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

十月十六日,邵樹德最後巡視了一遍疏勒城,然後下達了兩個命令。

第一道是將疏勒王宮改爲官學,分經學、武學兩部分。

經學教化百姓,朝廷的老招數了,無論內地還是邊疆,都不遺餘力。

儒學固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它提倡的政治倫理卻是如今這個天下非常需要的。再差,總比“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好吧?

其實也不用擔心儒學影響到社會風氣。

事實上決定風氣的因素很多,並不止儒學一個。唐代儒學也挺興盛的,不妨礙人家打打殺殺,同時對上突厥、契丹、南詔和吐蕃,四面開戰。

關鍵是不能讓儒學一家獨大,不能讓科舉出身的官員壟斷官位,這纔是核心。

就讓夫子們好好教化一下蕃人,讓他們守點規矩,也能減少點造反的機率。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錢,何樂而不爲呢?

武學則是一以貫之的政策。

挑選邊疆蕃漢子弟,學成之後調入禁軍,加強邊疆地區與中原的聯繫,也給本地人一條出路。

他不替你扛槍,就要替別人扛槍,這是很明白的事情。

邵樹德下達的第二道命令是組建疏勒行營。

行營統帥的人選頗費思量。

本來他打算從新一批抵達的禁軍中挑選大將出任的。但楊亮主動請纓,迫切要求留守疏勒,總領大軍,連家都不願回了。

按他的說法就是,家裡婆娘一大把年紀了,孩兒們也各自成家立業,沒什麼好掛念的,不如留在西域,爲聖人拼殺。

說白了,就是個純粹的武夫,想打仗。

“明年再打草谷,怕是沒這麼簡單了,楊卿可有什麼方略?”車隊已經出發,浩浩蕩蕩,直向北進發,邵樹德站在驛道邊,牽着馬兒,問楊亮對策。

“無外乎聲東擊西。”楊亮說道:“今年突厥、葛邏祿、回鶻等部搶了不少東西,興致正高。明年可遣他們自北邊進發,大肆擄掠。波斯所重者,乃綠洲河谷地帶。蕃騎大至,定然集結重兵北上,屆時臣便揀選精兵,多帶馬匹、車輛,突入拔汗那,搶夠了就走。波斯多事之秋,用兵之處極多,如此數回,必然疲敝。再往後,可就越搶越順手了。”

“想得是不錯,但實際執行起來,可不一定如你所願。”邵樹德說道:“不過你也是沙場宿將了,方略大體上沒錯,自己小心便是。記住,別把朕給你置下的本錢一把揮霍光了。”

“臣定然小心行事。”楊亮喜道。

“疏勒、姑墨、于闐、龜茲四鎮皆付予卿了。”邵樹德說道:“征戰之外,別忘了民事。三月間,鎮兵家人畢至,一定要安頓好。後面還要抓緊組織春耕,萬不能耽誤了。比起打打殺殺,這事其實更重要。”

“臣遵旨。”

說着說着,邵樹德愈發不放心,只見他把繮繩扔給了種彥友,語重心長地對楊亮說道:“安西四鎮首要任務還是發展己身。甚至就連朕今年打草谷,都是爲了發展疏勒。別本末倒置了,打仗是手段,經營好安西四鎮纔是目的。”

“臣受教。”

“蔥嶺以西,一定要注意,別讓任何一家獨大。大食就如同艱難以後的唐廷,有一定實力,軍隊還算能征善戰,也能讓各個藩鎮繳納貢賦,但他們不可能東進了。”邵樹德又道:“不過,大食治下的諸藩國卻需重視。前唐末年,諸藩鎮互相吞併,出來了夏、晉、樑等諸多勢力,最終歸於一統。而今薩曼波斯國力尤盛,一定不能讓他們吞併了回鶻、葛邏祿等勢力。”

“臣明白。”

楊亮最近也惡補了很多大食歷史。

在四十餘年前,薩法爾波斯鼎盛的時候,實力比如今的薩曼波斯強了許多,但卻爲大食攝政王穆瓦法克擊敗,精兵強將一朝喪盡。

說起來,巴格達朝廷手裡的“神策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無論是薩法爾波斯還是薩曼波斯,都對在這個朝廷稱臣納貢,借他們幾個膽子,也沒人再敢西進了。

而不能西進,就有可能向東擴張。

楊亮不知道後世的歷史,但他以常識分析,也能得出這個結論。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歷史上二十餘年後,親政後的薩曼國君納斯爾二世曾攻佔八剌沙袞,並俘獲了薩圖克的一個兒子和大批臣子。

老實說,邵樹德不太清楚丟了八剌沙袞的薩圖克是如何絕地反擊的,按理來說他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

但他確實做到了,不得不說是個人才。

喀喇汗王朝的存在,讓薩曼波斯歷史上從未染指過蔥嶺以東,但如果喀喇汗不存在了呢?你敢保證嗎?

