,道:“閒時聽人說的,也不知真假。”

“準設營口縣。”邵樹德御筆硃批,同時吩咐道:“嗣武年紀也不小了,回來成婚吧,就在北平。僕固承恩——”

最後河東依然輸在硬實力對比上。

十二月中了啊,李存進嘆了口氣,走進了中堂。

但夏兵並未退走,重整之後,反覆交戰,廝殺不休,雙方互有勝負。

“聖人真是寬厚仁德,連我等降將亦如此信重。我感激涕零,不知何言。”李存進一聽,大爲感動。

而隨着當地糧食、肉奶自產量的逐漸增大,這種移民建設的行爲是可以形成正向反饋的,朝廷投入的錢糧資源將慢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技術、管理、教育等方面的資源。

隨後鐵林軍左廂萬餘人前來增援,李嗣源遣義子從珂、從璋擊破之,但飛龍軍又來,反敗爲勝,將二將擊敗。

幾人拉拉扯扯間,便來到一處屋舍前。

“也是。”李修一笑,道:“喝酒。”

“唉,說起來也是聖人擔憂他的至親義侄們未建功勳,無法封爵,生活困頓,故給個機會。只要戰場立功,聖人便可名正言順賞賜美姬、財貨,冊封爵位。”李修感嘆道:“我們這些外人就沒這種好事啦,其實挺羨慕李將軍的。”

餘廬睹姑在一旁磨墨,聞言暗中思索。

安東府那個大麻煩,釋魯一直就沒解決過,相反灰頭土臉,損兵折將。

大皇子邵嗣武治安東四年,功績斐然。聖人一道聖旨,說召回就召回了。對比下契丹各部貴人,你若想奪他們的兀魯思,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阿保機這次爲什麼對轄底退讓?說白了還是契丹部落聯盟制的缺陷。

餘廬睹姑輕嘆一聲,輕撫着已經有些顯懷的肚子,契丹是真的完蛋了。

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十七章 勸說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七章 三北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1053章 投降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四章 李國昌第1269章 侄女婿第九章 君臣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1185章 彙報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章 邙山第963章 南北衙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五章 鄉村第八章 東行第1313章 奔喪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十九章 邀請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三十章 真理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1313章 奔喪第1178章 外來戶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1021章 牢籠第五十一章 恨!第1117章 討論第1059章 轉變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1227章 內情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1163章 本錢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1097章 求封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章 邙山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四十章 拉攏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067章 交代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三十章 末路
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十七章 勸說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七章 三北第二十七章 武功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1053章 投降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四章 李國昌第1269章 侄女婿第九章 君臣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1185章 彙報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章 邙山第963章 南北衙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五十四章 北歸(一)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五章 鄉村第八章 東行第1313章 奔喪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十九章 邀請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三十章 真理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1313章 奔喪第1178章 外來戶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1021章 牢籠第五十一章 恨!第1117章 討論第1059章 轉變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1227章 內情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1163章 本錢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1097章 求封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二十二章 散盡家財第八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章 邙山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四十章 拉攏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067章 交代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三十章 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