歷史走向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如果讓波斯人消滅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的回鶻國,攻佔八剌沙袞,那麼你猜他們會不會試圖收服近在咫尺的熱海突厥?

如果收服了熱海突厥,那麼他們的手就已經進入了伊麗河谷。

參照波斯第一、第二代國君征服布哈拉以北草原,拓地千里後的所作所爲,他們多半會往伊麗河谷移民,建立城鎮,因爲這塊區域很適合農耕。

說實話,這個大坑是邵樹德挖下的。

他攻佔姑墨、疏勒的行爲,已經極大削弱了奧古爾恰克父子的實力。同時,他的威望也遠遠蓋過了這對可憐的父子,回鶻國更趨向於一盤散沙,已經很難如同歷史上一樣與薩曼波斯打得有來有回了。

喀喇汗王朝的生態位,必須有人補上。如果補不上,那就要保持蔥嶺以西各個勢力之間的平衡。

千萬不能把希望寄託于波斯人不擴張上面,那是緣木求魚,也是歷史的刻舟求劍。至少,他們對徹底消滅回鶻國非常感興趣,而這是邵樹德難以容忍的,因爲那意味着緩衝區的丟失,西域成爲了前線。

邵樹德像個絮絮叨叨的老農民一樣,說了很多,不放心之意溢於言表。

但他知道,心中那些來自後世的莫名情緒該捨棄還是得捨棄。他已經彌補了歷史的缺憾,做到了極致,他沒有分身,不可能親自處理所有事情,該放手還是得放手。

用力拍了拍楊亮的肩膀後,他翻身上馬,向北馳去。

落日的餘暉照在他身上,蕭蕭瑟瑟。

一手開創這個帝國的天子老了,但這個國家卻在他的精心呵護下,旭日初昇。

******

十一月初,邵樹德抵達了姑墨,在此召見了熱海突厥首領,以及他的長子邵嗣武。

“波斯退兵了吧?”殘破的城池內,邵樹德勉強找了個還算看得過眼的宅院招待來客,隨口問道。

“阿爺,天降暴雪,波斯人已經退兵了。”邵嗣武說道:“其實他們也沒來多少人,主力應該還是往拔汗那去了。”

“暴雪?冷不冷?”邵樹德問道。

“非常冷。”邵嗣武露出了一絲苦笑。

夏天很熱,冬天極冷,他現在算是明白宮殿爲什麼分冬季、夏季兩個居住部分,屋頂又爲什麼要填很多材料了。

邵樹德一聽也笑了。

他們與波斯爭奪的怛羅斯等地,在後世的哈薩克斯坦。

這個國家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而一旦沾上“大陸性”這三個字的,準沒好事。

夏天早上十幾度,中午三十多度,到下午就變成四十度。

冬季的平均氣溫普遍在零下十幾度,最冷的時候甚至達到過零下四十八度。這個國家,冬天可是比北歐還冷。

“明年你打算怎麼辦?”邵樹德問道。

“父親可有安排?”

邵樹德想了想,嘆道:“阿爺一時半會拿不下拔汗那,你就待在伊麗河谷吧。這裡總比怛羅斯等地暖和一些,好好種地放牧吧。這次抓了不少牛羊、奴隸吧?”

“牛羊抓了二十多萬,奴隸四萬餘口,糧豆十餘萬斛。”邵嗣武答道。

“夠你那點人花銷了。”邵樹德笑道。

邵嗣武亦笑。

“知道阿爺把你安置在伊麗河谷的原因嗎?”笑完之後,邵樹德臉色一正,問道。

“知道。”邵嗣武亦正色道:“爲國藩屏。”

“具體說說。”

“大回鶻國眼看着不成氣候了,可能爲波斯所趁。兒需要整合各方勢力,扛起大旗,對抗波斯。”

邵樹德點了點頭,說起了一樁舊事:“二十二年前,波斯向北擴張,攻佔怛羅斯,第一件事就是把城內的景教寺廟改成造物主廟。”

這事邵嗣武知道,旁聽的熱海突厥其實也知道,因爲太有名了。

“有些消息,你可能不知道。”邵樹德又道:“朕從拔汗那俘獲了很多人,得知了很多事情。就在今年,大食北邊的不裡阿耳人(伏爾加保加爾人)在教士的影響下,已經歸信造物主了。烏古斯、可薩也在慢慢轉變。拔汗那人的話可能有些誇大,但有些基本的事實不會錯的。這些部落,抵擋不了大食、波斯商品的誘惑,嚮往大食人所謂的文明生活,歸信是難免的事情。”

其實,這就相當於先進文化對落後文化的天然吸引力。靺鞨人能積極學習唐文化,烏古斯人、可薩人、不裡阿耳人甚至葛邏祿人當然也會積極學習大食、波斯的文化。

邵嗣武忍不住問道:“阿爺是想讓兒積極傳播中原文化?”

“有這個想法很好,但量力而行。”邵樹德說道:“波斯近在咫尺,而中原遠在天邊,你首先要做的是自保。你可知波斯國中有一造物主派系,曰‘蘇菲派’?” шшш✿ttκд n✿¢ 〇

“不知。”

“那要好好了解了。”邵樹德說道:“這個派系的擴張慾望十分之強。昔年深入回鶻境內,令很多突厥部落歸信,進而挑起回鶻國中動亂,趁機漁利。”

“薩圖克奪權,亦有此派教士幫忙。”

“疏勒原本那麼多造物主信徒,真的都是薩曼尼發展的嗎?不見得。”

還有一件事邵樹德沒法說。

歷史上取代了薩曼波斯在中亞生態位的喀喇汗王朝,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國內信仰,然後向東,進攻高昌回鶻。

高昌回鶻其時和平多年,戰陣之上屢屢吃虧。喀喇汗的軍隊每至一地,先武力傳教,殺戮極盛。

在發現高昌回鶻一時間難以吃下後,喀喇汗開始進攻于闐,時間長達四十年,最終憑藉國力耗死了于闐。

他們國力的組成部分,除了自身人口較多之外,來自中東的無數吉哈德分子前赴後繼,以個人身份參戰,也不可忽視。

“你首先要做的是紮緊籬笆。”邵樹德說道:“先築城吧。弓月城修繕、擴建一下,足可做你的都城。”

聽到“都城”二字,邵嗣武心中一喜,道:“遵命。”

“過幾日朕就下旨,將你的封地定下來。國號——”邵樹德的眼神有些飄忽,良久後方道:“就叫趙國吧。以弓月爲都,整個伊麗河谷都是你的,將來能發展到什麼程度,看你自己本事了。”

“拔塞幹、蘇農、咄祿……”邵樹德又連喊幾個名字。

幾人紛紛跪下。

“吾兒爲伊麗行營都指揮使,你等暫受其節制。”邵樹德說道。

“遵命。”熱海突厥諸部首領紛紛應命。

“好好做。”邵樹德拉着兒子的手,有些感傷:“阿爺回洛陽之後,會給你倒騰點東西。明年會有尚書六部、樞密院、內務府、司農寺的人到伊麗河谷,幫你整頓內部。你急需的中原百姓,也會有的。”

尚書六部的人自然是幫着趙王建立體制。

樞密院則注重訓練軍隊。

內務府幫着建立商路。

司農寺則負責提供農牧業生產技術。

除這些之外,還會發一批文化人過去。至於這些人怎麼來,辦法總是有的。

總而言之一個目的,在征戰的同時,於伊麗河谷打造一個漢文化樣板圈。

烏古斯人、可薩人、不裡阿耳人、葛邏祿人、突厥人總覺得大食、波斯文明先進、高貴,並千方百計效仿,那只是因爲他們還沒遇到競爭對手。

邵樹德總覺得,單純軍事上的征服並不牢靠。看看大食、波斯的做法,文化上的同化,也十分重要。

哪怕西域遠離中原,本來就是文化上的荒漠,但嘗試一下總是可以的。

前唐在西域壓根沒注重過文化方面的經營,但幾十年下來,龜茲的龍家人壓根看不上吐蕃,即便在軍事失敗的時候,依然寧可東遷至河西,也不願意當吐蕃治下的順民。

這就是文化的威力,做得好的話,可抵十萬大軍。

(本章完)

第1099章 父老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十七章 破騎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三十六章 奏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099章 父老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1340章 徵調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十六章 合圍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九章 荒蕪第七十章 加班!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二十章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四章 戰利品第十四章 味道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七章 用人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1044章 調動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1235章 奴部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1296章 默契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989章 試驗第1271章 郡王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1251章 柳城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1327章 杜光乂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976章 北上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1182章 青州港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一章 調查(一)第1131章 手藝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五十章 書稿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十七章 破騎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1183章 長白山第1049章 勸諫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1232章 檢閱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章 路子第三章 好友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二章 派系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956章 你不懂
第1099章 父老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十七章 破騎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三十六章 奏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099章 父老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1340章 徵調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十六章 合圍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九章 荒蕪第七十章 加班!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二十章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四章 戰利品第十四章 味道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七章 用人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五章 撫慰與安排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1044章 調動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1235章 奴部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1296章 默契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989章 試驗第1271章 郡王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1251章 柳城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1327章 杜光乂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976章 北上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1182章 青州港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一章 調查(一)第1131章 手藝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五十章 書稿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十七章 破騎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1183章 長白山第1049章 勸諫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1232章 檢閱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章 路子第三章 好友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二章 派系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956章 你不懂